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如何提高急性菌痢的疗效是个重要的课题。在近几年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呋喃唑酮对急性菌痢的治疗效果比较好,特将从1963年1月至1964年12月用呋喃唑酮治疗的410例(成人210例、小儿200例)急性菌痢病人作一分析,并与同时期内用合霉素治疗病情相近的272例作对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急性菌痢的疗效是个重要的课题。在近几年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呋喃唑酮对急性菌痢的治疗效果比较好,特将从1963年1月至1964年12月用呋喃唑酮治疗的410例(成人210例、小儿200例)急性菌痢病人作一分析,并与同时期内用合霉素治疗病情相近的272例作对照。
其他文献
我院内外科于1954~1963年5月共收治了细菌性肝脏肿77例,均经肝穿刺或手术引流出脓液,且获阳性细菌培养,或经尸检或肝活体组织检查证明者。阿米巴肝脓肿未包括在内。
亮氨酸氨肽酶(Leucineaminopeptidase,简称亮氨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肾、小肠以及子宫肌层内含量较丰富。各种体液如胆汁、十二指肠液、血清和尿液内也有相当量存在。Rutenburg氏首先报告,血清亮氨肽酶活力明显增高对于诊断胰腺癌有特殊意义。以后学者们指出,亮氨肽酶活力的改变对诊断胰腺癌不特异,在很多种肝胆系和胰腺疾病,特别是阻塞性黄疸和肝癌常明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第三部引起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性梗阻,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本病首先由Rokitansky氏报告。
菌痢在目前仍然是危害我国劳动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对本病的防治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本文着重谈谈本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在临床上把菌痢分为中毒型、急性和慢性三个类型,也是三大难题,对此在国外也未真正解决。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我国临床工作者,打破旧框框,经过多方研究,使中毒型菌痢的病死率从30%左右下降到1%以下,基本上解决了本型的抢救问题。对急性和慢性菌痢的诊疗,近年来也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
许多常见与罕见的疾病均能累及迴盲部,引起严重的后果。由于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每多相似,故常导致误诊及处理不当,值得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先天性多囊肝为一少见之疾病,合并多囊肾者尤属罕见。国内文献就手边所见先后报告11例(天津医药杂志4∶12,1962;中华外科杂志11∶965,1963.)。兹将作者等最近所见一例摘要报道如下,并对本病的发现和诊断略加讨论。
肺吸虫病,在辽宁省某些地区流行较为严重。省卫生厅于1958年为了支援山区,曾组织防疫队进行调查防治,在宽甸县普查了122村屯,检查了26,457人,其中皮内试验阳性者6,850人(25.66%),肺吸虫病患者1,079人(3.93%)。经用氯喹啉,吐根素治疗,疗效不够理想。自1962年11月至1963年3月我们采用硫双二氯酚治疗,取得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