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是理解的重要手段,读是获得语言材料最直接的途径,是“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达到“外化”语言的必由之路。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就结合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读的主动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所发生兴趣,兴趣可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可见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学生有了读的兴趣,才会更有效、更主动地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有多种途径,如,创设情境、利用直观、巧用媒体、故事导入、游戏激趣、巧布疑阵、设置悬念等形式,这些能充分调动学生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自主意识。如,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多媒体演示九寨沟的“五彩池”、“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教师同时深情地描述:“雪峰高耸,山高水美,古树参天,蓝天、白云、绿树、雪峰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激流而下,或高或低,或宽或窄,水浪翻腾,水花四溅,蔚为壮观……这就是神奇的九寨沟!”这种渲染气氛、引人入境的指导,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被唤起了,因而迫不及待地、主动地去读书。
二、营造民主、平等气氛——构建读的良好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可以在学习工作时无需处于防御状态,不怕别人笑话或讽刺。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气氛,就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促进自我发展。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才能学好语言,才能提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同肯定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创造潜能,应该给他们提供充分读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及其他活动。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读法,在读中感悟,不拘泥于教科书和标准答案等,把“教学中强制性管理”为主转变为“科学民主管理”为主。还应该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的目光,多一些真诚的赞许,多一些会心的微笑,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形成一种师生共融的氛围,在融洽的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让学生视课堂为乐土。
三、启发自能读书——掌握读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可见,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阅读、会阅读、爱阅读,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读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按照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大胆尝试,自己读书,大胆预测,主动生疑,发现问题,再反复地无数次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悟情。例如,教学《九寨沟》一文时,由学生汇报读书感受时引出课文最后一节“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指导学生朗读质疑:雪峰插云是怎样的?何为平湖飞瀑?有哪些异兽珍禽?文中的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景点?为什么被称为人间仙境?然后要求学生依据平时的阅读方法,带着疑问自学全文。有的说:喜欢默读,一边读一边做记号;有的说:抓关键句,精读品味;有的说:和同桌分段朗读,然后讨论;还有的说:边读边想,在读中想象体会那美丽的画面。教师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读法。在汇报交流中,教师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声中,学生的朗读、语言、思维又得到了训练。
四、鼓励学生在想象中读——培养读的独创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小学诸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学科既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载体。因此,可以通过朗读培养思维的各种品质,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明确课文中不同人物的思维方向,激发思维的独创性。而想象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想象性阅读,把抽象的文字化为优美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强化他们的阅读兴趣,获得美的享受,达到读的质的升华——创。例如,教学《九寨沟》时,学生朗读描写瀑布的语句,想象到“白水黑崖,一道道瀑布悬垂其间,水声隆隆,水花四溅,如烟,似雾,又像尘……”还想到“有的瀑布水清滩平,银珠粒粒,闪烁迷离,犹如珠帘挂在眼前……”阅读到珍稀动物的一举一动,想象到“也许,林深叶茂之处,一只梅花鹿正歪着脑袋看着你,有所期盼;也许,一只金钱豹正虎视眈眈……”一个个带着翅膀的想象从学生心底流淌,学生从阅读语言的想象训练中,领悟到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逐步养成了创新学习的能力,使思想逐步开阔了,求异思维增强了,在读中思索、体味,融会而贯通,心领而神会,达到情思共鸣的目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读的主动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所发生兴趣,兴趣可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可见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学生有了读的兴趣,才会更有效、更主动地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有多种途径,如,创设情境、利用直观、巧用媒体、故事导入、游戏激趣、巧布疑阵、设置悬念等形式,这些能充分调动学生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自主意识。如,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多媒体演示九寨沟的“五彩池”、“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教师同时深情地描述:“雪峰高耸,山高水美,古树参天,蓝天、白云、绿树、雪峰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激流而下,或高或低,或宽或窄,水浪翻腾,水花四溅,蔚为壮观……这就是神奇的九寨沟!”这种渲染气氛、引人入境的指导,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被唤起了,因而迫不及待地、主动地去读书。
二、营造民主、平等气氛——构建读的良好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可以在学习工作时无需处于防御状态,不怕别人笑话或讽刺。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气氛,就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促进自我发展。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才能学好语言,才能提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同肯定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创造潜能,应该给他们提供充分读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及其他活动。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读法,在读中感悟,不拘泥于教科书和标准答案等,把“教学中强制性管理”为主转变为“科学民主管理”为主。还应该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的目光,多一些真诚的赞许,多一些会心的微笑,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形成一种师生共融的氛围,在融洽的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让学生视课堂为乐土。
三、启发自能读书——掌握读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可见,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阅读、会阅读、爱阅读,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读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按照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大胆尝试,自己读书,大胆预测,主动生疑,发现问题,再反复地无数次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悟情。例如,教学《九寨沟》一文时,由学生汇报读书感受时引出课文最后一节“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指导学生朗读质疑:雪峰插云是怎样的?何为平湖飞瀑?有哪些异兽珍禽?文中的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景点?为什么被称为人间仙境?然后要求学生依据平时的阅读方法,带着疑问自学全文。有的说:喜欢默读,一边读一边做记号;有的说:抓关键句,精读品味;有的说:和同桌分段朗读,然后讨论;还有的说:边读边想,在读中想象体会那美丽的画面。教师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读法。在汇报交流中,教师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声中,学生的朗读、语言、思维又得到了训练。
四、鼓励学生在想象中读——培养读的独创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小学诸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学科既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载体。因此,可以通过朗读培养思维的各种品质,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明确课文中不同人物的思维方向,激发思维的独创性。而想象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想象性阅读,把抽象的文字化为优美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强化他们的阅读兴趣,获得美的享受,达到读的质的升华——创。例如,教学《九寨沟》时,学生朗读描写瀑布的语句,想象到“白水黑崖,一道道瀑布悬垂其间,水声隆隆,水花四溅,如烟,似雾,又像尘……”还想到“有的瀑布水清滩平,银珠粒粒,闪烁迷离,犹如珠帘挂在眼前……”阅读到珍稀动物的一举一动,想象到“也许,林深叶茂之处,一只梅花鹿正歪着脑袋看着你,有所期盼;也许,一只金钱豹正虎视眈眈……”一个个带着翅膀的想象从学生心底流淌,学生从阅读语言的想象训练中,领悟到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逐步养成了创新学习的能力,使思想逐步开阔了,求异思维增强了,在读中思索、体味,融会而贯通,心领而神会,达到情思共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