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病原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4个方面详细讲述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特点,提出其诊断和预防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借鉴、参考,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375-01
1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运动性的杆菌。在血清学上,本菌分为A、B、C 3个血清型。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A型菌[1-2]。本病原菌除鸡以外,鹅、鹌鹑都有感染,与鸡引起同样的疫病,而对麻雀、鸽、乌鸦、小白鼠、豚鼠及家兔没有病原性。鸡副嗜血杆菌是一种脆弱的细菌,在宿主体外很快失活。
2流行病学
鸡是鸡副嗜血杆菌的自然宿主,任何年龄的鸡都易感。但幼龄鸡一般不太严重,成年鸡潜伏期短,病程也长。主要的传播途径为饮水。由鼻孔侵入的病原菌,主要在鼻腔和眼窝下窦的黏膜上增殖,随鼻汁及眼泪一起排出。病原菌通过鸡的接触或借饲料、养鸡器具、管理者的衣服来传播。然而,附着在鸡舍或器具上的病原菌,在4~5 h内即死亡,空气传播也只能在2~4 m的极近距离内发生,苍蝇和麻雀不能传播本病菌。传染性鼻炎的一个特征是潜伏期短,接种培养物或分泌物后24~48 h内即可发病。易感鸡与传染鸡接触后,24~72 h内出现该病的症状。
3临床症状
多數患鸡可见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同时流出鼻汁。发病初期量多,呈水样。颊部全面呈现浮性肿胀,这是本病最特征性的症状。发病3 d左右,鼻汁稍增加粘稠性,发出咕噜咕噜的呼吸音,有时还可见有伸颈发出怪声的病例。面部肿胀严重的病例,泪水使眼睑粘着,引起一时性失明。从此时起,许多病例倒下、下痢或排出绿色粪便。发病5 d左右,雄鸡在喉头部出现浮肿性;产卵鸡的卵巢受到侵害,引起产卵停止或产蛋率降低。在本病发生的养鸡场内,发生时缺乏上述典型症状,有许多病例仅流鼻汁后即耐过。
4病理特征
主要病变是在鼻腔、眼窝下窦及气管黏膜上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即在鼻腔及眼窝下窦内,充满水样乃至灰白色的粘稠的粘液,黏膜呈现淡红色的多样性水肿,喉头和器官黏膜呈淡红色,被覆有粘稠的粘液。另外,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内,多数病例伴有大量的浆液浸润。产蛋鸡可见到由坠卵引起的腹膜炎和软卵泡及血肿卵泡等。公鸡可见睾丸萎缩。
5诊断
根据发生情况及临床观察,传染性鼻炎在某种程度内可以诊断。确诊可通过以下方法:一是病原学诊断。培养病原菌,若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现“卫星现象”,菌落呈露滴状,针尖大小;且过氧化物酶实验呈现阳性,可确诊。还可将病原菌接种于健康鸡,若在24~48 h产生鼻炎即可作出诊断。二是血清学诊断。血清平板反应:在反应用玻板上,将血清和菌液各1滴(0.5 mL)滴置,用搅拌棒充分混合后,将玻板置前后左右倾斜观察,在3 min内出现明显的颗粒为阳性,反应温度以20~25 ℃为适。试管内凝集反应:血清从5倍开始,按倍比稀释(各管0.25 mL),各梯度血清加等量菌液,充分混合后,在37 ℃放置2 h,再在5 ℃中静置16~18 h,以上有明显凝集( 以上)的最高终末稀释倍数作为凝集价,凝集价在10以上为阳性。
6预防与治疗
6.1预防措施
杜绝引入病鸡和带菌鸡。平时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特别注意鸡舍通风和清洁卫生,使鸡群的饲料营养合理,多喂富含有维生素A的饲料,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3]。本病发生后,应隔离病鸡,加强消毒和检疫。病鸡即使经过治疗康复但也不能留作种用。预防和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是远离老鸡群进行隔离饲养。要从鸡场中清除病原,必须首先清除感染鸡或康复鸡,对鸡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再重新饲养清洁鸡之前,禽舍应空闲2~3周。疫苗免疫主要为灭活疫苗。疫苗使用时注意,由于鸡副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含有内毒素,因此疫苗接种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故在免疫鸡群时应密切观察鸡群的体况,体质虚弱应暂缓接种。
6.2治疗措施
用鼻冠清(郑州炎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100 g对水250 kg饮水治疗,3~4 d为1个疗程,效果显著[4]。药物防治的同时应注意:环境因素可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在日常和治疗中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如将发病鸡隔离饲养,每天对发病鸡舍消毒,保持鸡舍良好卫生条件。由于本病主要通过病鸡排毒污染饮水进行传播,通常药物饮水既可杀菌又可治疗。药物与疫苗联合应用,防止疾病反复,对于体况良好或发病鸡数尚少的鸡群在用药的同时可注射相应的灭活疫苗,这样在治疗结束后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7参考文献
[1] 何军伟,申凌梅.鸡传染性鼻炎的实验室诊断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1):136-137.
[2] 陈宝利,郭伶.鸡传染性鼻炎血清型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3):128-129.
[3] 孙彬,徐连均,储晓红.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4):112.
[4] 朝乐孟花.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1):51-52.
关键词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375-01
1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运动性的杆菌。在血清学上,本菌分为A、B、C 3个血清型。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A型菌[1-2]。本病原菌除鸡以外,鹅、鹌鹑都有感染,与鸡引起同样的疫病,而对麻雀、鸽、乌鸦、小白鼠、豚鼠及家兔没有病原性。鸡副嗜血杆菌是一种脆弱的细菌,在宿主体外很快失活。
2流行病学
鸡是鸡副嗜血杆菌的自然宿主,任何年龄的鸡都易感。但幼龄鸡一般不太严重,成年鸡潜伏期短,病程也长。主要的传播途径为饮水。由鼻孔侵入的病原菌,主要在鼻腔和眼窝下窦的黏膜上增殖,随鼻汁及眼泪一起排出。病原菌通过鸡的接触或借饲料、养鸡器具、管理者的衣服来传播。然而,附着在鸡舍或器具上的病原菌,在4~5 h内即死亡,空气传播也只能在2~4 m的极近距离内发生,苍蝇和麻雀不能传播本病菌。传染性鼻炎的一个特征是潜伏期短,接种培养物或分泌物后24~48 h内即可发病。易感鸡与传染鸡接触后,24~72 h内出现该病的症状。
3临床症状
多數患鸡可见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同时流出鼻汁。发病初期量多,呈水样。颊部全面呈现浮性肿胀,这是本病最特征性的症状。发病3 d左右,鼻汁稍增加粘稠性,发出咕噜咕噜的呼吸音,有时还可见有伸颈发出怪声的病例。面部肿胀严重的病例,泪水使眼睑粘着,引起一时性失明。从此时起,许多病例倒下、下痢或排出绿色粪便。发病5 d左右,雄鸡在喉头部出现浮肿性;产卵鸡的卵巢受到侵害,引起产卵停止或产蛋率降低。在本病发生的养鸡场内,发生时缺乏上述典型症状,有许多病例仅流鼻汁后即耐过。
4病理特征
主要病变是在鼻腔、眼窝下窦及气管黏膜上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即在鼻腔及眼窝下窦内,充满水样乃至灰白色的粘稠的粘液,黏膜呈现淡红色的多样性水肿,喉头和器官黏膜呈淡红色,被覆有粘稠的粘液。另外,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内,多数病例伴有大量的浆液浸润。产蛋鸡可见到由坠卵引起的腹膜炎和软卵泡及血肿卵泡等。公鸡可见睾丸萎缩。
5诊断
根据发生情况及临床观察,传染性鼻炎在某种程度内可以诊断。确诊可通过以下方法:一是病原学诊断。培养病原菌,若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现“卫星现象”,菌落呈露滴状,针尖大小;且过氧化物酶实验呈现阳性,可确诊。还可将病原菌接种于健康鸡,若在24~48 h产生鼻炎即可作出诊断。二是血清学诊断。血清平板反应:在反应用玻板上,将血清和菌液各1滴(0.5 mL)滴置,用搅拌棒充分混合后,将玻板置前后左右倾斜观察,在3 min内出现明显的颗粒为阳性,反应温度以20~25 ℃为适。试管内凝集反应:血清从5倍开始,按倍比稀释(各管0.25 mL),各梯度血清加等量菌液,充分混合后,在37 ℃放置2 h,再在5 ℃中静置16~18 h,以上有明显凝集( 以上)的最高终末稀释倍数作为凝集价,凝集价在10以上为阳性。
6预防与治疗
6.1预防措施
杜绝引入病鸡和带菌鸡。平时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特别注意鸡舍通风和清洁卫生,使鸡群的饲料营养合理,多喂富含有维生素A的饲料,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3]。本病发生后,应隔离病鸡,加强消毒和检疫。病鸡即使经过治疗康复但也不能留作种用。预防和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是远离老鸡群进行隔离饲养。要从鸡场中清除病原,必须首先清除感染鸡或康复鸡,对鸡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再重新饲养清洁鸡之前,禽舍应空闲2~3周。疫苗免疫主要为灭活疫苗。疫苗使用时注意,由于鸡副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含有内毒素,因此疫苗接种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故在免疫鸡群时应密切观察鸡群的体况,体质虚弱应暂缓接种。
6.2治疗措施
用鼻冠清(郑州炎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100 g对水250 kg饮水治疗,3~4 d为1个疗程,效果显著[4]。药物防治的同时应注意:环境因素可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在日常和治疗中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如将发病鸡隔离饲养,每天对发病鸡舍消毒,保持鸡舍良好卫生条件。由于本病主要通过病鸡排毒污染饮水进行传播,通常药物饮水既可杀菌又可治疗。药物与疫苗联合应用,防止疾病反复,对于体况良好或发病鸡数尚少的鸡群在用药的同时可注射相应的灭活疫苗,这样在治疗结束后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7参考文献
[1] 何军伟,申凌梅.鸡传染性鼻炎的实验室诊断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1):136-137.
[2] 陈宝利,郭伶.鸡传染性鼻炎血清型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3):128-129.
[3] 孙彬,徐连均,储晓红.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4):112.
[4] 朝乐孟花.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