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氨纶包芯纱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x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短道速滑赛服对其所用面料防护性和舒适性的要求逐步提高,开发一种轻质且兼具良好强度与弹力的高性能纱线以用于其面料织造势在必行.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连续长丝为鞘纱,氨纶长丝为芯纱,进行超强高弹包芯纱的纺制,通过显微镜和Instron探究了捻度和预牵伸倍数对包芯纱外观形貌、拉伸断裂强力和定伸长弹性回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鞘纱的包覆作用和芯纱的拉伸作用共同决定了成纱的外观品质;拉伸断裂强力损失随鞘纱细度增加而增大;捻度在550~600 t/m时,鞘纱UHMWPE能够形成良好的包覆效果且强力损失在20.47%以内;由于UHMWPE刚性较大,限制了氨纶芯丝的拉伸和回复,包芯纱的弹性回复性能随预牵伸倍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3.80处获得最大弹性回复率93.22%.
其他文献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膜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防弹材料,具有与UHMWPE防弹无纬布不同的结构形式.采用1.1 g标准模拟破片、51式7.62 mm钢被甲铅芯弹和9 mm巴拉贝鲁姆铜被甲铅芯弹,对两类UHMWPE材料叠层靶片进行射击试验,研究两类材料的分子量、结晶度、力学特征以及防弹效能系数对其弹道极限v50值、比吸能值和凹陷深度方面的影响,对其防弹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弹着点形貌,对比研究了两类材料的防弹机理.结果表明:两类材料的分子量、结晶度、拉伸强度以及拉伸模量与其防弹性能呈正相关,较小
对于弹体侵彻舰船靶标试验,由于船用特种钢材较为昂贵,试验成本过高,开展普通船用钢材替代船用特种钢材的等效性研究.为确定不同材料靶板之间的等效关系,基于剩余速度相等原则,采用量纲分析及补偿模型的方法,提出基于补偿模型的材料等效工程化设计公式.该公式中等效板厚与原型板厚之比和等效板屈服强度与原型板屈服强度之比要满足幂指数关系,而幂指数系数要通过实验或仿真方法确定.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对截卵形弹体垂直侵彻921 A钢和Q345钢均质靶板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
作战能力评估对陆军武器装备体系发展论证和作战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其评估模型的构建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分析基于改进结构方程模型(SEM)的陆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步骤,构建陆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现有SEM进行改进.通过线性加权和法对多维度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提高SEM的计算效率,实现陆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快速计算与综合评估.改进SEM中的聚合指标权重求解分别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将两种权重聚合指标值参与到改进SEM中计算的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结果,与直接用S
为研究四旋翼无人机在前飞模态下的特性,通过机理建模(叶素法)和风洞试验分析多旋翼无人机在前飞时桨叶和机身气动特性,分别得到了桨叶和机身在前飞模态的气动力模型.该气动力模型带入建立的刚体运动学方程中,可得四旋翼无人机在前飞模态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并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前飞时桨叶气动力模型与悬停模型存在较大的区别;四旋翼在前飞模态时存在俯仰/垂向通道的耦合和滚转/偏航通道的耦合.
肩关节作为上肢运动的基础,肩关节康复训练范围的大小是决定上肢整体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帮助上肢残障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设计一种具有广义肩关节的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的肩关节具有6个自由度,与人体生理结构上的肩胛带复合结构相协调.现有康复机械臂存在肩关节驱动数量多、工作空间小的问题,为此在给定工作空间条件下对机械臂肩关节转动轴线夹角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指数积公式和Paden-Kahan子问题计算方法分别求解康复机器人盂肱关节的3个转动副运动学正反解,提出一种角度评价指标优化转动轴线夹角的方法.结合MATLAB软
针对云作战新型作战模式,提出了基于作战任务域、逻辑功能域和资源实体域,以及情报侦察网、主动辅助决策网和火力打击网的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分析模型.抽象表征了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的功能节点、信息关系以及关联映射规则,建立了面向任务驱动的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动态超网络模型.面向超网络要素特征、超网络关联特征和超网络弹性特征构建了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动态超网络特征参数空间.通过海上编队防空典型作战任务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实现,并基于特征参数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动态超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
为了探究服装表面粗糙度对跳台滑雪飞行阶段气动性能的影响,以跳台滑雪飞行阶段某一姿态为研究对象,将跳台滑雪运动员/滑雪板作为一个多体系统,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数值模拟预测了该系统在5种不同的跳台滑雪服表面粗糙度情况下飞行阶段空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为17.036μm时飞行阶段气动性能较优;适当增加滑雪服表面粗糙度能提升飞行阶段空气动力性能,从而达到更远的飞行距离;飞行阶段升阻比随着跳台滑雪服表面粗糙度
为在风洞中真实模拟弹箭飞行运动状态,提高弹箭模型动稳定性导数测量水平,在CG-01高速风洞全新研制了一套动稳定性导数实验系统.该系统包含控制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中小长细比模型实验装置、大长细比模型俯仰振动实验装置、旋转弹模型实验装置3个不同的实验装置.针对中小长细比模型,采用传统强迫振动方法建立了滚转、偏航和俯仰振动的实验装置;通过尾部强迫振动方式,开发出针对小口径、大长细比模型的俯仰振动实验装置;利用电机驱动弹体旋转,研制出两自由度旋转模型实验装置.整套实验系统经过了标模风洞验证实验
为探明不同雷诺数下速滑运动员直道姿态阻力特性,提升减阻服装面料布置和结构设计的效率,基于国家速度滑冰队员直道姿态的扫描数据逆向工程建模,采用CFD方法利用SST k-ω湍流模型求解雷诺数在3×105~5×105,不同速度时运动员周围空气流场并分析运动员表面阻力特性.结果表明:速度滑冰直道姿态压差阻力占95%左右,摩擦阻力占5%,随雷诺数的增加,摩擦阻力占比有减小的趋势;压力主要集中在头部上侧、肩部、大臂区、大腿和小腿迎流区域.小腿外侧是减阻面料和版型设计的聚焦区域,脚踝减阻设计也不可忽略;大腿部位减阻面料
探讨非预期落地冲击过程中紧身装备对下肢软组织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12名男性专业运动员,每位受试者随机穿着紧身裤和对照裤完成3种高度(30、45、60 cm)下的非预期落地,并采集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振动信号.研究结果表明:穿着紧身装备减小了非预期落地冲击过程中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的最大振幅(p<0.05),并显著提高了两者的阻尼系数(p<0.05),紧身装备未对软组织主频产生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减小软组织的系统传递性.研究表明:紧身装备可以显著减小非预期落地冲击时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软组织振动的振幅并增加各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