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素养对现代媒体艺术教学的新要求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对于我们人生价值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正如张舒予教授所说:对“美”的“解蔽”,不仅需要“明亮”的眼睛,更需要“敏感”的心灵:既需要能够激起“美”感的文化资源又需要能够深刻体验“美”感的心理素质。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学生,每天面对着生活中价值交错的视觉资讯,如果缺乏视觉认知能力,将成为现代“视觉信息文盲”;如果没有敏锐的批判认知能力,就难于解构包含在这些信息中的深层涵义,更难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此外,在当下高度发达的传媒技术支撑下,尽管一些经典的传统艺术作品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之外,但至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却不容忽视,所以在现代媒体艺术教学中借助视觉素养来重提传统艺术经典的意义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科技进步与艺术发展需要视觉素养的参与
  
  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视觉文化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从原先获得的直观现实图像进入到现今以电脑美术手段创造成的虚拟图片。原先走出户外才能看到的风景、空间,现在人们应用摄影、数字传媒等技术,就可以快捷查阅。正是由于摄影、摄像、电视、广告以及网络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和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纯美术概念。新的艺术形式、观念开始不断涌现、如装置艺术、极限主义、新媒体艺术等。教师在设计艺术教学中,由原先使用投影片、幻灯机发展到收集各种视觉资源,使用各种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呈现出网络化和多媒体的时代特征,从而对新时代设计艺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更对现代媒体艺术这一“时尚”艺术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视觉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一个有力的契机。为此,提升视觉素养,在实践中解除视觉困惑,调整和刷新人们的视觉经验,以健康、向上、文明的人文精神去影响和改善青年人视觉文化的认读品质,使阅读超越一般意义的“看”和“读”,使“观看”上升到特指解读某种具象性对象的层面成为当下现代媒体艺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人主张科学和艺术具有同样的基础和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宣称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工作。”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如一枚银币的正反两面,艺术以视觉的形式对社会进行感受和思考,而科技则通过不断地探索为改造社会提供着强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也导致了艺术创作方式乃至艺术思维方式的革命。“只有高度发展而又操作完善的技术,才能产生完美的形式。所以技术和美感之间必然有密切的联系。”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影响变得更加的强烈和迅猛,如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数字化技术更是使得艺术家的媒体作品可以直接以原样地,甚至是无限量地被复制。此外,新科技的发展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也日趋工业化,从各种科技设备的造型设计到这些设备本身为人类提供的体验都在将艺术的体验以工业化的方式大规模地生产。可以说,没有视觉素养的参与,高设计、高情感将很难求的平衡。因此,通过现代媒体艺术课程发展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批判认知能力,形成较高视觉素养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想象力和思想性的突出离不开视觉素养的铺垫
  
  “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87%是通过视觉获取的,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导通道,是人类获得信息的各种感知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视觉素养是体现受众主体性与自觉性的“视觉鉴赏与意义解读”的修养。现代社会分工中,除了专业艺术、设计工作者需要具备视觉素养从事视觉文化中的各类设计(如建筑、产品、包装、广告、网页等),还有相当多的职业也需要具备视觉素养(如教师、会计、公务员、工程师等)。可以说,视觉素养在当下已不再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专利,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面,是当代人类自身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可能缺乏艺术细胞,没有艺术天赋,但却并非与视觉素养无缘,视觉文化所呈现的态势,决定了他们同样具有视觉素养的可塑性。从某中程度上说,他们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将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大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风貌。
  新媒体艺术家不是使用画笔而是借助新科技的力量实现作品。与架上绘画不同的是,这种作品不仅仅是视觉,而是更多地融合了多种媒体体验,更重要的是,与作品的互动也成为构成现代媒体艺术的重要因素,毋庸置疑,这些是架上艺术所不具备的。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为现代媒体艺术创造着新的机会,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技术因素成为现代媒体艺术中及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对现代媒体艺术家而言,新技术就像刻刀对于雕刻家一样的重要,不同的是,新技术的种类又要远远比雕刻工具的种类多得多。然而新技术却往往更多地为“非艺术家”的技术人员所创造以及掌握,因而协作成为现代媒体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方式里,艺术家提供想象力和思想,乃至美术方面的能力,而技术人员则提供复杂的技术支持,使得作品最终得以完成。另一方面,现代媒体艺术作品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单独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团队协作也是现代媒体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在现代媒体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在美术基础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技术所掩盖甚至替代,但决定作品品质的重要因素想象力和思想性却必须被凸显,这一切的顺利实施有赖于视觉素养的铺垫。
  
  文化和媒介的融合得益于视觉素养的提升
  
  艺术从其产生开始就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以其独特的物质表现形式——艺术作品来承载文化观念,传播文化信息。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通过创造不同的物质产品,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变人类的文化环境;艺术中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情,民族风格依靠色彩、绘画、形象、习俗、爱好、禁忌、音乐、节日、诗文、宗教、价值观等文化内容体现出来:今天,经济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球文化趋同,传统文化日渐消失等问题愈加突出。艺术家们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地域性,民族性文化和强调城市文脉的设计观念。《马丘比宪章》“提出不仅要保护和维护城市的历史遗产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国际建联十四次会议《华沙宣言》中,也曾提出了“一切对塑造社会面貌和民族特征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必须保护起来”的口号。艺术形式是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性应成为我们艺术设计的原则和趋势。文化特色愈明显,艺术愈有影响力,愈能提升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现代媒体艺术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艺术,相反,它与传统艺术之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出现了新媒体与传统艺术媒介的融合。首先是工艺美术广泛而大量的应用需求推动着自身工业化步伐,新技术逐渐融入到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流程之中,直接导致了传统艺术与新媒体的融合。而受到传统艺术影响的新媒体艺术家们在思考新技术的艺术可能性时,自然而然地使用新技术对传统艺术进行了延展和衍生,这导致了两种趋势的产生:一是几种传统艺术之间借助新技术进行融合;二是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进行融合。此外,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进入多媒体时代,在这种技术条件之下,不同媒体的功能可以轻易地融合在一起,这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多丰富的感官体验,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打破了传统的电视、电影的线性叙述的缺陷,它以超级链接的媒体整合方法给人们带来非线性的作品体验模式,而随着人机界面的运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动性开始在艺术作品中大量应用。
  读图时代的来临,图形图像成为当前文化最主要的表述手段,语言文字被简化为时有时无的只言片语萎缩到屏幕的一角或游移到舞台的幕后,成了图像符号的配角、附庸和注释。视觉上的诱惑和困惑使人类的视觉经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在现代媒体艺术教学中对阅读对象、解读方式、视觉性质以及艺术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思考,提升视觉素养,使现代媒体艺术创作不再是简单的视觉行为而具备哲理性思考,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凸现文化喻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一项迫切、长远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中国美术界通过组织各种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回顾六十年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展示六十年新中国美术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六十年新中国美
"第六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11)"全面启动,颁奖盛典于2012年4月26日亮相于故宫。作为艺术领域的年度盛典,"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沉淀和
针对变电站选址过程中有诸多不确定的模糊量的特点,该文在获取若干可行待选站址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粗集—模糊识别理论的方法。对影响站址选择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半圆型防波堤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型式,文中通过对滨州港海港港区防波堤结构型式的分析研究,对这种结构的适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山区河流上的码头不仅要满足码头的基本功能要求,还要适应大水位差的变化,同时还要抵抗频发的地震作用。因此,山区河流河直立式框架码头与平原河流上的码头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基于胜利油田海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目前的海床冲刷现状,提出一种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施工方便等优点的联锁排与土工布相结合的冲刷治理方法,借助模型实验和数据分析,证
广东省某码头磨耗层在施工完成2个多月后出现了较多的明显裂缝,对裂缝形成原因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混凝土自身裂缝和码头后方护岸结构的沉降是造成磨耗层出现较多裂缝的主要成
基于模糊DEA/AR(数据包络分析/保证域)模型建立水库的抗震性能综合评价体系,文中基于VB 6.0软件平台进行编程设计,运用VB软件平台将数据从Excel中导入VB中进行数据的计算,经由
震泽是江苏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境内历史文化古迹遍布。虽成为旅游胜地.但仍民风纯朴.环境优雅,有着世外桃源一般的宁静安逸。此次恒源祥香山硬笔画学会画家张安朴、陈燮君、杨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