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课表一教育的无奈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form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期末,大部分学校的班级里又像往常一样都张贴着两种课程表:一种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制定的课程表,它贴在学校统一规定的四表公布栏中,另一种是由学校临时自行安排的复习课表,它把一星期分成10个半天,英语学科占3个半天,语数两个学科共占7个半天(各校大同小异),这个课表随机贴在教室里某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别看它的“位置”不显眼,但老师、学生全听它的安排,孩子们在任何一个半天,只允许学习语数外中的一门,并随时出现两节或多节课连上的情形。
  国家三令五申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何这应试教育的现象还屡禁不止呢?
  应试教育就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虽然应试教育像“臭豆腐”一样臭,人人嗤之以鼻,但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它是最直接、最省事的一种教育方法。全国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扼制应试教育,倡导素质教育。例如:江苏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厅、监察厅在2009年6月紧急出台了“五严规定”:1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3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4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5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此文件的出台,大大削弱了应试教育的市场,在6月底全省取消了小升初统一测试,给以考试为中心的体制当头棒喝。似乎教育改革的春风终于吹进了校园,老师们可以停止害人的“八股”教学了,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学生们可以放下沉甸甸的书包,享受成长的快乐。然而,这种快乐没有进行几天,7月初,各地各校面临招生问题:就近入学?不愿意;推荐入学?行不通;统一考试?不允许……最后只有各校自主出卷招生,这一考,这一招,还是看分数,应试教育又有了用武之地。
  
  教育的不均衡,应试教育的土壤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优质教育,获得与所有人一样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而现实情况下,教育资源配备极不平衡:区域之间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均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校不公平……它们不仅在经费、校舍、图书资料、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配置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而且教师配备方面也存在极大差距。于是,有钱的使钱,有力的使力,打破头颅也要往好的学校里钻。然而优秀学校资源有限,不可能照单全收,最后只得按分数高低录取,应试教育又有了用武之地。
  
  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缺失,应试教育的温床
  
  在短期无法改变教育均衡现状的情行下,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制定行之有效且符合新时期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考核办法,一味地进行语数外等学科的考核,淡化划学生、对社会有用的一些学科的教学、指导与训练,以几门学科分数定终身,把教师、学生、家长的目光全吸引上来,抬高应试教育的地位,再加上没有对教育者们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考核,不能随势作出应有的考核方案,让教育者墨守成规,固守原有的教育模式,以致应试教育依然我行我素。
  由此,各校也不得不“顺势而为”,设置两种课表,尽最大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满足社会、家庭、学校的需求。然而两种课表的设置也严重的影响了人才培养,越来越加重了社会两极分化的程度,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他文献
学习活动经验反映的是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或某一学习阶段对学习对象的一种经验性认识,这种经验性认识更多地表现为内隐的、原生的或直接感受的、非严格理性的特性,它在学习过程中是可变的。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感性的、零散的、隐性的、或然的经验,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提升,使之成为科学的、完整的、普适性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他们将数学活动经验内化、概括为数学事实。  一、变或然为准确  数学活动经
目睹课堂教学之现状    若干年前,当第一次听到钱梦龙先生说“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时,不禁怦然心动,而今“品”来,更怵然惊心。当下课堂教学难道不已是“楚歌四起”吗?“悲壮”的教师,沉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怎么啦?  三思课堂教学现状之原委,“冰冻三尺”又岂在“一日之寒”?  “传统教学将学生的整个生活定格在抽象的科学世界和符号世界之中,缺乏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全面观照,课堂蜕变成
面对教了多年的教材,很多教师认为备课很简单:照搬以前的备课笔记或借助教参。其实,备课是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一门科学,尤其是集体备课,它有许多值得教师去关注、思考和研究的地方。    注重备课内容的精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而集体备课,则是集思广益、接纳百家、精致备课的一种有效方式。  每次集中交流时,各组主讲人先展示自己的原始教案,成员各抒己见。我们备课
“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目标。我校教师从高一开始,进行了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与探索。这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高中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的阅读能力、识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发展最快的时期;第二,高一是初高中过渡期,初高中学习特点不同;第三,学习习惯对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从对学生关于学习习惯问卷调查反馈信息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均衡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其核心在于均衡,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木方法是统筹兼顾。  均衡发展绝不意味着平均的、大锅饭式的发展,而是整体的、全面的、有特色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均衡发展更不是拆名校、强校的台,而是让强者恒强,让弱者提升加快发展。因
在中国,“死”是个禁忌,哪怕天真的孩童因为好奇问到家长,家长也会“呸呸呸”的朝地上吐三口,嘴里还得念念有词“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一篇短文——《立论》,文中的老师讲述了一个故事,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想得一个好兆头。 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于是他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于是他遭到大家一顿合力的痛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响彻中华大地几十年的口号,曾经让多少学子为此拼搏、为此兴奋。以至于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知识的传授上,且以量作为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却不在意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得起,简直把学生当作是一个可以容纳任何知识的容器。如果把知识作为一种信息分子,在课堂中它简直就是在没有任何受体的细胞堆里乱窜。教师以绝对的权威宣布知识无与伦比的正确性,学生没有任何反抗地被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活动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行为规范,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应以师德去熏陶学生,言传与身教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有时候身教的效果还要比单一化的、枯燥的言传还好。    案例    为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致用”理念观照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立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操作层面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以语言学习为根,理解文本的表达。即语文教学要扎根于语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子,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范式,理解文本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二是以言语实践为径,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即在学习文本表达范式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遵循学生言语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
两旁是教室和办公室,中间是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厨房兼食堂,厨具一尘不染,橱柜上的蔬菜水灵灵的,刚刚灌满开水的两个热水瓶,还在冒着热气。柜子上放着一个药箱,旁边码放着晒干的金银花、鱼腥草、车前草等十几味草药,地上一个大茶壶里,是浸了中草药的凉茶。楼上是两间寝室,铺盖整整齐齐,靠墙一边挂着一溜洗净晾着的衣裤,墙边摆放着一溜小桶小盆。  这是一所学校,也是一个温馨的家。  笔者来到郴州市苏仙区五马垅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