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征:俯首甘为“拓荒牛”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萧县圣泉乡青年陈征,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拓荒牛”。他带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为改善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水平默默奉献着。
  初次见到陈征,是去年8月,在萧县圣泉乡金马山的山头上,火辣辣的太阳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刻在人的皮肤上,强烈的紫外线使眼睛备受煎熬。此时的陈征,根本不像笔者想象中的“老板”,30多岁的年纪,皮肤黝黑,穿着一件被汗水打湿的背心,胳膊上有几块明显暴晒后的脱皮印记,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承包荒山、利用荒山、开发荒山的创业经历。
  陈征自幼家庭贫困,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结婚后的陈征分家时只分到了一碗没有一点营养价值的“油滋滋”(肥猪肉熬油后的残渣)。为了养家,他不停地探索致富之道,先后跑过大车搞运输,后来随着运输成本的增加,他不得不另觅它法,又把目光放在养殖上,先后投入近2万元养了鸡、兔子,但是因为技术跟不上,把原来的2万元成本也填了进去,这对他是一个无情的打击。
  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个以劳养武的年代,陈征作为村里的基干民兵,要去县里参加民兵训练。机缘巧合,在县人武部干部的开导下,他灵机一动,何不利用自然资源开办一个采石厂呢?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说干就干,从民兵训练基地回到家,他就张罗几个关系不错的民兵带着铺盖上山了……经过几年的打拼,连片的荒山成为了“金山”、“银山”,他的采石厂规模也发展到了4个,成了远近闻名的大企业,他也成了人人“敬称”的大老板,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正当他的生意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让人理解不透的是,2007年秋,陈征突然宣布关闭了采石厂,“不能用破坏环境的代价来脱贫致富,必须要利用好荒山、保护好荒山、开发好荒山,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的银行,之前这片荒山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和幸福,但是我们欠大自然太多的东西,我要用下半生来偿还大自然的历史欠账。”面对乡邻的不理解,他提高八倍的声调说道。
  那年,在宣布关闭采石厂后,他带着朋友来到荒山。在金马山山顶,他踩着山上厚厚的土层,突然萌生了承包荒山栽树的念头。“这不是大自然赐予我的机会吗?偿还大自然的历史欠账的机会来了。”他找到村领导,咨询承包荒山的有关事宜,又多方打听,反复调研,暗暗下决心,要在这荒山上干一番事业。
  回家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一说,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在县城工作的弟弟苦心规劝他说:“哥哥,我们吃喝不愁,你就好好经营你的那个厂,何苦再去受那份罪呢?”但陈征就是这样一个认死理的人,认准的事,谁也阻拦不住。
  就这样,陈征来到安山村金马山,与村里签订了承包金马山190亩荒山经营权的合同。由于开发荒山要租用大型挖掘机和雇用大量人力,还要订购种苗,手头的余钱很快就捉襟见肘了。为了不耽误春栽,陈征干脆咬牙将采石厂的设备全部以处理价卖掉,雇请十几名乡邻,租用两台挖掘机,吃住在山头,一干就是两个多月。风吹日晒,人黑了、瘦了,但看到呈现在眼前的2万余棵各种树木时,他信心更足了。
  2009年春天,陈征请了50多位乡亲,严格按照林业部门要求的“四大一深”标准,全部选择优良树种近2万株,累计投入资金达20余万元。天时、地利、人和,铸就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栽植时还担心旱情会影响成活率,没想到连续几场春雨滋润了大地,也温暖了陈征的心,树苗成活率达98%以上,并且长势喜人。树苗栽好后,他在山脚下盖上房子,亲自看管山林、除草、治虫、防火。不管是炎热的盛夏,还是寒冷的深秋,经常可以看到陈征在山林中穿梭的身影。几年来,他的荒山绿化得到了县人武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当初的一座荒山成为了一座“军民共建八一林示范基地”。
  转眼又到深秋,当陈征站在山顶上,望着山脚下一座波光粼粼的水库时,发现这里的景色别致,是一个可以打造休闲旅游的好地方,就打算利用冬季空闲的时机,在山体周边开挖3000多个树塘用于栽植各类果树。目前他正在和某公司洽谈,准备在林地间套种中药材,实行订单生产,同时在山上饲养1万只草鸡,逐步做到以副养林。等资本积累之后,根据地方特色建设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学习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公园。让附近的父老乡亲充分感受到这个“绿色银行”给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生态“利息”。
  (安徽省萧县人武部政工科 供稿)
其他文献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不仅不能遗忘农村,更应把农村市场作为重中之重,切实为父老乡亲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春节回乡,问题不少。许多在农村走亲访友的人发现,过期食品、绿毛蛋糕堂而皇之地成了礼品,像“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在城市很容易被察觉的山寨货,在乡村小卖铺里却很受欢迎。就在人们聚焦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农村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顾此失彼,令人心忧。  以前,对于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骨干引领作用,示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共青团中央日前下发通知,启动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在普遍开展创业小额贷款、实用技能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培养100万名带头人,争取村村都有带头人、县县都有带头人协会。
期刊
据国家卫计委数据,中国目前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又为一般农村的2倍,农村儿童的营养状况亟须改善。
期刊
“习总书记的来信是我们最好的新年礼物。”“大家的关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我的第二次生命,来感谢培育我的这片热土。”2014年除夕,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信。信中写道:“得知你康复良好、重返岗位的消息,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希望你仍要注意保重身体……希望你和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
期刊
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并计划用3年时间,试点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在创建过程中,农业部将培育一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3月2日,在“如何规划、投资、建设美丽乡村”座谈会上,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卫星透露,今年年底或将完善“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体系。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我们保护和改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
期刊
“嘉兴府去城三十里外有个村镇,唤做王江泾。”王江泾镇是个古老集镇。宋代以前,已形成集镇,因有一闻氏尚书在此居住,故名闻川市。元代,有王、江两大户相继兴起,遂称王江泾。宋至明,丝绸纺织业不断发展,渐成江浙两省交界处一个丝绸贸易集镇。据《秀水县志》记载,“其民多织缯为业,日出千匹,衣被数州郡”。唐佩金的《闻川缀旧诗》又曰,“闻湖俗名王江泾,土产绸绫,机声灯影近连,比户鹄纹柿蒂,广售四方……”。  如今
期刊
近日,辽宁喀左县团委、关工委、妇联在县人民会堂二楼联合开展了“感恩教育春季爱心助学活动”,为县内1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一次性给予每人500元的困难补助和各种学习用具。  捐赠仪式上,该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高向忱鼓励在座的学生和家长勇于面对生活困难,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团县委、县关工委、县妇联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将助学金发放到每名贫困学生的手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最后,学生代表上台致感谢
期刊
2013年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红遍大江南北,春节期间《爸爸去哪儿》电影大卖,在观众的期待中,节目制作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准备工作,引起人们热议的除了第二季的候选人物,还有每一期节目的拍摄地点。  第一季《爸爸去哪儿》选择了北京灵水村、宁夏沙坡头、云南普者黑、山东鸡鸣岛、湖南福寿山、黑龙江雪乡作为拍摄地,在节目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爸爸与孩子之间发生种种趣事,同时也领略了这6个村
期刊
为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河湟民俗文化,青海湟源县东峡乡于2014年 1月21日举办了东峡乡“两节”文艺汇演暨农民运动会。  全乡共选送了舞蹈《中国美》、小调演唱《党的政策 引路的灯》、武术表演等20个节目进行文艺表演,同时组织了5个篮球队、8个拔河队,进行了激烈的体育比赛。参演、参赛人员达300多人,现场观众达500余人。活动充分展示了该乡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全乡各族人民昂扬
期刊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引领和县广大团员青年踊跃投身全县“美好乡村”建设主战场,日前,团和县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启动“青春建功美好乡村”行动。  此次“青春建功美好乡村行动”以开展一次主题教育、举办一次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组织一次青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实施一次青春关爱行动、树立一批青年先进典型、筹建一批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夯实一批农村青年组织等“七个一”为主要内容,旨在动员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