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如钢出生于1979年,几乎就算是80后的作家。与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从单位到书斋的作家有所不同,周如钢是从生活中打拼出来的作家。据说他做过木雕,摆过地摊,编过杂志,做过编剧,现在是某个文化公司管理者,又主编一本《牧野》杂志……你完全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有着三头六臂的人,而且有着超强的适应性。这或许是浙东人的本事,他们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生存得如鱼得水,当然也可以在文化领地占据一席之地。
周如钢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过去关于“生活气息”之类的说法,主要是指农村生活,离开农村,那样的生活就没有“气息”了。它们是文雅的、压抑的、心理的(勾心斗角的),或者放荡和堕落的。它们确实有一种状态,如果写得好的话,也会给人一种质感。确实,这是一种表现生活状态的差异,没有什么好坏对错之分。但周如钢的小说原始、热辣;太原生态了,生活气息就压抑不住地透示出来。我们在评判它不够光滑时,又不得不为它的气息所折服。这些生活有很强的直接性,也都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新闻轶事、小道故事中随处可见,周如钢用他的语言把它们叙述出来,构造了一种他的当下性生活,展示了底层普通青年人——或者说屌丝青年的生活现实。写得有声有色,有棱有角,虽无大的悲怆痛苦,但也浸含了充沛的酸涩苦辣。可以说,他的作品是在原生态的生活中热烈舞蹈。
《陡峭》讲述一个屌丝青年江小藻与一个更具有优越感的女子马小剑的爱情婚姻的故事。这里面牵涉到房子、车子和票子。今天屌丝们的爱情婚姻正是被这些要素困扰,在真爱、感觉、信任与物质生活的基本保障之间,屌丝们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周如钢描写屌丝江小藻也企图逆袭,他对马小剑也想入非非,但小说表现得更多的是马小剑更为主动的姿态。马小剑何以要放弃自己本来更为稳当安逸的婚姻,订婚一年竟然离婚要下嫁江小藻,江小藻究竟是以什么吸引马小剑,小说没有提供更多的情节和理由。这或许是由于今天社会中大量充斥着的不可思议的无厘头的故事所支撑。小说的叙述有一种快速的跳动的节奏,小说开篇就是江小藻在打游戏,一边打僵尸大战游戏,一边和马小剑谈情说爱,可见如今屌丝们的爱情有多么廉价。游戏的快速节奏影响了小说的叙述节奏,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叙述方式,使小说始终处于不安分的,游戏人生与似真如幻的状态。小说的高潮是在大排档大打出手,终至于使江小藻与马小剑的爱情和婚姻都变得不可挽回。小说结尾也是在火车站抱着一个陌生人哭泣,原来是江小藻在候车室做梦。小说粗砺的笔法和盘托出今天屌丝们的生活困境,包括他们精神的困顿,在游戏里逃避,在现实中碰壁,在反抗中失败。
周如钢有丰富的直接生活体验,对文学痴迷的他,当然可以随处发现故事,随时写下体验。《去莫斯科的蚂蚁》讲述一次他去莫斯科拍摄浙商的经历的故事,按作者的说法,这几乎是一部纪实性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周如钢叙述纪实的能力。浙商在俄罗斯经商的苦楚,叙述人“我”作为被利用的枪手的尴尬,这二者时刻被混合在一起,表面上在写浙商老乡,实则在写“我”的生存处境,我的心理困扰。如作者在小说创作谈里所言:“自身的遭遇在小说里已经有了很多的体现……,这里面有着太多的无奈和不得已,一种‘寄人篱下的痛’与‘吃人嘴软’在我这一段的生命中跌宕开来……”,虽然略显牢骚,但文人的处境和不甘,文人的心气还是跃然纸上。也可见作家写作真实生活的内心感受。
周如钢有比较强的小说意识,《红色到底是什么颜色》讲述一个瞎子与一条蛇相依为命的故事,这个故事明显受到《白蛇传》的影响,显然赋予了它现代的内容。瞎子马小志26岁,被村里人叫做没眼青蛇,终日躺在床上,某日床上来了一条蛇与他依偎,他们俩就变得不可分离,马小志如此渴望蛇的到来,他管那条蛇叫做姗姗,显然是把它想象为一条雌性的蛇。这里面仿佛又有点情爱的意味。这种生活习性显然让家人和村民感到难以接受,他们想着法子改变这种局面,某日从杭州来了一位心理医生陈小爽,她扮成相亲女子,逐步被瞎子马小志接受。而他们在接触过程中,陈小爽竟然也(可能)爱上了这个瞎子。最后的结果是陈小爽的男朋友和村民合谋杀死了那条叫做姗姗的蛇,并把蛇胆作为治疗失明的特效药让马小志吞了下去。这个故事有很好的叙述感觉,故事的设计也颇为巧妙,人蛇的那种关系既惊恐,又有一种人性的情怀。但小说中还是有一些关节点和细节如何经受生活逻辑的检验,还需要反复推敲。
中篇小说《枪手》讲述某单位一个叫做鲁小瓜的秘书,给局长当枪手的故事。一位叫青芝的文学女青年羡慕局长的才华,从外地找到杭州。事先在网上聊天并不知道领导的真实身份,到了杭州,才发现自己仰慕的才子是个局长,有车有房有职权,简直是意外之喜。当然,后来终于意外发现局长写的那些文章其实出自那个抑郁不得志的秘书鲁小瓜之手,青芝随即离去,留给鲁小瓜的是空空的回忆。这篇小说的叙述视点集中于鲁小瓜,但始终有一个当事人不明真相,就是那个被鲁小瓜迷恋的青芝。小说中起情感和人物中介作用的是青芝,她要一步步走向真相,小说叙事的推进也是为着她一步步揭示真相。在这个意义上,小说叙述如剥笋一样,层层递进,最后使真相现形。而局长在这里就是一个欺世盗名、好色虚荣的伪君子。小说写了鲁小瓜对青芝的深情迷恋和对杜毛毛的欲望态度,精神之恋与肉体欢娱作了一种比较参照。小说描写细腻,心理刻画也颇多动人之处。当然,小说过于分明的善恶二元对立,有些限制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爱如潮水》可以看出作者周如钢在追求小说故事的传奇性,加大生活困境的力度去表现人性。麦子与强子婚姻幸福如意,不想女儿小染四岁时走失,后发现被人贩子卖到山里岭北镇的宝根老夫妇,老夫妇却不知道孩子是由他们救助的驴友奎西从城市里偷来的,后来竟然意外发现是强子设的圈套,怀疑女儿是不是自己亲身,怀疑麦子有外遇,故而设圈套把女儿小染卖掉。虽然小说整体结局为了追求出人意外而有点生硬,但小说能把故事叙述变化多端且峰回路转实属不易。小说对麦子的心理刻画,性格的坚韧与隐忍,都显示出作者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周如钢的小说反映了当下城镇普通人的生活现实,尤其是屌丝阶层的生存压抑感,他的叙述有冲击力,有热烈的情绪。当然,整体上看,周如钢的小说有时下笔有些匆忙,故事线性发展较快,表面的现象呈现过多,握住生活质感的自觉意识还稍显不足。有些关于身体的描写也直接了些,身体既然在现实生活中的禁忌,在小说中也要给予限制,隐忍不发,一发则要起到强大的效果,能击中生活的要害。另外,追求奇异性的经验和意外的戏剧性是值得肯定的,但一定要在合乎现实逻辑与作品自身的情节逻辑,合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身份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戏剧性。就小说的艺术效果而言,奇异性经验和意外的戏剧性是对人物性格和叙述逻辑最有效的拓展,小说的意义才能深化。不只是对周如钢,对于大多数的青年作家来说,多写短篇小说或许可以磨砺小说艺术。
责任编辑 林东涵
周如钢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过去关于“生活气息”之类的说法,主要是指农村生活,离开农村,那样的生活就没有“气息”了。它们是文雅的、压抑的、心理的(勾心斗角的),或者放荡和堕落的。它们确实有一种状态,如果写得好的话,也会给人一种质感。确实,这是一种表现生活状态的差异,没有什么好坏对错之分。但周如钢的小说原始、热辣;太原生态了,生活气息就压抑不住地透示出来。我们在评判它不够光滑时,又不得不为它的气息所折服。这些生活有很强的直接性,也都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新闻轶事、小道故事中随处可见,周如钢用他的语言把它们叙述出来,构造了一种他的当下性生活,展示了底层普通青年人——或者说屌丝青年的生活现实。写得有声有色,有棱有角,虽无大的悲怆痛苦,但也浸含了充沛的酸涩苦辣。可以说,他的作品是在原生态的生活中热烈舞蹈。
《陡峭》讲述一个屌丝青年江小藻与一个更具有优越感的女子马小剑的爱情婚姻的故事。这里面牵涉到房子、车子和票子。今天屌丝们的爱情婚姻正是被这些要素困扰,在真爱、感觉、信任与物质生活的基本保障之间,屌丝们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周如钢描写屌丝江小藻也企图逆袭,他对马小剑也想入非非,但小说表现得更多的是马小剑更为主动的姿态。马小剑何以要放弃自己本来更为稳当安逸的婚姻,订婚一年竟然离婚要下嫁江小藻,江小藻究竟是以什么吸引马小剑,小说没有提供更多的情节和理由。这或许是由于今天社会中大量充斥着的不可思议的无厘头的故事所支撑。小说的叙述有一种快速的跳动的节奏,小说开篇就是江小藻在打游戏,一边打僵尸大战游戏,一边和马小剑谈情说爱,可见如今屌丝们的爱情有多么廉价。游戏的快速节奏影响了小说的叙述节奏,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叙述方式,使小说始终处于不安分的,游戏人生与似真如幻的状态。小说的高潮是在大排档大打出手,终至于使江小藻与马小剑的爱情和婚姻都变得不可挽回。小说结尾也是在火车站抱着一个陌生人哭泣,原来是江小藻在候车室做梦。小说粗砺的笔法和盘托出今天屌丝们的生活困境,包括他们精神的困顿,在游戏里逃避,在现实中碰壁,在反抗中失败。
周如钢有丰富的直接生活体验,对文学痴迷的他,当然可以随处发现故事,随时写下体验。《去莫斯科的蚂蚁》讲述一次他去莫斯科拍摄浙商的经历的故事,按作者的说法,这几乎是一部纪实性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周如钢叙述纪实的能力。浙商在俄罗斯经商的苦楚,叙述人“我”作为被利用的枪手的尴尬,这二者时刻被混合在一起,表面上在写浙商老乡,实则在写“我”的生存处境,我的心理困扰。如作者在小说创作谈里所言:“自身的遭遇在小说里已经有了很多的体现……,这里面有着太多的无奈和不得已,一种‘寄人篱下的痛’与‘吃人嘴软’在我这一段的生命中跌宕开来……”,虽然略显牢骚,但文人的处境和不甘,文人的心气还是跃然纸上。也可见作家写作真实生活的内心感受。
周如钢有比较强的小说意识,《红色到底是什么颜色》讲述一个瞎子与一条蛇相依为命的故事,这个故事明显受到《白蛇传》的影响,显然赋予了它现代的内容。瞎子马小志26岁,被村里人叫做没眼青蛇,终日躺在床上,某日床上来了一条蛇与他依偎,他们俩就变得不可分离,马小志如此渴望蛇的到来,他管那条蛇叫做姗姗,显然是把它想象为一条雌性的蛇。这里面仿佛又有点情爱的意味。这种生活习性显然让家人和村民感到难以接受,他们想着法子改变这种局面,某日从杭州来了一位心理医生陈小爽,她扮成相亲女子,逐步被瞎子马小志接受。而他们在接触过程中,陈小爽竟然也(可能)爱上了这个瞎子。最后的结果是陈小爽的男朋友和村民合谋杀死了那条叫做姗姗的蛇,并把蛇胆作为治疗失明的特效药让马小志吞了下去。这个故事有很好的叙述感觉,故事的设计也颇为巧妙,人蛇的那种关系既惊恐,又有一种人性的情怀。但小说中还是有一些关节点和细节如何经受生活逻辑的检验,还需要反复推敲。
中篇小说《枪手》讲述某单位一个叫做鲁小瓜的秘书,给局长当枪手的故事。一位叫青芝的文学女青年羡慕局长的才华,从外地找到杭州。事先在网上聊天并不知道领导的真实身份,到了杭州,才发现自己仰慕的才子是个局长,有车有房有职权,简直是意外之喜。当然,后来终于意外发现局长写的那些文章其实出自那个抑郁不得志的秘书鲁小瓜之手,青芝随即离去,留给鲁小瓜的是空空的回忆。这篇小说的叙述视点集中于鲁小瓜,但始终有一个当事人不明真相,就是那个被鲁小瓜迷恋的青芝。小说中起情感和人物中介作用的是青芝,她要一步步走向真相,小说叙事的推进也是为着她一步步揭示真相。在这个意义上,小说叙述如剥笋一样,层层递进,最后使真相现形。而局长在这里就是一个欺世盗名、好色虚荣的伪君子。小说写了鲁小瓜对青芝的深情迷恋和对杜毛毛的欲望态度,精神之恋与肉体欢娱作了一种比较参照。小说描写细腻,心理刻画也颇多动人之处。当然,小说过于分明的善恶二元对立,有些限制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爱如潮水》可以看出作者周如钢在追求小说故事的传奇性,加大生活困境的力度去表现人性。麦子与强子婚姻幸福如意,不想女儿小染四岁时走失,后发现被人贩子卖到山里岭北镇的宝根老夫妇,老夫妇却不知道孩子是由他们救助的驴友奎西从城市里偷来的,后来竟然意外发现是强子设的圈套,怀疑女儿是不是自己亲身,怀疑麦子有外遇,故而设圈套把女儿小染卖掉。虽然小说整体结局为了追求出人意外而有点生硬,但小说能把故事叙述变化多端且峰回路转实属不易。小说对麦子的心理刻画,性格的坚韧与隐忍,都显示出作者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周如钢的小说反映了当下城镇普通人的生活现实,尤其是屌丝阶层的生存压抑感,他的叙述有冲击力,有热烈的情绪。当然,整体上看,周如钢的小说有时下笔有些匆忙,故事线性发展较快,表面的现象呈现过多,握住生活质感的自觉意识还稍显不足。有些关于身体的描写也直接了些,身体既然在现实生活中的禁忌,在小说中也要给予限制,隐忍不发,一发则要起到强大的效果,能击中生活的要害。另外,追求奇异性的经验和意外的戏剧性是值得肯定的,但一定要在合乎现实逻辑与作品自身的情节逻辑,合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身份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戏剧性。就小说的艺术效果而言,奇异性经验和意外的戏剧性是对人物性格和叙述逻辑最有效的拓展,小说的意义才能深化。不只是对周如钢,对于大多数的青年作家来说,多写短篇小说或许可以磨砺小说艺术。
责任编辑 林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