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学后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感悟、拓展;因人而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是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出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条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大行其道,其教学效果常常是事陪功半。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深深的思索,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乘着这股东风,笔者对此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究,探究出了三条事半功倍的策略。
一、先学后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是“先学”。小学生初次尝试“先学”语文,常常是毫无兴趣。对此,笔者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激发小学生“先学”的兴趣。比如,倡导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下一节课要学的新课文。新授课上,就发动小学生踊跃举手读课文,谁读的熟练,就发给谁一朵纸质的大红花。在此基础上,再倡导小学生认识、默写下一节新授课的生字、生词。新授课上,教师也要对表现优异者用纸质的大红花予以奖励。怀抱这些奖励,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就会充满了欢乐。当小学生对“先学”有了初步的兴趣后,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小学生布置下“先学”的目标。比如,如何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生词的音;如何明确生字的偏旁部首;如何进行组词;如何了解它的意义等等。如此,不但教会了小学生的“先学”方法;也从一定意义上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老师还要教给他们“先学”的一些方法。比如,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熟读课文、默认生字、以字组词,等等。
其次,是“后教”。有了“先学”的基础,老师可以放开手脚地进行“后教”。这个“后教”,老师要做到如下两点。老师首先要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前提下,点拨小学生如何掌握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同时,老师要在小学生有效“先学”的基础上,因人而异而又灵活地进行适当的检测。以此来修正小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有效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针对“标准”的要求,本人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性课堂阅读时,着重做到了如下三条。
第一条,是先让小学生对新授课的课文进行粗读和默读。先“粗读”后“默读”,能让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课堂上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情感。比如,先让小学生进行“粗读”,小学生就会粗略地先读一遍课文,这样就能大体地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就能得知作者通过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此这般,小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对课文进行默读,在这种不发音的读书过程中,小学生就会对特别喜欢的句子、段落进行细致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特别集中的。身不由己地,小学生的大脑里就会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情节来,一下子,小学生就在那些情节里体验了作者的情感。
第二条,是引导小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精读就是要求小学生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做到了这点,小学生就能从局部到整体地对课文进行有效消化、吸收,从而能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创新性地总结出自己的感悟来。在精读的过程中,小学生会逐字逐句地读,由表及里地读。在边读边想、边想边读的过程中,小学生就会对课文读出了感情。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情,小学生就会对特别喜欢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这就为“阅读后拓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条,是让小学生在阅读后拓展。所谓阅读后拓展,就是指小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写作拓展练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课文中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好句子、段落、情节,都是小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写作的源泉。这样,让学生动脑、动手的目的就达到了。比如,学生在粗读、默读、精读课文后,老师可以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小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是对课文中几句精彩的语句进行模仿;也可以是对其中的一个段落“有这想到那”地迁移描写一段精彩的段落;也可以根据课文的一个情节,老师设计一个另外的小场景让小学生写下来。这样的练习日复一日,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很快。
三、因人而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不可否认,每个班级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要因材施教。本人的做法是因人而异,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一步,老师要学会“放权”,让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接受能力,对每一节的语文新授课自行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一篇新授的课文,优秀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目标设定为“读课文读出感情;生字能说出含义;生词能遣词造句;能模仿好的段落描写一段自己熟悉的场景。”中等生可把自己的学习目标设定为“读课文读出味道;生字能说出含义;生词能遣词造句。”“学困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目标设定为“能熟练地读课文;能认识生字生词”。由于学习目标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和张扬。
第二步,老师要适当“收权”。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后,老师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和要求,对每一课的语文新授课,给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并督促他们高质量地完成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学困生”能实现整体脱“困”;中等生能整体追“优”。
参考文献:
[1]张乾顺.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学周刊,2013,(07).
[2]曾纲伟.论师生关系和教学成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大行其道,其教学效果常常是事陪功半。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深深的思索,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乘着这股东风,笔者对此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究,探究出了三条事半功倍的策略。
一、先学后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是“先学”。小学生初次尝试“先学”语文,常常是毫无兴趣。对此,笔者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激发小学生“先学”的兴趣。比如,倡导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下一节课要学的新课文。新授课上,就发动小学生踊跃举手读课文,谁读的熟练,就发给谁一朵纸质的大红花。在此基础上,再倡导小学生认识、默写下一节新授课的生字、生词。新授课上,教师也要对表现优异者用纸质的大红花予以奖励。怀抱这些奖励,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就会充满了欢乐。当小学生对“先学”有了初步的兴趣后,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小学生布置下“先学”的目标。比如,如何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生词的音;如何明确生字的偏旁部首;如何进行组词;如何了解它的意义等等。如此,不但教会了小学生的“先学”方法;也从一定意义上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老师还要教给他们“先学”的一些方法。比如,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熟读课文、默认生字、以字组词,等等。
其次,是“后教”。有了“先学”的基础,老师可以放开手脚地进行“后教”。这个“后教”,老师要做到如下两点。老师首先要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前提下,点拨小学生如何掌握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同时,老师要在小学生有效“先学”的基础上,因人而异而又灵活地进行适当的检测。以此来修正小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有效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针对“标准”的要求,本人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性课堂阅读时,着重做到了如下三条。
第一条,是先让小学生对新授课的课文进行粗读和默读。先“粗读”后“默读”,能让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课堂上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情感。比如,先让小学生进行“粗读”,小学生就会粗略地先读一遍课文,这样就能大体地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就能得知作者通过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此这般,小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对课文进行默读,在这种不发音的读书过程中,小学生就会对特别喜欢的句子、段落进行细致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特别集中的。身不由己地,小学生的大脑里就会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情节来,一下子,小学生就在那些情节里体验了作者的情感。
第二条,是引导小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精读就是要求小学生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做到了这点,小学生就能从局部到整体地对课文进行有效消化、吸收,从而能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创新性地总结出自己的感悟来。在精读的过程中,小学生会逐字逐句地读,由表及里地读。在边读边想、边想边读的过程中,小学生就会对课文读出了感情。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情,小学生就会对特别喜欢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这就为“阅读后拓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条,是让小学生在阅读后拓展。所谓阅读后拓展,就是指小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写作拓展练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课文中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好句子、段落、情节,都是小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写作的源泉。这样,让学生动脑、动手的目的就达到了。比如,学生在粗读、默读、精读课文后,老师可以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小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是对课文中几句精彩的语句进行模仿;也可以是对其中的一个段落“有这想到那”地迁移描写一段精彩的段落;也可以根据课文的一个情节,老师设计一个另外的小场景让小学生写下来。这样的练习日复一日,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很快。
三、因人而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不可否认,每个班级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要因材施教。本人的做法是因人而异,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一步,老师要学会“放权”,让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接受能力,对每一节的语文新授课自行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一篇新授的课文,优秀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目标设定为“读课文读出感情;生字能说出含义;生词能遣词造句;能模仿好的段落描写一段自己熟悉的场景。”中等生可把自己的学习目标设定为“读课文读出味道;生字能说出含义;生词能遣词造句。”“学困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目标设定为“能熟练地读课文;能认识生字生词”。由于学习目标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和张扬。
第二步,老师要适当“收权”。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后,老师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和要求,对每一课的语文新授课,给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并督促他们高质量地完成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学困生”能实现整体脱“困”;中等生能整体追“优”。
参考文献:
[1]张乾顺.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学周刊,2013,(07).
[2]曾纲伟.论师生关系和教学成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