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物质到精神的转向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gnan80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国民间美术的原生态审美意识与民间大文化背景下的功利价值准则、态度和追求相关联,并形成自身的特色。中国民间美术的优势在于高度的自主性和开放性,这两种艺术品质构成了中国民间美术的美学特征。在当下的社会文化现实中,民间美术的原生形态将成为历史形态,而它的精神则应该得到强化。在物质意义逐渐丧失的同时,它的未来理想形态必须要全面地转向审美方面,在由物质性转向精神性的蜕变中实现优势升格。
  [关键词]民间美术 自主性开放性
  一、民间美术审美的原生态意识
  一般来说,审美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社会分工后才开始的。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独立的精神生产部门和专业生产者的出现,使审美意识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中国的民间审美意识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种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数千年来来,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社会,长期维持着缺乏复杂精细的社会性劳动分工的状态,造成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统一和结合。传统的自给自足、循环再生产的自然经济状况,决定了审美活动和艺术生产在民间社会既不可能出现专业艺术家,更不可能成为独立的活动领域和生产部门。民间的审美意识与民间大文化背景下的功利价值准则、功利态度和追求相关联,因而与民间文化观念长期保存着一种交织重叠、浑然一体的关系,并形成自身的特色。
  (一)审美意识与功利意识的统一
  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国广袤乡村的人们,常常面临基本生活资料匮乏的窘境。在各种自然灾害、饥饿、疾病的侵扰威胁下,尽管人们力图改善生活环境和现实境遇,但结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同时,诸如生死、善恶、贵贱、美丑、安危等人生问题和思想意识也在困扰着渴望幸福的心灵。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往往诉诸精神手段,期望得以替代性的解决和满足无法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反映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实用和功利的需要是民间价值观念的中心目标和首要尺度,是否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性的功利目的成为民间价值判断的首要依据。民间美术活动在围绕着人的功利目的的民间社会中开展,审美意识自然浸透着这种功利性价值观念,保持着“审美——功利”的混合统一。
  民间审美意识表现出的功利性价值观念主要是精神性的。审美对象看来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人们乐于在征服自然和改造现实的活动中,通过审美形式表达对人生期望和生命需要等美好的生活愿望和理想。 “就这种意义而言,在民间文化观念中,善的观念也就是美的观念,合目的性的事物就是美的对象,即审美意识与功利意识是交织融合、浑然一体的。”民间老百姓更愿意通过对善的直接肯定,寄托美的理想,使趋利避害的功利意愿得到现实或意念性的满足。
  (二)实用与审美的交互存在
  从传统民间美术的创造心态来看,实用性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审美因素则是在不影响实用功能的情况下,自然地客观存在于产品中并形成自律性的发展。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审美愉快是能够被所有人类的每一个成员所感觉到的,甚至那些最贫困的部落也能创造出给她们以审美愉快的作品。首先,传统的民间美术展示出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完美谐调,各种实用的生活生产工具,如门窗、马车、纺车、坛罐等,其中富有美感的形式造型表现了人们将实用与审美融合协调的自发追求。这些产品的审美形式,有些是有意识的审美创造,而有些创造活动过程虽然不具备审美心态,但产品却具有意想不到的形式美感。其次,审美创造不仅共生于民间美术的实用功能中,有时也能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主要的创造目的和心态。比如,在附属于建筑物或实用器物上的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主体的审美情感被人们附着其中,将这些建筑物的实用意义转化为审美形态并具有审美功能。随着审美心态的不断强化,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不断丰富加强,民间美术的审美功能日趋加强。另外,以精神性的功利意义为目的的民间美术品类,创作心态常常是以审美心理为主,以审美功能的实现来满足其精神诉求。如人们常用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来装饰家居环境,进而达到祈求驱邪辟凶、吉祥如意或风调雨顺等精神性功利目的,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如浙江缙云的河阳剪纸艺术(如图1-2),就是与当地民俗密切相关。每逢喜庆节日之时,那里的人们就会用贴剪纸窗花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来表达心愿,这样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民俗生活的内容,而且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再如浙江龙泉青瓷,最早的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其中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研制龙泉青瓷的民间艺人,最初是出于生活的需求,但是当物质的满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审美方面的精神需求就自然出现了。由此,实用的功能进而演绎为对审美的诉求。 (如图3、图4)
  (三)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一致
  在中国的文化史中,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识始终与其他文艺有着血肉联系。如在文学作品里的“美”字概念,最初是表达人的味觉愉悦感,然后扩展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肉体感觉,这种由生命的充实性中产生的愉悦感,意味着对人生价值的感受,即原初的美的感受,其实质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合乎人意,使人情感愉悦的幸福感。而“善”是蕴含幸福吉祥且惬于意,合于理的。故而, “美”和“善”二者之间存在互文关系, “善”的东西往往就是“美”的。可见,中国民间对“美”和“善”的认识和感受是统一的,民间与传统的审美意识是一致的。民间审美意识一直带有精神功利性,它更执著于人生的生命价值,它更切实、功利地保持着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原初意义。
  二、民间美术审美的优势
  在传统的中国民间文化观念里,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过程中,从来没有把自己作为独立的思维主体,用纯粹的逻辑理性去看待自然宇宙和生命过程,他们通过生活过程中的切身体验和直觉感受去体察认识并解释宇宙人生的价值意义,因此,民间美术不存在客观再现自然和主观表现自我两方面的冲突,从而呈现出高度自主和开放的艺术品质。“中国民间美术的优势在于高度的自主性和开放性。这两种艺术品质构成的中国民间美术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审美主体与现实世界以及作品本文相互间的积极关系,显示了审美主体彻底摆脱现实囿限而坦然归返内在心灵的创造之道。”   (一)民间美术的自主性品质
  中国的民间文化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生命现象,宇宙的生命运动和人一样遵循生命的秩序且富有灵性。这种生命一体化的观念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想象力,帮助人们通过幻想来充分揭示以潜在形式包含在现实中的各种可能性。人们赋予现实世界以神性,并通过艺术的物化形式,将自身的理想、意愿、欲望、激情、梦境转换成合理性存在的现实原型,从而使得被现实禁抑的丰富的感性需求,在这里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在这种文化观念的支配下,民间美术获得了超越现实的自主性品质,作品的创作也因此可以无拘无束地按照内心意愿,将外部世界的现实原型重新结体构造,重新营构一个符合自我理想的纯粹世界。在这个民间美术的世界里,那些诸如情欲、期望、幻想等等被抑制的、不合理的东西,在造型的物化形态中成为了合理的现实。
  民间美术展示的虽然是虚构的理想世界,但却真切地反映了人们的心灵期待和心理感受。这种高度自主性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创作或欣赏的过程中,随着现实的矛盾被意念所调解,因现实的匮乏导致的压抑紧张等消极情绪被有效地缓解或消除,获得了替代性的满足和心理平衡。“因为艺术在提出幸福的允诺的同时,保持着对于失败的目标的回忆,所以它就可以作为一个‘调节的观念’,进入改造世界的苦斗中。”中国民间美术所产生的补偿效应,同样具备“调节的观念”这种功能,使民间百姓得以用来与现实世界抗争,并通过心灵上的现实有效地调解了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需要与匮乏的矛盾冲突。
  (二)民间美术的开放性品质
  中国的民间美术普遍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理解,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间形成了普遍的认同关系。相对于根植于上流社会的高雅艺术那种曲高和寡的封闭结构,民间美术无疑具有更强的开放性。
  在中国民间文化观念中,集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统一,影响和支配民间美术的创作欣赏活动。中国民间美术的题材、图案和色彩具有规范化、程式化的特点,显示了民间百姓在审美上的趋同性,比如:蝠代表福,虎可以避邪,红色代表吉祥喜庆等等。这些广泛而持久的趋同性特点,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将客观对象与自身利益相结合并逐渐固化为特定观念的替代物,并且通过集体意识渗透到每个个体的意识中。不可否认,民间美术作品表达个性化的感受并具有个性化的色彩,但在集体意识的作用下,必然同时包含着被普遍认同的固定的传统内涵,从而使民间美术成为开放性的共享空间。
  这个共享空间的开放性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的意义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开放,表现为在对历史文明的认同和传递下,无论是作为创造还是审美的每个主体,总能在融入古老深厚的民族文明传承中,把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个体联结在一起,通过没有了冲突和疏离的审美形式,消除了个人主义状态的单薄孤寂,使大众百姓们在统一的文化观念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得到精神的寄托。另一方面的意义是对现实文化社会广大接受主体的开放。民间美术的自主创造虽然很大程度地体现了民间百姓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追求,但凭借约定俗成的观念符号和象征意义向广大的接受群体开敞。民间美术作品的可理解性和审美激发效果为大众所认同和欣赏,从而圆满地实现了抚慰超度人们心灵这一崇高的艺术使命。
  三、民间美术审美的现代传承
  (一)民间美术的现实状况
  随着社会文化变革的不断深入扩展,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变化,支撑原生态民间美术的文化环境基础正在瓦解,文化上的水土流失使维持民间美术生命形式的原有意义在渐渐远离。传统民间美术在物质生存条件匮乏的文化环境里,通过滋育、维护民间文化观念来最终地支撑其原生形态,但是,现代的工业文明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民间美术“替代性满足”的功能已经很难找到存在的支点。表征民间美术观念的基本形态:求生、趋利、避害观念承受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其原始内涵在迅速地丧失或变异,民间美术原生的审美特征也因此失去了传承的基础。
  (二)由物质到精神的转向
  如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意义上与中国民间美术相依为命的生存环境正在瓦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原生形态也终将成为历史形态。 “民艺当年直接的功能已经远远退回到历史中去了,民艺剩下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独特的将要逝去的文化情怀。”在这种历史境遇下,我们不可能寄望于通过牺牲人们的物质利益来保持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失去了功利性意义的民间美术在物质意义逐渐丧失的同时,精神意义则应该得到强化。因此,民间美术未来的理想形态必须要全面地转向审美方面,维护和延续民间美术的优势,实现由物质性转向精神性的蜕变。
  对民间美术来说,蜕变的根本是要维护自己生命的灵魂,即维护宇宙生命原则和人类的自由灵性。维护住自己一贯的灵魂,民间美术的现代形态才能同构与它的原生形态,保持其自主性和开放性的艺术品质。由物质性到精神性的转向,并不在于去摧毁或取代压抑性的社会文化现实,而是以其高度的自主性去忠实地表露和倾听自我的心声,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去营造个性化和社会化有机统一的共享空间,从而引导人们去敞开被理性现实压抑的内心世界,释放丰富的感性,并使之转化为合理的物化形态。民间美术的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建立一个温存亲和的补偿系统,改善不合理的社会和文化现实,为人们提供审美超越。可以说,在由物质性到精神性的转向中,民间美术所具有的高度自主性和开放性品质,将与现行的社会文化系统形成互补,实现优势升格的深刻蜕变。
其他文献
编者注  亚历山大·贝尔是一位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发明者为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
There are gains for all our losses,  There are balms1 for all our pain;  But when youth, the dream, departs2  It takes something from our hearts,  And it never comes again.  We are stronger, and are b
古典诗词于我,大抵是中学时,老师在课上反复强调的几个诗人的字、号、写作风格、历史地位等,最好背得与课本上一字不差,还有就是高考前猛背的诗词名句,只为了考试时的两分。考完试后短时间内还有印象,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还给哪个老师都已模糊了。  偶尔翻到那么三两句诗词,正应自己当时的心情,与灵魂捆绑在一起的,压抑许久的爱与哀愁随那十几个字撒落一地,再也忘却不了。诗词能动人,或因为她似一池清水,将古人的生活与
■  “My dear lady,” says Holmes. “You’re shivering. Are you cold? Do you want a cup of hot tea?”  “I’m not cold,” the woman replies, “I fear for my life!”  “We are here to help you. Don’t worry about a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和新兴的NosQL數据库进行性能测试比对。选取关系型数据库的代表MysQL和NOSQL数据库的代表Redis。通过建立模型和搭建测试环境,同时进行20 000次数据的插入操作和查询操作,然后对比MysQL数据库和Re—dis数据库的总耗时和平均耗时,得出Redis数据库的存储和查询效率高的结论。  关键词:MySQL;Redis;关系数据库;NoSQL
On Olympus(奥林匹斯山), there once lived twelve gods and goddesses who ruled the universe. These gods and goddesses controlled the seasons, the weather, and the growth of crops. They also rewarded people w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分类介绍及例文参考答案】  记叙文  Passage 1 1—5 BACAD  Passage 2 1—5 ACACD  议论文  Passage 1 1—5 CBCAD  Passage 2 1—5 CABDB  说明文  Passage 1 1—5 CADBA  Passage 2 1—5 ADBCD  应用文  Passage 1 1—5 CDBCB  Passage 2
摘要:本文在原有的多层架构基础之上。重新抽象出七层系统架构,并对各层的特点和技术实现进行了较为细致阐述。  关键词;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系统架构:七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5-0045-03    1 总体架构设计    1.1设计约束分析  在出口退税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下列约束限制:  (1)开发的系统本身定位为现有系统
摘要:介绍了DDS技术在MCU FPGA双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MCU的控制系统设计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实现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原理及其电路结构,并给出了利用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EPFIOK10LC84-4设计实现方案。  关键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 MCU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  中图分类号:TN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近年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科普场馆在中小学科普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合肥市科技馆“火星计划”创客集训课程为例,阐述结合当下社会热点与学生需求,基于PBL教学方法,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展思路与过程,探讨科普场馆如何助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拓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本项目的成功实施,验证了PBL与STEM 的融合在科普教育中的优势与可行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中对宇宙探索有了更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