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巧绘新画卷

来源 :今古传奇·双月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山,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块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红25军、红27军在这块殷红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写下了气贯长虹的英雄诗篇。近年来,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携手精准扶贫,戮力脱贫攻坚,用无私奉献奏响了又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匠心巧绘出又一幅感天动地的壮丽新画卷。
  作者简介
  田翔,1965年2月生于湖北英山县,创作诗歌、散文作品200余万字,分别在《诗刊》《诗选刊》《长江文艺》等80余家报刊发表2000余首(篇),有多首(篇)诗歌、散文作品在国内大赛中获奖。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情满大别山——鄂东青年诗人十九家》(合集)。现供职于农行英山县支行。
  之一:绿叶对根的情意
  “是什么力量和精神,能够使一个企业将创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做出成效?”仲春四月,鸟语花香。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日子,我带着格外的钦羡和无比的惊奇,驱车从英山县城出发,来到了雷家店镇湖北金雷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情系深山:创建金雷茶业
  天蓝,水碧,山青,草绿。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可谓别有洞天。即使是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里也依然零感染,始终保持一块净土。的确,这里是一个氤氲温馨、风景别致的人间仙境。
  如果说湖北金雷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扎根在英山县雷家店镇大地上的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这棵参天大树对脚下深沉的土地身怀无限美好的情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9年10月,在英山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改革开放大潮中,在雷家店镇广袤的大地上,该公司不负众望,应运而生,正式创建。
  弄潮人就是时年同为40岁的黄文龙和杜训。黄文龙是远隔千里的江苏省溧阳市人,杜训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英山人。自幼受各自家乡茶文化熏陶和影响,黄文龙和杜训从小就对茶业、茶艺和茶道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致,长大后已经成为茶业界小有名气的儒商,立志要在茶叶领域有所作为,决心闯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成就一个梦想。
  “英山茶叶走俏国内,名扬天下,了不得啊!”当英山县第18个茶叶节正在武汉、江苏等地隆重举办之际,人们纷纷感叹。通过政府引荐,让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黄文龙和杜训一见如故。
  雷家店镇山清水秀,土壤肥沃,云雾缭绕,是英山县茶叶大镇,也是生产有机茶、绿色茶的极佳区域,更是英山云雾茶的发源地。“村村建基地,户户有茶园,山山出佳品,季季产名茶”,其规模、质量和效益在鄂东首屈一指,是远近闻名的茶叶强镇。
  “依托茶叶办企业,带领当地茶农和贫困户走共同致富之路!”这是创业者不变的初心。“在英山,我们就是要创建一个属于自己品牌的公司,厂址就选在雷家店镇,公司冠名金雷,一定要做得溢彩流金,如雷贯耳!”黄文龙和杜训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就从带动茶农和贫困户开始吧!2009年10月以来,公司董事长黄文龙和他的得力精英伙伴杜训、周良、蔡飞龙等,带领58名茶农组成经营团队,先后推行“企业+合作社+茶农”“产业+休闲旅游”“品牌建设+引进良种”等运作模式,在公司农业产业化联合发展中一鸣惊人。
  “我们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大、做优、做强,茶农和贫困户之所以能够脱贫致富,都是因为党和政府为我们茶企和茶农创造良好环境;还有茶叶办、农业局、质监局和科协组织科技人员到企业进行科技服务,积极探索茶园绿色防控体系;特别是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对我们茶企给予鼎力支持。2020年3月26日,由省農担公司担保,县农行向我们公司授信1000万元,在原有授信的基础上增加授信300万元,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公司当时大量收购鲜叶造成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2020年4月4日,副总经理周良、蔡飞龙见到我们有感而发。
  10余年来,金雷茶业与茶农一道,凭着活用精湛的传统工艺和科技创新的雄厚实力,不断优化制茶工艺和生产设备,快速推进区域名优茶及全县茶叶产业化的发展。如今,金雷已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一家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推广、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民营企业和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拥有茶园基地8000余亩,总部占地面积40余亩,下设名优茶加工中心、茶艺馆、旅游接待中心、惠民白茶专业合作社、茶叶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机构,并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展销中心8个。目前,该公司已投入固定资产总额高达6584万元,净资产5934万元,年实际销售收入达到8800万元。
  情有独钟:助推茶农脱贫
  深情藏沃土。黄文龙和他的伙伴们用自己的主动作为,生动诠释和阐述了“绿叶对根的情意”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金雷公司鼎力帮助贫困户依托茶产业,种茶兴茶,让茶农耕耘其中,让利于茶农,主动带领贫困户共同致富,彰显的不仅是责任、奉献和担当,更是博爱和情怀。
  感恩家国,回馈乡亲,乐于付出,奉献社会。自2015年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该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体目标,主动发挥市场主体帮扶作用,做到部署早、措施多、行动快,及时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签约对接,确保帮扶对象精准,帮扶模式切合实际,现已成功签约帮扶雷家店、草盘地、杨柳湾3个乡镇,覆盖17个自然村,1037个贫困户,脱贫人口3182人。该公司建立下辖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社员4315人,直接带动1200多个白茶种植户,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10000多个农户,年人均增收1300多元。
  在助推茶农脱贫过程中,该公司一如既往,推行管理机制精细高效,目标责任具体明确,定向帮扶靶明效优。他们对贫困户因无能力耕种而闲置、抛荒的土地,通过流转形式发展茶产业,保证贫困户有最低的流转金保障。2015年以来,公司流转土地396户,付出流转租金195.9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153户,租金75.7万元。公司生产车间长期需要在岗固定职工30余人,其中普工20余人,旺季时还雇用采茶工人1400余人。他们将返聘贫困户劳动力引导到合作社务工,解决就业问题。2015年至2019年,贫困户在该公司务工人数达770人,工资收入达66.1万元。   开展产销合作,提供农资支持,实施技术培训和指导,倾情帮扶弱势群体,携手对接帮扶。金雷公司对贫困户茶园鲜叶或产品实行订单收购,采取不限收和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户茶园亩收入和其他农户对比提高10%。仅2015至2019年,公司收购贫困户茶叶鲜叶15.3万公斤,收购金额达638.4万元。对对愿意新发展茶园的贫困户,公司免费发放茶苗,提供农药、化肥等农资支持,保证茶园3年实现采摘。他们帮助贫困户进行老茶园改造,提档升级,变低产园为高产园,保证贫困户茶园每亩年增收600元以上。2015至2019年,该公司先后发放茶苗118万株,金额达44.1万元,发放茶叶专用肥341.93吨,金额达53.2万元。
  雷家店镇过路滩村贫困户沈兴员,2014年收入不足1萬元,次年在该公司的帮扶下,发展种植白茶2.3亩,2017年仅白茶一项收入就2.12万元。为了表示对公司的感谢,沈兴员手工制作了半斤白茶送给公司领导品尝,他激动地说:“当初,你们赠送我茶苗,让我脱贫致富,如今我用亲手制作的茶叶回赠你们,虽然我的礼物很微薄,却饱含了我的感激之情。今后,我会更加勤奋努力打造好茶园这棵‘致富树’,争取收入年年增,保证不返贫,以此回报金雷公司对我帮扶的博大恩情”。
  情之所至:实现美好愿景
  企业如何在发展中壮大?如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更好地帮助茶农增收,进一步加快贫困农户脱贫步伐?黄文龙未雨绸缪,加强优质服务、寻找商机、对接客户、拓展市场,做精茶农和脱贫户的“聚宝盆”,成功走活“产、供、销”一条龙,实现效益增长最大化。
  “做百姓喝得起、放心喝的好茶!”这是该公司带领茶农和脱贫户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一贯宗旨。他们在加快基础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自主品牌,秉承“自然、生态、健康”品牌理念,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科学、健康的茶饮生活方式,用全新体验,让人人爱上喝茶。几年来,金雷公司自主注册并打造“春知已”牌白茶、“韵红颜”牌红茶、“雷店”牌英山云雾茶商标,这些茶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公司副总经理周良告诉笔者:“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公司于3月10日复工,3月22日开始投产,没有向茶农‘打白条’,保证了现金支付,收购鲜叶14万余斤,生产加工名优茶3万余斤,产品远销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及武汉等省市,创产值900余万元。”
  有茶农和脱贫户为根基后盾,就有现代企业的改革奋进。该公司适时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清洁自动化生产流水线4条,年产能达到1000吨,产品营销网络遍布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江苏、武汉、河南、安徽等省市600多家网点,满足了高中低档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固本强基,任重道远。该企业以当地茶农和脱贫户为本,一方面稳定发展正常经营格局,另一方面建成大别山古典复式茶楼和农副产品特色展厅,有效发挥了茶叶产品在旅游观光环节中的作用,形成了基地规模化、加工现代化的现代经营运转新格局。他们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越、茶叶资源丰富、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基础较好的条件,以茶叶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以旅兴茶、以茶促旅的良性互动,为公司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更好地为英山茶产业的跨越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建立面向市场的人才队伍,时不我待。该公司一方面助力当地茶农和脱贫户致富,一方面精心整合旗下各项软、硬件资源的起步平台,并与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茶叶行业唯一院士陈宗懋及其团队合作,成立大别山区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从而获得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促使公司综合实力强劲,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市场网络体系健全,产品品牌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
  浓墨重彩大手笔,美好愿景共此时。10余年来,该公司携手当地茶农和脱贫户,坚守初心,不断创新,匠心打造英山云雾茶标杆,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湖北省守信用重合同企业”。2011至2013年,连续被评为“黄冈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单位”;公司生产的“雷店”牌英山云雾茶分别荣获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春知己”牌白茶荣获湖北最具潜力茶叶品牌和第十一届全国“中茶杯”评比特等奖;“雷店”牌英山云雾茶成为2015至2017中国茶叶博物馆入馆品牌。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先后荣获“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湖北省省级扶贫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
  之二:福星璀璨楚草堂
  知道方霖和他创办的湖北楚草堂中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元月,笔者就采访过他:魁梧的身材,整洁的衣着,纯朴、干练和务实的作风,言谈中视野开阔,思维缜密,睿智精明。这是当年笔者见到方霖时的第一印象。
  时隔12年后的2020年6月2日上午,笔者又一次采访了被英山县委宣传部确定为“优秀帮扶企业、社会组织及带头人”的湖北楚草堂中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霖。
  无怨无悔,下海弄潮舞龙头
  方霖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2000年之前,他是一名工作在基层乡镇的国家干部,先后担任过镇经委副主任、湖北汽车升降器厂常务副厂长以及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副站长等职,可谓是响当当的公务员,端的是“铁饭碗”。
  英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县境内以中低山为主,气候条件优越,地理环境、土壤类型适宜中药材生长和种植,有“大别山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宝库”之称,分布于英山境内的药材有1181种,品种丰富,蕴藏量大,桔梗、茯苓、石斛、麝香等20多种地道药材,因品质优良,被国家批准为出口免检商品,桔梗、茯苓、苍术等3个品种已列入国家GAP种植计划,其中英山桔梗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故有“英桔”之称。
  方霖居住在大别山主峰鄂皖交界天堂寨脚下的石头咀镇。这里地处英山县北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江淮古镇、药桑之乡”之称。   方霖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心怀深厚而真挚的朴素感情。通过长年累月与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接触,他全面了解到石头咀镇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农民具有传统的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和基础,中药材是一个很有潜在开发效益的希望产业。然而,由于没有龙头企业来引领,致使药材产业长期处于“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的落后局面。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改变农村的贫困现状,就要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要把中药材发展成为强县、兴企、富民的特色支柱产业!”2000年春,已介不惑之年的方霖毅然决定辞去公职,下海经商。一时间,家人和朋友都替他担心,有好言相劝的,更有大惑不解的。
  “随着我国医药消费的迅速增长,优质中药材培育种植、加工销售发展前景广阔”。看准的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方霖秉持“妙用百草药、康健华夏人”的经营理念,携手同胞兄弟方亚、方孟林一起,创办了英山百草堂中药材有限公司,迈向了兴药创业之旅。
  几年来,方霖和方亚、方孟林一起,先后访遍安徽亳州、广州清平、河北安国等全国17大中药材市场,考察了江西汇仁集团、湖北健民、河南宛西等大中型制药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实现了招引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落户石头咀镇,并与之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每年向北京同仁堂销售茯苓、天麻、栀子等优品药材1000吨以上,同时还与湖南九芝堂、江苏康缘药业、武汉健民、李时珍医药等大中型制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中药材供应合作关系。
  2002年6月17日,湖北省英山县百草堂实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方霖以卓越的胆识,迈出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实现了事业惊人的跨跃。
  苦干实干,产业扶贫当先锋
  方霖是一位名不虚传的民营企业家,其非凡创业经历为人称道,他的精准扶贫事迹,更是被人广为传颂。
  “一家富,不算富。要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就要带领广大贫困农户大力发展种植中药材,以药兴农,以药致富!”这是方霖强烈的美好愿望,更是他履行社会责任的庄重誓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5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发出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动员令。英山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关于推进精准扶贫“3456”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英山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英山县茶叶、中药材、茶乡鸡、旅游、电商五大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全县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号召广大市场主体积极投身产业扶贫,与贫困户攀亲戚,结对子,谋发展,助脱贫。
  2015年11月初,方霖就积极投身到产业扶贫工作中,深入农村调查贫困户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与对接村协商产业扶贫合作事宜,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2016年2月4日,他邀请石头咀镇仙人岩、叶家山、羊家山、隘口河等14个村的村干部和部分贫困户代表,在石头咀镇人民政府大会议室召开“产业扶贫对接帮扶企村签约暨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大会”,启动“三大帮扶模式”,承诺“八项帮扶措施”,先后與367户贫困户签订《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到人“五方”协议书》,采取订单药业、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免费提供种子种苗、平价供应生产资料、保护价收购药材产品、无偿支持帮扶资金等措施,帮助或带动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6000亩,其中茯苓3000亩、栀子2000亩、野菊花1000亩,为贫困户和药农每年推销大别山地区道地中药材2000余吨,使贫困户每年户平增收过万元,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每年增长3000元以上。
  叶家山村地处海拔700多米的篓子石山脚下,全村92户农户、278人。2015年以来,楚草堂公司对接该村27户贫困户,每年免费赠送贫困户闹羊花、国槐等生态观光木本中药材种苗1万多株,价值1万多元;每年无偿投入该村自强互助脱贫合作社产业扶贫帮扶资金2万元;每年为贫困户培训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技术2次;每年按保护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中药材产品40多万元,使贫困户产前有信息指导,产中有技术支撑,产后有市场保障。
  陶家冲村有172户农户,572人。公司对接帮扶该村贫困户39户,每年向村自强互助脱贫合作社投入产业扶贫帮扶资金5万元;每年培训贫困户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技术2次以上;回收包销贫困户种植的中药材产品50多万元。流转该村农户和贫困户土地320亩,每年支付土地租金20多万元,安置贫困户劳动力就业18人,发展种植栀子500多亩,使18户贫困户务工收入每年过万元,是全县2016年率先脱贫出列的重点贫困村之一。
  付家山村贫困户付小林家3口人。从2019年起,公司积极扶持他种植野菊花3亩,实现当年种植、当年受益,获得纯收入4920元。在付小林的带动下,全村已有30多户种植野菊花,种植面积过百亩。2020年3月26日,公司从阳新县采购5万元野菊花种苗,共计35万株,免费提供给付家山、杜家山、陶家冲、窑湾等村的贫困户种植,新发展野菊花种植基地200亩,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36万余元。
  产业扶贫显实效,脱贫攻坚铸辉煌。到2018年底,该公司结对帮扶的367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公司被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2016年度精准扶贫市场主体帮扶先进单位”;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授予2017年度“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先进单位;2018年,英山县委授予方霖“党员‘双带’脱贫先锋”光荣称号;2019年,公司被石头咀镇党委、政府评为“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做大做强,引领药农创大业
  凭着脚踏实地的实干和接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从兴建数千亩基地,到组织千家万户发展中药材生产;从吸收数十名农民进厂做工,到公司逐步发展壮大,方霖和他经营的英山县百草堂实业有限公司引领药农和脱贫户,如期实现了奔小康的金色梦想。
  在带动药农和脱贫户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该公司积极开拓医药生产原料供应和药材贸易流通市场,已与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湖南廉桥、广州清平、李时珍国际医药港等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和北京同仁堂、乐仁堂、九芝堂、广州药业集团、李时珍医药集团、武汉健民药业集团、北京华绵贸易有限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等大中型制药、贸易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合作业务关系。   深度开发,横向联合,纵深推进。该公司已基本形成国际出口市场、国内制药市场、国内贸易市场和网络交易市场四足鼎立的格局。仅国际出口市场依托北京华绵贸易有限公司向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每年出口茯苓200吨,销售收入600万元,创汇100万美元。
  作为英山县总商会副会长、英山县个人劳动者私营经济协会副会长、石头咀镇商会会长的方霖,无比感慨地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农行和农商行等金融部门的扶持,真真切切地为我壮了胆、鼓了劲,促使我经营的企业越办越兴旺,我觉得自己应该有责任、有使命、有担当、有能力,带领药农和脱贫户一齐奔富路!”如今,该公司早已成为湖北鄂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加工经贸企业和“黄冈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9年,公司总资产359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200万元,当年创利税400多万元。
  该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原则,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之路,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昔日的民间小作坊,已经建设成集产、供、销一条龙相当规模的现代化民营企业。2017年6月2日,英山县百草堂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湖北楚草堂中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并实施改组上市(四板)经营运作。
  近几年来,英山县传统中药材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较快,初具规模。据统计,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3.62万亩,产量2.71万吨,系列产值2.4亿元。这一切,方霖和他经营的湖北楚草堂中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功不可没。
  之三:高山上的四年扶贫路
  “这个小伙子不错,扶贫初心不变,一干就是四年,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在英山县石头咀镇下马头村,许多已经脱贫的农户都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农行英山县支行驻村干部杨鸿斌。4年来,杨鸿斌就像农业银行一株顽强的金穗,心怀使命,肩负重任,栉风沐雨,耕耘收获,紧紧地扎根在这块深情的土地上。
  舍小家,顾大家,欣然受命挑重担
  杨鸿斌是一名退伍军人,于2002年初走上農行英山县支行工作岗位。2016年春,时年36岁、有着10多年党龄的杨鸿斌,从基层业务岗位被选拔到地处偏僻的石头咀镇下马头村,担任该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
  下马头村位于鄂皖交界,毗邻的北边就是安徽省霍山县,是一个海拔高度为700多米的高寒山村,距英山县城足有120多华里。全村共有97户,349人,原有贫困户47户,贫困人口为154人。
  杨鸿斌家有5口人,父亲、母亲都年近七旬,年老体衰;妻子在县直幼儿园任教,因患病留有左脚麻木后遗症;女儿才12岁,正读初中一年级。毫无疑问,杨鸿斌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
  “虽然岗位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宗旨不能变。只要是党的需要和召唤,就是自己的志愿和选择!”杨鸿斌说。从业务经营岗位,到农村精准扶贫岗位,不仅是一个角色和职能的转换,更是思想和理念的提升。经过短暂的心理斗争,杨鸿斌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主动克服家庭困难,迅速转换角色,一头扎进距家120多华里的边远乡镇石头咀镇下马头村,着手开展一系列的精准扶贫工作。
  “既然组织选择了我,我就要干出一番事业,做出好榜样,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最是扶贫不了情。在下马头村工作期间,杨鸿斌始终心系贫困农家,用心帮扶,精准施策,倾注心血和汗水,倾情帮助和竭诚扶持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改变落后面貌。
  杨鸿斌走上精准扶贫的驻村岗位,时刻将人民群众的事情记在心里,唯独对自己非常严苛。他住在村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卧室就是他的办公室。简单的床铺,整洁的被子,保持着军人和党员纯朴的本色;一张条桌上放着电饭煲、微波炉等厨具,另一张条桌上整齐地放着工作学习方面的图书、笔记和精准扶贫进村入户的《档案资料台账》。这点点滴滴,无不忠实地记录着杨鸿斌四年多来乡村精准扶贫的流金岁月和青春芳华。
  如今,下马头村已经脱贫出列。四年多来朝夕相处的驻村精准扶贫,杨鸿斌始终牢记并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命和担当,情牵贫困户,乐于做好事、办实事,赢得群众好评。2019年,杨鸿斌分别被石头咀镇党委、政府及农行英山支行党委评为“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冲在前,干当先,精准扶贫谋福祉
  万事开头难。要想彻底改变贫困村和贫困农户落后面貌,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排除万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走出困境。杨鸿斌豁出冲天的干劲,满怀理想,坚定信念,全情以待,全力以赴。
  下马头村地处深山,村组道路崎岖坎坷,交通不便。“要致富,先修路”。2018年夏,杨鸿斌和村“两委”一道,带领村民日夜奋战,扩宽路基,筑路建桥,将村组弯弯曲曲的蜿蜒小道,铺上了水泥,修建成近20条总长达1500多米的宽阔大道,连接山湾村落,通往家家户户。2019年秋,杨鸿斌依托村“两委”再一次发动和组织村民,一鼓作气,硬是拓宽了从山脚到村部长达10华里的乡村标准水泥公路,从此彻底结束了下马头村“行路难”的历史。
  生活照明用电,生产加工用电,攸关百姓日常生活和村民经济发展。“要是家家户户都安上电灯,水泥大道安上路灯,该多好啊!”面对山村老百姓的渴望和期盼,杨鸿斌看在眼里,记在心头。2017年秋,他一方面慷慨解囊,主动捐资1000多元,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筹集资金3万元,及时用到了用电建设的“刀刃”上。一时间,全村树电杆,架电线,深山农户都安上了电灯,让村组水泥大道安上了路灯。深山小村庄熠熠生辉,光华夺目,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安全饮水关乎村民健康生活,须臾不能松懈。2018年春,杨鸿斌带领村民上山找水源,建水塔,辟渠道,铺管线,实施饮水工程。奋战整整一个春季,大功告成。“山泉水引到了家里,自来水很方便,真甜啊!”自此以来,下马头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清亮的自来水。
  发展多种经济,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是开展精准扶贫责无旁贷的重大课题。杨鸿斌围绕脱贫致富目标,矢志不移,殚精竭虑,使下马头村从一个封闭落后、一穷二白的“空壳村”,到一个自给自足、逐渐壮大的新农村。截至2019年底,下马头村茶叶面积达180亩,药材面积达80亩,村集体经济年实现15万元,其中茶场收入7.8万元、林业收入7.2万元。   引进推广,改革创新。“红灯笼辣椒”适宜于高寒山区种植,个大、肉肥、味美,是享誉安徽的驰名产品。“作为山水相连的下马头村,也要发挥高寒山区适宜种植红灯笼辣椒的特殊优势!”杨鸿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通过实地考察,引进安徽“红灯笼辣椒”产品,热情鼓励下马头村贫困农户转变观念,大量推广种植“红灯笼辣椒”,并对农户进行科学种植指导。杨鸿斌一方面通过微商,疏通渠道,牵线搭桥,拓展网络销售;另一方面极力支持村民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不断扩大产品综合收入。每逢收获季节的周末,杨鸿斌总是开着自己的小汽车,装载着贫困户丰收的“红灯笼辣椒”,深入到城镇亲友家中,扩大产品销售。仅2019年,全村种植“红灯笼辣椒”50亩,户平0.9亩,生产“红灯笼辣椒”4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6万元,户平3000元。
  下马头村47位贫困户,都是杨鸿斌心头放不下的牵挂。他心里有一本“明白账”:村东76岁的黄朝兵大爷常年患病,杨鸿斌每月经常一遍遍帮助寻医问药,嘘寒问暖,排忧解难;村西62岁的肖燕昌老哥种植茶叶1.5亩,杨鸿斌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乐此不疲;还有贫困户黄刚养猪100多头,付桂芳婆婆养羊20多只,杨鸿斌几乎每周都要上门,鼓励发展养殖业,成为专业户;还有年末,农户家家“土猪肉”“土羊肉”走俏,杨鸿斌不辞劳苦,开着自己的小汽车乐为农户带货……
  由于常年驻村,扶贫任务重,压力大,加之饮食和休息不规律,杨鸿斌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胃病。胃疼了,就服用随身携带着的“胃舒平”,一直坚持在岗履职,不下“火线”。他就是这样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工作,日夜战斗在驻村扶贫的基层一线岗位。2019年2月18日,春寒料峭。杨鸿斌的胃病又复发了,疼得厉害,并且高烧39度。“老毛病,不要紧,没关系!”他拖着病重的身子,依然在下马头村走村串户,带病坚持工作了半个多月。当时正是迎接英山县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及交叉考核过程中的关键时候,他顾不上病重,整天忙于识别、帮扶、脱贫摘帽等工作,夜以继日,以出色的表现圆满地完成阶段性扶贫工作任务,全村47户贫困户全都脱贫了!可是,杨鸿斌却病倒了,直到该村精准扶贫工作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及交叉考核,他才在乡亲们的劝说下住进医院。
  满腔情,无限爱,顽强工作见真情
  “如果说党支部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那么党员就应该做一名一线抗疫的先行者!”杨鸿斌日夜战斗在驻村抗疫主战场,用共产党员和驻村干部的责任担当,牢牢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安全线。
  “无论如何,也要阻止病毒对山村的威胁和危害!”2019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下马头村在武汉、上海等外地务工和求学人员达30人,陆续回到家乡。从腊月二十九日上午开始,杨鸿斌全然不顾病毒感染危险,戴着口罩,逐一上门,亲自对回乡人员测量体温,每天开展农户发热排查,全力做好日常记录和隔离防护,将病毒源头风险牢牢控制。
  疫情就是命令,村组就是战场。为了严控疫情,杨鸿斌与村“两委”成员一道,组织党员分成四个小分队,顶风冒雪,在村卡口24小时值守,不断送发纸质抗疫宣传资料,开展村内巡逻,劝导村民不要串门,自觉遵守非常时期的疫情防控纪律。杨鸿斌一方面通过村内广播,加强抗疫广播宣传,将抗疫防控政策和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建立“下马头村疫情防控工作群”,每天发布相关疫情工作纪律要求、上级党政部门文件精神,以及转发疫情防控正能量文章,减轻村民恐疫心理,增强村民抗疫必胜的信心,由此杜绝了人员扎堆现象发生,阻止了无关人员出入,彻底控制了非必须人员流动,为阻止疫情蔓延做实了全抵御全封闭屏障。
  “保障抗疫期间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春节以来,大雪封山,天寒地冻,杨鸿斌却将周到温馨的服务送到了乡亲百姓的心窝里。为了严格防控疫情,减少人员流动,他自觉担负起村民日常生活必需品采购和接送村民就医的任务。恶劣的气候环境,阻挡不住杨鸿斌疫情防控务实前行的匆匆脚步。每间隔两天,他就要驾车下山,沿着陡峭而又弯曲盘旋的乡村公路,去集鎮为村民代购大米、面条、食用油等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每次往返需80华里,道路曲折,风雨无阻。正月初十的上午,杨鸿斌在微信群里看到原贫困户肖恒发来的信息,告知其妻耳内发炎,出现化脓症状,急需住院手术治疗。闻讯后,杨鸿斌当即到村委会办理就医证明和通行证,迅速将肖恒患病的妻子送到石头咀镇医院,使她得到及时治疗。
  2020年元宵节,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高山上的厚雪,结成坚冰,寸步难行。这天,杨鸿斌依然坚守驻村抗疫一线。恰逢此时,他在下马头村的简陋居室水管爆裂,又断了煤气。杨鸿斌首先想到的是村民是否也有同类情况发生,于是他通过手机微信,急切关注和询问。当得知村民没有意外险情,才放下心来。随后,他从村部找来一个干净的大塑料水桶,运用小盆灌水,暂时解决了自己的饮水问题。没有煤气,只好通过电饭煲做饭,用干柴烧铁锅炒菜,就这样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元宵节。这件事在下马头村传诵一时,为全村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奏响了一曲正气歌。
  “小山村的‘茶文章’做活啰!”茶产业是英山县下马头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受疫情影响,村民的茶叶滞销,农户面临返贫的危险。杨鸿斌一方面向全村茶农热情宣传英山县政府出台系统销售政策,宣讲规定实行“保护价”收购,部门“一对一”帮扶,最大限度保护茶农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以茶叶产业为支农切入点,充分利用农业银行产品创新政策,指导运用线上操作,及时对全村茶农、茶商、茶企推出“茶农贷”“茶商贷”“茶企贷”产品。只要是下马头村与茶叶相关的农户、商家和企业,都可以申请1万元至1000万元“茶叶贷”信用额度。在杨鸿斌悉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全村茶农、茶商和茶企很快申请办理“茶叶贷”共计100多万元。资金活了,价格涨了,由此也打开了茶叶销路,较好地助推脱贫攻坚,为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下马头村扶贫成果做出了新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中华数千年政坛宦海,其正面出场人物背后无不拥有数人甚至数百人者隶于麾下,为幕主的各种事情理清思路,擘划献策,通谓之幕僚。  帝王将相有谋臣策士,州县官吏有师爷西宾。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决定幕主各类事务之生死成败,得其益者可独步青云,诸事顺遂;受其害者可亡事偾事,毁灭事业。  幕僚阴影,徜徉游走于历史滚滚潮流中。若推衍幕僚谋士之声华,明文具载,当始于春秋战国之际,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翻覆捭阖,既成就国
期刊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历史上唯一轮椅上的总统,4次当选,任职长达13年。他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以“新政”力挽狂澜,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引导美国走出了极度的孤立主义,扭转战局,赢得和平,从而使美国走向世界。他促成联合国的设想变为现实。这位被世界公认与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伟大总统,在1919年前后就已表现出对政治的狂热、对战争的警觉,大力发展美国海军。面对脊髓灰质炎的厄运,罗斯福有着普通人所不具备的禀
期刊
比希特勒年长六岁的墨索里尼是“法西斯主义”的缔造者,当墨索里尼达到个人政治生涯巅峰之际,希特勒充其量是一个崇拜者罢了。希特勒上台时,已经执政十年的墨索里尼甚至在信中用老师的口气说:“任何人都不会比我懂得更多。”   一战前夕的意土战争中,墨索里尼还在高呼“打倒战争!”一战爆发后,他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唱的完全是另一种调子。1919年3月,墨索里尼组织了一个叫意大利“法西斯战斗团”的组织。从此
期刊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巨变。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某种程度也在实践上,我就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假如我们努力奋斗,再过三五十年,共产党就有可能统治中国。”  至于如何革命,仍在寻觅中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开始在村里的私塾念书。  1911年春,18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初到省会长沙,毛泽东眼界大开
期刊
青年蒋介石既放荡不羁,又遵循孔道;他革命,但对传统社会以及等级制度又有一种顽固的保守。  与他在战场上的建树相比,他最大的天才是搞阴谋政治出身盐商家庭的顽劣孩童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的一户没落盐商家庭。  蒋介石小时候,“近百户人家聚居在一条街上,就在剡溪边,只有几家小店铺,是米行、酱油店、饭馆、茶馆”。蒋家自蒋斯千(蒋介石祖父)始开办玉泰盐铺,后转给儿子蒋肇聪(蒋介石父
期刊
当整个欧洲大地被一战战火点燃时,35岁的斯大林正在西伯利亚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艰苦斗争。被流放的斯大林在冰天雪地里望眼欲穿,他不知道希望的種子已埋下,1914年开始的大战深刻动摇了帝国的根基,这是他最后的炼狱,熬过这一遭,他将成为一个历史性人物。   斯大林是世界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列宁虽然建造了苏联,但在巩固和稳定这个国家方面,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斯大林。如果没有斯大林,苏联可能在1991年解
期刊
2005年,日本战败60周年之际,日本右翼旗帜性人物石原慎太郎发表“纪念文章”,要求将东条英机移出靖国神社。石原慎太郎这么说不是他良心发现,而是觉得东条英机“死没死相”,有辱“皇国”尊严。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总代表,东条英机在日本右翼圈子里只是一个庸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庸人,在政府、家庭的浸淫下成为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条英机是缺席的,然而战争结束之后的经历对他影响深远。在欧
期刊
曾国藩、左宗棠均为晚清咸丰时期的一代名臣,都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在中国近代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人共事10余年,交情甚厚,道德文章不分伯仲。然而自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南京后,二人割袍断义,再无书信来往。左宗棠与曾国藩失和是一桩引人关注的历史公案。两位一品大臣多年的友好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他们何故失欢?  曾国藩未经朝廷准许即弃军回家奔父丧,左宗棠写亲笔信直言批评  咸丰七年(1857年),
期刊
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然而,也有一些人如同鲁迅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包惠僧、刘仁静便是如此。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弃信仰,叛变投敌;包惠僧、刘仁静历经曲折,迷途知返。  陈公博:与已叛国投敌的汪精卫、周佛海狼狈为奸,成为汪伪政府的第二号人物  以参加
期刊
李鸿章在经营幕府的过程中,既延揽由科举正途出身的人,也招募受欧风美雨熏陶过的人。这两股势力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汇合,并在李鸿章死后继续协力发挥作用。  “拉车的”和“推车的”  “外来势力”的根底可追溯到1841年的澳门。当时,13岁的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通过一个传教士医生的帮助,被录取为马礼逊学堂一年级学生。这一年级的另外5个学生中,还有后来广为人知的唐景星(唐廷枢,清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