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关系到21世纪人才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践行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形式,努力营造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乐学促会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教师要学会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获取者与加工者。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进取者,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想学”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个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一年级数学课上,讲“长方形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的数角问题时,一上课,先用“减”和“剪”的谐音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昨天晚上,丁老师给邻居家一个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口算题,4-1=?”孩子们迫不及待回答:“4-1=3。”“你们猜猜小明怎么回答的?”(孩子们默不作声)小明稍稍皱了皱眉说:“4-1=5。”(这时,学生感到特别奇怪。)“丁老师问他:‘你为什么说4-1=5呢?’经小明的解释,丁老师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夸他真聪明!你们知道小明为什么说4-1=5吗?”这样一节数学课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的,创造生动愉快的气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样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铺垫。
  二、调动学习情感,促进学生“乐学”
  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绪波澜,调动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从“我要学”向“我乐学”这一主动学习的更高层次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有感情就特别喜欢你教的学科,乐意学你教的内容。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乐学。要营造这种氛围,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其次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自然幽默,如:“谁来做一回小老师?”“谁来帮助他?”“你的回答我很喜欢。”等,有时教师的语言富有幽默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出示一道填出适合单位的填空题:教室长8( ),有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教室长8厘米,这时我拿出学生尺比划8厘米的长度说:“这一定是模型吧,它不是实际中使用的教室。”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纠正了错误。
  2.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以奇引趣,促使学生乐学。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出示圆柱形状的桶与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桶,先不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猜测圆柱的体积是这个圆锥体积的几倍?有些学生单凭视觉判断为2倍,而且确认无疑,这时再让学生动手实验,结果出乎他们意料的是3倍,而不是2倍,学生自然感到新奇,产生探索兴趣。
  3.根据学生喜新的特点,以变引趣,促使学生乐学。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一道基本题:“前进小学五年级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教师把问题改为五个问题: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接着教师把题中第二个条件改为“比女生少5人”,同样上述六个问题,再让学生列式解答,这样变换问题或条件,使学生感到问题新颖,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会学”
  “会学”是指学生具有独立、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要让学生有必要的学、看、想、做等活动的时间,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自学训练、观察训练、思维训练、应用训练,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用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最终达到会学。
  1.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放手让学生探索创新。如,学完“相差多少的应用题”,让学生自编题:商店运进苹果20筐,梨18筐,编一道相差多少筐的应用题。
  (1)……苹果比梨多多少筐?
  (2)……梨比苹果少多少筐?
  (3)……苹果和梨相差多少筐?
  (4)……苹果减去多少筐,就和梨同样多?
  (5)……梨再增加多少筐,就和苹果同样多?
  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在求异中达到变通,从变通中开拓新知,学会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会学。
  2.引导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多一些猜想的表现,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习惯。如,为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分别拿出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每4根摆成一个口,可以摆几个口?剩下几根?再让学生列式:
  9÷4=2……1
  10÷4=2……2
  11÷4=2……3
  12÷4=3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是6、7呢?这样,学生根据动手操作的感知经验,形成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概念,进而大胆猜想,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探索中求新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享受、探索获取知识的乐趣,在不断地学习探究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促使学生“会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地学习
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这类问题中,有时不给出几何图形,因而生成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遇到一些困难,不知道怎么入手,怎么分类讨论,从而解答不完整.为了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难关,现将有关三角形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情况归纳总结如下,供学生学习参考.  一、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当等腰三角形中腰或顶角不确定时,需要分类讨论;当遇上腰上的高线、中线、中垂线时,需要分类讨论
为了实时控制引信产品的质量,本文提出了适合于IBM-PC系列微机用的软件包-SQC软件系统,该系统能自动绘制所有常规控制图以及直方图、排列图、散布图等。运行常规控制图主程序
现代小学数学提倡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许多教师都遵循这一原则,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于是,情境教学法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许多成功的数学课中得到充分肯定。在数学教学中,我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总结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根据教材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析疑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
“提问”是最古老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是当今世界上每个教师都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问得巧妙,课堂有效;问得有窍,课堂高效,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探究问题兴趣的高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起步时探问  在数学课的新授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思维陷入盲区,无法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