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教育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要求我们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我想,之所以把德放在前面,并不是因为这样顺口,而是国家对此极为重视的表现。什么是“孝”呢?孝就是善事父母。进行“孝”的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本文即针对“孝”的教育展开几点论述。
  关键词:“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65-01
  想到孝,我不禁联想到两个案例。案例一:几年前杀父弑母的案子,嫌疑人弑杀父母的目的竟然是为了继承家产,以此来还债和挥霍。这让人愤怒,也为其父母感到痛惜。嫌疑人是个21岁的小伙子,他本应去赚钱养活自己、孝敬父母,可他没有,他只知道向父母索取。案例二:海口市一名9岁的小学生造了一个这样的句子:“如果我有一颗炸弹,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不知学校和妈妈怎么会让小小年纪的他有这么大的仇恨?教育者们作何感想?我们该培养怎样的学生来?
  国家要求我们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我想,之所以把德放在前面,并不是因为这样顺口,而是国家对此极为重视的表现。可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我们却只重视智,其他的则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我以为,德育不应该只口头上重视,而要落在实处。而德育的基石是“孝”。只有具有“孝”,才有可能继承和发扬其他方面的美德。在这个被西方所谓的民主思想熏染而认为中国传统思想过时的时代,我要大声的说:“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孝’的教育,势在必行。”孔夫子不早就说了“百善孝为先”吗?“孝”的教育永远也不能丢。我们要拥有一个和美的社会,非有“孝”不可。
  什么是“孝”呢?孝就是善事父母。在《论语》为政篇中,有四个人(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先后向孔子请教过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唯其疾之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从孔子的话看来,“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对父母的疾痛要关心,平时对父母不但要赡养而且要尊敬,对父母要和颜悦色而不是父母欠他什么似的。孔子认为做到了这些便可以称为尽孝了。
  进行“孝”的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讲故事可以,摘录有关“孝”的名言警句可以,举行为父母做一两件事的活动也可以。只要长时间实施,就会有效果。一旦“孝”字在孩子身上扎了根,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讲故事,可以是老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讲;可以讲古代的,也可以讲现在的。讲古代的,会让学生感觉到,孝敬父母其实早已有之,“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对孝敬父母的行为产生向往。讲现代的,则感觉到他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这种“孝”的行为太感人了,他便会有力行“孝”的冲动。孔子的学生子路对父母很有孝心,他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听到父母想吃米饭,便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子路的故事教人情不自禁地赞叹,他对父母的孝敬真是难能可贵啊!自己还吃着野菜做的饮食,却到百里外的亲戚家借米来让父母改善一下伙食。自己锦衣玉食还想着已逝的父母,为“欲尽孝而亲不在”感到痛苦。子路是孔子72贤学生之一,是名人,似乎离普通人太遥远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尽孝的事,如2014年5月10日深圳卫视报道了河南小伙孟俊成,带着癌症妈妈边上学边治病的感人故事。妈妈不忍心拖累他,告诉他不是她亲生的,而是抱养的,希望他去亲生父母。可是,他没这样做,他不肯抛弃养了他十几年的妈妈,而是坚持帮妈妈治病。这个故事,让人肃然起敬,让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从而去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和亲人的爱,也能学会去做一些尽孝的事。除了讲故事,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有關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比如,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爹娘穿。(《劝报亲恩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弟子规》)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弟子规》)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等等。搜集这些名言警句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孝敬父母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认识“孝”,把对父母的“孝”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举行一些孝敬父母的活动。在有些人看来,觉得这样有些形式主义,但我想,这不是形式主义,这种形式是相当必要的,因为实质的东西常常是借助形式来实现的。我们可以举行“我为父母洗衣服的活动”、“我给爸妈洗洗脚的活动”“我帮父母干家务活动周”等等,可别小瞧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是这些小事,能让他们真正理解父母的辛苦,拉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体验亲人的爱和爱带来的快乐,进而爱父母,体谅父母。
  以上所说的进行“孝”的教育方式,只是众多方式中的小部分。我只想把自己所觉得有用的东西拿出来,来一个抛砖引玉。
  墨子曾经经过染坊,看见染丝的人,忽有人生感悟,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所染》)其意是,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染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成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我们的学生其实就这本色的丝,他们的底色是素色的,我们染什么色就是什么色,故而我们要用人间最亮丽的颜色来印染他们,不要让他们被不好的东西沾污了。我们只有教会学生能孝义为先,能亲其亲,能长其长,使我们的国家和美,才尽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才算为实现“中国梦”出了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论语》《孟子》《墨子》。
其他文献
二零一四年记时,父亲已去世二十九周年,母亲去世三十三周年。清明时节,我们子女缅怀二老,为慈父善母立碑,以志后人永念。  父:仁慈厚德,乐善好施;爱国护家,严教子女。  母:贤惠善良,勤俭持家;孝敬老人,爱护儿女。  父亲,杨德春,一九一一年一月十八日出生于东雹水村。六岁时就跟随姨母去口外(张家口)讨荒要饭,后因姨母突然去世,被遗弃他乡,成了孤儿,九岁给地主放牛,在牛棚里睡觉,口外的冬天格外寒冷,父
期刊
摘要:路遥作为一名“进城”知识分子,他的特殊身份一方面使他对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冲突、交叉有着切身的体会,另一方面使他对于追求城市生活的农村人情感上的微妙变化有着敏锐而少有的发掘。《平凡的世界》中对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就渗透着这种有着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但同时也充斥着深深的艰辛、尴尬与无奈的情感。  关键词:城市人;农村人;冲突;尴尬;辛酸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移人情”是文学作品能透彻表现主题的关键,也是作品能否打动读者的首要因素。丹增的小说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性打动读者,《江贡》正是这样的一部史诗般的创作。小说不仅记录了十一世江贡活佛的转世阿措的成长史,也记录了藏族人民从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到获得自由的过程。  关键词:丹增;《江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06-01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07-01  我曾为蔚县剪纸写过一首打油词:  鹧鸪天·咏蔚县剪纸  宣纸裁来百色生,堪将万物入丹青。  绝歆妙艺才人巧,欲问今朝几位承?  寒意起,露华凝,依依对画始将行。  来时晓日当前月,览客何多忘返程。  而张家口市蔚县的残疾小伙何宝立,正如词中所写“宣纸裁来百色生,堪将万物入丹青”的那样,是一位身
期刊
摘要:中美的法律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点毋庸置疑。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案例“辛普森案”和中国 “杜培武案”进行比较,深层次挖掘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认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法的认知、法治和人治等方面,掌握了差异之后,我国应适当借鉴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法律文化中的闪光点,结合国情,进一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  关键词: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程序正义  中图分类号:DF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要求国家治理者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念,善于以法治凝聚力量以作用于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各项内容中,法治改革也是其他各领域改革能够规范进行、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而在依法治国的五个步骤——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中,司法和行政执法在推进国家法治改革与建设道路上的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法治建设;司法改革;行政执法;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社会保障支出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国政府治理国家理念的重要体现。2007年到2012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支出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的增长、社会保障支出的刚性特征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09-02  
期刊
摘要:作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的组织者,终身发展的奠基人,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关注他们的整体发展。本文是记笔者的一次山东昌乐二中之行,探寻在昌乐二中的教育“桃花源”。  关键词:教育;昌乐二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45-01  带着困惑与迷茫我来到山东省昌乐二中,在近一周的学习时间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激发真情、表露实感,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鍵词:作文教学;兴趣;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违法者遍地皆是。这种对法律的不尊重,折射出中国人内心极度缺乏法律信仰。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缺失、长期封建专制造成的强权崇拜以及当今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腐败等。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中国要想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法律信仰、法治精神深入中国公民的骨髓。  关键词:法律信仰缺失;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