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35例,29例为急性白血病,视为急性白血病组,6例为慢性白血病,视为慢性白血病组,同时选取普通健康体检者35例,视为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样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三组间检测数据。结果:急性白血病组及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CRP及白细胞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急性白血病组与慢性白血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分析仪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血液检验效果很好,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急慢性白血病;肝细胞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14-01
白血病为常见的血流恶性肿瘤。由于白血病发病急,且发病初期患者外周血变化多样,临床症状及体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早期诊断具有较大难度。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伴有高热、骨关节疼痛、出血及脾、肝、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严重的胆囊炎、肾功能衰竭[1]。当白血病患者表现为非典型的临床症状时,因检验医师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思路相对狭窄,对异常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进行进一步的涂片镜检,从而导致误诊和漏诊的病例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在临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临床血检效率及血检质量明显提高[2]。本文重点分析了急慢性白血病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血细胞检验的异常率,并作进一步复查,进而探讨了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对提高白血病診出率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35例,所有患者中29例(82.9%)为急性白血病,视为急性白血病组;6例(17.1%)为慢性白血病,视为慢性白血病组。同时选取普通健康体检者35例,视为对照组。急性白血病组中,男14例(48.3%),女15例(51.7%);年龄最大73岁,最小4岁,平均为(34±1.6)岁。慢性白血病组中,男2例(33.3%),女4例(66.7%);年龄最大74岁,最小5岁,平均为(36±1.3)岁。对照组中,男17例(48.6%),女18例(51.4%);年龄为4~74岁,平均(34±1.8)岁。三组患者除白血病临床特征外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仪器选择
检验仪器采用日本Sysmex公司以XE-2100技术为基础生产的XT-20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根据十二烷基硫酸钠原理检测血红蛋白(HGB),根据光多角度散射原理进行白细胞计数,对聚次甲基荧光染料及光散射信号(RBC-OPLT-O)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对白细胞进行分类,采用电阻抗技术对红细胞(RBC-1)及血小板(PLT-1)进行常规检测,同时还可以根据激光法原理,通过对聚次甲基荧光染料的DNA/RNA染色组份进行测定,计量其侧向荧光信号,在分析模式中对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
1.3方法
三组患者均于早晨空腹采取血样2ml,并将血样置入真空抗凝试管内,将血样摇匀后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所取血样自抽取时至检测完成不得超过2h,检测内容包括白细胞、血红蛋白、CRP等指标。记录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三组间检测数据。
复查标准[3]:当患者检测结果出现如下情况时进行须复查:血小板值≥600×109/L,或≤70×109/L者;白细胞值≥12×109/L,或≤3.5×109/L者;血红蛋白量≥180g/L,或≤100g/L者;结果出现其它异常信号者;测结果有一定的警报信号。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血涂片镜下检测。
2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及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CRP及白细胞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急性白血病组与慢性白血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白血病的临床死亡率很高,该病症系造血肝细胞克隆性疾病,给病人及家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经多年临床研究发现白血病实际为一种高度集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病后主要症状为体内白血病细胞出现异常性增生,并产生分化成熟障碍,部分出现凋亡或减少。直接影响患者体内造血器官的正常运作。由于患者骨髓中的白细胞出现一场性增生与积聚,并且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器官或组织功能,进而导致患者体内白细胞功能出现质和量的双重异常现象[5]。患者出现高烧、贫血、出血、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并伴有肝、脾、淋巴结等器官肿胀现象,压迫胸骨给患者带来巨大疼痛。临床资料显示,相对于健康正常人群,急慢性白血病的外周血血红蛋白相对较低,而白细胞值、CRP都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指标值在急慢性白血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以,通过对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值的检验十分关键。血液分析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血样检验的质量,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式,较为准确、快速且重复性好。
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血细胞的分析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全血自动分析仪,通过激光、电阻抗、射频、电脑等技术进行综合检测,数据分析准确度得到了提高,但对于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医学基础理论,熟练的检验技能以及一定水平的外语知识。医院对于检验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及操作规程,并对设备的机构有基本了解,牢记操作注意事项。实践证明血液分析仪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血液检验效果很好,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玉红.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在治疗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07(19):60-61
[2] 周兰玉. 临床两种检测方法对白血病患者血液细胞分类结果差异对比[J]. 吉林医学. 2008(17):137-138
[3] 王霄霞,夏雯丽,杨蓉蓉,杨丽红,金艳慧. 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的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 2007(05):225-226
[4] 姚东平,王祖蓉.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诊断白血病的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05):71-72
[5] 丁柳美,王东明,凌励,贺国庆,朱列君. 门、急诊血常规检出急慢性白血病14例[J]. 临床检验杂志. 2004(04):140-141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急慢性白血病;肝细胞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14-01
白血病为常见的血流恶性肿瘤。由于白血病发病急,且发病初期患者外周血变化多样,临床症状及体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早期诊断具有较大难度。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伴有高热、骨关节疼痛、出血及脾、肝、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严重的胆囊炎、肾功能衰竭[1]。当白血病患者表现为非典型的临床症状时,因检验医师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思路相对狭窄,对异常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进行进一步的涂片镜检,从而导致误诊和漏诊的病例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在临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临床血检效率及血检质量明显提高[2]。本文重点分析了急慢性白血病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血细胞检验的异常率,并作进一步复查,进而探讨了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对提高白血病診出率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35例,所有患者中29例(82.9%)为急性白血病,视为急性白血病组;6例(17.1%)为慢性白血病,视为慢性白血病组。同时选取普通健康体检者35例,视为对照组。急性白血病组中,男14例(48.3%),女15例(51.7%);年龄最大73岁,最小4岁,平均为(34±1.6)岁。慢性白血病组中,男2例(33.3%),女4例(66.7%);年龄最大74岁,最小5岁,平均为(36±1.3)岁。对照组中,男17例(48.6%),女18例(51.4%);年龄为4~74岁,平均(34±1.8)岁。三组患者除白血病临床特征外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仪器选择
检验仪器采用日本Sysmex公司以XE-2100技术为基础生产的XT-20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根据十二烷基硫酸钠原理检测血红蛋白(HGB),根据光多角度散射原理进行白细胞计数,对聚次甲基荧光染料及光散射信号(RBC-OPLT-O)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对白细胞进行分类,采用电阻抗技术对红细胞(RBC-1)及血小板(PLT-1)进行常规检测,同时还可以根据激光法原理,通过对聚次甲基荧光染料的DNA/RNA染色组份进行测定,计量其侧向荧光信号,在分析模式中对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
1.3方法
三组患者均于早晨空腹采取血样2ml,并将血样置入真空抗凝试管内,将血样摇匀后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所取血样自抽取时至检测完成不得超过2h,检测内容包括白细胞、血红蛋白、CRP等指标。记录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三组间检测数据。
复查标准[3]:当患者检测结果出现如下情况时进行须复查:血小板值≥600×109/L,或≤70×109/L者;白细胞值≥12×109/L,或≤3.5×109/L者;血红蛋白量≥180g/L,或≤100g/L者;结果出现其它异常信号者;测结果有一定的警报信号。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血涂片镜下检测。
2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及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CRP及白细胞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急性白血病组与慢性白血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白血病的临床死亡率很高,该病症系造血肝细胞克隆性疾病,给病人及家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经多年临床研究发现白血病实际为一种高度集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病后主要症状为体内白血病细胞出现异常性增生,并产生分化成熟障碍,部分出现凋亡或减少。直接影响患者体内造血器官的正常运作。由于患者骨髓中的白细胞出现一场性增生与积聚,并且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器官或组织功能,进而导致患者体内白细胞功能出现质和量的双重异常现象[5]。患者出现高烧、贫血、出血、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并伴有肝、脾、淋巴结等器官肿胀现象,压迫胸骨给患者带来巨大疼痛。临床资料显示,相对于健康正常人群,急慢性白血病的外周血血红蛋白相对较低,而白细胞值、CRP都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指标值在急慢性白血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以,通过对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值的检验十分关键。血液分析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血样检验的质量,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式,较为准确、快速且重复性好。
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血细胞的分析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全血自动分析仪,通过激光、电阻抗、射频、电脑等技术进行综合检测,数据分析准确度得到了提高,但对于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医学基础理论,熟练的检验技能以及一定水平的外语知识。医院对于检验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及操作规程,并对设备的机构有基本了解,牢记操作注意事项。实践证明血液分析仪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血液检验效果很好,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玉红.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在治疗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07(19):60-61
[2] 周兰玉. 临床两种检测方法对白血病患者血液细胞分类结果差异对比[J]. 吉林医学. 2008(17):137-138
[3] 王霄霞,夏雯丽,杨蓉蓉,杨丽红,金艳慧. 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的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 2007(05):225-226
[4] 姚东平,王祖蓉.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诊断白血病的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05):71-72
[5] 丁柳美,王东明,凌励,贺国庆,朱列君. 门、急诊血常规检出急慢性白血病14例[J]. 临床检验杂志. 2004(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