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PDA具有录入、审核、提示和拍摄等多种功能,能够使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同步进行,简化普查工作程序, 大大节省普查数据集中录入、审核的时间,缩短工作时限,发现的审核错误还可以及时改正。在经济普查中首次使用PDA(手持数据采集设备),这是我国统计史上社会调查与现代信息技术一次有力结合。第三次经济普查在总结前两次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破旧立新、再造经济普查业务流程, 提高普查数据质量,提高三经普整体工作效率。新流程与统计系统的“四大工程”紧密衔接,把需要在办公室完成的比对、核实、编码等工作前移到调查现场,把普查办的录入审核工作前移给普查对象,普查的各个阶段或过程有机衔接,减少重复工作,普查员选调和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普查过程可动态监管,普查成果可及时发挥作用。
关键词:经济普查 PDA 优势 问题
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涉及的行业之广、部门之多,强度之大、要求之高,无疑都给数据审核工作增大了难度。而以PDA和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经济普查,正是伴随着这些现实问题应际而生,此次经济普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工具,再造经济普查工作业务流程,解决了普查中各种难题。在经济普查中采用PDA定位摸清“家底”,也是统计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普查方式转变的一次全新实践。为推动统计事业的发展,现将PDA在经济普查中的应用情况简析如下:
一、PDA在普查中显现出的优势
第三次经济普查采用的PDA与平板电脑大小相同,具有拍照、数据录入、地图加载、GPS定位、网络无线传输等多种功能。入户时,普查员手持PDA上门对普查对象进行GPS定位采集单位相关经纬度坐标数据,拍照、登记数据,并实时将普查数据传输到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PDA设备主要用在普查区划分与绘图及单位清查、入户登记等阶段,在普查各时间段、各区域全方位担负重要任务,由各乡镇办专人负责使用。PDA的数量按照调查单位的多少进行有效的分配,每台PDA负责一个或者多个普查区。普查时由PDA操作员与各个普查区的普查员紧密合作,依照注册的区域,共同开展工作。PDA的广泛应用使电子地图替代了原来的手工绘图,网络即时报送数据替代了原来的纸质报表,自动审核替代了原来的人工审核。实践证明,以PDA应用为核心的新的普查方式和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质量,而且优化了普查环境,减轻了基层负担。实际应用过程中,普查员也普遍接受并能够熟练使用PDA,利用PDA来收集普查单位信息,有利于减轻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的负担。操作人员不管是聘用的大学生,还是乡镇街道统计员,经过专业培训后,都能熟练操作PDA。
1.通过PDA采集数据减少了数据处理步骤。PDA调查使得普查调查和录入一次性完成,减少了数据处理步骤,避免了由于录入错误造成的逻辑性差错。另外,有效利用PDA现场拍照功能,可以对企业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等信息进行拍照留存,大大提高了现场调查工作质量。
2.通过PDA采集数据能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PDA能从底册中调取被访问单位的组织代码、名称等基本信息,自动加载企业行政区划代码等地址信息,为行业编码提供查询功能,与以前普查的纸质报表填报相比,减少了人为填写的错误,在数据源头上保证了普查质量。
3.通过PDA采集数据能减轻普查表管理工作量。PDA采集数据,使普查表实现电子化管理,避免了纸质表整理、保管带来的工作量。PDA采集程序本身具有自动审核、自动提示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数据采集、录入过程中出现的逻辑错误,对于审核发现的错误可以现场改正。
4.通过PDA采集数据提高了事后质量检查的效率。利用PDA采集数据进行普查数据质量检查,减少了机表一致检查的环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单位实际情况与填表情况一致性检查上;同时,利用PDA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普查单位位置进行GPS定位并自动写录入户登记时间,全程跟踪定位普查现场调查工作,确保普查空间范围的完整性和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为普查后续核查提供了便利。
5.PDA加载的底册,对普查员调查起到很好辅助和监督作用。PDA中加载的先行利用名录库及时更新的信息和部門资料制作的相对完整的底册,底册的加载让普查员对经普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便于在工作中查看进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普查员可以做到胸有成竹,避免造成调查对象漏报的情况。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采用PDA移动数据采集,实现了经济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录入工作一次性合并完成,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统计联网直报系统成果,有效减少了普查人员,减轻了普查负担,而且通过采集单位相关照片和单位经纬度坐标数据,最大限度的确保了单位真实性,强化了经济普查业务流程监控管理,显著提升经济普查工作效能。
二、PDA在普查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方面。
1.1PDA设备数量不足。由于各个普查区在PDA配备数量上有限,不能做到每个普查员分配一部,在培训时不能做到手把手传授,在培训中平均三人共用一台,不能满足需要,影响后面的正式登记工作,造成普查进度较慢。
1.2PDA发放时间滞后。普查方案中说明普查区绘图工作需要结合PDA一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绘图阶段PDA并没有发放到普查一线,影响了普查区绘图工作的进度。到12月下旬,设备才发放,留下的培训和练习的时间过短,导致在正式登记后好多普查员和指导员操作不熟练,影响整体进度。
1.3PDA操作不方便。调查过程中需要搜集相关证照等资料以及数据录入要花费较长的时间。PDA(手持数据采集设备)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手指滑动或者写入,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期间正值我国气温最低的时期,普查员在户外进行操作又不能佩戴保暖防护装备,天气寒冷引起手指僵硬,因此应改进和提高PDA(手持数据采集设备)触屏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2.软件方面。
2.1这次经济普查所采用的数据采集软件功能完善、易于上手,录入、审核、查询、汇总等功能都非常强大,作为一个数据平台还是做得比较完美的。但由于这次普查准备时间不够、过于仓促,报表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和漏洞,数据汇总存在很多的问题,审核公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普查过程中频繁的升级程序,但还是没有能够完全将错误修正,而且频繁地更换版本也给基层数据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和不便。另外,因为普查程序下发给基层普查员的时间滞后,留给一线普查员学习和熟悉程序的时间十分有限,这样大家就只能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对于遇到的问题也难以集中一次性解决,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数据处理的进度,建议在以后的普查中还是应该尽早地将程序确定好并下发给基层单位,以便大家尽早掌握和熟悉数据处理程序。
2.2普查后期查遗补漏时期,只能利用PDA(手持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数据却不能上传,数据和图片的上报需要导出后由内网上报到数据处理平台,由于与国家连接的网络只到市里,因此各级普查员在每天繁重的调查工作后,还需要将数据导出,送达市里上报,费时费力,对于普查员的耐心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3.人员方面。采用PDA直接采集普查数据,这对普查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普查员选配变得非常困难。由普查员完成现场调查的各项工作,要求普查员既要熟悉当地环境和单位基本情况以及统计业务知识, 又要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兼具熟练的PDA操控能力,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普查数据的进度和质量。而现实的情况是,社区、村(居)委会的力量大多是具备丰富普查经验和良好工作责任心的年纪偏大普查员,他们对PDA操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个普查区配备一个熟悉情况的带路员和一个专门使用PDA的普查员,聘请的普查员会成倍增加。
关键词:经济普查 PDA 优势 问题
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涉及的行业之广、部门之多,强度之大、要求之高,无疑都给数据审核工作增大了难度。而以PDA和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经济普查,正是伴随着这些现实问题应际而生,此次经济普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工具,再造经济普查工作业务流程,解决了普查中各种难题。在经济普查中采用PDA定位摸清“家底”,也是统计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普查方式转变的一次全新实践。为推动统计事业的发展,现将PDA在经济普查中的应用情况简析如下:
一、PDA在普查中显现出的优势
第三次经济普查采用的PDA与平板电脑大小相同,具有拍照、数据录入、地图加载、GPS定位、网络无线传输等多种功能。入户时,普查员手持PDA上门对普查对象进行GPS定位采集单位相关经纬度坐标数据,拍照、登记数据,并实时将普查数据传输到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PDA设备主要用在普查区划分与绘图及单位清查、入户登记等阶段,在普查各时间段、各区域全方位担负重要任务,由各乡镇办专人负责使用。PDA的数量按照调查单位的多少进行有效的分配,每台PDA负责一个或者多个普查区。普查时由PDA操作员与各个普查区的普查员紧密合作,依照注册的区域,共同开展工作。PDA的广泛应用使电子地图替代了原来的手工绘图,网络即时报送数据替代了原来的纸质报表,自动审核替代了原来的人工审核。实践证明,以PDA应用为核心的新的普查方式和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质量,而且优化了普查环境,减轻了基层负担。实际应用过程中,普查员也普遍接受并能够熟练使用PDA,利用PDA来收集普查单位信息,有利于减轻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的负担。操作人员不管是聘用的大学生,还是乡镇街道统计员,经过专业培训后,都能熟练操作PDA。
1.通过PDA采集数据减少了数据处理步骤。PDA调查使得普查调查和录入一次性完成,减少了数据处理步骤,避免了由于录入错误造成的逻辑性差错。另外,有效利用PDA现场拍照功能,可以对企业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等信息进行拍照留存,大大提高了现场调查工作质量。
2.通过PDA采集数据能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PDA能从底册中调取被访问单位的组织代码、名称等基本信息,自动加载企业行政区划代码等地址信息,为行业编码提供查询功能,与以前普查的纸质报表填报相比,减少了人为填写的错误,在数据源头上保证了普查质量。
3.通过PDA采集数据能减轻普查表管理工作量。PDA采集数据,使普查表实现电子化管理,避免了纸质表整理、保管带来的工作量。PDA采集程序本身具有自动审核、自动提示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数据采集、录入过程中出现的逻辑错误,对于审核发现的错误可以现场改正。
4.通过PDA采集数据提高了事后质量检查的效率。利用PDA采集数据进行普查数据质量检查,减少了机表一致检查的环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单位实际情况与填表情况一致性检查上;同时,利用PDA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普查单位位置进行GPS定位并自动写录入户登记时间,全程跟踪定位普查现场调查工作,确保普查空间范围的完整性和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为普查后续核查提供了便利。
5.PDA加载的底册,对普查员调查起到很好辅助和监督作用。PDA中加载的先行利用名录库及时更新的信息和部門资料制作的相对完整的底册,底册的加载让普查员对经普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便于在工作中查看进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普查员可以做到胸有成竹,避免造成调查对象漏报的情况。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采用PDA移动数据采集,实现了经济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录入工作一次性合并完成,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统计联网直报系统成果,有效减少了普查人员,减轻了普查负担,而且通过采集单位相关照片和单位经纬度坐标数据,最大限度的确保了单位真实性,强化了经济普查业务流程监控管理,显著提升经济普查工作效能。
二、PDA在普查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方面。
1.1PDA设备数量不足。由于各个普查区在PDA配备数量上有限,不能做到每个普查员分配一部,在培训时不能做到手把手传授,在培训中平均三人共用一台,不能满足需要,影响后面的正式登记工作,造成普查进度较慢。
1.2PDA发放时间滞后。普查方案中说明普查区绘图工作需要结合PDA一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绘图阶段PDA并没有发放到普查一线,影响了普查区绘图工作的进度。到12月下旬,设备才发放,留下的培训和练习的时间过短,导致在正式登记后好多普查员和指导员操作不熟练,影响整体进度。
1.3PDA操作不方便。调查过程中需要搜集相关证照等资料以及数据录入要花费较长的时间。PDA(手持数据采集设备)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手指滑动或者写入,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期间正值我国气温最低的时期,普查员在户外进行操作又不能佩戴保暖防护装备,天气寒冷引起手指僵硬,因此应改进和提高PDA(手持数据采集设备)触屏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2.软件方面。
2.1这次经济普查所采用的数据采集软件功能完善、易于上手,录入、审核、查询、汇总等功能都非常强大,作为一个数据平台还是做得比较完美的。但由于这次普查准备时间不够、过于仓促,报表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和漏洞,数据汇总存在很多的问题,审核公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普查过程中频繁的升级程序,但还是没有能够完全将错误修正,而且频繁地更换版本也给基层数据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和不便。另外,因为普查程序下发给基层普查员的时间滞后,留给一线普查员学习和熟悉程序的时间十分有限,这样大家就只能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对于遇到的问题也难以集中一次性解决,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数据处理的进度,建议在以后的普查中还是应该尽早地将程序确定好并下发给基层单位,以便大家尽早掌握和熟悉数据处理程序。
2.2普查后期查遗补漏时期,只能利用PDA(手持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数据却不能上传,数据和图片的上报需要导出后由内网上报到数据处理平台,由于与国家连接的网络只到市里,因此各级普查员在每天繁重的调查工作后,还需要将数据导出,送达市里上报,费时费力,对于普查员的耐心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3.人员方面。采用PDA直接采集普查数据,这对普查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普查员选配变得非常困难。由普查员完成现场调查的各项工作,要求普查员既要熟悉当地环境和单位基本情况以及统计业务知识, 又要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兼具熟练的PDA操控能力,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普查数据的进度和质量。而现实的情况是,社区、村(居)委会的力量大多是具备丰富普查经验和良好工作责任心的年纪偏大普查员,他们对PDA操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个普查区配备一个熟悉情况的带路员和一个专门使用PDA的普查员,聘请的普查员会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