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是指我们在认知社会活动中,一种对客观存在、难于理解的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思索的心理状态。它在我们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意识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没有问题,就意味着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自主进行探索。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宋代著名思想家陆九渊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源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变得习惯于回答问题,而不能提出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去学习。主动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各种探索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点,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去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思考;也可以展现不同视角不同观点的材料,通过这些观点的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思考,引起争论。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论,这说明社会是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去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感悟,还能让他们学以致用。
  二、引导学生会问、善问
  问题是求知、探究的原动力,没有人怀疑过问题意识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然而,认识了问题的价值、创设了问题情境并不等于学生就能提出问题。如何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会一些思维方法有助于问题的提出。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提问,就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事事要问个为什么,不要迷信权威,不要唯书,不要人云亦云,要让他们具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这样新问题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他们脑海中流出。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关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关注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从中不断发现可供研究的问题。
  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到会问,再到善问是一个复杂的、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教师不应急功近利。作为教师,更应该为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都应该做到会问、善问。教师不应给学生灌输死板的知识和答案,而应诱导和启发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和解决问题,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使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教师还应该引发学生对内容矛盾之处的注意,使其产生疑问,从而训练学生发问的技巧。教师不能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进行引问,这样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或者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动力。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问题的评价,影响其继续提问的热情,因此教师不可以轻易地否定学生的问题。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之所以年级越高问得越少,主要是因为他们提的问题经常得不到别人的肯定,甚至会招来批评。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热情就越来越低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的问题,即使学生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然后逐渐引导他们提出新的、正确的、深层次的问题。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被扔到一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而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教师的首肯及其他同学的认同,他们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会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新的问题。
  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提问。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意味着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学生对教师就没有畏惧心理,就能够大胆提出问题。如果教师还坚持“师道尊严”,在课堂上非常严肃,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敢发问。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是主导者,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了解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过程组织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是使用率较高的一个词,而问题意识是最基本的教学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创新,甚至创造性思维的开端。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利用内皮细胞流动小室方法,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细胞内粘附分子-1 (ICAM-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图像分析结果提示, 脑
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是频繁发生的。鉴于诸多项目投资的盲目性,本文将从价值管理的角度来规范项目投资的程序和提高房地产项目投资的深度和质量,使项目投资更加的理性和有效
本研究比较了转染的Kv4.2钾电流与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上瞬间外向钾电流(IA)动力学特征.实验采用瞬时转染,细胞培养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等方法.结果表明:转染的Kv4.2通道电
以组胺为阳性对照,用国产一次性变应原点刺针对螨性哮喘患者进行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试剂需量极少,结果灵敏,痛苦很小,安全、不会出现全身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历史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原始史料,创造丰富的教学手段,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并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史料教学 手段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中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探讨兔左室壁三层心肌单个细胞的分离方法以及电生理特征,实验以胶原酶按二步消化法分离兔心肌细胞,其中用剃须刀分离左室游离壁内,中,外三层心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AP和离子电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而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不仅要掌握数字
本文将着重论述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服务于社会"思想,其中涉及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与实践、在蔡氏教育管理思想中的地位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简要阐释该思想的现实意义。
法莫替丁对大鼠应激性、消炎痛性及组胺性胃溃疡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醋酸所致胃溃疡的愈合。明显抑制大鼠的基础胃酸分泌和组胺、胃泌素及匹洛卡品刺激的胃酸分泌。
10名男性受试者按交叉实验设计口服阿昔洛韦片剂和胶囊各400 mg 后,用改良的 HPLC 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表明阿昔洛韦胶囊口服后吸收快于片剂,峰浓度也较高,但吸收程度(AUC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