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掀起“忽悠”的盖头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aiha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培训市场,一面是“虚火旺盛”的火爆场景,几乎每个企业都在提倡“打造学习型组织”,每个人都趋之若鹜,一个月不参加一两次培训,也许你就“Out”了。一项关于我国培训市场的调查,中国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可达3000亿元,年递增速率高达30%,大大超越国际平均增长水平,即使最保守估计,培训服务机构也有数百万家之多。同时,也有很多人参加培训的感觉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听信了天花乱坠的“忽悠”,培训后却发现挂着各种名头的“金牌培训师”,就像是“演员”被包装成各种各样的“腕”,靠博取眼球来赢得市场。而培训机构就是生产“培训明星”的公司,他们熟悉运作市场的手段,不断地忽悠不明真相的企业成为扔钱的机器。你会发现每年的各种大型HR论坛、颁奖典礼,台前幕后好像都是那些人、那些机构。他们每年“旧瓶装新酒”,摆出一副“愿者上钩”的姿态,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培训,在一些人看来很简单,就是找个老师,安排一下培训场地。而对于培训组织者来说,却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一方面,企业及员工对于培训效果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培训市场的无序使得找一个好的培训机构和讲师成为一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甚至有点大海捞针的感觉。为了让培训远离“忽悠”,我们应该掀起它看似神秘的盖头,探究“忽悠”背后原本的真实面目,找到防止被“忽悠”的对策。
  
  “忽悠”的后果
  
  1,企业对培训失去信心
  现在许多企业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把员工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安排员工培训,但是培训后的效果却总不近人意,老板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培训投入所取得的效果失望,让他们对培训失去了信心。费心费力请来的都是业内的“腕”,说的东西不是隔靴搔痒,就是蜻蜓点水。不但钱没少花,还浪费了工作时间,甚至扰乱了企业正常的培训与学习文化。
  2,培训参与者对培训失去兴趣
  参加培训的员工每次总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归”。久而久之,让培训的参与者对培训失去了兴趣、产生了质疑。久而久之,培训成了一种负担,成了一种休闲的方式,甚至是为了年终考核时可以罗列出参加培训情况而证明自己是一名爱学习的员工。
  3,对培训组织者失去信任
  培训主管常常被指责“花钱不办事”,整天“晃荡”在各种培训场合,与不同的培训机构、讲师谈培训合作。培训经费节节攀升,培训人次年年增长,培训通知满天飞,培训总结一大摞,但却看不到什么培训效果。唯一不变的是员工和老板对培训的抱怨,而培训主管的一肚子苦水又能跟谁说?
  4,培训机构迷失方向
  在一个鱼龙混杂的“染缸”里,想自己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的后果只有一个:决然离开。可为了生存,更多的培训机构以追求短期利益而不是传播知识与智慧为目标,在乎的是名气,所谓的“品牌”,不是实质的内容,不是服务质量。
  5,培训讲师迷失自我
  很多优秀讲师曾经在自己的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过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通过培训给他人以启发。可有朝一日发现动动“嘴皮子”来钱如此轻松,靠“忽悠”都能赢得钞票的时候,他们迷失了,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了,忙着像有的歌星一样,靠一首歌就可以活一辈子。
  
  “忽悠”的原因
  
  1,浮躁的培训氛围
  培训市场,不乏有人想踏踏实实、真真正正的做点实事,培训机构想找到最好的老师,组织高水平的论坛、发起成立高规格的行业组织;培训师不想静下心来总结自己的讲坛体会,查阅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倾听来自组织和学员的反馈。但他们发现自己只是茫茫大海的一叶孤帆时,很容易随波逐流。而企业想让培训马上见效、或者想让培训解决所有问题的观念和心态,为培训市场的浮躁提供了舞台。
  2,无序的培训市场
  在培训市场上,今天你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或者投入很多的财力物力,有了一个好的创意并付诸实践,赢得客户好评。也许明天你就会发现打着各种旗号,变换着不同面孔而实质是在抄袭你的创意。用不了多久,创意就会好似天天见面的“广告”,索然无味了。更可气的是还说不清楚是谁模仿谁,谁抄袭谁。作为一个培训师,也许刚开始是给自己定位为传播智慧的使者,慢慢的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数据、材料、信息竟会如此轻而易举的被“浆糊加剪刀”。于是,大家都认识到一个事实:“商场如战场”,“时间就是生命”,谁能抢先一步,带来的就是滚滚如流的真金白银。所以在培训市场,“快餐文化”深入人心,盛行“拿来主义”。
  3,有待提高的培训从业者素质
  由于准入门槛几乎没有什么障碍,所以进入培训行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你可能会经常接到无节制的电话推销,见到毫无涵养的培训顾问,听到胡侃神吹的培训课程。好像谁都可以当老师,什么样的要求他都能答应,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一个要花上10分钟介绍自己公司实力的培训机构,也许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专职讲师,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甚至没有自己的公司名字。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场培训的主办机构可能会有多个,其中不乏没有资质,不具备培训能力的机构。这样的培训机构从业者素质低,执行力弱,无疑会扰乱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
  4,有待加强的培训需求方的辨识能力
  “忽悠”肯定是双方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没有市场,“忽悠”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培训需求方的辨识能力也有待加强。有些人迷信“名人”,“大家说好就是好”,不考虑本组织的文化,领导风格,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觉得请社会上评价比较好的老师“保险系数”会高一点,不加选择,盲目“追星”。殊不知老师各有长处,也有短板。组织和领导有自己的喜好风格,“文不对题”,写得再好也是“南辕北辙”。有些人仅凭培训机构的介绍、讲师的简历草率的做出结论。还有一些人不顾实际的热衷于所谓国际性的大公司,品牌大,花钱多,总觉得一分钱一分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心里才会踏实,至少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殊不知如果培训前没有周密的计划,“砸钱”也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忽悠”的识别
  
  1,通过“四看”鉴别培训机构
  一看服务。一次好的培训是需要一系列流程的,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实施到培训效果跟踪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小视。如果一个培训机构在进行培训需求沟通时总是“掐头去尾”或者“虎头蛇尾”,闭口不谈我们的服务流程是怎样的,每个环节是如何操作的,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样的培训机构我们就要“打问号”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体现着培训机构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又决定着培训的标准化、针对性和系统性。服务水平体现在一系列的细节当中。例如,培训需求分析是否到位,课程内容是否结合了本单位的一些实际案例,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是否相关,培训总结反馈以及跟踪是否到位等。
  二看课程。一门好的课程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迅猛发展,职业伦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咨询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助人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伦理实践能力。然而,我国心理咨询伦理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伦理规范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高校,咨询师的多重角色和咨询对象的特殊性使高校心理咨询师经受着诸多的伦理挑战。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咨询师,思考高校心理咨询情境中的保密困境,探索具体的、可行的处理保密困境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并为建立高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临床管理中,对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字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于本院內科病
2009年6月,谷歌中国被中国中央电视台曝光搜索结果含有色情信息,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辞职,Google官方透露将有可能退出中国市场,继尔谷歌否认媒体报道的关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小学语文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重要的影响.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课外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从阅读中,学生能够看到多彩的世界,能够看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因此本文聚焦于古诗词教学部分,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做好古诗词的教学工作,从而为
我国HR服务业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迎来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繁荣背后也存在着服务机构鱼龙混杂、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国际竞争压力陡增等诸多问题。作为个正在加速发展、走向成熟的产业,本土HR供应商需要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克服自身劣势,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机制。总体上看,我国HR服务业已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同时也是未来本土HR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    专业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HR
本刊讯(通讯员胡文锋)2011年11月17日至18日,农发行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培训会,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和有关领导同志讲话
化学是初中生进入中学后新接触的一门学科,相比于有基础的英语数学而言,化学的学习让学生除了好奇更多的是担忧,学生或多或少的会接受其他人的所谓经历影响,认为化学不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