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钻研教材,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好这门学科,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迫使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好语文的同时,不得不渗透德育教育,怎样才能把德育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中呢?现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课文朗读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朗读课文中,语言朗读训练与德育教育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句、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就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时,我播放录相,然后引导学生转换心理角色:假如你是当时在场的作者,看到这雄奇、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与作者感情契合后,我指导他们反复朗读,从容回味,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景物,读出自己由衷的喜爱,倾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时想叫他不喜欢自己的祖国的山河都难。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不直露张扬,却更持久有效,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渗透了课文的德育教育。
二、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所编入课文都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注意以情引人,以情动人,让每堂课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在语文课上,教师应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我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食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激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刻苦学习,很自然就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在看图说话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有一次,看图说话训练,画面上是一个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我预先想的答案是“哥哥在浇水”,可有一位学生说“哥哥在种树”,我刚想否定他的答案,说出自己的标准答案。可看看画面感觉这样说也不能算错。我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思维,就肯定了他的答案。然后鼓励学生还可以怎样叙述图意。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小树长高了”,有的说“小树长大了”,还有的说“我和小树一起长”。我很高兴,不仅是因为学生说出了许多与图意相符的答案,更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种求异思维的勇气。还有一次,在教低年级看图拼音识字“进”“出”“开”“关”时,在学生基本读懂字意之后,我请两个学生表演出门、进门、随手关门等,再请学生说说哪些场所还有出口、入口,教育他们要按规定有秩序走。学生表演时还用上“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这样学生既加深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又受到了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行为的德育教育。
四、在写作辅导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人教版三年级的一个作文训练“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如果让学生拿到题目就写,也许大部分学生只会仅仅描写某种景物,显得比较单调。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写哪一处景物,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渗透了德育教育。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摄影师》,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较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注意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思考如何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接着又叫学生进行“小练笔”,要求学生“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本课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大胆的想象进行续写。
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在语言学习中提升了人文素养;在直观的表演中牵动着学生生活积累以及对名人的崇敬,感悟名人是那样的平易近人,是那样地关心下一代。感悟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感悟小男孩是那样地崇敬,爱戴高尔基。
再如我让学生写《我做过的一件错事》这篇习作时,鼓励学生大胆选择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来写。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正确评价自己的极好机会,又是教师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從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实践,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好这门学科,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迫使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好语文的同时,不得不渗透德育教育,怎样才能把德育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中呢?现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课文朗读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朗读课文中,语言朗读训练与德育教育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句、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就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时,我播放录相,然后引导学生转换心理角色:假如你是当时在场的作者,看到这雄奇、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与作者感情契合后,我指导他们反复朗读,从容回味,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景物,读出自己由衷的喜爱,倾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时想叫他不喜欢自己的祖国的山河都难。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不直露张扬,却更持久有效,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渗透了课文的德育教育。
二、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所编入课文都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注意以情引人,以情动人,让每堂课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在语文课上,教师应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我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食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激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刻苦学习,很自然就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在看图说话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有一次,看图说话训练,画面上是一个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我预先想的答案是“哥哥在浇水”,可有一位学生说“哥哥在种树”,我刚想否定他的答案,说出自己的标准答案。可看看画面感觉这样说也不能算错。我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思维,就肯定了他的答案。然后鼓励学生还可以怎样叙述图意。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小树长高了”,有的说“小树长大了”,还有的说“我和小树一起长”。我很高兴,不仅是因为学生说出了许多与图意相符的答案,更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种求异思维的勇气。还有一次,在教低年级看图拼音识字“进”“出”“开”“关”时,在学生基本读懂字意之后,我请两个学生表演出门、进门、随手关门等,再请学生说说哪些场所还有出口、入口,教育他们要按规定有秩序走。学生表演时还用上“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这样学生既加深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又受到了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行为的德育教育。
四、在写作辅导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人教版三年级的一个作文训练“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如果让学生拿到题目就写,也许大部分学生只会仅仅描写某种景物,显得比较单调。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写哪一处景物,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渗透了德育教育。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摄影师》,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较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注意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思考如何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接着又叫学生进行“小练笔”,要求学生“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本课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大胆的想象进行续写。
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在语言学习中提升了人文素养;在直观的表演中牵动着学生生活积累以及对名人的崇敬,感悟名人是那样的平易近人,是那样地关心下一代。感悟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感悟小男孩是那样地崇敬,爱戴高尔基。
再如我让学生写《我做过的一件错事》这篇习作时,鼓励学生大胆选择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来写。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正确评价自己的极好机会,又是教师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從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实践,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