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思维模式转换的关键时刻,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创造性思维的拓展,注重解题过程的跟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运用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63-02
一、数学是高度抽象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抽象性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事物的共性和本质,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数学还可以砥砺心志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发展论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事物的定量化和人的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是数学。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简单的消费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等能力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素质。小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对数学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层面,而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养。小学生担负着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用数学素养的教学理念启迪他们,充实他们,促使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个民族的公民素质,是教学教育最主要的宗旨,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是教育的趋势,对时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学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先分知识点学习,让学生把知识点理解透彻,然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的趣味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也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四、具体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运用数学综合知识的能力
1.培养应用能力,学以致用促学习
小学生拥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给他们主动观察和探索身边的事物和周围的生活提供了强劲的原始动力,他们乐意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去发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奥秘。数学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引导学生把探索生活中的兴趣与数学学习相结合、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找寻数学的踪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经常在课堂上提起生活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他们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养成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由问题出发,抓住其精髓所在,找到其在生活的原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联想,从相同的数学本质出发,找到生活中与之类似的问题,再对新问题进行研究。这样一来,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养成习惯,自觉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同时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2.发展发散思维,熟能生巧提能力
应用题的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巧妙利用应用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谓熟能生巧,只有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学生才能学会迅速理解和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将同一类型的应用题进行比较和发散,让学生把握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构建数学模型,鼓励学生提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去构建,走进数学活动。让学生依据情境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和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构建不同数学模型,然后进行交流。教学中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了创新意识。解决数学问题后,学生就掌握了获取新知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导”的作用,该让学生实践的课题,一定让学生去实践,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培养的学生将会是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
总之,教师要负起责任,着力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情境化教学在小学中低段数学中的应用[J].支敬芳.學周刊. 2015(10)
[2]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 郭金荣.学周刊.2013(27)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运用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63-02
一、数学是高度抽象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抽象性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事物的共性和本质,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数学还可以砥砺心志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发展论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事物的定量化和人的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是数学。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简单的消费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等能力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素质。小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对数学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层面,而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养。小学生担负着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用数学素养的教学理念启迪他们,充实他们,促使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个民族的公民素质,是教学教育最主要的宗旨,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是教育的趋势,对时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学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先分知识点学习,让学生把知识点理解透彻,然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的趣味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也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四、具体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运用数学综合知识的能力
1.培养应用能力,学以致用促学习
小学生拥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给他们主动观察和探索身边的事物和周围的生活提供了强劲的原始动力,他们乐意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去发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奥秘。数学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引导学生把探索生活中的兴趣与数学学习相结合、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找寻数学的踪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经常在课堂上提起生活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他们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养成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由问题出发,抓住其精髓所在,找到其在生活的原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联想,从相同的数学本质出发,找到生活中与之类似的问题,再对新问题进行研究。这样一来,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养成习惯,自觉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同时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2.发展发散思维,熟能生巧提能力
应用题的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巧妙利用应用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谓熟能生巧,只有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学生才能学会迅速理解和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将同一类型的应用题进行比较和发散,让学生把握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构建数学模型,鼓励学生提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去构建,走进数学活动。让学生依据情境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和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构建不同数学模型,然后进行交流。教学中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了创新意识。解决数学问题后,学生就掌握了获取新知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导”的作用,该让学生实践的课题,一定让学生去实践,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培养的学生将会是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
总之,教师要负起责任,着力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情境化教学在小学中低段数学中的应用[J].支敬芳.學周刊. 2015(10)
[2]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 郭金荣.学周刊.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