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样又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北大保安队的印象。楼道里悬挂的规章管理制度和整齐的员工宿舍,有种深深的、熟悉的基层连队的烙印,连每名保安的站姿,待人接物的方式都透着浓浓的兵味,所有这些都让我感觉得到作为队长的王桂明对部队深深的眷恋。
自知之明,蜕变从军旅生活开始
1983年,王桂明在一个并不隆重的欢送仪式上坐上了汽车,成为了他们村唯一一个当兵的人。军旅对他来说,也许是种向往,也许是种解脱,抑或是好奇。他的家境并不好,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姐姐哥哥的宠爱多少助长了他顽皮的天性。初中毕业后,他便嚷着要去参军。村里只有一个指标,王桂明天天往村领导家跑,没想到后来还真跑成了。送兵那天,多少有些凄凉,没有敲锣打鼓,没有鞭炮齐鸣,家人和村干部在村口把他送上了车。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必然,命运总是难以捉摸。王桂明的军旅生涯和“裁军”有着特殊的联系。他的部队原先是野战部队,裁军之后,改编成了教导团,主要负责培训新兵和大学生。1985年他进入师教导团培训,培训了六个月,1986年正式进入教导团工作。
能够改变一个人看法的也许是一件事,抑或是一句话,而让王桂明仍记忆深刻的就是中学班主任曾对他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当兵之后,他也经常念叨着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找准位置,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新兵下连一个月后,他就开始崭露头角,新兵三个月后他就入团了,一年之后顺利加入了党组织。
教导团除了训练新兵之外,还承担了一部分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军训工作。王桂明搞军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他从不会盲目地增加训练时间,也不打疲劳战,所带的集体往往能在比赛中荣获名次。从1986年到1988年他一直是教导团的优秀教练班长,所带的班集体在团里组织的各项比武竞赛中始终保持在前三名。1987年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军训时,王桂明带着女生班参加了全团队列比武,比武场上由于刚下过雨还有不少积水,女生班进入比武区域后,队列最后的两名女生正好站在了水坑里,如果王桂明把队伍带得向前或向后两步都可避开水坑,可他没有那么做,因为比武区域是限定的。比武结束之后,那两个踩在水坑里的女生就不理王桂明了,她们说:“班长,你是成心,你怎么不多跑两步呢?干嘛要我俩站水坑里呢。”在后面的训练中也一直带着情绪,王桂明就给她们讲队列要求和部队纪律,但是女孩子们始终没有释怀。后来全团经过评判后,王桂明所带女生班获得了第一名,尔后这两个学生被北京工业大学和部队联合授予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军训结束后,女孩子们明白了班长的良苦用心,买了个保温杯送给他。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动摇,踏踏实实走好如今的每一步,这就是王桂明在部队从一个从不主动说话的“溜墙边”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的“宝典秘籍”。就在这一轮又一轮的培训与离别中,王桂明度过了他军旅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
脱下军装,抹不去的绿色印记
当兵三年时间王桂明没有回过家。第五个年头,他第一次回家,回到家后没几天收到部队电报:部队搞退伍,速归。当时家里人知道后就着急了,让他赶紧归队。但他见到电报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战友跟他开玩笑,想到自己才刚休假,部队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所以断定是战友在和他开玩笑。两天之后,同样的电报又送到了家里,这下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立即整装出发,准备归队。
回到连队,王桂明赶紧找连长销假,指导员和连长都坐下来和他谈——退伍。当时他依然无法相信这是事实,谨慎地笑问:“你们是不是合起伙来骗我呢。”后来连长严肃地和他说道:“咱们部队教导团被裁了,大部分人要就地解散。”知道原委后,王桂明的脑子轰的一下空白一片,很震惊。1989年3月,王桂明正式退伍,他清楚地记得退伍那天,整个团里哭声一片,感情太深了。虽然这样分别的场景在教导团里经历的比较多,以往士兵、骨干、大学生训练结束时都和教员们难舍难分,每次结训时,大家也都哭,可王桂明退伍那天的场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退伍之后,营教导员找王桂明谈话,告诉他团里会想办法给他安排个工作。当时团里经常给北大学生军训,两个单位之间联系比较密切,团里把王桂明和另外几个战友介绍给北大,经过北大的面试,王桂明来到了北大,分到了保卫岗位。
1992年文安保安公司进驻北大后,王桂明发现校门口的保安都变了,以往年龄大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年轻小伙。他们整齐的着装,笔直的站姿立即勾起了王桂明从军时的回忆,后来他四处打探,慢慢了解了保安工作,知道了保安也是半军事化管理,经过5个月的观察了解,他加入了文安公司保安队伍,在军营之外又当起了班长。
那时候文安公司里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王桂明把在部队时学到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用在了自己保安班里,充分运用部队的“四会”教学法,让保安人员的管理正规起来,同时在班里建立了完整的工作生活制度。王桂明所带的保安班立即引起了北京大学的注意,在当年年底,保安班获得了北京大学后勤党委的嘉奖,这也是北京大学外来务工人员获得的第一个先进集体荣誉。当时北大勺园领导推荐北大所有的职工参观保安宿舍,并让王桂明给他们军训。慢慢的文安保安公司领导也注意到了王桂明,让他在北大担任保安队长,负责管理工作。
保安队长,一颗兵心永驻心间
如今身为保安队长的王桂明仍是按照部队的管理方式去管理自己的保安队伍。他始终认为带保安和带兵一样,把下属当成自己的兄弟、战友。每年,新保安一来,王桂明都有一项工作要做,那就是让新保安在一张白纸上任意位置画个点,告诉他们这就是你们现在的位置,然后让他们在白纸其他地方再画个点,告诉他们这就是你的目标,在中间连起一条线便是达到目标前自己的努力,告诫他们要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达到自己内心理想的目标。“我的想法是这样,这些孩子都不容易,如果让他们干两年保安工作就回家,没有学到任何东西,那我就是误人子弟,来到北大这么有学习氛围的地方,一定要有所收获。”王桂明这样说。
王桂明在部队时曾吃过没文化的亏,那次经历让他记忆深刻,也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全团只有一个提干指标,要求2年以上班长,党员,所带集体荣立三等功以上,高中毕业。王桂明的其他条件都符合,唯有文化这块他是初中毕业,最终遗憾地失去了这次机会。
如今,身在北大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时刻熏陶着他们,保安队中的很多成员在训练时看到未名湖畔的莘莘学子,同为“80、90”后的他们不免心生向往。担任保安队长后,王桂明尽自己所能为那些想学习、愿学习的保安创造条件,让大家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学习。除此以外,他还开始筹集资金,四处“化缘”,在学校里搜集旧书和废书。“那时候,我们也没有什么途径能弄到书,大家就一起帮学校的老师搬东西,完事后,老师们说要给钱,我就说老师我们不要钱,您看您那有没有书什么的,给我们点就行。”就这样,王桂明利用这些“化缘”来的图书建起了保安队的图书室,搁了几个书架,摆了几排图书。后来保安队也有了自己的学习室,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学习室里看书。
局面慢慢打开后,王桂明抓住北京大学是一流大学这个优势,号召队员“在一流大学争做一流保安”,鼓励大家干好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学习。如今北大保安队伍17年间走出了300名大学生。现在,每年北大保安员考上大学的人数都以二十多人递增。如今走在未名湖畔,读书学习的不仅仅是莘莘学子,也有可能是辛勤为北大校园站岗执勤的保安人员。
虽然离开部队很多年了,王桂明依然保持了在部队时的生活习惯。睡觉他总是穿着白色背心、上床后鞋子总是码得整整齐齐,别人问他不嫌烦啊,可他总是笑嘻嘻地说:“已经成习惯了,改不了了”。绿色情结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骨头里。
【人物简介】
王桂明,河北沧州人,1983年入伍,1989年退伍,现为北京大学保安大队大队长,本人拥有中央党校函授法律大专文凭和公共管理本科文凭,在他领导的北大保安队中有300人获得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2010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保安员”,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自知之明,蜕变从军旅生活开始
1983年,王桂明在一个并不隆重的欢送仪式上坐上了汽车,成为了他们村唯一一个当兵的人。军旅对他来说,也许是种向往,也许是种解脱,抑或是好奇。他的家境并不好,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姐姐哥哥的宠爱多少助长了他顽皮的天性。初中毕业后,他便嚷着要去参军。村里只有一个指标,王桂明天天往村领导家跑,没想到后来还真跑成了。送兵那天,多少有些凄凉,没有敲锣打鼓,没有鞭炮齐鸣,家人和村干部在村口把他送上了车。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必然,命运总是难以捉摸。王桂明的军旅生涯和“裁军”有着特殊的联系。他的部队原先是野战部队,裁军之后,改编成了教导团,主要负责培训新兵和大学生。1985年他进入师教导团培训,培训了六个月,1986年正式进入教导团工作。
能够改变一个人看法的也许是一件事,抑或是一句话,而让王桂明仍记忆深刻的就是中学班主任曾对他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当兵之后,他也经常念叨着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找准位置,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新兵下连一个月后,他就开始崭露头角,新兵三个月后他就入团了,一年之后顺利加入了党组织。
教导团除了训练新兵之外,还承担了一部分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军训工作。王桂明搞军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他从不会盲目地增加训练时间,也不打疲劳战,所带的集体往往能在比赛中荣获名次。从1986年到1988年他一直是教导团的优秀教练班长,所带的班集体在团里组织的各项比武竞赛中始终保持在前三名。1987年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军训时,王桂明带着女生班参加了全团队列比武,比武场上由于刚下过雨还有不少积水,女生班进入比武区域后,队列最后的两名女生正好站在了水坑里,如果王桂明把队伍带得向前或向后两步都可避开水坑,可他没有那么做,因为比武区域是限定的。比武结束之后,那两个踩在水坑里的女生就不理王桂明了,她们说:“班长,你是成心,你怎么不多跑两步呢?干嘛要我俩站水坑里呢。”在后面的训练中也一直带着情绪,王桂明就给她们讲队列要求和部队纪律,但是女孩子们始终没有释怀。后来全团经过评判后,王桂明所带女生班获得了第一名,尔后这两个学生被北京工业大学和部队联合授予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军训结束后,女孩子们明白了班长的良苦用心,买了个保温杯送给他。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动摇,踏踏实实走好如今的每一步,这就是王桂明在部队从一个从不主动说话的“溜墙边”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的“宝典秘籍”。就在这一轮又一轮的培训与离别中,王桂明度过了他军旅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
脱下军装,抹不去的绿色印记
当兵三年时间王桂明没有回过家。第五个年头,他第一次回家,回到家后没几天收到部队电报:部队搞退伍,速归。当时家里人知道后就着急了,让他赶紧归队。但他见到电报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战友跟他开玩笑,想到自己才刚休假,部队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所以断定是战友在和他开玩笑。两天之后,同样的电报又送到了家里,这下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立即整装出发,准备归队。
回到连队,王桂明赶紧找连长销假,指导员和连长都坐下来和他谈——退伍。当时他依然无法相信这是事实,谨慎地笑问:“你们是不是合起伙来骗我呢。”后来连长严肃地和他说道:“咱们部队教导团被裁了,大部分人要就地解散。”知道原委后,王桂明的脑子轰的一下空白一片,很震惊。1989年3月,王桂明正式退伍,他清楚地记得退伍那天,整个团里哭声一片,感情太深了。虽然这样分别的场景在教导团里经历的比较多,以往士兵、骨干、大学生训练结束时都和教员们难舍难分,每次结训时,大家也都哭,可王桂明退伍那天的场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退伍之后,营教导员找王桂明谈话,告诉他团里会想办法给他安排个工作。当时团里经常给北大学生军训,两个单位之间联系比较密切,团里把王桂明和另外几个战友介绍给北大,经过北大的面试,王桂明来到了北大,分到了保卫岗位。
1992年文安保安公司进驻北大后,王桂明发现校门口的保安都变了,以往年龄大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年轻小伙。他们整齐的着装,笔直的站姿立即勾起了王桂明从军时的回忆,后来他四处打探,慢慢了解了保安工作,知道了保安也是半军事化管理,经过5个月的观察了解,他加入了文安公司保安队伍,在军营之外又当起了班长。
那时候文安公司里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王桂明把在部队时学到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用在了自己保安班里,充分运用部队的“四会”教学法,让保安人员的管理正规起来,同时在班里建立了完整的工作生活制度。王桂明所带的保安班立即引起了北京大学的注意,在当年年底,保安班获得了北京大学后勤党委的嘉奖,这也是北京大学外来务工人员获得的第一个先进集体荣誉。当时北大勺园领导推荐北大所有的职工参观保安宿舍,并让王桂明给他们军训。慢慢的文安保安公司领导也注意到了王桂明,让他在北大担任保安队长,负责管理工作。
保安队长,一颗兵心永驻心间
如今身为保安队长的王桂明仍是按照部队的管理方式去管理自己的保安队伍。他始终认为带保安和带兵一样,把下属当成自己的兄弟、战友。每年,新保安一来,王桂明都有一项工作要做,那就是让新保安在一张白纸上任意位置画个点,告诉他们这就是你们现在的位置,然后让他们在白纸其他地方再画个点,告诉他们这就是你的目标,在中间连起一条线便是达到目标前自己的努力,告诫他们要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达到自己内心理想的目标。“我的想法是这样,这些孩子都不容易,如果让他们干两年保安工作就回家,没有学到任何东西,那我就是误人子弟,来到北大这么有学习氛围的地方,一定要有所收获。”王桂明这样说。
王桂明在部队时曾吃过没文化的亏,那次经历让他记忆深刻,也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全团只有一个提干指标,要求2年以上班长,党员,所带集体荣立三等功以上,高中毕业。王桂明的其他条件都符合,唯有文化这块他是初中毕业,最终遗憾地失去了这次机会。
如今,身在北大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时刻熏陶着他们,保安队中的很多成员在训练时看到未名湖畔的莘莘学子,同为“80、90”后的他们不免心生向往。担任保安队长后,王桂明尽自己所能为那些想学习、愿学习的保安创造条件,让大家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学习。除此以外,他还开始筹集资金,四处“化缘”,在学校里搜集旧书和废书。“那时候,我们也没有什么途径能弄到书,大家就一起帮学校的老师搬东西,完事后,老师们说要给钱,我就说老师我们不要钱,您看您那有没有书什么的,给我们点就行。”就这样,王桂明利用这些“化缘”来的图书建起了保安队的图书室,搁了几个书架,摆了几排图书。后来保安队也有了自己的学习室,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学习室里看书。
局面慢慢打开后,王桂明抓住北京大学是一流大学这个优势,号召队员“在一流大学争做一流保安”,鼓励大家干好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学习。如今北大保安队伍17年间走出了300名大学生。现在,每年北大保安员考上大学的人数都以二十多人递增。如今走在未名湖畔,读书学习的不仅仅是莘莘学子,也有可能是辛勤为北大校园站岗执勤的保安人员。
虽然离开部队很多年了,王桂明依然保持了在部队时的生活习惯。睡觉他总是穿着白色背心、上床后鞋子总是码得整整齐齐,别人问他不嫌烦啊,可他总是笑嘻嘻地说:“已经成习惯了,改不了了”。绿色情结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骨头里。
【人物简介】
王桂明,河北沧州人,1983年入伍,1989年退伍,现为北京大学保安大队大队长,本人拥有中央党校函授法律大专文凭和公共管理本科文凭,在他领导的北大保安队中有300人获得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2010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保安员”,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