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收入临界值分析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bos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农民工的迁移行为呈现外出务工和返乡交织并存的双向流动新特征,农民工返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民工返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江西、广东两省32县市620名农民工的抽样调查,可以发现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务工的收入临界值。此项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诠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出和返乡问题,从而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工;转化;收入临界值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1)02—0052—04
  
  农民工的宿迁流动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民工的迁移行为呈现外出务工和返乡交织并存的双向流动新特征。国内很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对影响农民工返乡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薪酬是影响农民工决定外出还是返乡决策的最主要因素。但如何确定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收入临界值,却没有一个定量的说明。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外出农民工愿意返乡的最低期望月薪,并与其外出务工的收入相比,得出外出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返乡务工的收入临界比值。此比值可进一步诠释农民工迁移行为的内在联系,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根据各自经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提供参考。
  一、薪酬是影响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最主要因素
  农民工返乡问题本质上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的问题,研究上主要借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有:
  1.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是解释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经典模型。托达罗模型的出发点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这种决策依据包括两方面:城乡实际工资差距和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能够找到就业岗位的概率。该模型表明,农村劳动力移民决策是根据预期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不是实际城乡收入差距做出的。只要在城市中预期收入的现值比在农村大,做出移民的决定就是合理的。反之,一个已经外出就业多年的劳动力决定其是否返乡,是综合考虑了经济、个人、家庭、宏观环境等诸多因素后,认为返乡创业或返乡务工比继续在外务工比较利益上升的结果。
  2.人口转移推拉理论。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是有利于人口迁移的正面积极因素,另一个是阻碍人口迁移的负面消极因素。以农民工返乡为例,城市推力因素有:工资上涨缓慢、工作辛苦、没有归属感、生活成本高昂、家庭分离等;乡村拉力因素有:恋乡情结、家庭团聚快乐、社交网络成熟、以及家乡宏微观环境改善(沿海产业转移、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惠农政策、鼓励创业政策)导致的返乡收入提高和就业概率增加等。本文通过620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返乡的推动因素里,城市工资上涨缓慢、工作辛苦、生活成本高昂排在前三位;而拉力因素里,返乡收入提高、个人发展需求、照顾家庭排在前三位。一些学者运用经济模型对影响农民工返乡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也得出经济因素与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高度相关。如孙永松(2008)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预期对其回乡创业的意愿有显著影响。王志浩(2007)在研究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也认为工资收入的相关性最强。
  外出农民工无论是选择返乡还是继续外出务工,薪酬始终是其最关心的问题。尽管理论界对农民工返乡问题进行了不少探讨,但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收入临界值问题,却缺乏定量的数据建议。
  二、基本概念及几点说明
  1.返乡农民工的概念及分类。返乡农民工指曾经外出务工至少三个月以上,又重新流回原户籍所在地(包括县、乡镇、村)的农村居民。但农民工因农忙、婚育、家事等原因短暂返乡,可视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予研究。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生产行为,返乡农民工分为四类:返乡创业、返乡务农、返乡待业和返乡务工。研究显示,农民工返乡待业只是暂时行为,一旦宏观环境改善或者自身技能和素质提高,他们仍然会选择继续就业。另外,虽然近年来国家惠农、支农政策出台了不少,但在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和城乡二元结构根本格局未变的情况下,农业仍然属于弱势产业。大部分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选择回乡务农意愿不强。故此,本文重点探讨外出农民工向返乡创业、返乡务工转化的收入临界值问题。
  2.农民工外出务工平均月薪的测定方法。本文调查农民工外出务工平均月薪的目的,是便于与农民工返乡创业、返乡务工的月收入对比。考虑到外出农民工收入的波动性,故计算农民工2009年外出务工总收入,除以12个月,得出平均月薪。
  3.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临界值确定。本文测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低期望月收入,即认为是农民工愿意放弃外出打工,选择返乡创业的临界值,此临界值以月收入为基准。
  4.农民工返乡务工的临界值确定。本文测定农民工返乡务工的最低期望月薪,即认为是农民工放弃外出打工,选择返乡务工的临界值,此临界值以月收入为基准。
  5.调查范围。此项调查是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的,发放调查问卷620份,回收有效问卷556份,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江西、广东两省32个县市。之所以选择江西和广东的农民工数据作为测定外出农民工返乡的临界值基础,是因为江西是中部地区劳动力输出大省,且经济发展水平全国居中,而珠三角则是外出农民工聚集地区,两者数据较为典型。在调查形式上,考虑到农民工务工的三个主要领域(制造业、建筑业和其他行业),本文在样本选择上采取分组配额抽样方式,尽量保证样本单位均匀分布在总体的各个部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三、农民工返乡的收入临界值以及收入比值分析
  1.农民工外出务工平均月收入值
  2009年农民工外出务工平均月收入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显示,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平均月收入呈正态分布,其中1000—1600元之间的收入所占比例最高,占调查样本的58.1%,低于1000元的占调查人数的14.6%,高于1600元的占调查样本的27.3%。加权算术平均值计算方法如下:
  X=∑ni=1Xifi/∑ni=1fi
  (700×9+900×31+1100×67+1400×92+1800×36+2200×24+2600×15)/274=1435
  其中:X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平均月薪;i为分组数,n为分组数上限(n=7);Xi为第i个收入分组的组中值;fi为第i个收入分组的频率。由上面的计算得出所调查地区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平均月收入为1435元,人均年收入为17220元左右。
  2.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收入临界值及收入比值分析
  农民工愿意放弃外出打工,选择返乡创业的最低期望月收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的最低期望月收入不像外出务工收入那样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数值范围,而是出现两个峰值:一个在1000—1400元,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1%;另外一个在1800—2200元,比重为26.8%。峰值的出现主要反映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两种主要类型:生存型创业和主动型创业。最低期望月收入在1400元以下属于生存型创业的返乡农民工。该部分农民工年纪偏大、学历较低、技术缺乏,往往因就业困难而被迫选择返乡创业,故他们的创业期望较低。其余的可归类于主动型创业的返乡农民工。该部分农民工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具备打工经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大多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他们以创业作为人生追求,愿意承担风险,因此创业期望值较高。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的期望月收入由以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反映,计算如下:
  W=∑ni=1Wifi/∑ni=1fi
  (800×19+1200×66+1600×42+2000×57+2400×15+2800×9+3200×5)/213=1656
  其中:W为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的最低期望月收入;i为分组数,n为分组数上限(n=7);Wi为第i个期望月收入分组的组中值;fi为第i个期望月收入分组的频率。计算结果显示,农民工愿意放弃外出务工,选择返乡创业的最低期望月收入是1656元,即外出农民工愿意转化为返乡创业的收入临界值为1656元。与他们在外务工的平均月收入1435元相比,农民工愿意转化为返乡创业的最低期望月收入是其外出务工收入的115倍。
  3.农民工愿意返乡务工的收入临界值及收入比值分析
  农民工愿意返乡务工的最低期望月薪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外出农民工愿意返乡务工的最低期望月收入主要集中在800—1400元之间,占调查样本的683%,低于800元的占调查人数的4.9%,高于1400元的占调查样本的26.8%。加权算术平均值计算方法如下:
  Y=∑ni=1Yifi/∑ni=1fi
  (700×17+900×65+1100×87+1300×54+1500×21+1800×14+2200×9+2600×7)/274=1208元
  其中,Y为农民工返乡务工的最低期望月收入;i为分组数,n为分组数上限(n=8);Yi为第i个期望月薪分组的组中值;fi为第i个期望月薪分组的频率。由上面计算得出,所调查地区的农民工愿意返乡务工的最低期望月薪为1208元,即外出农民工愿意转化为返乡务工的收入临界值为1208元。调查显示,鉴于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现状,所调查的农民工普遍调低了返乡务工的期望标准,但存在限度,即调查地区的农民工愿意选择返乡务工的最低期望月薪与其外地务工的平均月收入(1435元)的比例为0.84∶1。如果家乡务工收入低于此标准,则不愿返乡。
  四、外出农民工对返乡打工、返乡创业的最低
  期望月薪与现实农民工工资的比较
  为了更进一步清楚地认识调查所得出的返乡农民工转化的收入临界值,本文认为有必要将农民工愿意返乡的最低期望月薪与两种返乡农民工现实的工资收入进行比较,这样不但可以检验这次调查结果的合理性,还可以更清楚地确定农民工返乡的收入临界值。
  1.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的最低期望月薪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实际收入比较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平均月收入调查结果如表4显示。
  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后,存在一定的分化。实际月收入在1400元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29.5%,表明生存型创业的农民工仍然占有相当比例。他们由于自身条件和素质的限制,生存状况仍存在问题。实际月收入在1400—2200元的占有较大比重,达到57%。另外,月收入较高的是2200元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20.9%,属于农民工中的高收入阶层。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月收入加权平均值约为1843元,高出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的最低期望月收入187元。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后,主观能动性加强,付出较多努力和心血;另一方面农民工创业具有理性特征,创业前大多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且农民工创业规模普遍较小,业务转型容易,较能适应市场需求多样性变化,故实际收入要略高于预期。另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月收入比农民工外出务工平均月薪高出408元,大约为外出务工收入的1.28倍,这也正是农民工主动返乡创业比例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农民工愿意返乡务工的最低期望月薪和流出地农民工现实工资比较
  流出地农民工的实际月收入如表5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流出地农民工的实际月收入主要集中在800—1200元之间,占调查总数的622%,主要在工厂和服务行业工作;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15%,大部分年老体衰;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的比重为22.8%,大多为技术工人或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收入较高。
  通过加权平均,得出流出地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1085元,与农民工返乡务工的最低期望月薪1208元相比低123元。在沿海产业转移、中部崛起和国家拉动内需的宏观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工资上涨较快,就业机会也不断增多,农民工返乡现象日益明显,导致东部沿海出现“民工荒”。但是,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区域间收入差距依然客观存在。中部地区的企业如需招募足够工人,就应该把农民工的工资再提高至少123元,才是返乡农民工心理上能接受的月薪,使其安心在本乡本土务工。否则,一旦经济形势变化,沿海就业概率提升,很多返乡农民工又会重新选择外出务工。
  五、结论
  从上述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收入临界值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平均月收入的1.15倍;二是农民工返乡务工的收入临界值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平均月收入的0.84倍。我们使用倍数关系反映农民工返乡的收入临界值,是为了消除各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人均收入以及期望月薪上的差异。通过这个倍数,我们只要了解该农民工的打工收入,就可以推算出其愿意“返乡”的收入临界值。
  对于政府而言,了解农民工返乡的临界比值,有助于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从而降低因农民工迁移带来的经济波动性。对于沿海地区的企业而言,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在国家区域板块振兴和刺激内需的背景下,内地工资水准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为避免出现“用工荒”,必须摈弃以往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的陈旧观念,逐步提高农民工薪酬,稳定农民工队伍,同时积极进行产业改造和产业结构提升,提高效率,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程名望,王莉.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的调查分析:2000—2008[J].当代经济管理.2009,(2).
  [2]吴兴陆.农民工定居性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1).
  [3]肖冬华,姚会元.基于CES生产函数模型的农民工返乡问题研究[J].兰州学刊.2009,(8).
  
  责任编辑:晓立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变迁带动了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因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在移民搬迁中,由于人口的流动导致乡土社会中的互助基础渐趋薄弱,移民搬迁与农村空心化共同构筑了传统风俗文化维系的双重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常规行动的传统丧葬仪式发生了改变,丧葬的紧迫性、公共性催生了刚性的市场需求,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产生了非常规行动——“仪式经济”。这种非常规行动通过例行化的逻辑产生新的风俗,从而完成了常规行动与
期刊
摘要:张载的生死观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对生死本身的思考,它是循着认识论→本体论→人生论这一理路展开的。如果说在认识论上它在“幽明之辨”名下提出一种象的显微无间的现象学,并由此进入到一种气的聚散一体的本体论的话,那么,这种气的聚散一体的本体论的推出,则进而以天人合一的方式,使人的生死无间的生死观思想得以破显。张载所谓气的聚散也即所谓气的阴阳的气化生死观,既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周易的乾坤之道相接,又以
期刊
摘 要:在《老子》中,“道”不仅是世界本原,还是价值依据。作为价值依据的“道”受“自然”的规范。《老子》中的“自然”,不是实然的描述,而是一种判断、规范,乃是应然之自然。“道”作为最高范畴,受“自然”的规定,“自然”实际上成为价值标尺。由于老子学说本质上属于价值理论,因此老子在自我问题上肯定的不是“形躯我”、“认知我”,也不是“情意我”,而是“价值我”。  关键词:老子;自然;自我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从解释论的角度看,我国《物权法》第136条并没有承认所谓的“空间权”或“空间利用权”。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只是一种特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其设立和转让须符合《物权法》等法律的规定。从立法论的角度看,应严格限制国家设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扩大和鼓励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市场交易。在我国未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立法中,应规定土地空间的登记技术规则。    关键词:建设用地使用权;物权法;不动产登记 
期刊
摘要:在中国当代学术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学术批评严重缺失的危机。与自由、平等、友善的对话和批评的学术态度相反,吹捧、附和、敷衍、打压、攻讦、沉默、掩埋等知识现代性策略严重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声誉和学术的严肃性、公正性。学术批评是消除认知环境的恒定性、打破思维定势和建立新的认知图式最有效的方法。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主旨重大、立意深远,源于学术、止于学术,准备充分、论辩有道和学术期刊的率先垂范、包容开放是激
期刊
摘 要:在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支配下,中国社工界在一种西方与本土的二元对立语境中设想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亦在西方先进与本土落后的两相对比中表达与国际接轨的愿景,更是在现代专业标准与传统助人惯习的优胜劣汰中择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行业标准。中国社会工作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多种助人系统并存的悖论实际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接、矛盾和互动,而不是单向的“化”。只有坚持实践本位,在选择、融合与超越之中突破“一个中
期刊
摘要:高秀昌博士撰写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在系统、全面、深入阐释评析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他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深刻思考,具有自觉重构与创建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发散性地使我们揭明:研究中国哲学(史),需要、可以和能够运用并包容多种多样的方法、模式和视角,不同方法(范式)的创新、探索和建构,是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多样性进展的重要条件。
期刊
摘 要:基督教义在西方法律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以英国世俗法律为例,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基督教原罪说使得其法律至上理念成为可能与现实;教会法与世俗法长期并存与互相争斗的事实催生了其宪政的分权理念;早期教会法重视程序的思想对彰显程序的法律原则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导作用。  关键词:基督教;英国法律;平等;程序  中图分类号:K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
期刊
摘要: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方法论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魏晋玄学研究领域,冯友兰先生通过对郭象玄学的研究提出了“辨名析理”的方法论进路,汤用彤先生通过对王弼玄学的研究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方法论进路。从魏晋玄学的特质和两位学者的学术旨趣分析,这两种方法论进路正好相互补充,构成魏晋玄学乃至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冯友兰;辨名析理;汤用彤;得意忘言;方法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我国农村留守农民呈现老龄化、女性化和低素质化状况。长期持续不断的劳动力转移、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年人外出打工经商,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留守劳动力结构劣化所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它导致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甚至土地撂荒,农业生产后继乏人。解决留守劳动力结构劣化问题,应当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对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进行技术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城市各类人员到农村成为职业农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