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歧路”与“出路”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ptx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史料就是构成历史的材料,开展真正有效的史料教学,必须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理性、严谨、批判的去使用历史资料。规避“歧路”,走上史料教学的正确的“出路”。
  [关键词] 史料教学,歧路、出路
  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的为了“寻找唯一的答案、印证一种权威性解释”的话,那历史教学必然会走向歧路,教师辛苦的忙碌也只是在“毁”人不倦。那么在具体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如何恰如其分的拿捏好史料教学的度与法,走出“歧路”找到“出路”。
  一、多一分理性,少一分感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目前,我们历史课堂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毋庸置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往往却开始发生偏颇,将学生是否感兴趣作为最主要择料标准,而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际。
  曾经听过盛泽中学一位高中老师的历史课《宋明理学》,本课中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同是个难点。教师引用了这样两段史料:“朱熹一生著书209卷,注释38卷,校勘72卷,总之是著作等身;而没有想到,陆九渊却是另外一个结果——没有专著留下,零。”“如果敌机来了,朱熹就会叫他的弟子爬到书架上,去翻查飞机的种类性能和各种防空的知识。陆九渊会怎么做呢,会让他的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移。”如果教师能深入一步,借机发问:怎么两人水平相差那么多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定然可以让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去,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两人著作数量的不同,并非是因为他们两人学问水平不同,而是因为他们对书的态度不同,治学的态度迥异造成的。通过两端史料和一个探究问题,学生深化了对两人思想不同的理解。可惜的是我们的这位授课教师并没有这样去做,课堂仅仅停留于感性的史料,缺少了理智的思考、论证、质疑,历史课堂的深度也就大打折扣。
  二、多一分严谨,少一分轻率
  鲁迅先生称赞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何先生会对一部史书会有如此高的评价?其因素甚多,但其中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先生认定《史记》中所记载的历史资料基本为真实的历史。历史学是一门专门的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简言之其实就是要用最好的方法教学生真实的历史。所以我们在史料的选择上必须要千甄万选,务必使所选史料真实、丰满,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史料失实、单薄、角度单一、结论过大、论证武断轻率。
  曾经观摩过一节苏州市年会课《新文化运动》,为了说明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的优点,教师引用材料:“一日胡适在北大讲授白话文的优点,受到喜好文言文的学生的抵触。为让学生了解白话文好处,胡适让学生就自己想发电报拒绝蒋介石邀请做行政院秘书一事草拟一份电报稿。学生电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白话电报:‘干不了,谢谢。’”教师适时提出让学生思考白话文的好处在哪里?结果却适得其反,大部分学生反而觉得文言文的电报更加委婉。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授课教师一片茫然,其实关键在于所选史料欠完整。真实是:1934年秋,胡适在北大讲课大讲白话文的优点,学生反驳:白话文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于是,胡适让学生就自己复电拒绝蒋介石邀请做行政院秘书一事,草拟一份电报稿,学生的电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史料的选择切不可失真,一旦有悖史实,其结果有时是适得其反的。
  三、多一分批判,少一分盲从
  学习历史必须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新课程标准的方法目标中对这一历史基本学习方法也同样要求掌握。但据调查,75℅的历史教师在史料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有效的论证教材的结论,而与教材结论相左的史料则弃之如敝屣,历史史料沦落为教材的奴隶,这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错觉:史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教材的结论,教材的观点总是正确的。试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如何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的去探寻历史的内在理路。这种论从“教材”出的史料教学其实质是在培养学生学会接受,不过是灌输教育的阴魂罢了。
  曾观摩过一堂《太平天国》,教师在讲授“新思想的萌发”时,首先出示了《资政新篇》中的原句:“事有常变,理有穷通,……自国而至万国,亦无不可行矣。其要在于因时制宜,审时而行而已。”接下来所做的事则让人大跌眼镜,为了配合教材中对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结论,这位教师采用阶级分析法说道:“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洪仁轩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假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可事实呢,《资政新篇》并非农民革命的产物,洪仁干也并不代表农民阶级。这位教师将与实际不符的历史观点教给了学生,违背了“求真、求实”“论从史出”的基本教学原则,将学生的思维方法限定在了一种思维模式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与人物时,只会按书本观点去思考,不敢越雷池半步,最后导致人物形象和史实严重失真。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史料教学能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总之,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马虎懈怠,否则便有可能误入歧途、功亏一篑,必须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理性、严谨、批判的去使用历史资料。规避“歧路”,走上史料教学的正确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史冷金.民国那些事儿[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高利萍.例说历史课堂中史料教学的歧路与出路[J] .历史教育的风景.2011
  [3] 张仙君.浅析高中史料教学的运用[J] .浙江衢州一中网站.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和文本及作者的对话过程中,可以从体验文本所蕴涵的深切情感,发现文本中存在的商榷之处,探究文本之间的链接解读,创造性地理解文本主题四个方面,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多元解读法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多元解读,就是同样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或同一学生处在不同的氛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现实中,我们常听到领导在工作会议上一再叮嘱:夜自修如果发现看“闲书”的一定要没收,我们常听到家长向班主任抱怨:我家孩子整天就喜欢看“闲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这可怎么办呢?基于此种状况下的阅读“成效”便是09年23分的现代文阅读省均分只有8.3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有偏差
期刊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是学习方式以及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为什么要提倡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如何实现这一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改革 学习
期刊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不仅能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还能激活人的思维,培养人的想象力;最重要的是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  去年我当了二(1)班的班主任,我觉得班主任这个责任太重大了,不仅意味着你要关心好孩子们的安全,负责起孩子们的管理,最难的是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善良,真正,富有爱心,品德高尚。最后我想到了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物理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并谈了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对策。对于在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转差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字] 习得性无助 自我归因 物理学习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把狗关在一个通电的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狗关在笼子里无法逃避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只要一响,
期刊
我参加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先思后导,变式拓宽”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变量解读:变式——打破封闭性。通过变式使学生“数学世界的图景”更完美建构;拓宽——唤醒创造力。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科学地思考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他们的创造力。一直以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形成“先思后导,变式拓宽”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下面以苏科版(九上)一道几何例题的教学为例
期刊
摘要: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教学交往活动,倾听是接受、分析、理解、分享的过程。通过倾听,教师能够知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倾听,教师能够掌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出及时的矫正;通过倾听,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立场去了解自己和对方,因此关注学生的倾听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倾听 魅力 倾听要求 倾听方法  著名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我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数学老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要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以提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提倡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优化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严格与激励并举,培养良好的书写能力。  [关键字] 倾听、语言表达、数学阅读、书写  长期
期刊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害怕阅读,逃避阅读。而语文教学实践表明,美育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能增强语文教学效果,高度体现“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本文浅谈了创造教学氛围的宁静美,创设教学手段的情境美,营造学生身心的感受美。  [关键词] 创造美 宁静美 情景美 感受美  如果说世界上到处都充满着美,那么,
期刊
[摘要] 表象是通过感知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的形象。是直观感知向具体形思维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表象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表象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以表象为基础有效组织教学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数学表象,提高表象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 表象 表象教学 教学 策略  表象来源于感知觉,它是人们过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