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国农先生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先生无论在电化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电化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我们主要研究了南国农先生学术思想中的系统思想,然后结合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系统科学思想和理论的应用,探讨系统科学对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南国农;电化教育;系统思想;系统科学;教育技术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09-03
一、引言
2014年9月27日,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南国农先生因病去世。南先生的离去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损失。南先生在我国电化教育事业中辛勤工作六十多个春秋,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电化教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南先生在电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电化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及电化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在教育研究中,对大师和专家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重要的部分,研究大师和专家不仅可以深入地了解大师和专家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且对于我们年轻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积极开展对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还汇聚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中国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南国农先生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一书。该书的作者们从学科理论体系,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电化教育事业及产业,电化教育实践等方面对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南国农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习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是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历程中宝贵思想财富,通过对先生学术论文的拜读和学习,发现南国农先生学术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系统思想,这些系统思想对电化教育的深入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南国农先生学术思想中的系统思想做了一些研究,探讨一下系统科学对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育是“思想与技术”系统功能的涌现
南国农先生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的研究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背景下,人们积极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南先生在信息化教育中提出的“双翼说”包含系统功能的涌现思想。南国农先生认为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而信息化教育的本质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并且提出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x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这一公式;强调只有实现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才能使电化教育事业取得成功;他把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比作电化教育的两只翅膀,提出“电教要发展、要腾飞要靠两只翅膀,一只翅膀飞不起来,只有两只翅膀才能腾飞”。[1]
系统科学是关于整体涌现性的科学。整体性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是系统的整体性包括加和整体性和组合整体性。[2]加和整体性只是简单的数量上相加,组合整体性却依赖于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强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南国农先生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x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这一公式中强调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体现了系统的组合整体性。系统的组合整体性具有各个要素及数量总和不具有的特性,这正是系统的整体涌现性。
另外,在信息化教育发展方面,南国农先生提出的公式2>1 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在信息化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团结协作。即信息化教育需要把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基本理论研究等多方进行合作才可能取得成功。[3]这也是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涌现性,是系统思维的直接体现。
三、科学人才培养思想中的系统思想
南国农先生提出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不仅使自己还要帮助他人学会数字化学习,学会创新,不断提高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特别是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一个创造型的人。他还指出创造型人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人脑 电脑’,不仅善于用人脑,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智;还要善于用电脑,能用电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4]
人类的学习具有复杂性,南国农先生提出运用人脑与电脑相结合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学习这一复杂性问题,与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于景元等人提出的利用“人—机”结合体系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综合集成方法论思想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系统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实质是将专家群体和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它能把人的思维以及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资料和信息全部集成起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从而解决复杂性问题。[5]正是如此,欧阳明等界定了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的概念:即教育技术“人—机”系统是人(包括教师、学习者、管理者以及教辅工作者)和机(包括硬件和媒体材料)两个要素组成,人机、人人、机机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交互关系,具有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功能,并且具有人机特性的他组织系统合称为教育技术“人—机”系统。[6]如此看来,南国农提出的“人脑 电脑”思想蕴含着充分利用“人—机”系统促进人类的学习之意,这也正是系统思想在人才培养思想中的体现。
四、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建立与发展中的系统思想
一个理论之所以称为科学理论,就在于它具有严格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是理论系统化的结果,理论的系统化就是根据科学理论的一般结构要求,对某个研究领域所积累的知识,运用一定的逻辑手段进行合理重建,以构成严谨的系统性理论体系的过程。[7]所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系统思维的应用过程。
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南国农先生多次撰文就理论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构成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先生指出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为总原则,以“你我不同,你我都好”为发展理念。[8]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的原则,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协调性、开放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9]另外,先生提出的以“六论”构成的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更是系统思维应用的结晶。理论体系将电化教育领域研究积累的知识分层次,按基础、技术、模式、方法、管理、总论的逻辑结构进行重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由此可以看出,从先生提出的构建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到先生提出的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都包含着系统思想的应用。 除了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在南国农先生提出的“大电教”、协同教育、信息化教育工作者使命等方面也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先生从系统的视角认为电化教育系统是一个大系统,2006年在对以前提出的电化教育系统进一步梳理后提出了该系统由普通学校电化教育系统、高等学校电化教育系统、成人电化教育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10]在协同教育研究方面,先生同样从系统的角度对协同教育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协同教育的“六要素”和“三主体”。[11]南国农先生提出的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14345 工程”更是先生应用系统思想对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出的一个系统工程规划。
五、总结
系统科学作为一个横断性科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而且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无论是在教育技术学学科中还是在其他学科中,系统科学都有广泛的应用。刘美凤教授还曾提出系统方法是技术学的核心和灵魂,因此也是教育技术及其科学的核心和灵魂[12],甚至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本身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13];教育技术是一种教育系统的构造技术。[14]
通过对南国农先生的学术论文研读,无论是在在信息化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在电化教育人才培养方面都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不仅如此,教育技术学学科领域有许多学者都在使用系统科学思维或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技术学中的问题,例如黄荣怀教授以系统辨证论的观点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发展等问题做了研究[15];高铁刚借鉴系统理论分析教育技术进化的内涵[16];何克抗教授提出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17];欧阳明等提出的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等等。[18]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发现系统科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用系统思维来识物想事,认知教育技术学。系统思维就是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对象、整理思绪的思维方式,[19]它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研究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扬弃了传统科学中还原论或分析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相结合,注重系统的整体性和涌现性。系统思维是当前探索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教育技术学自身以及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些问题往往是一些复杂性问题。复杂性不仅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复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已被许多学者所共识。面对这些复杂性问题利用系统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握,重视多种因素的相互协调,利用系统的一些特性(如整体性、涌现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系统的进化等),来深入的认识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技术学面对的一些问题,对于研究教育技术学中的复杂性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将系统科学作为一种方法论,解决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些问题。系统科学不仅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了思维方法,而且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系统科学也是一种方法论科学。这一类应用主要是人们借鉴系统科学中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对教育技术学研究中面对的一些复杂性问题。例如闻小娇做的“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白晓辉做的 “学业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基于CAS理论” ,高山做的“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等都属于这一类研究。
三是把教育技术或者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些事物看成一类特殊的系统,研究其系统的组成和特性及这类系统的发展规律。这种方法主要从系统视角审视教育技术,认为教育技术是一种特殊系统,如欧阳明等提出的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等研究。
系统科学应用于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因此曾有许多学者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20]我们知道系统科学是一个横断性科学,它在促进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他学科有促进作用。教育技术学可以应用系统科学的一些理论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系统科学方法只是解决和研究教育技术学领域问题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唯一方法。教育系统是一种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复杂性系统,教育技术系统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也是一种典型的复杂体或复杂性系统。[21]教育技术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往往也是一些复杂性问题,对于这些复杂性问题,系统科学理论特别是系统科学发展新阶段的复杂性科学理论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南国农.对我国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1997(12):5-9.
[2]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20.
[3]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 工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1-4.
[4]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9):14-18.
[5]于景元,周晓纪.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发展[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3):4-9.
[6][18]欧阳明,龚萍.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4):21-26.
[7]张大松.科学思维的艺术科学思维方法论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50-251.
[8]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9):5-9.
[9]楚凤梅.科学发展观中的系统思想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10(1):76-78.
[10]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1):6-9.
[11]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2006(5).
[12]刘美凤.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7.
[13]张祖忻.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一)[J].现代教育技术,2006(2):5-10.
[14]杨开城.教育技术学何以作为一门学科[J].现代远程教育,2010(6):20-23.
[15]黄荣怀.以系统辨证论的观点看现代教育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1999(5):18-20.
[16]高铁刚.基于系统理论的教育技术本体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7-14.
[17]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1).
[19]苗东升.论系统思维(一):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识物想事[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3):3-7.
[20]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1]何克抗.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二——关于“复杂性理论”与“技术支持的复杂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3(8):24-27.
关键词:南国农;电化教育;系统思想;系统科学;教育技术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09-03
一、引言
2014年9月27日,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南国农先生因病去世。南先生的离去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损失。南先生在我国电化教育事业中辛勤工作六十多个春秋,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电化教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南先生在电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电化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及电化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在教育研究中,对大师和专家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重要的部分,研究大师和专家不仅可以深入地了解大师和专家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且对于我们年轻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积极开展对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还汇聚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中国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南国农先生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一书。该书的作者们从学科理论体系,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电化教育事业及产业,电化教育实践等方面对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南国农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习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是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历程中宝贵思想财富,通过对先生学术论文的拜读和学习,发现南国农先生学术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系统思想,这些系统思想对电化教育的深入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南国农先生学术思想中的系统思想做了一些研究,探讨一下系统科学对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育是“思想与技术”系统功能的涌现
南国农先生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的研究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背景下,人们积极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南先生在信息化教育中提出的“双翼说”包含系统功能的涌现思想。南国农先生认为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而信息化教育的本质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并且提出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x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这一公式;强调只有实现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才能使电化教育事业取得成功;他把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比作电化教育的两只翅膀,提出“电教要发展、要腾飞要靠两只翅膀,一只翅膀飞不起来,只有两只翅膀才能腾飞”。[1]
系统科学是关于整体涌现性的科学。整体性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是系统的整体性包括加和整体性和组合整体性。[2]加和整体性只是简单的数量上相加,组合整体性却依赖于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强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南国农先生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x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这一公式中强调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体现了系统的组合整体性。系统的组合整体性具有各个要素及数量总和不具有的特性,这正是系统的整体涌现性。
另外,在信息化教育发展方面,南国农先生提出的公式2>1 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在信息化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团结协作。即信息化教育需要把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基本理论研究等多方进行合作才可能取得成功。[3]这也是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涌现性,是系统思维的直接体现。
三、科学人才培养思想中的系统思想
南国农先生提出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不仅使自己还要帮助他人学会数字化学习,学会创新,不断提高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特别是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一个创造型的人。他还指出创造型人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人脑 电脑’,不仅善于用人脑,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智;还要善于用电脑,能用电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4]
人类的学习具有复杂性,南国农先生提出运用人脑与电脑相结合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学习这一复杂性问题,与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于景元等人提出的利用“人—机”结合体系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综合集成方法论思想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系统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实质是将专家群体和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它能把人的思维以及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资料和信息全部集成起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从而解决复杂性问题。[5]正是如此,欧阳明等界定了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的概念:即教育技术“人—机”系统是人(包括教师、学习者、管理者以及教辅工作者)和机(包括硬件和媒体材料)两个要素组成,人机、人人、机机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交互关系,具有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功能,并且具有人机特性的他组织系统合称为教育技术“人—机”系统。[6]如此看来,南国农提出的“人脑 电脑”思想蕴含着充分利用“人—机”系统促进人类的学习之意,这也正是系统思想在人才培养思想中的体现。
四、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建立与发展中的系统思想
一个理论之所以称为科学理论,就在于它具有严格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是理论系统化的结果,理论的系统化就是根据科学理论的一般结构要求,对某个研究领域所积累的知识,运用一定的逻辑手段进行合理重建,以构成严谨的系统性理论体系的过程。[7]所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系统思维的应用过程。
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南国农先生多次撰文就理论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构成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先生指出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为总原则,以“你我不同,你我都好”为发展理念。[8]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的原则,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协调性、开放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9]另外,先生提出的以“六论”构成的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更是系统思维应用的结晶。理论体系将电化教育领域研究积累的知识分层次,按基础、技术、模式、方法、管理、总论的逻辑结构进行重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由此可以看出,从先生提出的构建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到先生提出的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都包含着系统思想的应用。 除了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在南国农先生提出的“大电教”、协同教育、信息化教育工作者使命等方面也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先生从系统的视角认为电化教育系统是一个大系统,2006年在对以前提出的电化教育系统进一步梳理后提出了该系统由普通学校电化教育系统、高等学校电化教育系统、成人电化教育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10]在协同教育研究方面,先生同样从系统的角度对协同教育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协同教育的“六要素”和“三主体”。[11]南国农先生提出的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14345 工程”更是先生应用系统思想对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出的一个系统工程规划。
五、总结
系统科学作为一个横断性科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而且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无论是在教育技术学学科中还是在其他学科中,系统科学都有广泛的应用。刘美凤教授还曾提出系统方法是技术学的核心和灵魂,因此也是教育技术及其科学的核心和灵魂[12],甚至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本身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13];教育技术是一种教育系统的构造技术。[14]
通过对南国农先生的学术论文研读,无论是在在信息化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在电化教育人才培养方面都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不仅如此,教育技术学学科领域有许多学者都在使用系统科学思维或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技术学中的问题,例如黄荣怀教授以系统辨证论的观点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发展等问题做了研究[15];高铁刚借鉴系统理论分析教育技术进化的内涵[16];何克抗教授提出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17];欧阳明等提出的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等等。[18]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发现系统科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用系统思维来识物想事,认知教育技术学。系统思维就是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对象、整理思绪的思维方式,[19]它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研究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扬弃了传统科学中还原论或分析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相结合,注重系统的整体性和涌现性。系统思维是当前探索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教育技术学自身以及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些问题往往是一些复杂性问题。复杂性不仅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复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已被许多学者所共识。面对这些复杂性问题利用系统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握,重视多种因素的相互协调,利用系统的一些特性(如整体性、涌现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系统的进化等),来深入的认识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技术学面对的一些问题,对于研究教育技术学中的复杂性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将系统科学作为一种方法论,解决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些问题。系统科学不仅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了思维方法,而且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系统科学也是一种方法论科学。这一类应用主要是人们借鉴系统科学中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对教育技术学研究中面对的一些复杂性问题。例如闻小娇做的“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白晓辉做的 “学业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基于CAS理论” ,高山做的“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等都属于这一类研究。
三是把教育技术或者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些事物看成一类特殊的系统,研究其系统的组成和特性及这类系统的发展规律。这种方法主要从系统视角审视教育技术,认为教育技术是一种特殊系统,如欧阳明等提出的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等研究。
系统科学应用于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因此曾有许多学者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20]我们知道系统科学是一个横断性科学,它在促进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他学科有促进作用。教育技术学可以应用系统科学的一些理论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系统科学方法只是解决和研究教育技术学领域问题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唯一方法。教育系统是一种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复杂性系统,教育技术系统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也是一种典型的复杂体或复杂性系统。[21]教育技术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往往也是一些复杂性问题,对于这些复杂性问题,系统科学理论特别是系统科学发展新阶段的复杂性科学理论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南国农.对我国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1997(12):5-9.
[2]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20.
[3]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 工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1-4.
[4]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9):14-18.
[5]于景元,周晓纪.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发展[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3):4-9.
[6][18]欧阳明,龚萍.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4):21-26.
[7]张大松.科学思维的艺术科学思维方法论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50-251.
[8]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9):5-9.
[9]楚凤梅.科学发展观中的系统思想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10(1):76-78.
[10]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1):6-9.
[11]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2006(5).
[12]刘美凤.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7.
[13]张祖忻.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一)[J].现代教育技术,2006(2):5-10.
[14]杨开城.教育技术学何以作为一门学科[J].现代远程教育,2010(6):20-23.
[15]黄荣怀.以系统辨证论的观点看现代教育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1999(5):18-20.
[16]高铁刚.基于系统理论的教育技术本体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7-14.
[17]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1).
[19]苗东升.论系统思维(一):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识物想事[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3):3-7.
[20]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1]何克抗.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二——关于“复杂性理论”与“技术支持的复杂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3(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