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具有不同的Toll样受体信号调节通路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_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学者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分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通过比较组间基因变化,基因折叠变化大于2个,并有明显的染色体单体双键改变的,视作不同表达。结果发现: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在脓毒症不同时期呈动态改变,

其他文献
包括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内的全身炎症反应介质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达那肝素钠(DA)作为一种抗凝剂有抑制脓毒症所致炎症反应的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Hagiwara等用雄性Wistar大鼠对DA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及防御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作用进行了验证。
期刊
库存红细胞随着其储存时间的延长将逐渐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与术中输注了库存时间〉14d的红细胞有关,并对1998年6月-2006年1月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和(或)心瓣膜手术并输注红细胞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2872例患者输注的红细胞储存时间414d(新鲜血8802U),3130例患者输注的红细胞储存时间≥14d(陈旧血10782U),用多变量对数回归对结
期刊
美国学者最近对活化蛋白C(APC)在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中的抗炎作用和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给大鼠按10mg/kg注射内毒素导致大鼠发生内毒素休克,4h后输注含APC的盐水;连续观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检测肌肉氧分压、一氧化氮、超氧负离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浸润及心脏和大动脉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
期刊
目的 研究颈脊髓切断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9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内毒素休克模型组(n=42)及内毒素休克+颈脊髓切断组(n=42),后两组各取10只大鼠于制模后观察48 h存活率,其余大鼠再按制模后3、6、12和48 h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8只动物.切断大鼠C7脊髓制备颈脊髓切断动物模型;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10 mg/kg造成动物内毒素
意大利学者最近对丙酮酸乙酯在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休克模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雄性CD小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后1h和6h经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18h后评估器官衰竭和全身炎症的状况。结果显示,丙酮酸乙酯治疗可减少腹膜渗出和中性粒细胞迁移,减轻肺、肝、胰腺损伤和肾功能障碍,并抑制肺和肠的髓过氧化酶活性升高。
期刊
期刊
创伤性休克早期即有过度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瀑布样”释放是引发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核转录因子-kB(NF—kB)是调节炎症反应的中枢环节,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抗炎靶点.甘氨酸可增加失血性休克、脓毒症及肝移植大鼠的生存率,对缺血/再灌注肝细胞以及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但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我们观察了应用甘氨酸后血单核细胞(BMCs)
期刊
德国学者最近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失血性休克后发生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与C57/BL6小鼠比较,IL-10敲除小鼠复苏后3h血浆IL-6和库普弗细胞(KC)浓度具有上升趋势;复苏后3h和24h血浆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显著升高;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在复苏后3h明显增加,24h后的肺损伤组织学改变也更明显。另外,IL-10敲除小鼠与C57/BL6
期刊
期刊
美国学者对急诊科的971例疑似脓毒症患者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其中发生严重脓毒症占52%,脓毒性休克占39%,在院病死率为7%;并筛选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蛋白C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3个指标用作预测脓毒症的预后。将这3个标志物作为脓毒症评分,衡量其准确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严重脓毒症0.80、脓毒性休克0.77、死亡0.7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