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声音在耳边回荡“我讨厌他,我不帮他学……”,“作业太多了,把他抓起来……”发出如此愤世嫉俗的声音的正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 。这群“弱势群体”知识贫乏,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调皮捣蛋、屡教不改……在此我们喜欢称为“学困生”。我任教的学校就有这样一批学生。我校属于叙永县最南面的贫困山区,处于川黔两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年招生基本上囊括了赤水河对岸贵州的学困生,再加上近些年来,外出务工、进城淘金者络绎不绝。许多人家是夫妻双双长年在外,丢下孩子由祖父祖母辈代管。在家里,这些孩子缺乏父爱母爱,爷爷奶奶缺乏文化知识,也不懂怎样正确教育后代子孙,他们的一般认为让儿孙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责任,娇生惯养,纵容溺爱的不在少数。部分学生居住在城镇以及城镇周围,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沉迷于电子游戏机、桌球、网吧等,对课堂学习漠不关心,这些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留守儿童多、学生流动大等原因造成我校学困生数量比例无形增大。本学期我所任的班级中,语文方面的学困生占班级总人数的20%左右。木桶原理告诉我: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决不能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如何使他们尽快去掉这个“皇冠”,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决心把特别的爱献给这些特别的“学困生”。在转化学困生的教学之路上我从实际工作中获得了点滴体会:
  一、以情换心
  “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要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心灵,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孩子,素质教育下的办学理念时时提醒我:“每个孩子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孩子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孩子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当我看到老师声色俱厉地批评学困生,看到他们胆怯害怕的眼光时,听到公交车上的学生说讨厌老师,不帮老师读书时,我就不禁反思:为什么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师生关系为什么变得如此剑拔弩张,变得如此敌视甚至是仇视呢?我们是否该摘下“有色眼镜”,耐心地弯下腰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将特别的爱给这群敏感自卑的孩子,与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我想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语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这样我们的转化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比如我们班学生平,他的父亲由于在外出打工时意外死亡,母亲不堪忍受贫穷而远嫁他乡。他只得和年迈的爷爷奶奶艰难度日,幸亏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教育优惠政策,他才能进入学校读书,四年级从村小转入我们班时,学习差,卫生习惯差,由于家庭的不幸,年幼的孩子孤僻内向,落落寡欢,很难融入集体。我赋予他母亲般的关爱,冬天看到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我拿出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穿上,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功课,慢慢地,孩子变开朗了,也追求上进了,通过两年长期有效的转化工作,孩子的学习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中学大门。
  二、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古人云:“教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在其身上也有“亮点”,即“闪光点”。他们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作为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像沙里淘金一样寻找他们的亮点,教育他们珍惜亮点奋发向上。每当这种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引导的最好时机。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学困生重新找回自我,对学困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比如语文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差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要着力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产生一点“成功感”。从而树立自信心,获取进步。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个姓王的学生,从三年级直接留级到一年级,降到我班后,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思进取,甚至在班上充“老大”欺负同学,学习成绩很低下。在一次美术课上,他折了一只精美的千纸鹤,下课后送给了我。我很惊喜,知道这是一个转化他的契机。我高兴地说:你很聪明啊!折得这样漂亮!老师相信你只要在学习上用上心思,你同样能获得很漂亮的成绩的。”班上的学生也纷纷请他教折千纸鹤,看到他神采飞扬的神情,我知道自信又重新回到他的身上。从此这个学生开始积极上进,我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他,恰到好处地鼓励他,通过六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取得很大的进步,小学毕业以良好的成绩迈入了初中。
  三、多方联手,共同转化
  1、家校结合,共同转化。
  学困生转化教育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很多孩子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肯定与欣赏,家长的鼓励,让他对学习和生活有信心,有兴趣,遇到困难时父母几句鼓励的话就会产生无限的动力。学困生转化工作更是需要家长有力的支持。我班学生著,上期成绩中等偏上,进入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家长看到孩子下滑的成绩,急于孩子的成功,又不知该怎么做?于是一味的唠叨、批评和责备。我在和他母亲沟通时,一方面向她提供一些与孩子有效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教育辅导孩子的方法,提出与老师配合的具体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家访时尽量不告状,淡化弱点,不总说孩子如何表现不尽人意,更多的谈论孩子的闪光点和进步,谈论希望她配合的内容,降低她的焦虑,让她从容淡定地面对孩子的现状和进步,让她对孩子的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让孩子感受来自家长的支持、鼓励和信任。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下,这名孩子重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也取得很大进步,重新找回了自信。她母亲高兴地说:“老师,还是你的办法灵。”
  2、发动集体力量,促使其进步。
  我在任教班级中,采取以优带差的帮扶制度,采用一帮一的形式,编排座位时,有意地将优生和学困生搭配在一起,让优生用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去影响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比如我班的学困生涛的进步就离不开他的同桌帮助。那个热情认真、乐于助人、成绩优秀的同桌,通过无私的付出帮助凯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
  忽略一个学困生就是毁掉一个家庭。转化学困生有它潜在的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还要重要!如果说培养一个优秀生是锦上添花,那么转化一个后进生就是雪中送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抱定绝不放弃一个学困生的信念坚持不懈,不断地摸索,不断改进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棒的自我。让不一样的生命,都拥有同样的精彩!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要求低段学生在写话方面做到:有写话兴趣和主动写话的意愿,并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读写绘”教学模式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除了让学生阅读大量图文并茂的文本,还把学生喜欢的绘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语,以“读”学“写”,又能让学生在“绘”中激发“写”的兴趣,最终达到愿写的目的。笔者就此对“读写绘”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写话指
【摘要】人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从最初的结绳记数等自然经验的积累,演变成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学校数学教育,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关于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的研究,诸如数学学习的实质是什么?数学学习有何特点?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心理规律?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分析等等,并没有形成一种共识,亟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教学观念 心理规律 课程改革  数学学习的实质,牵涉到两个更为重要的问题:
【摘要】网络的发展,给乡镇小学的德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结合德育工作,研究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克服这一影响: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  【关键词】网络 小学德育 负面影响 策略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和网络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近几年,宽带网络已经在乡镇兴起并迅速的普及。基本上每个学校,每户家庭都拥有了计算机网络,然而,网络却是一把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升华,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使用时更加灵活、实用、有效、科学,更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老师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情灵活选择,进行整合与建构。实现课堂从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依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班级乃至不同学生、学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之媒体要能说明问题,越直观越好。采用模型展示、挂图的运用、展开实验、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等方式都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实质,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关键词】媒体运用 化学教学 学生发展  中学教学要大力开展以创新为主的素质教育,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的改革必然落实到教学方法和教学
作为一位有数年教学经历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深知新生班第一堂课的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热情,所以得精心准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此,我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为新学期第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步骤:1、用心导入,师生互动拉近距离;2.寓教于乐,启发思考提升热情;3、解读趣味,教授方法。为了与同行作更好的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我把自己具
【摘 要】阅读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语言能力之一,新教材和新课标都对其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从如何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拓展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做事”的过程中学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感知 理解 拓展  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
曾几何时,空洞的说教、无休止的练习和冰冷的分数让本应该充满生命温情的思想品德课堂也成为应试教育的阵地。学生的生命主体被抹杀了,学生的生命体验被剥夺了,学生的生命多样性被忽视了,同样,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和自我生命的发展与成长也被忽视了。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生命是人的根本,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我们的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归依的教学,它应该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
摘要:小学生思维偏向于直观形象,对于抽象的知识难于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点都安排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而很多时候,因为操作时关注了操作本身这个活动的有序,忽略学生在操作中应该有的思维跟进,尽管有操作,学生理解知识还如"囫囵吞枣" 将学生动手和思维紧密结合的实践操作会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直观形象、操作感知、提升认知,自觉优化
初三整个级重新分班,刚从初二阶段过渡而来的初三新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课程内容的加深等问题,再加上独生子女较多,第一次住校单独生活等原因,很多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茫然和恐惧,表现为以下几个症状:  一、部分学生不适应住校环境,怕吃苦。还没从逃脱父母全程监控的喜悦中缓冲过来,不少新生就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他们发现衣服要自己洗,食堂饭菜远没有家里的可口,“更糟”的是8个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