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风吹来,洁白的雪花也飘然而至。那美丽的精灵,在天空中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优美舞姿,又似薄纱层层堆叠,直至变成厚厚的被子,铺满大地。冬日,当树叶落尽,只留下干巴巴的枝条,雪又为树加上一层天然的雕饰。然而,太阳一出来,它们又悄悄地退场了,好像从没来过。在冬天,孩子们畏惧严寒,却也被这白色的精灵吸引,哪怕被冻得小手通红,也要在雪地里开启一场冬日的狂欢。于是,雪也成了冬天绝佳的代言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雪”的前世今生。
雪花的降落预示着冬天的到来,而在二十四节气中,也有两个节气与“雪”息息相关。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中最后一句的“冬雪”表示冬至和小雪两个节气,“雪冬”表示大雪和立冬两个节气。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进入小雪后,气温开始降低,逐渐出现降雪天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大雪是第二十一個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是表示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天气更冷,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交友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下雪时气温降低,而温度低是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但是为什么民间又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呢?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谚语是“瑞雪兆丰年”,殊不知这句谚语还有前半句“梅花报春息”。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梅花预示着春天的来临,瑞雪预示大雪过后来年能有一个好收成。这不是凭空编造的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下雪之后,厚厚的积雪好像给小麦铺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能够让其保温,帮助它们御寒。另一方面,在干旱的冬天,雪水为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而且雪的温度低,能够冻死地表越冬的害虫,所以大雪对农作物有益无害。
好啦,关于雪的知识就讲到这里,让我们开动一下脑筋,一起来看看书法中的“雪”知识吧!
东晋大书法家( )有传世名帖《快雪时晴帖》,该帖共4行,28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的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快雪时晴贴》被誉为“二十八骊珠”“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洵的《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说“雪”解字
雪花的降落预示着冬天的到来,而在二十四节气中,也有两个节气与“雪”息息相关。
二十四节气中的“雪”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中最后一句的“冬雪”表示冬至和小雪两个节气,“雪冬”表示大雪和立冬两个节气。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进入小雪后,气温开始降低,逐渐出现降雪天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大雪是第二十一個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是表示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天气更冷,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交友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下雪时气温降低,而温度低是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但是为什么民间又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呢?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谚语是“瑞雪兆丰年”,殊不知这句谚语还有前半句“梅花报春息”。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梅花预示着春天的来临,瑞雪预示大雪过后来年能有一个好收成。这不是凭空编造的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下雪之后,厚厚的积雪好像给小麦铺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能够让其保温,帮助它们御寒。另一方面,在干旱的冬天,雪水为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而且雪的温度低,能够冻死地表越冬的害虫,所以大雪对农作物有益无害。
好啦,关于雪的知识就讲到这里,让我们开动一下脑筋,一起来看看书法中的“雪”知识吧!
国学哈哈镜
东晋大书法家( )有传世名帖《快雪时晴帖》,该帖共4行,28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的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快雪时晴贴》被誉为“二十八骊珠”“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洵的《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