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遭遇和一代人的经历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看法是,中国社会突然间格外关照起《国富论》,除了跟风盲从的民族性外,实用主义、机会主义的考量则在于经济转型开始进入最后冲刺,但是反市场的力量却开始抬头,无论哪一方,在这个时候都希望追本溯源而后正本清源,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想要打鬼,借助钟馗。
  
  中国的改革如同万花筒,稍微变换一下角度,就会观察到全然不同的图景。譬如说,一般认为,自1978年起,在自上而下的力量推动下,曾经坚如磐石的计划体制逐步被打破。但在另一方面,邓小平在1987年向到访的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团坦陈:“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
  这可能正是历史扑朔迷离难以把握的体现,尤其是,当后人不仅仅满足于发现历史而更乐意解释历史的时候,一千个观众的眼中就会产生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于是乎,作为一名识字分子,每每在我精疲力竭于各种史料的拼接和比照时,就会自暴自弃般想起德里达所宣称的,理性不过是对确定性不诚实的追求,对于真理的寻求实为“西方形而上学的支配性幻想”。
  这种“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看似虚无实则实用,最起码,它让我们在以自身感受替代考证、推理的时候不再躲躲闪闪,茶楼酒肆中无意中冒出的观点也可以拿来PK一下皓首穷经后的认知。
  近日供职于国外某银行的同学回国探亲,大家借机聚到一起胡吃海塞一通。酒足饭饱之余难免有些往事不堪回首的意思,话赶话突然间有人冒出一句:真真要命,大学四年竟然没有正经学过《国富论》。
  我不知道眼下的大学都会开些什么课程,自己的经历确实是——在所谓名牌大学的经济系,不要说必修课,即使是在参考书目中,亦从来没有出现过《国富论》、《货币通论》等字眼——而当时,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前后,市场化改革全面爆发之高峰期。
  如今回想起来,上世纪90年代确实有着颇为奇特的时代特征:一方面,曾经充满自信的启蒙式话语开始面临听众的流失,充满乌托邦情怀的社会理想也在逐渐趋于冷静;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这块诱人的蛋糕的存在,整个社会保持着“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的主流意识。某种程度来说,我本人,以及那些后来得偿所愿大批进入银行、投行的同学们,之所以兴奋不已地图谋一张经济系的文凭,几乎都是因为彼时全民皆商的社会氛围所致。在那个时候,《资本论》也好、《国富论》也罢,其实只是冲向下一个人生目标的敲门砖而已。
  当然,这不妨碍我们这代人成为“看不见的手”的信徒,甚至于,出于对求学过程中神学院般遭遇的反感,反而使得西方经济学更为先天地博得了情感的支持。在虚荣得要命的青年时期,斯密、凯恩斯、马歇尔这样的名头,如同眼下暴发户们嘴上叼的哈瓦那雪茄,几乎可以当作“品位”的标签,并用来赢取更为虚荣的女大学生的青睐。
  这就是中国的今天所脱胎的昨天。作家余华认为,一个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经历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活40年就足够了。确实如此,短短十几年后,随便走近街头巷尾杂乱堆放着盗版书籍的三轮车,就会发现这些堪称最权威的畅销书榜中赫然并列着郭敬明和亚当·斯密的长篇大作。很显然,按照后者的理论,那些摊主这么做的原因并非为了推广经典,而是因为经典已经推广到市民阶层的各个角落。
  由于遽然取得的成功,“中国智慧”正在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其中较易取得共识的一点是,高层决策者们通过巧妙的制度安排及路径选择,在尽量不触动既得利益的情况下,以渐进式、增量式改革成功推动了体制外的显著增长。这种颇具成王败寇意味的解释所以风行,也许在于怀疑学派亦只能承认,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有理由感到确实的可靠性,但是某些东西却似乎要比别的东西更近乎真实。
  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遭遇“似乎”就是这么回事。1979年,董辅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问题》一书中写道:“过去,我们从苏联学来的那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完全相适’的理论,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形而上学的。”其后,中国在实践层面开始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只不过,至少在1995年前,连接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大学课堂里,依然教授着从苏联学来的那套理论。再之后,一部《大国崛起》的纪录片,几乎就是填鸭式地,把《国富论》直接送进千家万户。
  过分夸大一本书的作用总是不合适的,这方面最极端的说法如戴维·科兰德所言,“如果你提出有关经济理论的大问题,那答案只能是一堆垃圾”。我的看法是,中国社会突然间格外关照起《国富论》,除了跟风盲从的民族性外,实用主义、机会主义的考量则在于经济转型开始进入最后冲刺,但是反市场的力量却开始抬头,无论哪一方,在这个时候都希望追本溯源而后正本清源,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想要打鬼,借助钟馗。
  就这样,一本书的遭遇有了前倨后恭的变化,而那些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则继续在无所适从中成长起来。他们的一言一行,离奇又近乎必然地混杂着教条和虚无、顺从和叛逆、自卑和自大、煞有介事和玩世不恭。无论好与不好,中国的市场经济塑就了他们,现在,该轮到他们来塑就中国的市场经济了。
其他文献
如果从空中望下去,我们很难准确分辨出新疆和甘肃的界限。而在陆地上,西北偏北,大约东经97度以西接近新疆的地方,地貌渐渐有了变化,不管是汽车还是火车,奔向西北偏北的人们似
【正】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高校学报既不同于一般科普杂志,向人们宣传科学普及常识,也不同于普通文学艺术刊物,陶
如果说其他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用书面文字、雕塑、建筑、戏剧、美术作品等形式保存下来的话,柯尔克孜族则将自己全部的内心世界、民族的荣辱、抗争和追求用口头史诗形式
【正】 在汉语词汇中,同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式双音词,称为同义并行复合词。它除了具有和其他类型的合成词共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特殊的品格和作用。本文拟就此类合成词的形
在新疆叶城县叶依克村东南,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古城,名叫"锡提亚"。据《魅力叶城》丛书介绍:锡提亚古城始建于11世纪末,有人认为是喀喇汗朝之可汗城,12世纪为西辽占据,1218年在
期刊
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新疆这片土地极富特色,广袤且神秘。地质时期的演变,形成了新疆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三山夹两盆"是对新疆地貌通俗而形象的描绘,正如新
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商业文化和晋商精神,它们共同支撑着山西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山西为“晋”,自古以来就出善于钻营、精于理财的商人,所以自明清以来就有“天下皆晋商,晋商食天下”的说法。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