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大学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环境分析和对策探讨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学生支持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行动。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大学,既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位居中国境内,需要对国内外复杂的社会环境有所应对。本研究基于对中外合作大学办学实践的文本分析和对学生需求的调研,发现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不仅关乎中外合作大学这一新型教育机构的生存,而且是满足广大中国学生教育需求的实践选择。
  关键词:中外合作大学;留学生支持;环境;对策
  世界范围内的学生流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且正在加速,外国留学生的支持服务体系正在成为跨境高等教育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不仅是中外合作大学对外部社会环境的积极回应,而且是其内部组织环境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外合作大学如何推进来华留学生支持体系?这种新型大学的留学生需求究竟是怎样的?学校管理层面又需要哪些对策?本文试图在把握全球教育趋势的情境的同时,尝试对这些问题作出探讨和思考。
  一、社会环境
  作为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外合作大学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复杂的。一方面,就教育领域自身的情况而言,中外合作大学是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需要关注全球高等教育的实践动态。另一方面,就中外合作大学所处的特殊环境而言,位居中国大陆境内的属地特点,同样要求其关注所在国的政策方针并予以积极应对。
  (一)国际教育现实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度推进,学生的跨国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吸引全球各地的优秀学生前来求学并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现实议题。确切地讲,全球范围内的留学生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机构的留学生人数及其占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在进入21世纪后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0年为162万人,2004年已上升至250万人,2005年则已超过270万人[1],到2010年的留学生人数已达290万人[2]。由此可见,学生的跨国流动不仅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 而且正在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全面铺开的教育实践。当前,接收留学生群体的核心机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因此,任何一所大学,都面临着服务留学生的现实要求和环境。在这样的形势下,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无疑亦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关键课题。
  就国际层面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早在2005年联合发表的《关于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就指出,能力建设是各国发展跨境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之一,而这其中就涉及针对留学生的教育服务。此外,全球跨国教育联盟开发了一套“跨国教育原则”[3]以指导跨国教育提供,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支持服务,教育提供者必须确保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服务,以使他们在跨国课程中获得的潜在收益最大化;二是物资和财政资源,教育提供者必须保证为跨国课程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并确保有足够的资源用于履行对注册学生的义务。
  (二)各国政策实践
  就国家层面而言,随着新管理主义、问责制、市场化、国际化潮流的深入发展,工作准则的制订已经成为解决国际学生权益的方法。尤其在留学生的接收政策方面,接收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来监督教育质量,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益。例如,英国海外学生事务理事会与英国文化协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教育机构和海外留学生工作准则”,旨在保障留学英国的国际学生享受到招生和支持服务。加拿大的国际教育局制定的“国际教育道德准则”(CBIE)的核心内容是海外留学生的支持服务原则。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委员会出台了《澳大利亚大学向国际学生提供教育的道德准则》,包括高等院校向国际学生提供课程的指导方针,以及留澳学生抵达澳大利亚前的信息咨询、留澳学生信息服务、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学生支持服务等方面。[4]
  从我国的相关政策来看,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增进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国家政策以及各省市政策的重要指向。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专章论述了“扩大教育开放”,其中明确强调“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此外,教育部出台了指导未来10年来华留学工作的《留学中国计划》[5]。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使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另外,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出台了配套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均从不同程度上对中外合作大学加快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组织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由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设立的拥有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教育机构。本文所指的“中外合作大学”是指由中国大陆境内的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举办,依法在中国大陆境内合作设立的拥有中国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且在中国大陆境内拥有独立校园和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从这个意义来看,截至当前,我国已经正式设立和获得教育部批准筹建的中外合作大学共计5所,分别为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筹)和杜克昆山大学(筹)①。具体来讲,就组织环境的视角而言,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与中外合作大学的机构属性、实践定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机构属性
  中外合作大学虽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学,但具有大学所应具有的所有基本属性。从中外合作大学的机构性质来看,中外合作大学是一种大学组织,这种基本属性要求其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与中外合作办学的一般机构和项目不同,中外合作大学是我国境内独立设置的大学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是依附于母体学校的某个机构、学院或项目的。作为一所真正意义的独立大学,若从大学的起源来看,留学生的规模及其支持服务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原因之一,即“所谓大学者,不是一般的学生之谓也,而是留学生之谓也”[6]。早期的大学都有一个国际化的属性,都是跨文化的桥梁[7]。比如15世纪早期,布拉格的查尔斯大学的4000名学生中将近一半是外国人[8]。这种大学组织的本质要求留学生群体的加入,并为这个群体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支持。因此,中外合作大学在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方面也需要积极作为。换句话说,就单纯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而言,我们还不要求其思考留学生支持服务体系的话题;但是,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学组织则必需其在本质内容上有所不同,包括对于其留学生群体的支持服务体系的全面提升。   中外合作大学是中外合作共同承办的“国际化大学”,这就要求其比国内的传统大学在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方面更要有所作为。从举办者来看,中外合作大学是我国的新型大学,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公立大学,也不同于民办大学,而是中方大学和外方大学合作举办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这种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从建校之初就被赋予了建设国际型校园的使命。同时,对留学生的支持服务体系已被认为是衡量大学国际化的主要指标之一。笔者调研发现,中外合作大学的广大学生期待自己的校园是一个国际型校园,而国际化育人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学生构成的国际化和学生交流的国际化[9]。我们需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近距离的接触,而这不是单靠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能实现的。因此,中外合作大学是否能够吸引外国留学生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所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推进中外合作大学的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亦成为重要内容。
  (二)实践定位
  从量的角度来看,提高留学生规模及比例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大学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中外合作大学正在全力挖掘和利用自己的全球教育资源优势来吸引留学生。据了解,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批准筹建的中外合作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预计招收3000名学生,其中一半是留学生。上海纽约大学面向国际学生的招生将利用纽约大学的全球系统优势,通过学生申请的方式高标准选拔录取优质学生[10]。上海纽约大学2013年秋季招收的第一届本科生共计300名,其中本国学生151名,国际学生149名[11]。宁波诺丁汉大学拥有一支不断壮大的国际学生队伍,校方明确提出争取到2020年国际生的人数逐渐达到在校生总数的15%~20%。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该校拟通过招收更多的国际生,增加与英国本部校区、马来西亚校区的学生交流活动等措施,使学生的构成更加国际化②。西交利物浦大学正持续全力挖掘自身优势,以期在未来5年内实现留学生比例达到10%左右的规划目标[12],初步实现“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的发展愿景。
  从质的角度来看,培养国际型人才亦是中外合作大学实际办学所期待的教育结果。审视当前的几所中外合作大学,我们发现,培养国际型人才已经成为这些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旨在培养了解中英两国文化并具有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西交利物浦大学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学校现任执行校长席酉民明确指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们成为“精通英语、诚信为人、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良好的团队精神、集学术知识与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伦理为一体的国际化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13]。因此,中外合作大学需要加快提升培养国际型人才的综合能力,全面推进学校品牌建设的力度、强度和广度,促使中外合作大学的“品牌张力”不断扩大。
  三、对策思路
  中外合作大学推进来华留学生支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准确剖析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进程所存在的挑战,课题组曾对中外合作大学留学生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现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从学校管理视角对中外合作大学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一)确立维护留学生基本权利的人本意识
  留学生的法律身份至少包括自然人、受教育者。因此,我们必须确立维护留学生作为自然人和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一方面,外国留学生作为自然人,依法享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涉及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方面,包括人身权(比如学生的隐私权)、财产权及其他权利[14]。另一方面,外国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同样依法享有受教育权。从学生参与教育的过程和内容来看,外国留学生的受教育权至少包括其作为学生的身份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权、教育教学设备使用权、学习的自由和获得公正评价权、学业学位证书获得权、申诉与诉讼权等。在中外合作大学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确立维护留学生基本权利的意识是必要前提。
  (二)厘定本校留学生支持体系的需求数据
  了解留学生的需求以及增加其对文化、学术背景的理解,这都成为重要的议题。留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做好切实的服务工作。此外,留学生如何融入校园生活、课堂教学生活,以及社区生活正在成为迫切的议题。因此,为广大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依赖于中外合作大学行政管理部门为留学生提供的各种资源和平台支持,包括能否有效引导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能否为留学生的求学和生活创设良好的支持环境等。
  (三)制定适合本校的分阶段留学生服务策略
  中外合作大学要根据办学经费不充裕的现实,制定出低投入的有效对策来推进留学生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对症下药”。这里所指的“来华留学生支持体系”侧重“非课堂教学内、非学术性”的支持。就招募阶段的服务策略而言,建议各级院校尽可能开发出一条绿色通道,方便留学生的申请流程;就毕业阶段的服务策略而言,不妨理顺学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广度,比如敦促留学生参与当地社区活动,这亦是留学生了解和体验异国文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注释:
  ①不包括与香港地区的大学合作举办的3所境外合作大学。
  ②资料来源:2009年3月25日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会会议纪要。
  参考文献:
  [1]张民选,丁笑炯,吕杰昕.留学生利益保障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8(12).
  [2]方守江.中国学生国际流动:驱动力及风险防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4][加拿大]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4-65.
  [5]谱写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华美篇章——来华留学工作60年成就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0-09-30.
  [6]戴晓霞.高等教育国际化:外国学生政策之比较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4(5):11-12.
  [7][8][美]杰弗里·雷蒙.大学国际化:案例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3(1):3.
  [9]李晓红.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3(2):7.
  [10]仇逸,许晓青.奏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强音[N]. 解放日报, 2012-10-16.
  [11]焦苇,龚瑜. 上海纽约大学成立[N].中国青年报,2012-10-16.
  [12]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大学简介[EB/OL].http://www.xjtlu.edu.cn/cn/about-us-zh/introducing-xjtlu-zh.html,2012-09-21.
  [13]申素平.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43.
  编辑 王俊烽 朱婷婷
其他文献
三维反演法是解决静电问题的一种辅助方法.本文介绍了三维反演的基本原理和两条有关的定理,并举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受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委托,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将对4个双元制信息技术(IT)职业进行优化更新,分别是IT专员、IT系统电子工程师、IT系统销售员、IT销售员。该更新计划预计于2016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又称环境壁垒、生态壁垒.它是指各国为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具有合法性、针对性、隐蔽性的特
用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3个类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测交,对缺绿性和育性观察。结果表明:1.不缺绿组合仅芥菜型油菜2个组合,微缺绿的3个类型组合占测
我国西部经济的落后,从客观条件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处偏远内陆、交通通讯落后、市场信息匮乏造成的,崇山峻岭拉远并阻隔了西部经济与东部大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联系交流,
北方乏水情况紧急近年来,北方的各市县用水供给频频告急.由于缺水,农产品的减产,直接导致农民减收,造成农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既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县域整体发展的根
目前,在买方市场取代卖方市场的情况下,不可否认,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和低度化制约了有效供给的形成,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亟待进行产业结
俄罗斯国家杜马教育科学委员2014年1月31日召开会议讨论教育与科学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协调问题。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在开幕致辞中说:“教育与科学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应该把这两
在保持充电电容器的电量不变的情况下,在电容器中充以电介质会导致电场能的减少,减少的能量是电场对介质的极化作功而以介质具有势能的形式存在于介质之中.本文一般地讨论了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