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疍家起源的N种说法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_mark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疍家人,清光绪《崖州志》称为疍民。“疍民,世居大疍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
  疍民即水上居民,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疍民祖籍多为广东省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水上人家。据报道相关考古材要称,高要县发现有最早的疍家人居住的遗址。现在疍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海、广西的北海、防城港,海南三亚等沿海地区。
  有研究学者认为“疍民”是古越族的后代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解放前他们因为常年漂泊海上,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对于疍家人的来历,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疍家人是原居于陆地的汉人,秦朝时被官军所迫,逃入江海河上居住,以捕鱼为生,此后世代传承。
  还有说法疍家人源于成吉思汗的蒙古族。元朝末年,战乱不断,许多蒙古族士兵被迫南下。当他们流浪到南方沿海时,为当地人所不容,有一批人做了海盗,在附近抢掠为生:而有一批人只得在船上漂泊,以捕鱼为生。他们一般多在近海捕鱼,退潮时,他们下笼下网,捕些鱼虾。生活随着潮汐变化而变化。
  海南疍家—风俗文化
  疍家人居住的地方叫作“疍家棚”,是傍岸临水架设的棚户,竹瓦板壁,陈设简单,卫生清洁。七十年代,政府落实政策,拆除了疍家棚。
  疍家人节日基本与汉人相同,但非常注重元宵节、端午节,这两个节日要举行祭龙王的祭海活动。
  海南疍民—语言
  海南疍民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地,无统一的语言,一般说粤语的较普遍。三亚南海地区、海棠地区、昌江县海尾地区,陵水县新村港等地通行粤语,使用的是祖籍语言,而大部分地区如海口新埠岛、文昌铺前港、临高调楼港、澄迈东水港、昌江昌化港、三亚保平港、望楼港等与当地居民同化,讲当地言。
  海南疍民—信仰
  海南疍民与当地汉人相处,信奉佛教、道教,每个村落岸边上建有庙宇,供奉五龙皇,也有妈祖等,在如海口新埠岛有兄弟公庙、东水港有妈祖庙、琼海博鳌有龙王庙、兄弟庙,昌江昌化港有天后宫、陵水新村港妈祖庙、黎安港有龙王庙、三亚港妈祖庙、保平港五龙公庙,每逢初一、十五疍民都要去上香,备猪、羊奠祀。
  海南疍民—服饰
  疍民的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旧时以唐装为主,现在随时代变迁,以时装为主。疍民喜欢的首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更偏爱于金饰、玉器。疍家姑娘偏爱的是碧玉和翡翠,结婚后喜欢戴金饰品,如金耳坠。头上爱盘“脑髻”,金光闪闪的细链条耳坠别在双耳上方,耳朵下方悬吊着绿光闪耀的碧玉式翡翠环,象征着纯洁、美好、富有、幸福、吉祥如意。
  疍家人爱戴竹笠,这种竹笠做工考究,纺织目细,外部要刷上一层金黄色的海棠油。笠带则为疍家姑娘的杰作,以红、橙、黄、白、紫、蓝、黑等胶丝配上闪闪发亮的贝类小珠编织成。带上这精工制作的竹笠和美丽的彩带,在骄阳下,使你感到更舒畅,显得更美丽。
其他文献
当全世界都在和鸡过不去的时候,当你的舌尖对鸡肉的记忆麻木在油炸的麦当劳、肯德基鸡块时,一道海南的传统名菜“椰子鸡汤”绝对让你为之一振。清淡的椰子水原汁原味,细腻的仔鸡肉香浓嫩滑。  原料:椰子1个,鸡一只  调料:料酒10克,盐3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先用筷子在椰子的气口那里搓个洞,把椰子水倒出。  再用刀背轻轻的敲椰子的外壳,把里面的椰肉震松(要敲久一点哦,四面八方都敲)。然后把
期刊
菠萝蜜是热带水果之王,其果实结于树干,内藏无数金黄色的肉包,肥厚柔软,清甜可口,香味浓郁。Miso称,菠萝蜜性甘香,已熟的菠萝蜜生食和熟食均可,未熟的菠萝蜜只可入馔,通常用来炒牛肉。不仅如此,常食菠萝蜜,还有止渴、通乳、补中益气之效,其品质以干包菠萝蜜为最佳。  材料:牛柳、菠萝蜜果、青椒、红椒、葱、姜  调料:生抽、鱼露、黑胡椒粉、蒜末、生粉、盐  做法:  牛肉洗净,用刀背拍松,逆着纹理切成薄
期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现在的人们追求的不仅是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的正确健康。步入夏季,人的味蕾也随着骄阳慢慢发焉。怎样让人吃得香吃得美,海南人在这方面可谓是创意十足,将味美的热带水果入菜。  木瓜、菠萝蜜、菠萝、火龙果、龙眼各种热带水果开始在各式菜肴中显山露水。新鲜的热带水果,配以合适的肉类、海鲜或者蔬菜,施以炖、煮、蒸、焖等不同的烹饪手法,佐以油盐酱醋等调料,或酸或甜、或爽口、或滑嫩,非但芳
期刊
陈姓是海南第一大姓。据1998年编写的《海南陈氏谱》记载,海南陈氏,除少数民族中的陈氏外,大部分是宋朝以后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入海南。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渡琼始祖,先后共有184人(含新发现的1人)。发展至今,陈氏子孙后代遍布在全省18个市县4000余村庄。登录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 (NCIIC)网站查询可知,海南陈氏人口有110万人,占海南总人口886.5万人的12.4%左右。  在
期刊
“徽骆驼”和“绩溪牛”是对安徽商人的最好诠释。在风尘弥漫、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畜力;在田园阡陌、春耕秋耨的农耕地带,牛是人们得力的助手。”  “刘笃寿说,徽商以“贾者力生,儒者力学”为基点,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迭相为用,张贾以获利,张儒以求名。”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刘笃寿是安徽安庆人,少年举家迁徙贵州。1988年到海南,在这片
期刊
海南的旅游分两种:一类是让人欢快的,比如海口、三亚这样的地方,有蓝天、大海和高星级酒店,让人忍不住兴奋起来;一类是让人岑静的,比如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这类,若有若无的小道、墨绿的原始森林,不动声色的就吸引了你,并将你带入寂静的世界,直到将你变成其中的一部分。  欢快的线路是观光客常选的路线,而岑静线路则是背包客的天堂,一路上与那些不认识的植物结伴旅途,岑静而不寂寞。  在黎家蒲葵叶盖的船型屋下歇
期刊
蒙美立是海南年轻画家中不最显眼,却又很特殊的一位。省美协设立版画班的时候,他作为其中的一员,总是在画室中被其他的年轻人喊叫:“美丽姐!”别人一喊,他就憨憨地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蒙美立憨厚而朴实,不留长发、不穿奇装异服、不讲奇谈怪论——很多年轻艺术家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范儿,在他身上,你几乎看不到,他甚至都有点不像画画的了。但这个朴实的年轻人,却又在其作品中,贯穿着一种真诚的力度,在他貌似步步平稳
期刊
历史上一个地域性画派的形成、趋向成熟,乃至得到普遍的认可,总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以及一批艺术家、批评家的拥支持,艺术家们在相互学习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风格的艺术特点,如岭南画派、山药蛋派等。时代进入2013年,在当代中国艺术异常繁荣的背景下,以李少君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批评家等倡导的“海南画派”,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从海南画派的提出到自身的建设,众多批评家、画家等参与者
期刊
是孤独的守望滋养了他内心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之情,是淡泊无争的处世哲学使他观照世界的眼光变得澄明而深远,是人生旅程的不同际遇铸就了他笔墨的坦荡与平和。  曾祥熙,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艺术家。在其近半个世纪的笔墨生涯中,他始终用手中的画笔去讴歌大地、悲悯苍生、平实无华地表现故乡山川造化的风骨与灵魂。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风华正茂、躇踌满志的曾祥熙放弃在省会广州的发展机会,告别恩师关山月、黎雄才、陈金
期刊
7月17日下午,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黎族诗人郑文秀原创诗集《水鸟的天空》在海口首发。  该诗集主要取材自陵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黎族的历史源流和传承,真实展现了黎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变迁。整本书为黎族代言,抒发黎人心声,流露出作者对家乡陵水以及黎族风土人情、文化的深厚感情。诗集中包含了对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经典景区,如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分界洲岛、南湾猴岛等,以及椰子岛、双帆石、桥山遗址、清水湾、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