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动力分析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vi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并在短时间内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意在说明其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后本文重点分析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原因动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现状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崛起,中国高等教育也进入快速的扩张进程中。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108万的5倍;高等学校在读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从2002年至2006年,中国学校占地面积从112万亩增加到212万亩;教学用房从1.2亿平方米增加到2.7亿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617亿元增加到1424亿元,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校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2007上海教育论坛”上透露,到了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学龄青年中,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
  中国原来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在世纪之交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能达到2500万,这个规模属世界上最大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2%,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50%的视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论断,我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尽管这只是数量上的标准,并没有考虑质量的因素,但它对于我国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那么是什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如此快速的发展呢?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动力
  (一)一定历史时期的需要
  对于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扩招,是作为一项政策手段,由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实施的。扩招决策具有偶然性,即单纯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而决定大规模扩招。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给亚太地区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经济赖以增长的“三轮马车”——投资、消费、国际贸易——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投资与消费不足,国际贸易发生堵塞。虽然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但主要由内需不足导致的经济疲软还是成了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此形式下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界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寄予厚望。有的专家甚至估算,通过扩大招收自费生300百万人,将增加内需270亿元,加上边际消费,总共可扩大内需1350亿元。因而,拉动国内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被认为是导致1999年扩招的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需要
  近年来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高速度突飞猛进地大发展,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目前高新技术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产品的发明与广泛运用,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二是生产技术现代化,对就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生产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迫切要求就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技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需要,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批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面临转轨,而高科技武装的服务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伴随的是受过更多教育、掌握更多技能的劳动者拥有更多的就业和高报酬机会,相反的就有下岗、待业和低报酬的可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着眼于将来的职业而希望获得更好更多的学习机会,希望获得更高的学位。
  (三)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实行和应时调整社会公平政策,成了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高等教育大众化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全国高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能够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教育机会的公平,使每个人的潜能,尤其是来自各种不利阶层、群体的人的潜能都有机会开发出来,从而最终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片人群的社会地位。它较自政府补贴、失业补助、救济、社会救济等“急救”措施,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化和公平问题,更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四)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主要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参与率过高,其中10-19岁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较高是一个重要原因。年轻人劳动力参与率过高意味着较多的年轻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就过早地进人劳动力市场,这样,不仅使新增劳动力素质低下,而且增加了就業压力。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我们需要双管齐下,在增加经济对劳动力需求的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减少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供给,减缓就业压力;减少劳动力供给应与积极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政府在向青少年和失业人员提供各种教育培训机会的同时,应该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促使劳动者做出提高自身素质、延缓就业的个人决策。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及早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五)改变“应试教育”的需要
  “应试教育”是一个困扰我国社会和教育届多年的问题。近几年各级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并没有减轻学生的沉重课业负担,“应试教育”怪圈成了教育界的一大顽症;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受部门体制、财政体制、人事劳动制度、工资制度改革进程以及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制约,步履艰难。高校扩招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突破口。从一定程度看,扩招政策的实施为被“应试教育”长期困扰的中小学教育松了绑。1999年扩招使一些大中城市的大学录取率超过2/3,客观上使高考升学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不少学校反映,大学扩招对一些非重点学校和学习中等的学生影响较大。这些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了宽松的环境,分层教学、强调能力、注重个性、关注人格、着力创新开始在中小学形成势头。
  (六)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人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逐步迈入小康社会。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不再满足于中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而是希望到高等教育机构继续深造,当然并不否认大部分人的出发点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就业,提高生活质量,但这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个人人格能力的充分发展。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渐建立和完善,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以促使人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真正实现尊重人的个性及因材施教的目的。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8亿农民、广大农村和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兴旺发达。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农村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仍是国民教育体系最薄弱的环节。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如何通过管理评价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已历史地摆到我们的面前。4月27日,由中国教育学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笔者从国内外的“校本管理”实践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此来解读新课改下校本管理的本质内涵,为新课改的推进提供一个宽阔的舞台,促进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新课改下校本管理的本质内涵及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本管理首先是一种人本化的管理  “校本”虽然从语源上看是学校向校董或学区争夺办学自主权,是在学校层面上生成发展起来的,但在我国现阶段,“校本”的提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elenomethionine(SLM) reduces mucositis incidence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ncer(HNSCC) undergoing concurrent c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当今制造业企业的产品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在无形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的制造业更多面对的是买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升级明显,当前的竞争由产品品类的竞争逐步发展为客户关系的竞争。在产品趋同的情况下,谁做好了客户关系管理,谁才能更好的开拓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最终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使得企业有更快速的发展。本文以杭州美丽健乳业集团作为案例,分析目前制造业企业面临
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学院作为一支新的生力军正在国家大力支持教育发展下逐渐壮大,它为解决一部分学生升学困难、建立健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
经过改革开放后接近三十年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并形成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宏观格局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
本文对于许多机构提出的信用评级机构应该因为对担保债务权证(COO)的评级机制不完善而对次信贷危机负责的说法,提出了验证方法,既是从担保债务权证的市场价格出发,反推其标的
课程改革是我国2001年以来全国中小学都在进行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战略发展。各方对此评价不一,本人将从科学发展观这一视角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为什么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课程改革    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各方极大的关注及不同的反响。2006年由国务院牵头的六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调查素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前端电子制造业蓬勃兴起。A公司在这个大背景下于2013年正式投产。由于该行业智能化程度高,对员工学历要求较高,且该公司员工年龄结构偏低,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员工的工作投入度反映了员工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及投入程度,从组织的角度看,工作投入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关键和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主要基础,对企业组织运营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A公司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成熟,具有爆发性的新兴市场机会在不断的减少,各行业间竞争在不断的加剧,与此同时互联网应用却在日益普及,互联网所独具的开放性、地域性、低成本、全球性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看到,这使企业急切希望能够借助电子商务成功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继续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后,“机会主义思维”逐渐失去生命力,对于中国企业,依靠商业模式制胜的时代已来临。在这个商业模式制胜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