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蒋总,你好!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十分火爆,特别是名家书画收藏投资气氛日趋浓郁,使得艺术品市场十分活跃。浙江皓翰作为浙江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公司,而你本人又是一个收藏家,借此机会。请你谈谈拍卖与收藏的关系。
蒋频:世界上先有收藏家,然后才有艺术品拍卖行。但人类的拍卖行为可能要早于收藏行为,在古罗马时期,就有拍卖市场。不过,那时所拍卖的不是艺术品,而是奴隶。
历史到了21世纪、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拍卖已经注入了全新的概念,作为中介行业,可以说它是市场的枢纽,商品经济的润滑剂。拍卖对于日趋活跃的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和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拍卖行与收藏家之间,应该是互相信赖、互相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收藏家是拍卖行的资源来源,也是拍卖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作为一个收藏家来说,拍卖行则是藏品流通的最佳平台,如何利用拍卖这个平台,为自己藏品的出让和丰富收藏疏浚渠道,则是收藏家所十分关注的。
记者:你能比较一下中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状况吗?
蒋频:西方艺术品我们通常把它分为纯艺术品和亚艺术品两大类。纯艺术品主要有绘画、雕塑、摄影、唱片、邮票等,其中绘画是最主要的部分。亚艺术品从某种视角分析不属艺术品范围,比如钻石、钱币及各种纪念品,只是在西方,很多有名的拍卖公司,如佳士德、苏富比等公司在拍卖中往往将它们与艺术品放在一起,所以难以分别。
构成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主体的是西方油画、珠宝和名人纪念品,约占到市场总量的70%左右。其中西方油画又分成古典绘画、印象派油画和现代派油画,这当中一些传世的经典作品,曾经创造了惊人的拍卖纪录。如梵高的《向日葵》1987年拍卖成交价2475万美元,《没有胡子的艺术家》1998年成交价7100万美元;雷诺阿的《散布》1989年成交价1758万美元,《红磨坊街的舞会》成交价7810万美元;毕加索的《自画像》成交价4790万美元。前不久,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则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
中国是世界上艺术品门类丰富并最具特色的国家。主要有绘画、书法、瓷器、碑帖、文房用具、竹木雕、彩陶、玉器、金银器、摄影、古书、信札以及家具、钱币、珠宝等。但从目前境内外拍卖市场中国艺术品的结构分析,成交额比较大的还是中国的书画和瓷器这两个门类。
在北京、上海、香港、纽约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中,书画占30%-50%的比例,尤其是北京、上海以及浙江的拍卖,书画几乎成了市场的主导,高价位拍绩不断涌现。如张先《十咏图》成交1800万元人民币,傅抱石《丽人行》1080万元人民币,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手卷)2530万元人民币。前不久,陈老莲《花卉写生》册页以2860万元成交,而陆俨少的一套《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更是创造了6930万元的天价。可以说中国明清书画以及近现代书画家如傅抱石、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吴湖帆、任伯年、吴昌硕、陆俨少等大师级人物的作品近两年的涨势大有让人“目瞪口呆”的趋势。
而古董类的瓷器、家具、杂项、古版书、手稿以及缂丝,近年来同样也受到市场的追捧,最贵的瓷器目前价格也已达到数千万元一件。
记者:近几年,一些流失海外的艺术品纷纷被国内买家收回,为什么艺术品的价格会上涨的如此之快?
蒋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艺术品无论是字画、瓷器,还是邮票、钱币等等几乎都有可观的涨幅。以名家字画为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只有十几元、数十元,精品也只不过上百元,时至今日,上述顶级人物的作品动辄数十万至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同样,李可染、陆俨少、谢稚柳、陆抑非、唐云、沙孟海、启功等名家的作品也有很大的涨幅。甚至一些名头不大的作品几年之中也翻了数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建国后三十年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浩劫,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使其一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只有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艺术品市场才呈现出蓬勃生机。导致艺术品价格出现大幅飙升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而影响供需关系最大的因素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老百姓手里有了多余的钱,许多人开始加入到收藏艺术品的行列中。因此,市场对艺术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大,而艺术品又不可能像产品一样批量生产,特别是已故老一辈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只能买一件少一件,其作品上涨也就势在必然,不少投资者当年买进的艺术品,仅隔一二年抛出,就获得了可观的赢利。如果说,八九十年代中国艺术品价格上涨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这两年的艺术市场可以说是大有“井喷”之势。
记者:为什么艺术品会出现“海外回流”现象?
蒋频:近两年,盡管中国股市、邮市疲软无力,但是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除了人气旺盛、买势强劲的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以外,天津、郑州、福建、西安、武汉、沈阳、济南等地各种规模的艺术品拍卖也此起彼伏,而活跃其中的民间资本引发了民间艺术品的“海外回归潮”。据统计,2001年拍卖市场成交的7800余件文物艺术品中,从海外回流的文物艺术品有2000多件,约占25%左右。去年开始,文物艺术品回流现象更加普遍。以2002年春拍为例,最为耀眼的当推中国嘉德从海外觅得的一件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经著名鉴定家徐邦达、启功等鉴定,一致认为是宋徽宗真迹,这件国宝上拍后得到了海内外各路买家热烈竞投,结果以2300万元价位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的新记录。通常来说,出现“回流现象”有三个原因:
一是散失在海外的艺术品在国外很难卖出理想的价位。以日本为例:由于该国从事中国艺术品收藏的藏家很少,特别是许多人对中国艺术品价值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故中国艺术品在市场上没有很好的行情。即使中国近现代名家,一般人只知道中国有个张大千,至多还有齐白石、徐悲鸿,而对古字画就知之更少。所以,物主若要出让这些艺术品,必须要寻找有行情的市场。
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爆,促进海外艺术品回流。记得199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和880万元成功地在翰海拍卖会上收购了北宋张先的《十咏图》和沈周的《仿黄公望春山居》,此后,中国艺术品在市场上大放异彩、连创佳绩,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同时也标志着国家博物馆开始介入艺术市场,这恐怕是导致海外艺术品回流的重要原因。
三是国内机构、收藏家、投资者对回流作品钟情有加、需求很大。从回流的作品看,不少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甚至是稀世珍宝。如北京华辰拍卖公司从欧洲一位收藏者手中征来一对康熙私印。历史上,中国皇帝玺印曾被视为国家之代表、朝代之象征。这对康熙皇帝晚年的御用印,选用寿山芙蓉石,温润细腻,雕工精致,拍卖时,受到各路藏家的踊跃竞投,最后在355万元的价位上一棰定音。创下了中国皇帝玺印的市场最高价。同时也使这对康熙玺印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
记者:据了解,目前拍卖市场对于海派画家的作品特别看好,是什么原因造成海派名家作品成了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新宠?
蒋频:众所周知,所谓海派画家,指得是清末民国年间活跃在上海的画家群体。上海俗称“海上”,自海上画派诞生以来,海派画家始终在中国画坛上占据重要地位。90年代初,当国内字画拍卖兴起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海派名家作品占据了拍卖市场很大的分量,许多名家的作品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尤其是赵之谦、任伯年、虚谷、吴昌硕、吴湖帆等人的作品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现在拍卖场上只要有这些名家的精品亮相,势必会吸引海内外藏家的竞投。以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艺术品拍卖为例,任伯年的《无量寿佛》成交123.2万元(上海敬华);赵之谦的《花卉、书法》成交价110万元(朵云轩);吴昌硕的《芙蓉花开》四尺中堂成交价187万元(浙江皓翰);虚谷的《瓶梅图》成交价92.48万元(香港苏富比),至于中小名头的海派名家,同样也有不俗的表现,如去年江寒汀的《百花百鸟册》成交价41万元(中国嘉德),创下了江氏作品的市场新高;张善的《崇峰松清》成交价32万元(上海敬华),这些佳绩的诞生,进一步巩固了海派画家在市场上地位。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海派艺术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有各自的个性。如任伯年的绘画,兼工带写,雅俗共赏;任熊的人物银勾铁画、清新活泼;虚谷的动物虚实相间、情趣动人;赵之谦的花鸟笔墨酣畅、设色浓艳;蒲华的绘画笔意奔放、风韵清隽;吴湖帆的山水秀丽丰腴、清隽雅逸;因此,海派画家创作自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具特色。所以,他们的作品能满足不同口味藏家的需求。
二、海派画家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海上画派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先后涌现出无数的画坛高手,《海上墨林》记有画家七百余人。一百多年来,海派在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四大科目上均涌现出不同凡响的大家。如山水画家有蒲华、胡公寿、吴湖帆、张大千、冯超然、贺天健、吴石仙、郑午昌等;人物画家有任伯年、任熊、任熏、钱慧安、胡锡圭、沈子丞等;花鸟画家有赵之谦、张熊、王震、朱屺瞻、谢稚柳、江寒汀等等;可谓实力雄厚、人才济济。从目前中国画坛上看,其它画派很难同海派分庭抗礼。
记者:皓翰国拍作为浙江最具影响的艺术品拍卖企业,你们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经营理念,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作为浙江本土的拍卖企业,你们对“浙派”作品的市场如何定位,又是如何把握浙江市场的?
蒋频:由于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泠印社的历史渊源,浙派代表人物如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陆俨少、周昌谷、陆抑非、余任天等大师的作品倍受藏家追捧。而新浙派代表人物的的不断涌现,使得目前浙江市场呈现出一派继往开来的繁荣景象。浙派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造型生动、用笔到位、注重笔墨意趣,尤以文化气息浓郁深受人们的普遍欢迎。无论写实的、细腻的、以工为主略施写意的作品,还是大笔墨、大构图追求雄强奔放的,其精髓在于有传统有创新。从目前的市场情况,凡是题材品相较好笔墨功夫到家的作品,成交率都很高,价格也都普遍节节上升,甚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度出现火爆局面。
之所以出现火爆现象,一方面是浙江大地文化底蕴深厚,收藏氛围浓郁,大量艺术精品散藏于民间,使得拍卖市场有如此充足的精品力作和供货渠道得以选择。其次,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盈,众多企业家既有经商头脑,又有艺术需求,他们在商海中奋力拼搏,叱咤风云,积累了财富,然后又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书画市场,享受精神的愉悦。过去浙江的藏家喜欢组团进北京、上海的大拍卖会抢购拍品,如今浙江市场日趋活跃,精品不断推出,吸引大批原先外流的本地藏家。尤其是以周边地区如温州、宁波、台州、绍兴等地,由于经济发展迅猛,一大批民营企业常常出入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各大拍卖会场,争拍浙派名家的书画作品,使得浙派名家作品迅速升温,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他们在拍卖场频频出击、叱咤风云、风光无限。而且浙江藏家队伍一直在不断壮大,他们喜欢强强联手以整体规模进入市场,这无疑给书画拍卖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随着书画拍卖市场的成熟,浙江的收藏队伍对书画知识的积累也愈加深厚,拍卖也越来越理性。使得今后书画拍卖的价格上升趋势不一定会象近年来升幅如此之大,其上升的幅度会呈现出平稳而有序的态势。
记者:你们对客户委托拍卖的艺术品是如何估价的?
蒋频:艺术品的价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齐白石、张大千一生的作品都有数万件之多,从成交情况看,价格低的只有几万元,最高的可以几百万。一件拍品定在哪个价位,是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因此对于艺术品的估价,要根据如下依据比较合理地确定价格:
一是要分析艺术品自身的价值。这是估价的根本前提。即从某件艺术品真与伪、名家与非名家、精品与非精品、品相好与差,以及玩赏性强与弱等几个方面作出分析,从而作出相应的估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几个方面都好的艺术品只能相比较而存在,切不可按图索骥,去找十全十美的东西;在估价时,也要从每件艺术品的总体进行把握,不能拘泥于某一个方面。
二是要参考市场的行情。首先可以参考以前的拍卖价格和市场上比如画廊、文物商店的流通交易价,建立起价格资料库,以避免完全的主观性。同时应经常去画廊、文物店和艺术品博览会参观、交流,了解一般市场的价格行情。把这两者综合起来作为参照系,当面对一件艺术品时,根据同类艺术品以前的价位,再参照近几年物价、艺术品的上下指数,出价也就比较准确了。
其次,对当前行情的分析十分重要。同一件东西或同一类艺术品,在审美口味、經济环境和供求规律的影响下,价格落差很大,今不如昔和今胜过昔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如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不是货不好,是市场不好;而在艺术市场购买力旺盛,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普通的东西也卖出了好价钱。比如近10年,进入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充裕,艺术品价格普遍上扬,价格可以比以前高估。又比如上世纪80-90年代初期,国际上印象画派、现代画派的艺术品价格暴涨,除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外,主要受到国际艺术品市场来自欧、美、日特别是日本雄厚资金的支持。日本泡沫经济的高峰时期,每年从西方购入的艺术品不计其数,造成价格暴涨;但最近几年,同样的艺术品大致只能估到原价的50%。所以研究行情很重要。
艺术品与别的商品不同,没有严格的价格规则,某种情况下两相情愿就是价格。如果说估价要有什么原则的话,那就是特高价位、高价位、中价位和低价位四个区段的艺术品不要弄颠倒,在此原则下在同一价位段内的艺术品相互价格有上下,都属于正常现象。
总之对价格要综合分析,过去价格与现实价格,必然性价格与偶然性价格,要结合起来把握,这样就比较全面,且符合实际。
记者:当前艺术品市场哪些拍品最受欢迎?
蒋频:一是名人或收藏家的藏品。由于收藏家和名人大多有着很高的鉴赏水平,他们所藏的东西都是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因此,各大拍卖行都会物色此类拍品。像1994年台北苏富比觅得了张学良定远斋藏书画,上拍时均拍出相当理想的价位,其中宋代谢元的《桃花》手卷被拍至1655万元。在2002年朵云轩春拍会上,集中推出了一批弘一法师弟子刘质平收藏的弘一书法,共19件。这是大师作品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出现在拍卖会,因而这些作品上拍时竞争相当激烈,19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为380余万元。
二是出版或发表过的作品。这类作品主要是指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如果被某出版社编入画集中出版发表,往往会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或是热门品种。如浙江皓翰去年春拍时陆俨少的《金罗店》立轴曾出版于《陆俨少精品集》结果该立轴从25万起拍,以97万元成交。
三是知名画廊或收藏机构提供的拍品,由于画廊和收藏机构都是从事艺术品收藏,对它们提供的拍品,买家一般比较放心。如浙江皓翰去年推出的台北松泉书屋藏品专场、香港《集古斋》旧藏以及徐杰明收藏专场等等,都拍出了意想不到的成绩,成交率高达98%。
记者:请你谈谈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现状?你认为艺术品市场的投资前景会怎样?
蒋频: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较快,但不平衡。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艺术品市场相当兴旺,达到了火爆的程度。但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艺术品市场却是刚刚起步。目前国内艺术市场发展最火爆的地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还有一些省市,如山东、江苏等。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们观念更新,对艺术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市场非常活跃。当然除了经济发展等因素外,另一个则是文化底蕴和市场氛围的因素。
艺术品投资近几年可以说是继房地产和股票投资后的第三个投资热点。这个投资有它的独特性,艺术品投资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非常高。从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来看,艺术品投资的增长平均达到30%左右,大大超过了房地产和股票的投资。当然也有一些人会投资失误,比如买进增值空间不大的作品,甚至膺品。可以说这个投资难度较大,但空间很大,前景更大。关键要看你的投资方法和步骤,要通过实践逐步来理解艺术品投资的方法和窍门,而且有必要听取一些专家和行家的意见,避免投资失误。总之由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不尽如意,使得艺术品市场成了绩优股,很多人将原本投向其他方面的资金转向投入艺术品市场,这正是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从投资升值角度来说,这项投资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并具有相当大的刺激性。这比其它任何投资更具吸引力。与国际艺术品市场相比较,中国的艺术品价格远远还没达到应有的地位,它的升值空间很大,潜力也很大,对此我充满信心。
蒋频:世界上先有收藏家,然后才有艺术品拍卖行。但人类的拍卖行为可能要早于收藏行为,在古罗马时期,就有拍卖市场。不过,那时所拍卖的不是艺术品,而是奴隶。
历史到了21世纪、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拍卖已经注入了全新的概念,作为中介行业,可以说它是市场的枢纽,商品经济的润滑剂。拍卖对于日趋活跃的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和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拍卖行与收藏家之间,应该是互相信赖、互相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收藏家是拍卖行的资源来源,也是拍卖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作为一个收藏家来说,拍卖行则是藏品流通的最佳平台,如何利用拍卖这个平台,为自己藏品的出让和丰富收藏疏浚渠道,则是收藏家所十分关注的。
记者:你能比较一下中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状况吗?
蒋频:西方艺术品我们通常把它分为纯艺术品和亚艺术品两大类。纯艺术品主要有绘画、雕塑、摄影、唱片、邮票等,其中绘画是最主要的部分。亚艺术品从某种视角分析不属艺术品范围,比如钻石、钱币及各种纪念品,只是在西方,很多有名的拍卖公司,如佳士德、苏富比等公司在拍卖中往往将它们与艺术品放在一起,所以难以分别。
构成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主体的是西方油画、珠宝和名人纪念品,约占到市场总量的70%左右。其中西方油画又分成古典绘画、印象派油画和现代派油画,这当中一些传世的经典作品,曾经创造了惊人的拍卖纪录。如梵高的《向日葵》1987年拍卖成交价2475万美元,《没有胡子的艺术家》1998年成交价7100万美元;雷诺阿的《散布》1989年成交价1758万美元,《红磨坊街的舞会》成交价7810万美元;毕加索的《自画像》成交价4790万美元。前不久,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则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
中国是世界上艺术品门类丰富并最具特色的国家。主要有绘画、书法、瓷器、碑帖、文房用具、竹木雕、彩陶、玉器、金银器、摄影、古书、信札以及家具、钱币、珠宝等。但从目前境内外拍卖市场中国艺术品的结构分析,成交额比较大的还是中国的书画和瓷器这两个门类。
在北京、上海、香港、纽约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中,书画占30%-50%的比例,尤其是北京、上海以及浙江的拍卖,书画几乎成了市场的主导,高价位拍绩不断涌现。如张先《十咏图》成交1800万元人民币,傅抱石《丽人行》1080万元人民币,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手卷)2530万元人民币。前不久,陈老莲《花卉写生》册页以2860万元成交,而陆俨少的一套《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更是创造了6930万元的天价。可以说中国明清书画以及近现代书画家如傅抱石、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吴湖帆、任伯年、吴昌硕、陆俨少等大师级人物的作品近两年的涨势大有让人“目瞪口呆”的趋势。
而古董类的瓷器、家具、杂项、古版书、手稿以及缂丝,近年来同样也受到市场的追捧,最贵的瓷器目前价格也已达到数千万元一件。
记者:近几年,一些流失海外的艺术品纷纷被国内买家收回,为什么艺术品的价格会上涨的如此之快?
蒋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艺术品无论是字画、瓷器,还是邮票、钱币等等几乎都有可观的涨幅。以名家字画为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只有十几元、数十元,精品也只不过上百元,时至今日,上述顶级人物的作品动辄数十万至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同样,李可染、陆俨少、谢稚柳、陆抑非、唐云、沙孟海、启功等名家的作品也有很大的涨幅。甚至一些名头不大的作品几年之中也翻了数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建国后三十年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浩劫,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使其一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只有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艺术品市场才呈现出蓬勃生机。导致艺术品价格出现大幅飙升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而影响供需关系最大的因素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老百姓手里有了多余的钱,许多人开始加入到收藏艺术品的行列中。因此,市场对艺术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大,而艺术品又不可能像产品一样批量生产,特别是已故老一辈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只能买一件少一件,其作品上涨也就势在必然,不少投资者当年买进的艺术品,仅隔一二年抛出,就获得了可观的赢利。如果说,八九十年代中国艺术品价格上涨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这两年的艺术市场可以说是大有“井喷”之势。
记者:为什么艺术品会出现“海外回流”现象?
蒋频:近两年,盡管中国股市、邮市疲软无力,但是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除了人气旺盛、买势强劲的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以外,天津、郑州、福建、西安、武汉、沈阳、济南等地各种规模的艺术品拍卖也此起彼伏,而活跃其中的民间资本引发了民间艺术品的“海外回归潮”。据统计,2001年拍卖市场成交的7800余件文物艺术品中,从海外回流的文物艺术品有2000多件,约占25%左右。去年开始,文物艺术品回流现象更加普遍。以2002年春拍为例,最为耀眼的当推中国嘉德从海外觅得的一件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经著名鉴定家徐邦达、启功等鉴定,一致认为是宋徽宗真迹,这件国宝上拍后得到了海内外各路买家热烈竞投,结果以2300万元价位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的新记录。通常来说,出现“回流现象”有三个原因:
一是散失在海外的艺术品在国外很难卖出理想的价位。以日本为例:由于该国从事中国艺术品收藏的藏家很少,特别是许多人对中国艺术品价值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故中国艺术品在市场上没有很好的行情。即使中国近现代名家,一般人只知道中国有个张大千,至多还有齐白石、徐悲鸿,而对古字画就知之更少。所以,物主若要出让这些艺术品,必须要寻找有行情的市场。
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爆,促进海外艺术品回流。记得199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和880万元成功地在翰海拍卖会上收购了北宋张先的《十咏图》和沈周的《仿黄公望春山居》,此后,中国艺术品在市场上大放异彩、连创佳绩,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同时也标志着国家博物馆开始介入艺术市场,这恐怕是导致海外艺术品回流的重要原因。
三是国内机构、收藏家、投资者对回流作品钟情有加、需求很大。从回流的作品看,不少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甚至是稀世珍宝。如北京华辰拍卖公司从欧洲一位收藏者手中征来一对康熙私印。历史上,中国皇帝玺印曾被视为国家之代表、朝代之象征。这对康熙皇帝晚年的御用印,选用寿山芙蓉石,温润细腻,雕工精致,拍卖时,受到各路藏家的踊跃竞投,最后在355万元的价位上一棰定音。创下了中国皇帝玺印的市场最高价。同时也使这对康熙玺印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
记者:据了解,目前拍卖市场对于海派画家的作品特别看好,是什么原因造成海派名家作品成了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新宠?
蒋频:众所周知,所谓海派画家,指得是清末民国年间活跃在上海的画家群体。上海俗称“海上”,自海上画派诞生以来,海派画家始终在中国画坛上占据重要地位。90年代初,当国内字画拍卖兴起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海派名家作品占据了拍卖市场很大的分量,许多名家的作品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尤其是赵之谦、任伯年、虚谷、吴昌硕、吴湖帆等人的作品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现在拍卖场上只要有这些名家的精品亮相,势必会吸引海内外藏家的竞投。以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艺术品拍卖为例,任伯年的《无量寿佛》成交123.2万元(上海敬华);赵之谦的《花卉、书法》成交价110万元(朵云轩);吴昌硕的《芙蓉花开》四尺中堂成交价187万元(浙江皓翰);虚谷的《瓶梅图》成交价92.48万元(香港苏富比),至于中小名头的海派名家,同样也有不俗的表现,如去年江寒汀的《百花百鸟册》成交价41万元(中国嘉德),创下了江氏作品的市场新高;张善的《崇峰松清》成交价32万元(上海敬华),这些佳绩的诞生,进一步巩固了海派画家在市场上地位。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海派艺术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有各自的个性。如任伯年的绘画,兼工带写,雅俗共赏;任熊的人物银勾铁画、清新活泼;虚谷的动物虚实相间、情趣动人;赵之谦的花鸟笔墨酣畅、设色浓艳;蒲华的绘画笔意奔放、风韵清隽;吴湖帆的山水秀丽丰腴、清隽雅逸;因此,海派画家创作自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具特色。所以,他们的作品能满足不同口味藏家的需求。
二、海派画家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海上画派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先后涌现出无数的画坛高手,《海上墨林》记有画家七百余人。一百多年来,海派在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四大科目上均涌现出不同凡响的大家。如山水画家有蒲华、胡公寿、吴湖帆、张大千、冯超然、贺天健、吴石仙、郑午昌等;人物画家有任伯年、任熊、任熏、钱慧安、胡锡圭、沈子丞等;花鸟画家有赵之谦、张熊、王震、朱屺瞻、谢稚柳、江寒汀等等;可谓实力雄厚、人才济济。从目前中国画坛上看,其它画派很难同海派分庭抗礼。
记者:皓翰国拍作为浙江最具影响的艺术品拍卖企业,你们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经营理念,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作为浙江本土的拍卖企业,你们对“浙派”作品的市场如何定位,又是如何把握浙江市场的?
蒋频:由于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泠印社的历史渊源,浙派代表人物如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陆俨少、周昌谷、陆抑非、余任天等大师的作品倍受藏家追捧。而新浙派代表人物的的不断涌现,使得目前浙江市场呈现出一派继往开来的繁荣景象。浙派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造型生动、用笔到位、注重笔墨意趣,尤以文化气息浓郁深受人们的普遍欢迎。无论写实的、细腻的、以工为主略施写意的作品,还是大笔墨、大构图追求雄强奔放的,其精髓在于有传统有创新。从目前的市场情况,凡是题材品相较好笔墨功夫到家的作品,成交率都很高,价格也都普遍节节上升,甚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度出现火爆局面。
之所以出现火爆现象,一方面是浙江大地文化底蕴深厚,收藏氛围浓郁,大量艺术精品散藏于民间,使得拍卖市场有如此充足的精品力作和供货渠道得以选择。其次,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盈,众多企业家既有经商头脑,又有艺术需求,他们在商海中奋力拼搏,叱咤风云,积累了财富,然后又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书画市场,享受精神的愉悦。过去浙江的藏家喜欢组团进北京、上海的大拍卖会抢购拍品,如今浙江市场日趋活跃,精品不断推出,吸引大批原先外流的本地藏家。尤其是以周边地区如温州、宁波、台州、绍兴等地,由于经济发展迅猛,一大批民营企业常常出入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各大拍卖会场,争拍浙派名家的书画作品,使得浙派名家作品迅速升温,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他们在拍卖场频频出击、叱咤风云、风光无限。而且浙江藏家队伍一直在不断壮大,他们喜欢强强联手以整体规模进入市场,这无疑给书画拍卖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随着书画拍卖市场的成熟,浙江的收藏队伍对书画知识的积累也愈加深厚,拍卖也越来越理性。使得今后书画拍卖的价格上升趋势不一定会象近年来升幅如此之大,其上升的幅度会呈现出平稳而有序的态势。
记者:你们对客户委托拍卖的艺术品是如何估价的?
蒋频:艺术品的价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齐白石、张大千一生的作品都有数万件之多,从成交情况看,价格低的只有几万元,最高的可以几百万。一件拍品定在哪个价位,是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因此对于艺术品的估价,要根据如下依据比较合理地确定价格:
一是要分析艺术品自身的价值。这是估价的根本前提。即从某件艺术品真与伪、名家与非名家、精品与非精品、品相好与差,以及玩赏性强与弱等几个方面作出分析,从而作出相应的估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几个方面都好的艺术品只能相比较而存在,切不可按图索骥,去找十全十美的东西;在估价时,也要从每件艺术品的总体进行把握,不能拘泥于某一个方面。
二是要参考市场的行情。首先可以参考以前的拍卖价格和市场上比如画廊、文物商店的流通交易价,建立起价格资料库,以避免完全的主观性。同时应经常去画廊、文物店和艺术品博览会参观、交流,了解一般市场的价格行情。把这两者综合起来作为参照系,当面对一件艺术品时,根据同类艺术品以前的价位,再参照近几年物价、艺术品的上下指数,出价也就比较准确了。
其次,对当前行情的分析十分重要。同一件东西或同一类艺术品,在审美口味、經济环境和供求规律的影响下,价格落差很大,今不如昔和今胜过昔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如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不是货不好,是市场不好;而在艺术市场购买力旺盛,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普通的东西也卖出了好价钱。比如近10年,进入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充裕,艺术品价格普遍上扬,价格可以比以前高估。又比如上世纪80-90年代初期,国际上印象画派、现代画派的艺术品价格暴涨,除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外,主要受到国际艺术品市场来自欧、美、日特别是日本雄厚资金的支持。日本泡沫经济的高峰时期,每年从西方购入的艺术品不计其数,造成价格暴涨;但最近几年,同样的艺术品大致只能估到原价的50%。所以研究行情很重要。
艺术品与别的商品不同,没有严格的价格规则,某种情况下两相情愿就是价格。如果说估价要有什么原则的话,那就是特高价位、高价位、中价位和低价位四个区段的艺术品不要弄颠倒,在此原则下在同一价位段内的艺术品相互价格有上下,都属于正常现象。
总之对价格要综合分析,过去价格与现实价格,必然性价格与偶然性价格,要结合起来把握,这样就比较全面,且符合实际。
记者:当前艺术品市场哪些拍品最受欢迎?
蒋频:一是名人或收藏家的藏品。由于收藏家和名人大多有着很高的鉴赏水平,他们所藏的东西都是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因此,各大拍卖行都会物色此类拍品。像1994年台北苏富比觅得了张学良定远斋藏书画,上拍时均拍出相当理想的价位,其中宋代谢元的《桃花》手卷被拍至1655万元。在2002年朵云轩春拍会上,集中推出了一批弘一法师弟子刘质平收藏的弘一书法,共19件。这是大师作品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出现在拍卖会,因而这些作品上拍时竞争相当激烈,19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为380余万元。
二是出版或发表过的作品。这类作品主要是指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如果被某出版社编入画集中出版发表,往往会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或是热门品种。如浙江皓翰去年春拍时陆俨少的《金罗店》立轴曾出版于《陆俨少精品集》结果该立轴从25万起拍,以97万元成交。
三是知名画廊或收藏机构提供的拍品,由于画廊和收藏机构都是从事艺术品收藏,对它们提供的拍品,买家一般比较放心。如浙江皓翰去年推出的台北松泉书屋藏品专场、香港《集古斋》旧藏以及徐杰明收藏专场等等,都拍出了意想不到的成绩,成交率高达98%。
记者:请你谈谈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现状?你认为艺术品市场的投资前景会怎样?
蒋频: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较快,但不平衡。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艺术品市场相当兴旺,达到了火爆的程度。但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艺术品市场却是刚刚起步。目前国内艺术市场发展最火爆的地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还有一些省市,如山东、江苏等。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们观念更新,对艺术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市场非常活跃。当然除了经济发展等因素外,另一个则是文化底蕴和市场氛围的因素。
艺术品投资近几年可以说是继房地产和股票投资后的第三个投资热点。这个投资有它的独特性,艺术品投资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非常高。从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来看,艺术品投资的增长平均达到30%左右,大大超过了房地产和股票的投资。当然也有一些人会投资失误,比如买进增值空间不大的作品,甚至膺品。可以说这个投资难度较大,但空间很大,前景更大。关键要看你的投资方法和步骤,要通过实践逐步来理解艺术品投资的方法和窍门,而且有必要听取一些专家和行家的意见,避免投资失误。总之由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不尽如意,使得艺术品市场成了绩优股,很多人将原本投向其他方面的资金转向投入艺术品市场,这正是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从投资升值角度来说,这项投资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并具有相当大的刺激性。这比其它任何投资更具吸引力。与国际艺术品市场相比较,中国的艺术品价格远远还没达到应有的地位,它的升值空间很大,潜力也很大,对此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