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本科计算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p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的培养是当今高校积极探索的方向。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从本科生计算机课程培养目标的设立、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模式的研究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如何将计算机知识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并为今后体育院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体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0-0076-03
  
  Abstract: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s an active direction in college education.Taki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cultivate and enhanc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ed capability and capability of combining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heir specialties through course target setup,course system design,teach modal research,etc.It also provide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uter capability in future.
  Key words: computer courses,teaching reform,applied sports talents
  
   全国体育院校均开设计算机课程,其中开课最早的当属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的计算机教学始于1980年为研究生设置的《计算机语言》课程,发展到今天已为研究生、本科生、成人教育开设了13类课程,先后五次进行计算机教学计划的调整,在每一次的调整中,要求我们必须对所授课程进行改革,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通过多年的计算机教学探索,根据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的专业特点,以教育部文科院校的基本要求为参考依据,对北体大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在如何培养体育人才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1 培养目标的设立
  
   改革前我校各院系本科计算机课程的培养目标均是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标,各院系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原有计算机课程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各院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是立足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而是沿袭以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不适合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情况,学生学习效果较差。为此,我们首先在培养目标的设立上进行改革。在本科生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其工作领域,本着“实用、够用、创新”的精神确立培养目标,按照各院系学生特点通过计算机基础教学,使学生达到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上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满足就业需要。北京体育大学各院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各院系培养目标
  院系 培养目标竞技学院、武术学院、艺术系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教育学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人体科学学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具备程序设计的能力管理学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具备管理软件的开发能力传媒系、外语系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掌握多媒体开发工具的使用
  2 课程体系的确立
  
  在教改过程中,针对以前各院系课程一致的弊病(如竞技体育学院的学生也必须上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我们对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了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确定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该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出发,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根据上述各院系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北京体育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即计算机教学的三层结构的课程体系(表2)。
  
  2.1 普及层面 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此阶段课程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视窗操作系统、中文字处理系统Word、电子表格Excel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五部分。从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课时分配为64学时、32学时两类。
  2.2 专业层面 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除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外,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我校还针对不同院系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后续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主要课程包括可视化程序设计、计算机实用技术、数据库、数据库基础、多媒体实用技术;学时数为64、32。后续课的设置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而设置,例如,对于人体科学学院学生开设可视化程序设计一课,为今后专业计算服务。对于管理学院的学生讲授数据库基础课程,使今后他们在管理方面可以具备编制管理软件的水平。为体育教育学院的学生介绍可视化程序,使他们对程序设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此外,根据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计算机实用技术一课,主要使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络工具的使用、文件压缩的方法及视频制作软件的基本功能。通过此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根据体育传媒系学生的专业特点,专门为其良身定制了多媒体实用技术课程,该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图像处理模块——介绍Photoshop软件的应用,使学生具备图片处理的技能,为今后新闻图片的处理打下基础;动画处理技术介绍Flash软件的运用,Dreamweaver模块介绍当今流行网页制作软件,并通过本模块将前两模块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布置开放式作业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其开发、应用能力,为学生就业于网站打下基础。Authorware模块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培养学生多媒体课件开发能力,为今后学生就业于广告设计行业打下基础。
  2.3 提高层面 为拓展学生计算机知识,面向全校大三以上年级学生开设计算机任意选修课,课程以目前流行的软件为主,学时以16学时居多,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先后开设数据库基础、Photoshop、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多门不同层次的全校选修课程。
  
  3 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改变以往满堂灌,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总结出针对于体育院校学生培养的一套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即分专业分层次教学模式。
  3.1 “引导+启发”型教学模式 由于我校竞技学院、武术学院、艺术系学生是高考特招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运动员出身,好动坐不住,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面采用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先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地演示,学生一步一步地模仿来掌握所学知识,然后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巩固所学内容,但这部分院系学生的上机实践题目相对于其他院系相对容易。
  为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在每一章节模块后,均设计针对性较强的综合实验,以检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就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为此有的教师根据学生运动员特点(喜爱竞赛)采用课堂抢答加分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须课堂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模仿,而且需有创新。为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还布置开放式作业,如在word章节学习完毕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设计一份报纸;在网页制作设计最后要求学生自由组合设计一个小的网站,不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2 “精讲+练习”型教学模式 对于体育教育学院这部分参加高考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精讲,学生大量上机练习的教学模式。在上机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方式,结合学生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利用Excel表格设计各专业比赛现场统计评分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今后学生毕业论文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论文中数据的处理、论文格式的排版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从而培养、提高其动手能力。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章节的讲授中,教师将本章内容的要点提出,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内容,然后学生代表来给全班学生讲解,既锻炼了学生学习能力,也培养学生将来最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3.3 “自主+创新”型教学模式 对于人体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新闻等高分专业的学生,针对他们文化基础较好的特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只讲32学时(其他院系64学时),教学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课上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课上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机实践采用开放式命题,学生可自由发挥,作业学生相互评判,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综合实验,设计一份宣传报纸,其目的是让学生将Word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考查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
   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会举一反三,能根据模块知识自己编写小程序。而且在课程伊始就要求同学利用本科课程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完成一个编制程序的大作业。这种教师提出任务,具体细节由学生自主提出的方式能让学生根据具自己的需要主动学习和探究。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系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求助于老师,但大部分学生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如此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心理专业的学生编写了心理门诊预约系统;人体科学学院的学生运用Visual Basic编写了运动生物力学数据处理系统。
   总之,计算机课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更注重实践教学,针对不同对象,安排不同的实践环节,使学习的知识能很快地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后学生上计算机课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像人体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外语系等院系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的不及格人次大为减少。
  
  4 考核方式
  
   现有学生考核方式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对于必修课程学生成绩的考核主要采取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进行核定。平时成绩主要是学生的考勤与作业,所占比例为总成绩的10%,期末成绩主要包括理论与上机实践两部分,占总成绩的90%。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上机实践比例占期末成绩的60%。像计算机实用技术、多媒体实用技术课程则采取考试与开放式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作业所占比例50%。选修课以考察为主,考核方式主要是教师布置开放式作业,通过作业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技术。
   但目前我校计算机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已实现机考,其它课程考核还未实现。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低,应提高平时比例,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将学生考核与社会接轨,对程序设计课程采用全国二级考试题库,从而将计算机课程考核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考分离。
  
  5 结论与建议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沿着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下去。在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的优势,不断加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从而培养出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
   体育类院校计算机教学可以借鉴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学与实践模式,根据各院校自身的特点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建议各体育院校间加强交流,多进行沟通,建立起体育院校特有的、自成一体的教学模式、方法。创立全国体育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张兆印,等.软件工程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C].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论文集,2009.
  [2]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方树明,等.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C].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论文集,2009.
  [4] 冯博琴,等.迈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高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9(4).
  [5] 龚沛曾,等.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8(6).
  [6] 赵万龙,等.北京体育大学计算机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
  [7]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投稿日期:2009-08-31
  作者简介:周星宇,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在体育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最早开展的建设项目,探索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核心,逐步推进教学团队、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和管理机制的主动变革,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80-03    2010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和价值、教育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
期刊
摘要:针对华东地区11所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938名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现状的调查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就业期望与现状存在较大的落差,毕业生就业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意识茫然。造成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落差的因素是多元的,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等。  关键词:体育教育;毕业生;
期刊
摘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是浙江省政府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的体育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目前,杭州下沙高校园区高校体育资源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共享率低等问题。揭示了原有体育资源配置的信息机制、决策机制以及具体的配置方式上缺陷是产生上述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未来的体育资源配置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和案例研究对有氧健身课程和有氧健身课程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建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有氧健身系列课程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揭示有氧健身课程教学规律,建构有氧健身课程的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氧健身课程;有氧健身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确定了对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关系密切的1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选择四项特质性心理因素和运动心理技能对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成绩前8名球队的106名运动员进行心理测量,将各项数据同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意志品质和特质运动自信心这两种特质性心理因素可以预测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技能一自信、技能一注意力、技能一动机这三种运动心理技能可以预测我目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北京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主要对策,并以个案为研究提出“高校与农村结合”的双赢模式一发展农民体育,构建北京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关键词:北京;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高校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97-04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体育艺术作品内容的价值、本质和分类认知的研究,为推进国内高等体育专业的教学主动由运动成绩本位的“技能传习”,向人本位的“文化传承”转变,努力提高其“授技育人”的效果奠定基础。  关键词:技能传习;文化传承;体育艺术作品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0-040-03    Abstract:By exploring the
期刊
摘 要:“全民全运”理念的提出,是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一运会”)深刻内涵的充分挖掘,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体育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共同繁荣的新篇章。在“全民全运”视角下,我国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应在切实抓好政府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提升业内服务理念与质量,并注重引导健身意识和消费观念、采取科学营销策略、加快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促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以彰显社会公正为价值目标;以政府供给为主导;以制度安排为保障。并表现出供给滞后、低效和失衡等困境。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供给主体的利益取向差异是供给困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广大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层次的价值选择,是导致供给滞后的内在原因;社会性价值取向下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导致了总体性的供给效率降低;政府与市场、非赢利性组织等主体责任不明,并缺乏制度保证和法规约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