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之二)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场白:自国家档案局提出: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后,大家都觉得建立这两个体系,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是衡量档案事业是否科学发展的标准。不过什么叫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怎样做才算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却是众口不一,甚至针锋相对。
  曹老师:说到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似乎难有客观的标准。就以档案有偿使用而论,圈内人不但赞成者居多,还把理由讲的头头是道;圈外人则正好相反。再以档案馆的作息时间而论,圈外人对双休日不开馆颇多微词,可至今没有一家档案馆像图书馆、博物馆那样能做到全天候开放。原因就在于档案馆自有档案馆的说法。
  吉先生:这里有一个档案馆的定位问题,尽管理论上,国家各级综合档案馆都是公共档案馆,但实际上眼下还做不到。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从。有的档案馆说是开放了某某档案,但仍把只有一纸身份证的普通公民拒之门外。这种需要一定级别介绍信的“开放”,远非一个公共档案馆对公民的开放。所以,要实现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必先从确定档案馆的定位做起。
  胡先生:说起档案馆的定位问题,其实《档案法》第八条早有明文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但法律规定是一回事,人的认识又是一回事。尤其在局馆合一的体制下,档案人扮演着双重角色,如果偏重档案馆是“政府机关”,那档案馆的科学发展应该什么样子,也就难说了。
  叶超:我以为即便把档案馆定位于“文化事业机构”,也不可能一律对公众开放。我把如今的档案馆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档案馆,如区县档案馆,此类是多数,是不折不扣的“文化事业机构”,当然应该向公众开放。另一类则是少数存放国家特别机密档案的处所,虽然也叫档案馆,实际是高保密单位。因之这类档案馆不仅不能对公众开放,还应远离公众的视线,以免引起公众的误会。
  李应:我觉得不管把档案馆划分几类,都说明尽管提出了建立两个体系的问题,但真要做到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用,恐怕其过程漫长而又曲折。档案馆不是图书馆,需要保密的东西不少,而且越是高层次的档案馆,需要保密的东西越多。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样的档案馆对普通公众开放,别说借阅档案,就是参观,也要冒大的风险。一旦出事,谁负责,冒着风险开放,恐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宗旨。
  曾先生:我还是要提建立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档案利用体系的问题,如果档案馆(特别是区县档案馆,那里应该极少有什么超级的国家机密)总是强调自身的困难,不能像图书馆那样全天候地开放,即双休日、节假日和晚间都对公众开放,那怎么能说是方便群众,特别是方便上班族呢?图书馆能做到的事,为什么档案馆就做不到?要说困难,干啥都有困难。大庆人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档案人为什么不能学一学大庆人呢?
  杜先生:说到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事。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更多地讲“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如果仍然不分青红皂白地倡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很可能就是硬上、蛮上、瞎上,这种上法,您说符合科学发展观吗?
  田秀英:现在几乎所有档案馆都按照机关作息时间办公,且不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说这么做必有这么做的道理。众所周知,档案馆的编制是按照每周五个工作日配备的,如果全天候开放,势必要采取如下措施:或增人,因此带来编制和经费的增加;或不增人,但因增加了工作时间,应按劳动法支付相应加班费;或不增人,也不支付加班费,这就要削减其他方面的工作量。当然也可以采取义务劳动的办法,但只能偶尔为之,否则有违劳动法之嫌。上述问题都非档案馆自身可以解决,更非档案馆自身头脑一热,想创造条件就能创造的。
  李贺英: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而科学的发展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落实政策、编史修志的高潮过后,不少档案馆已经是门可罗雀。加之,对档案馆提出全天候开放需求的只是极少数人,并非广大民众。因此,档案馆现在就搞全天候开放,未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甚至给人作秀之感。
其他文献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培养软件人才的共识.本文从目前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方面入手,提出了大力革新课程设置、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的解决思路,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软件人
易先生是张爱玲小说《色?戒》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张爱玲对易先生的着墨很少,但是李安在其改编的电影《色?戒》中,通过对社会环境的还原,对人物生存境况空白的“召唤”,使情节和语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高职课程建设及考试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银叶板痕》是余光中的一篇不知名的诗歌,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在叙事学范围内对其进行解读,企图发现诗中的叙事况味。
期刊
《铁屋中的呐喊》是一部研究鲁迅的经典之作。李欧梵先生以新鲜的视角,将心理学分析与文本细读引入对鲁迅先生的研究之中,同时融合记传式研究方法,为鲁迅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本
本文通过个案--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和重庆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以一斑窥全豹的研究路径,对比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和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下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异同,主要
熊琏是深受词学大家况周颐赞赏的清代杰出女词人,本文选取熊琏《澹仙词》作为研究重点,从社会背景、词人的生活经历、人格特征等层面对熊琏的创作心态进行了分析。
铁凝创作《笨花》大幅度打破传统叙事定势,以普通百姓为故事主角,书写他们在战争中的生活并努力挖掘生活安稳一面中的诗意,同时坚守家园与文化,实有探索之功。
乔纳森“学习结果与教学策略适配规则”从一个新的且具有操作性的角度为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行而有效的途径.基于乔纳森规则,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