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聚居区学校撤并的视域下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聚居区的学校裁撤、合并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实施这一繁杂工程,要切合该地方的人口、经济等实际条件,更要考虑各民族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等。通过实施聚居区学校餐厅饮食的多样化;各民族学生在校着装不强制要求整齐划一;聚居区住宿学校要提供安全舒适的住宿条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各民族学生多元价值观;配备高素质、资源丰富的教师队伍,以此在民族聚居区学校撤并点构建和谐教育。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学校撤并;学生;和谐教育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102-02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对民族聚居区一些中小学的设置布局进行了规划调整,其基本的做法是将一些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撤销或合并,使经济、文化、政治相对优越地方的学校教育更显优势。毋庸置疑,民族聚居区在撤点并校后,教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然而,民族聚居区学校裁撤、合并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不能简单的追求整体学校规模、为向城镇靠拢就盲目、非理性的见小便裁、因小就并;而要结合地方教育的发展现状,深入考虑各民族区域内的硬条件和软条件,要因时因地制宜。
  一、民族聚居区学校撤并要考虑各民族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地理环境等条件
  (一)“受教者的数量和聚居区的总人口数之比”应成为是否实施裁点并校的前提条件
  进行中小学裁撤合并首要因素应是该聚居区的人口状况,受教育者与所在居民之比如若超过40%(根据现在计划生育政策其现期比值=受教育者/总人口,这样可以大概平均模拟微化到一家而言正常情况下介于=1/5到1/3之间,而根据民族生育政策,在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夫妻可以生育二胎最多三台,这样比值就介于1/5到3/2之间,而我们将比值定在正常情况之上的10%即符合民族聚居区的人口状况)。如果比值在40%以上,条件尚不成熟地区,要暂缓实施布局调整。
   (二)聚居区的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成为决定撤并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民族聚居地区可以为实施撤并提供较好的资金支持、教学设备和教育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民建立相应补偿制度并出台相关补偿政策,以减轻农民家长的教育负担。补偿主要包括食宿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几个方面;条件较好的地方免费实施“固定校车接送上下学”计划,以保证学生上下学途中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民族聚居区实行学校撤并要着力考虑多民族文化背景
   (一)尊重各民族特定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和饮食风格,才能构建民族聚居区教育和谐新理念
  嘉绒藏区有过年节的习惯、白马山寨崇尚火把节、冕宁藏族遵从火把节这一传统的本民族的风情、苗族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像“西松”(祭祖)。对于每个民族的礼仪、祭祀等活动在学校的撤并上都要予以慎重考虑。
   (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宗教信仰和个体的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是民族聚居区学校实行科学撤并的牛耳所在
  我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汉族又广泛信仰佛教;道教在瑶族、土家族、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的影响较深;伊斯兰教成为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还保留着毕摩信仰和东巴教等民族传统信仰,并与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同时,宗教经过漫长间的发展已不知不觉成为各民族的信仰,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各民族学生价值观念,使其具有多元性、民族性,甚至排他性。加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现实,这就必然要求在保留社会主流思想文化氛围的前提之下,可以和而不同、各彰风采。唯有如此,各个民族才能在发展本民族教育特色的同时,使其教育在改革的道路上做大做强。
   三、全面的构建民族聚居区教育和谐理念。
   (一)实施民族聚居区学校餐厅饮食多样化,以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后顾无忧
  我国各民族的饮食各具特色: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尤其喜好喝奶茶;蒙古族主要吃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回民一般不用烟酒、忌食猪肉及其制品、不吃无鳞鱼类和骡驴狗等肉。因而政府在民族聚居地实行学校撤并时都要充分给予考虑,使学校餐厅的饮食都能满足各个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尊重各民族的饮食禁忌,从而为学生在校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一个舒心的后勤保障。
   (二)聚居区学生的着装不强制要求整齐划一,以更好的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在学校撤并之后,学校为了便于管理,虽然有权为学生制定统一规格的校服,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各民族的着装特色,像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孩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女孩喜着连衣裙、梳小辫。在回族聚居区,一般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女孩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在民族融合的氛围之下,散居在城镇的回族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因而聚居地区的学校不应强制要求学生服装的整齐划一,应该让学生保留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从而为学生在校学习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灵活多样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更具青春活力,促使他们奋发向上、朝气蓬勃。
   (三)民族聚居区建立住宿制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寄宿条件
   1、民族聚居区在撤点并校后,由于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上课时间的冲突较多,偏远山区的学生很难在上完课的当天就能回家,因而当地政府和校方有义务为学生兴建条件较好的校舍,使学生能够安心在校学习。
  2、创造聚居区学生身心健康、愉悦发展的良好氛围。住校生的大部门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而与父母的沟通就变得十分有限,一旦宿舍中因为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很容易不经思考的拉帮结派;同时寄宿学校学生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也会产生某些矛盾,这就更使得聚居区的住宿学校难于管理,因此住宿学校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问题便更加凸显。
  住宿学校的有关部门要对聚居区住宿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在校行为作出比较明确规定。在对学生的宿舍管理上,一是实行“日查宿制”。在学生休息时段对寝室实行逐一检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二是实行“值日制”。宿舍成员保持本宿舍的卫生清洁、舒爽,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三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民族习惯对学生就寝实行健康化、人文化和谐化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关心学生的爱好;发展家长“探宿制”,按校方的管理规定隔日探望学生。从而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来构建民族聚居区教育的和谐理念。
   (四)尊重各民族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多元化,同时对学生实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教学理念,促使聚居区的学校教育得以和谐发展
  从总体上看,民族聚居区学生的教育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而聚居区学校在撤并后要在尊重各民族学生个体价值观多元化的同时,对学生实施适合个体发展的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和谐教育理念。
  新一轮课改的根本即是使学生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对聚居区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学生发展的个体需要和心理特征等不同的个性化要求,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模式。同时,民族聚居区学校的学生因为民族差异、生活习惯不同而出现羡慕、嫉妒、不能很好的面对挑战等心理问题,教师要及时加以疏导。另外,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来发展培养孩子们的特长,而不要求“一条胡同走到底”,不强制要求考大学一条成功之路来塑造孩子,为孩子制定人生规划。
   (五)在民族聚居学校合并后学校要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从图一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因而民族聚居区学校撤并后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教师素质建设,这是学校撤并后构建学校和谐教育价值理念的一个重要保障。
  1、彻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传授——接受模式,民族聚居区学校在撤点并校后要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师职能:改变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与学校 、家长,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同时教师要全面提升素质和能力,教师要具有教学教育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同时具有道德教育能力、活动设计组织能力、研究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民族聚居区的老师尤其要具有: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能力和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
  2、实行教学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的发展
  引入教师评价机制,改变教师对教学投入不够的现状。具体步骤:第一,确定评价的具体目标(判定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第二,制定实际的评价工具和可实行的计划,恰当的选择评价的方式和手段;第三,搜集、整理和分析反映评价内容的数据;第四,明确需要改进的要点,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同时也要在教师行业树立榜样,进行奖励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共谱教育领域的和谐之音。
  3、丰富教师资源和后备师资力量
  聚居区学校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与地方实际来培养骨干教师和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丰富教师资源。激励年轻教师进行培训进修、讲课比赛、学习老教师的授课风格等。
  4、教师应拥有责任心和热心
  学校在撤点并校后,大部分学生都会成为住校生,他们与家长的沟通会越来越少,因而教师和学校领导在确保学生饮食、住宿安全舒心的情况下更要富有爱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动向和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耐心帮助,使学生发展无后顾之忧。
  总之,只有在深入考虑民族聚居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撤点并校,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构建现代教育的和谐理念,促进民族聚居区在学校撤并后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致谢:本文由岳中锋副教授指导完成,深表谢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R].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
  [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R].
其他文献
宁津县结合全县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际,积极探索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采取维持河流生态基流量、治理工j止废水污染、建设水生态观光园、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法制建设
临沂市某些中型灌区受到管理体制不顺畅、运行机制不健全、维修改造不及时、工程完好率低等因素制约,其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笔者建议通过灌区配套建设、完善管理体制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成节水型社会,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建成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为实现该目标,必须做好水资源优化配
清代是陇州渊今陇县、千阳)地区修志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五部关于这一地区的志书。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袁《陇州续志》由陇州知州吴炳修纂,这是一副具体反映农耕文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经济过快增长导致的负面影响也以愈演愈烈的态势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前各地频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便是其中极端的例子。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但大多局限于制度设置层面,鲜有从稳定理论角度考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本文旨在从这一视角着手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以期使人们发现群体性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思维缺陷以及通过从不同侧面看待稳定
作者简介:张文祥(1985— ),男,湖北黄冈人,云南民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  摘 要:企业组织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受实践导向的影响,许多相关研究都是经验性的概括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总结。这些研究对于企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缺乏一般性、总体性的理论提炼。  关键词:组织变革;技术;顾客需求  文章编号:
奥斯丁的小说一直深受读者欢迎,因而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也越来越多。拍摄于1999年的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自上映以来即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多处与小说情节不符,本文主要通过
文章选取广东某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周边的住宅以及远离园区住宅的室内积尘作为研究对象,对积尘中的二噁英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工业区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为37.3~174ng
大庆油田目前有注水井20000多口井,分层注水井大概有16000井次,每年都要对这些分层注水井进行测试,每个季度对每口井测试一遍,并保证每口注水井的小层必须合格,对油田的开发
作者简介:易兰(1978— ),女,湖南株洲人,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西方文化、史学理论;丁敏(1987—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西方文化史。  摘 要:本文提出了云计算和第五媒体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当前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分析云计算技术对第五媒体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发展趋势,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