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生的初心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慧献,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2016年3月创立名为“太行人家”的微信公众号,挖掘保定及河北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探访太行山古村落,追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尘封旧事,公众号单篇点击量超过20万,积累粉丝近1万人,并在保定市首届“十佳文化类微信公众号”评选中荣获“个人自媒体类十佳”微信公众号第一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清朝诗人黄景仁《杂感》中的诗句,如今作为一句题词出现在贾慧献的自画像中。画里,荔枝树下站着一位书生,这一书生形象便是“太行人家”微信公众号的头像。“荔枝”谐音“励志”,荔枝横竖枝条交错有“横竖都要励志”的含义,而画的右下角一只不起眼的小鸟,仿佛一边啄着荔枝一边嘲笑书生。贾慧献说:“很多人都说书生没有力量,但读书人的思想、精神价值其实是无限的。看似没有力量却浑身都是力量,这就是我的初心。”
  为留住古村落大声疾呼
  贾慧献出生在涞源县的一个小村庄,家中的亲戚都是善良淳朴的农民,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贫穷。他创办“太行人家”的想法最初就是源于自己的家乡。“家乡很穷,二十年前这样,二十年后依旧是这样,好多疼你爱你的亲戚摆脱不了贫穷,让我感到极大的困惑,内心非常无力。”
  就像当初鲁迅思考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拯救国民一样,他也在反思,“我能做些什么让他们摆脱贫困,让他们的勤劳和汗水收获回报和尊严呢?”虽然贾慧献并没有像鲁迅一样做出“弃医从文”的重大决定,但他决定挖掘太行乡土文化里的闪光点,通过宣传的方式让大家关注这个被人們忽视却充满智慧的群体。就这样,他创立了“太行人家”微信公众号。
  事实上,早在建立这个微信公众号之前,贾慧献就专注研究太行山古村落有十余年了。多年的走访、观察,让他对太行山的一些典型古村落了如指掌。他将太行山古村落定义为三种类型:原始定居性村落、避世田园村落、防御性村落。由于这些村落“一族累世聚居一村”,形成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一方乡音”的独特的太行山村落文化,反映在建筑上亦各具神采。如曾有“小北京”之称的邯郸武安伯延村,其晚清四合院建筑与北京、山西的迥然不同,这里的四合院多呈现以防御为主的碉堡式样。
  还有,在众多的太行古村落中,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道观、佛寺和孔庙。尽管这些庙宇多已经毁坏,但民间的宗教信仰依然根深蒂固。比如保定顺平县大悲乡刘家庄村,整个村庄依山就势由石头砌成,令人惊讶的是村里的石墙,每隔十几步远就有一个石龛,当地人称灯龛。据村中老人讲,这些灯龛看似没有区别,但却有名有姓有主。每逢节庆活动,村民们会自觉按时亮起小灯,为之添油拨捻。即使很多灯龛已不见,但村民心中的“神灯”依然存在。这也是太行古村落原汁原味的文化呈现。
  面对近几年风靡全国的“特色小镇”建设,贾慧献认为,“千镇一面”的人造空镇,不可能有乡情、乡音和乡愁。“特色小镇”应在保持古村村容村貌的前提下,以留住原村民为根本。大拆没有出路,把农民赶上新楼由开发商做商业经营也行不通。因为人没有了,乡情、乡音和乡愁也就不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也就没有了个性和生命力。
  去年冬,贾慧献带着学生再次走进顺平县大悲乡刘家庄,赶在刘家庄等一批古民居将被改造发展乡村旅游前,进村开展抢救性的考察和记录。贾慧献说:“原本千姿百态的太行山古村落,现在正像城市一样千城一面,丧失文化个性和活力。如果不及时抢救,中国农耕文明的根和魂将很快消失。”他建议“特色小镇”的经营者多到太行古村落寻找灵感,所谓“观品物兮终复魂,形已消兮气犹存”。
  再现老保定百年历史烟云
  梳理“太行人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除了关于太行山古村落的展示介绍,还有两大部分:一是寻踪老保定城的前世今生,追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似水年华,再就是关于白洋淀百工的内容。
  贾慧献的老家属于保定市范围,他如今在位于保定的河北大学任教,因此,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自然成为他探寻的兴趣所在。而他多年来爱好收藏的习惯,使他能够获得许多关于保定城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保定古物市场卖旧书的都认识我,有保定的古物资料都给我留着。另外我常到平民家中去,其实最有价值的藏品在民间,很多东西都是我在联系的平民家庭当中发现的。”
  凭借这些资料,贾慧献写出了许多勾起老保定人集体回忆的好文章。其中,阅读量最高的是那篇《1963年保定城的那场大雨》,文章发出第一天阅读量就突破十万。保定那场七天七夜的大雨,经历过的人无不印象深刻,而那些珍贵的照片更是当年救灾抢险情形的生动体现。人们纷纷转发留言,诉说着自己关于那场大雨的记忆,之后阅读量便轻松突破二十万大关。
  “那篇文章是我编辑加图片,黑马老师写的。”现在提起那篇文章,贾慧献言语中已全是淡然了,“说心里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会关注阅读量,但到现在阅读量已不是我最关注的。事实上,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阅读量只有两千。”
  “那您最喜欢的是哪篇文章呢?”笔者问。
  “是写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保定华侨的一篇——《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回归保定的华侨》。”
  贾慧献在收集资料时偶然发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保定有一批海外华侨怀着爱国之心回到了祖国,他们当时只有十六七岁,如今却已经七八十岁,还有的已经去世了。“我这么了解保定平民历史,都不知道那些老华侨们身上的故事。听到有这么一个群体后,我就马上联系他们进行采访和挖掘。这样特殊的群体经历了这么多,却没有人记录。”于是他决定完成这一工作,在公众号中记录下他们的故事。“我觉得任何一个群体都是非常精彩的,这种平民精神在我看来是最伟大的。”
  抢救性记录白洋淀百工
  在挖掘太行山乡土文化和保定平民文化的过程中,贾慧献偶然想到:白洋淀作为保定的代表性地域,其独特的水乡文化却少为外界所知,白洋淀中是否蕴藏着什么特殊的东西呢?这份最初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和学生一同走进白洋淀。随着调研的逐渐深入,白洋淀传统水乡文化的珍贵性在他面前一一呈现。捕鱼、造船、苇编、织网……大大小小的工艺让他由衷赞叹。   比如同样是使用鸬鹚捕鱼,白洋淀的鸬鹚却和桂林的大不一样。“白洋淀的水比桂林的水要浑浊得多,南方的鸬鹚在北方根本捕不到鱼,这就需要鸬鹚对环境的适应,还要训练鸬鹚在冬天捕鱼的技能。”贾慧献说,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地方,结合了水乡独特的环境和当地人民的智慧,是最让他感到欣赏和震撼的地方。
  但是,一些古老的技术传承至今,掌握的却只剩年逾古稀的老人,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如果这些古老的技艺没有人记录,那就太遗憾了!”由此,编写《白洋淀百工图说》的想法便在贾慧献心中生根发芽。目前,《白洋淀百工图说》的初稿已经完成,“作品已经有了整体的大框架,之后就是把其中的内容再深化、细化。”
  雄安新区的设立,使得白洋淀百工的探访和挖掘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贾慧献看来,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魂,而它的水乡文化是雄安文化的根。“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魂,白洋淀的渔民也是一样,他们生活得就像淀中的鸟,水中的鱼。”对于如何留住这文化之根并发扬光大,他有自己的见解:“可以把这些传统的技术融合在旅游中,用一种体验式的方法让人们来接触这些技术,比如:组织捕鱼表演,教游客学习简单的苇编手艺;生产一些具有白洋淀特色的文创产品;或者把这些技术活化并以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出来。”
  衣带渐宽终不悔
  “太行人家”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贾慧献也没有想到。其实在公众号运营过程中还出现过一个小插曲。今年6月5日清晨,贾慧献在“太行人家”上用一张图片宣布了停办的消息,图片一经发出他便在公众号后台收到了粉丝的大量留言,大多是些不舍和鼓励的话语。他对此解释道:“当时说停办完全是因为孩子生病住院需要照顾,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在大家的极力挽留和鼓励下,“太行人家”两天之后重振旗鼓。
  情怀和家庭的兼顾,从贾慧献走上这条实现自己价值和理想道路的最初,就成了他遇到的最大困难,“两者的平衡是很难的,我暑假出去调研也不可能找同事一起,他们都有家庭,也需要陪孩子。不过往远想,我在工作上做出的成绩也能对家庭产生一定的帮助吧,想近了这个事就没法千了。”他说这些的时候有点沉重和无奈,疲惫的状态从言语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随着“太行人家”关注度的提升,也有很多商家找他合作,但贾慧献认为,真正要在商界里面找到志同道合的、有情怀的商家非常难。做这个公众号并非不消耗钱财,贾慧献去白洋淀村民家中会带一些慰问品,去一些老先生家中拜访也带点小礼物聊表心意。这些挖掘素材时需要的费用有的来自学校经费,有的来自粉丝赞赏,有的来自微信中自带的广告链接,还有的是他自己平时参与建筑规划所得,这些点点滴滴足以凑成他前进的动力,“没钱有没钱的办法。本身做这些已经消耗了很大精力,就不想再去联系合作了。”
  谈到公众号的未来,贾慧献表示会一直尽自己所能做下去,围绕太行山乡土建筑、环境和太行山百工等方面展开,真正覆盖太行山。事实上,在他的影响下,河北大学已成立了“太行山乡土民居文化”项目组,今年,河北大学教务处委托他和其他老师做的跨学院的“太行乡土初级文化课”也顺利开课。将来,贾慧献还希望创建一个太行乡土博物馆,“一个体验式的、活的博物馆,让河北大学成为覆盖太行文化的高地。虽然这可能很难实现,但是梦想肯定是要有的。”他说这话时,脸上略显出一丝腼腆的笑容。
  编辑:安春华
其他文献
技行天下,能创未来。2020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盛大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大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赛选手和广大技能人才致以诚挚的问候,高度肯定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地位,深刻阐述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作用,对参赛选手寄予殷切希望,对做好技能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暖人话语,殷
《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背后的故事》系列图书是一套正在出版中的图书,伴随着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45届),每两年1册,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扬威圣保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背后的故事》《荣耀阿布扎比——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背后的故事》,现在正在创作《登顶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背后的故事》,后续还将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背后的故事》《
近日,广东省CAD机械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举行。本次大赛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技术指导,是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競赛。赛事全程3天,由广东省工程图学学会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联合承办。  来自广州、深圳、韶关、清远等地的334名选手围绕CAD机械设计、CAD建筑设计、CAD电子设计3个项目展开激烈角逐,参赛人数创历年新高。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工业设计、室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为培养一大批适应亭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技能人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社局始终坚持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战略,尊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努力壮大亭湖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充分激发亭湖区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  一、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引进高技能人才,搭建高技能人才携手区内企业创新创业的桥梁  近年来,亭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
摘 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布局中,支撑制造大国和强国的基础是技能人才,而技工院校正是完成这個基础性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的选拔与训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期引起共鸣和关注。  关键词:技工院校 技能人才 选拔与训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冷门专业招生难、企业用工难的突出矛盾和两者的相关性,探索通过校企双方合作突破解决这一难题,总结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合作办学的新经验。  关键词:冷门专业 校企合作 办学探索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通知》)的出台,这是迄今为止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份文件。《通知》对包括校企合作办学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必须是具有高素质且一专多能的教育人才,这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涉猎相关学科和领域,不断开阔视野。美术和音乐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存在着文化共性,其教学理念又有着教育共性,有很多共通的新问题和创新点。学前教育发展也要求教师冲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美术 音乐 跨学科
摘 要:校本科研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将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让校本科研与学校常规的教研同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校本科研; 现状; 对策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校本科研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因为校本科研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通过开展校本科研工作
一、设计理念:    活动是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从数学教学心理来说,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形式与手段。活动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对数学教学来说就是要再现,重演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它的实质是师生间协同展开的探索活动,活动教学中,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活动贯穿课堂始终,不仅仅是外在的实践活动,更要注重的是内在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看、画、剪
摘 要:“平台 模块”的课程体系适应了高职学分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克服了以往高职课程体系的不足。本文以汽修专业为例,介绍了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平台 模块”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和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分制 平台 模块 课程体系  课 题:本文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ZYLX2015067);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