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r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渐渐无法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019年,教育部等部门提出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并开始在各个地区建立改革试点,以期解决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高人才质量,提升就业率.学前教育专业也开始基于“1+X证书制度”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阐述了“1+X制度”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和当前基于该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创新策略,希望给这一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独立学院,如何在混合式教学环境新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提高专业水平的问题值得关注与探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效果,并通过结果分析从动机理论和混合式教学构建视角提出相应建议,为英语学习与教学提供新途径、新思路.
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了刚考上大学的女孩贾晓玲穿越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她和年轻时的母亲李焕英相遇,在已知未来的情况下试图阻止某些事情的发生,以此来改变母亲的命运.该片构思独特,情节感人,看似荒诞实则真实.在人生的圆满与世俗的成功面前母亲依然选择了遵从自身的感受,在相互理解中接受了彼此人生的不完美.偶然与必然,命运与规律钩织成复杂的人生之网,而爱始终是其中最自然也是最真实的存在.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这一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各个行业改革创新的利器.近年来,大数据成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驱动力,在实践教学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旅游专业也是如此.中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下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十分积极有效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自身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故事性,蕴含十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机制的监督两个层面出发,并结合《谏逐客书》一文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从而为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伴随着新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当下,翻转课堂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较差,课堂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鉴于此,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堂必须创新模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翻转课堂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创新模式.本文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含义及大学生传统课堂学习的困境,提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通过对教学案例和课堂上学生参与度的调查分析翻转课堂的效果,结合翻转课堂的教
价值观教育对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个体健康极其重要.后疫情时代强化价值观教育有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强化价值观教育是应对现实危机的直接反应,是指导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凝聚国家向心力的重要手段.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增加教育合力.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和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上的契合性使融入具有可能性.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达到融入的目的.
高职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二者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尝试给出二者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从而为我国高职学生教育提供参考.
集体主义精神塑造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和社会对其社会成员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奉献精神的培养以及整体的共享理念的践行都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同集体主义精神建设具有主体一致性、内容相关性以及方法的可借鉴性,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塑造集体主义精神提供路径和方法指导.
余华在他的文集中曾提到卡夫卡给他创作带来的影响,对比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与余华的《一九八六年》两个文本,可以清楚地看到余华对于卡夫卡现实主义变形寓言体式的继承:借助某种构造出来的象征或隐喻,在极致的现实主义中取得寓言化的效果.两位作者都以具有暴力意义的“刑罚”为中心,在人性的幽暗角落和深层意识中表现对暴力、失语、权力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试图在寻找某种先验色彩救赎的同时,鲜明地体现作家本人的“原罪”意识.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为高校社会科学的发展拓宽了交叉融合的路径,也为“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实施探索了更深层次的方向.“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更加紧密,形式与内容更为丰富,在传统文科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交融互通的学习过程中,智育、德育和美育等多育并举下的“课程思政”也愈加重要.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新文科”课程思政的融合,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举措,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可大幅度提升思政教育理念与成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