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与仙人扫落花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看一朋友传来其书画院的照片,院内有牡丹亭、竹苑、荷花塘,也有鹅卵石小道、青石板、石拱桥。
  好时光就当与好景致相伴。看着这些好景致,我心生羡慕,人已走在其中了。有天若能去这样的地方,才敢相信尘世中不曾辜负美好,也就做得了画中人。
  这让我不禁想起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的一句:“闲与仙人扫落花。”读此诗让人有通透之感。也明白了,虽然人生有诸多不如意,也渐渐从朱颜到白发,但可以做一个闲与仙人扫落花的人,已清淡而知足。
  那时李白同杜甫一起渡过黄河去往王屋山,他们本想寻访道士华盖君,但没有遇到。可能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叫孟大融的人,因志趣相投,李白写诗相赠。但诗中所提之地却是劳山,即青岛崂山。李白去崂山时并未作诗,反而在王屋山遇到志趣相投之人时诗情大发。我想,李白之所以能在一开篇就笔墨淋漓,以真性情酣畅入笔,写游崂山时看到的“餐紫霞”“食枣大如瓜”,别开生面又颇具想象力,一定是因为所遇之人有非凡之处。或者,他就是山中仙人。
  不能回到古时崂山,遇到青衫峨冠的诗人,但我也曾在崂山真切感受到仙人与落花的境界。
  上山的山路上,一边是平常人家。有的开着旅舍,有的干脆就闲在那里,门口总有棋桌,几人悠闲围拢,有人下棋,有人观棋。更多的是茶桌,寻常茶壶,或石凳,或摇椅,吃茶的人与来来往往的旅者毫不相干似的,他们的眼里没有旅人,只有茶,或者清风白云、鸟鸣溪响。如今回忆,恍然明白他们就是山中仙人。
  山路另一边就是山溪,有的地方湍急越石,拍出声响,有的地方缓缓而流,漂着几瓣落花。溪中很多大石,有三三两两的人坐在上面嬉笑而谈。这些人多是旅人,但在那一刻,他们也是山中的仙人。
  不急着赶路,不慌于奔波,看落花,落满院落,落满小径,落满肩头;也看仙人煮茶扫落花。所以,我一直在做一件事,让自己闲下来。依旧要为生活奔走,依旧要为梦想奔波,但从不舍得让光阴的落花落下枝头,又被世俗的风吹走。
  所以,我很想于山中遇到仙人,遇不到,那我就做自己的仙人。
  去山里多了,哪怕是一座寻常小山,听几声鸟鸣,或看野花烂漫,草丛中有花瓣点缀,恍然间感觉整个人都是安详美好的,与世无争。
  翻过一座山,看到别有洞天,仿佛那就是住着仙人的山间院落,而仙人悠悠扫着落花。遇到这样的仙人,于山水中寻回一颗喜悦心,该是多大的恩赐。
  就如同野山遇断桥,桥下有流水。即使满目凄沧,但心有清亮。再于溪石上一坐,看到落花在水上漂,像一封刚写好的信,世上已没有信差,那就让流水代劳。流水知道,世上总有一个仙人,在某年某月某日里隐居。仙人会把溪水上的一瓣瓣心事慢慢读来,在岁月的转角处给你灵犀一点,让你勇敢前行。
其他文献
我虽然是个吃货,但我也是会做饭的啊,比如煮泡面,炒泡面,蒸泡面,甜的,咸的,麻的,辣的,中国的,泰国的,韩国的,日本的……你呢?  暗黑系料理:感觉自己把好好的食物做成了生化武器。  勤劳的铲屎官:一天妈妈不在家,我不会做饭,就抢了我们家二哈的小饼干~~~  料理二班插班生:讲真,我在烹饪方便面界一定立于不败之地。  阮软:做饭我是认真的,难吃却是天生的。  公子小白:我烧得一手好厨房。  沐九九
期刊
春天的食谱要有桃李山花的色彩,丁香花的香味儿。然后酿一坛杏花酒,或吃一碗槐花饭,抑或与三两好友去野外采摘野菜,寻找童年的欢乐。  天朗气清的时节百花盛开,艳丽的牡丹、娇柔的桃花、清雅的海棠……一片花事艳丽馥郁。故而这一时繁盛美景,又让古人想出了美好清芬的“花馔”。  古人常采时令花作馔,很是风雅。早在《楚辞》中就提到有雅士朝饮木兰露珠晚吃菊花之事。去年盛夏,日长无事,便也附庸文雅了一回,学着古人做
期刊
你可曾见过三月纷纷而下的大雪,可曾尝过这样一道诗情画意的美食?一个精致的漆盘上,12枚鲜亮入味的虾子摆成一个圆,一勺蛋清落在盘中央如皎皎圆月,几把葱花、明油点缀其上,再取时蔬、花卉团成寸长的花形。蛋清色白如雪,虾子则如皎月下静静开放的灼灼桃花。  那年,李治在这场大雪中品尝这道美食,含笑停箸时赐了它一个惊艳的名—雪月桃花。  彼时是乍暖还寒的天气,李治的病愈发重了,只能将朝中大事多交由武后处理。 
期刊
◎月下婵娟 爱穿旗袍,爱古色古香的文字,爱一切美好真诚自然的人和事物。梦想重回盛唐,或者南北宋也好,可以在唐诗宋词的豪放与婉约里书写心情。  那是场图谋已久的相遇,父亲叮嘱她要穿一袭淡紫色的纱裙,等在皇上必经的甬道上。将军府的小姐抬头凝望桃枝上的黄鸟,乱花迷眼时听到身后冰冷的声音。“你是谁?”她跪在满地落花里,得他允许才抬头望向他。  年轻的新君有张让她深感陌生又倍觉熟稔的脸,以英挺的眉目、高贵的
期刊
温一盏茶,焚一炷香,再听一段古人的雅致情趣,关于焚香,关于清欢,关于淡然生活。  闲坐静室焚香是闲中清趣。焚香始于先秦,至唐宋已是鼎盛。最初时,焚香只是为了让居室环境清新洁净,或是给衣服上熏香留存芬芳。后来,岁月更替中,焚香在文人雅士眼中变得愈来愈风雅。书法绘画、品茗会友、听戏静坐……都要焚香,女子闺阁中更要熏香。  竹林松窗间,早起焚香,素手煮茶。一缕青烟消解了烦扰,了却了恩仇。有柴米油盐可谈,
期刊
北宋,元丰六年,清秋,黄州城郊。  夕阳慢慢靠近地平线,给天地流云都披上一层薄纱,漫天红霞层叠。原来永恒炽热的太阳也留恋一日将尽时的短暂时光,把最后的注视投射成一粥一饭的日常,唯有如此,永恒才算有了真实的意义。  朝云站在阁楼的平台上,一缕诱人的香味从院子里飘来,朝云微微一笑,轻手轻脚地下了楼。院子的角落里有个露天灶台,此时灶台上的热气把整个蒸笼都罩住了,扑鼻而来的香是有层次的,一闻就知道里面是红
期刊
古人云:每个吃货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因为吃撑了,于是一不小心掉下来了……那我相信,编辑部的诸位不仅是天使,也是饱读“食谱”的诗人。  公子小白:生活不只是苟且,还应有北京烤鸭在远方。  →_→ 南京盐水鸭表示不服。  夏芊西: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吃饱,一个是吃好。  →_→吃顿好的,人生观都能改变。  沐九九:在天愿作比翼鸟,今天就要吃虾饺。  →_→ 世纪大难题出炉,要对象还是要吃饱?  叶少
期刊
莲叶羹不是松茸燕窝,不是寻常人家只能远观的金贵佳肴,也不是略显寒酸的乡村野菜,朴素中蕴藉的精致才是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想来也是这样的莲叶羹,才让宝玉念念不忘吧。  贾府的饮食样样讲究,宝玉锦衣玉食地长大,能够入了他眼的佳肴也就少了。可是此刻宝玉却难得想起了“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汤”。  其实莲叶羹也未必就是宝玉心中的白月光,而是做这羹的人是他心有愧疚的人。看见玉钏几乎抑制不住恼怒地将莲叶羹
期刊
春寒料峭里,西陵的山水仍是如此宁静平和,就像那个曾经守护着这里的人一样,带着吴侬软语,谦逊而温和。那时,弥留之际的陆逊倚窗看去,蓦然想起建业城的那一山梅花,不知是否已开到盛时?  很快,眼前便只剩下火光残星,点燃了那一领白鼯裘的衣角。这领帝王亲授的白鼯裘曾为他锦上添花,如今却成了莫大的讽刺。火光渐渐熄灭,衣袍化作灰烬,而那些并辔笑看江山的岁月似乎也过去很久了。  到底是多久远的往事呢?  只记得那
期刊
恋笔纪  《宋诗鉴赏辞典》中说古人写给妻子的悼亡诗中,以潘岳的《悼亡》最为著名,但其中除了“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等数语外,无沉痛语;元稹的《遣悲怀》写“贫贱夫妻百事哀”,语言虽动人,但元稹的用情不专令人唏嘘,且后文颇有官僚口吻;只有梅尧臣此诗,最真挚、最纯洁,当为千古第一。  又是梦,梅尧臣在黑夜中慢慢睁开眼,愣了愣,恍然明白这四周荒凉的月光才是种种现实。就在刚才,那美丽端庄的面容,那轻柔温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