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uejava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没有出镜的“建丰同志”,总是在电话里用宁波口音的语调和部下交流做指示,部下也都称其为“建丰同志”。
  大家都知道蒋经国字建丰,问题是谁可以称呼其“建丰”?民国以前,讲究人都有姓、名、字、号,这些是供不同的人称呼自己使用的,有各自的用处。
  名一般用于自称或署名,不能他称。我们在戏剧舞台或者是评书里经常见到“报名而入”的说法,这里的报名就是自己告诉别人我姓什么叫什么。但是别人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也不能直呼其名,一般来说直呼其名是非常不客气的。即便粗俗无文化且社会地位不高的西门庆,在和读书人交往时,对那些状元进士也打听他的字、号,而不能直呼其名。西门庆因为自己家的园子里有四眼井,因此自号四泉,何其雅哉。
  皇帝可以对臣下直呼其名。由于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无需对任何人客气,因此对臣下永远连名带姓一起称呼。但只有皇帝有此特权,即便太监代表皇帝传旨,仪式上称大臣姓名,传召完毕也不直接称名,平时该怎么称呼大臣还要怎么称呼。
  普通人之间如果连名带姓一起称呼,基本可以认为是有不共戴天之仇了。受此影响,即便我们都认为蒋介石是土匪一样的坏蛋了,也只是说“蒋介石匪帮”,而不说“蒋中正匪帮”。直系近亲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直呼其名,但是一般不带姓。蒋介石的家书里就称蒋经国为“经国吾儿”。但蒋介石对部下永远称字,生气了也只是连姓带字一起叫,比如李德邻(宗仁)。
  字多是长辈称晚辈,上级称下级,以及平辈之间互称时所用。前文所述,直系近亲长辈是可以直呼晚辈名字的,但是其他长辈一般为了表示对晚辈的尊重是要称字的。尤其是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老师上级一定要称学生下级的字,而不能称名,否则被认为失仪。
  字绝对不能用于自称。自称即托大,极不礼貌。评书中有时说刘备自称玄德,诸葛亮自称孔明,这是不可能的。
  古人的字,一般是对名字的引申、解释、说明或者强调。张衡字平子,衡就是平,这是解释;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这是引申;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这是强调。
  姓,是祖宗给的,名一般是父母做主,字一般是老师给起的,号一般是朋友赠送的,也有自号的。因此号朋友之间往来时用得多。以地名指代人,往往是对第三者,是对不在场人的尊称。比如以南海指代康有为,以项城指代袁世凯。这被称作是“地看”,也叫“郡望”。古人对人尊称还有称排行,一般以同祖父的堂兄弟论,所以数字有时很大,如李白在家里大排行十二,有人称其李十二,或十二兄。最麻烦的是卑对尊,既不能称名,也不能称字,还不可称号。古人解决的方式是,先论行辈。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重视血缘关系。因此如有亲属关系,一定要按行辈关系称呼。即便今天,很多人也是哥、姐的不离口。
  血缘关系后论尊卑,官阶学衔都是称呼的关键。现在人们都把官阶往大了说,过去也一样。明清无宰丞,但对大学士称相爷、阁老。也有取字中一字再加官称,如张之洞字香涛,平辈或者晚辈、下级尊称其为香帅,但是晚辈或者下级是绝对不能直接称其香涛的。这种风气到民国后也流行,取字中的一字再加尊称,如介公(蒋中正)、德公(李宗仁)、健公(白崇禧)。
  革命事起,无论国共,都流行称呼同志,以示平等。但是无论如何,下级称呼蒋经国为“建丰同志”,都是不可能的。
其他文献
关于清朝的灭亡,一个流行甚广的说法是,由于清政府没有加强媒体的管理,在新政期间,媒体总是发布有关政府的负面消息,做负面评论,清朝实际上是被媒体搞垮的。或者媒体至少也是清朝垮台的一个有力的推手。  随着清政府开放报禁,革命党人回国办了很多报纸。在日本办的机关报、民报,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但是,很快革命党就发现,单纯地办报鼓吹革命,影响甚微,很容易被查封,就算人家不查封,也没什么销路。要想有影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当上吴县知县才几个月的袁宏道写信给朋友说:现在已经知道人生做吏甚苦,做县令尤苦,做吴县知县更是苦上万万倍,比牛马还不如!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官如云,过客如雨”,来来往往都要县令早晚接待。在中国历朝历代,公务接待是地方官们心中永远的痛。  接待上级送了命  清朝人汪辉祖在他所写的“县长教科书”《学治续说》中,多次讲论了接待上司的重要性,特别是上司身边的人,一定要应酬
1911年5月17日,《泰晤士报》发表长文《中国首任总理》。这是西方媒体介绍庆亲王奕劻履历最为详尽的一次。当时,中国刚刚进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改革,出台了历史上第一个责任内阁,庆亲王出任首任内阁总理。  文章认为,庆亲王多年来都是中国官场最大的“恶魔”,但却享有最高领导人慈禧太后的高度信任,“他的履历总是与中国的灾难相关联”,“没有建设性、没有爱国心,在他的一生中没有做过任何荣耀的事”,“监察者们
一波三折的高考经历  1977年的高考,我的印象中是推荐和考试相结合,大队和乡推荐表现好的人参加考试。那年的作文,我还清楚地记得——“心中有话向党说”。自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的确心中有许多要向党说的话,这个作文正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是多么感谢党给我这个机会啊!  后来,结果出来,我考了328分,在当时来说这个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很可惜,因为填报志愿的问题,我没被录上。  第二年夏天,我又继续鼓足
1956年春天,北京举行全国第一次话剧汇演,全国大概有50多个剧院、剧团参赛。我所在的话剧团是个远在大西北、成立仅两年、默默无闻的剧团——甘肃省话剧团。  我们提前一个月进京,住进北京当时最新、最好、最现代化的首都剧场。这个剧场是德国人设计的,舞台可以转动。三层楼内有数不清的厕所,但都是坐式马桶,对我们这些土包子来说,真是太不习惯了。我们认为别人的屁股坐过的地方是最脏的,自己无论如何也坐不下去,只
曾昭抡(1899-1967)是曾国藩的曾侄孙,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他自奉甚简,不修边幅,不注意小节,还有很多“怪癖”,很有一副名士派头。  某天乌云密布,曾昭抡带着伞出门,走了不久便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他全身都被淋湿了,却仍然提着那把没有打开的伞一直往前走,直到有人提醒,他才把伞打开。有人看见他站在北大沙滩红楼前,和电线杆子又说又笑地谈论化学上的新发现,让过往行
张百熙字埜秋,号潜斋,谥号文达。1847年四月初六生于长沙县大贤都张家大屋一书香世家。光绪十九年(1893)会试列二甲第六名进士。先后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南书房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等职,后做到清廷五部尚书。张百熙幼小门风家教极严,又经时代风云际会洗礼,更培育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及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张百熙曾在诗中自述:“予生属多难,盗贼弥乾坤。六龄遘干戈,蹙蹙湘水滨……”“方我少年时,读书气嶙峋,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长官,甚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辽朝早期设北、南面官,有所谓北宰相、南宰相,有学
“文化怪杰”辜鸿铭祖籍福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10岁那年随义父布朗去英国读书,曾先后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工科文凭。回国后,他充当张之洞幕僚20多年。  辜鸿铭虽然学贯中西,喝过洋墨水,却不觉得外国月亮特别圆,反之,谈到“民族精神的异同”时,他说:“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德国人精深而欠博大,既博大而又精深者,其惟中国乎!”洋务重臣张之洞看中其才,召为洋文案(外文秘书)。张之洞兴
大家知道,“一个劲儿”一词表示不停地连续下去或毫不松劲,如:“雨一个劲儿地下”“他一个劲儿地直往前跑”“你一个劲儿这样做,早晚得入狱”等等。那么,“一个劲儿”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先说什么叫“劲儿”。弓的强度以“力”为单位。步弓“力”大,马弓“力”较小。这个“力”,俗说“劲儿”。满族人在关外狩猎时惯用强弓大箭,“射熊虎洞穿”,制弓以桦木为弓胎,外缠鹿筋,施加动物胶,弓力极强。  自清代中期,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