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处于成长时期,是非观念尚未形成,思考分析能力尚浅,自控能力低。提出小学生过错行为处置的具体案例,分析小结得出形象引导、惩戒警醒、重复纠错、示范引领、典型推广等处置方法,进而论述小学生过错行为的处置需遵循运用及时警醒、必要惩戒、惩戒适度得法、及既往不咎四大原则。
【关键词】小学生 是非观念 警醒 惩戒 适度得法 既往不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阶段,他们的是非观念、自控能力俱在形成之时,他们出现过错行为是最为常见的。然古语有云:小时拿针长大偷金。任何过错行为如不加以处置,任其发展下去都将铸成大错。因此。面对小学生出现的过错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及时加以处置,确保他们健康茁壮成长。应如何处置小学生的过错行为呢?
要谈及小学生过错行为的处置,就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小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小学生过错行为处置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小学生过错行为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那么小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研究分析:大家知道小学生多处于6—12周岁的儿童时期,他们的是非观念尚未形成。他们的行为大多凭其主观喜好决定,好奇、好动、随意性强是基本表现。他们的行为可塑性最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这个规律去正确引导他们,通过及时纠错培养小学生形成基本的正确是非观念,用以指导他们的行为,避免过错行为的产生。同时,我们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低,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尚浅,其行为往往表现为天真、幼稚、率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强化他们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以确保小学生少出现过错行为。
小学生过错行为种类很多,有思想上的、有行为上的、还有日常习惯方面的。其处置方法不尽相同,我们应根据具体的过错行为区别对待。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有一回默写古诗“故人西辞黄鹤楼”错把“故”写作“敌”,教语文的邱昌生老师是这样处置的: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拧着我的耳朵,厉声地说:“你就这样对待故人?当头一棒打去?他还会是你的故人吗?”这事至今还留存在我脑中。不光是我,全班同学也从我的事例中受到了教育,再也没有人把“故”写成“敌”了。
还记得我6岁那年冬天。天气特冷,我拎着火笼与几个小伙伴爬到牛栏上方的稻草垛中,享受着稻草给我们带来的温暖。正觉得美滋滋时,忽听到“你们给我下来!”的大声疾呼,原来是大哥看到了我们。我乖乖地拎着火笼下来,大哥一把揪住我的耳朵,疾声地说“你疯了、傻了?!——拎着火笼上去,要是把稻草烧着了,你还有命吗?”我踮起脚说:“我以后再也不会了!”打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拎着火笼,钻稻草垛、茅柴垛了。
我们学校的班主任面对小学生乱扔垃圾是这样处置的:当他发现哪位同学乱扔垃圾后,找到该同学,面对全体学生郑重宣布罚他打扫卫生三天,如没打扫干净则重扫。同时宣布他可以监督其他同学,只要发现有谁乱扔垃圾,则余下的打扫任务由他发现的同学接替完成。
以上三例均为正确处置小学生过错行为的成功案例。在小学生过错行为的处置方法中,除了上述案例中的形象引导法、惩戒警醒法、重复纠错法外,还有示范引领法、典型推广法等。例如为了纠正小学生上课不良习惯之过错行为,教师要反复的给他们进行示范,指出正确的做法,如举手发言、听从指挥等。又如纠正小学生的违纪情况,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表扬守纪之学生,树立典型,用以引导小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和典型看齐,养成正确行为习惯。
要正确处置小学生的过错行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就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其一及时警醒的原则。如案例一的邱老师形象生动地指出我练习中的错误,将“故”和“敌”的区别一针见血的道明白,让我和全班同学终生难忘。还有案例二中的大哥,在发现我等的过错时,及时向我等指出错误并加以惩戒,告诉我等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正确引导了我等的行为,使我明白今后应该如何去做。这就是我们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及时警醒原则,通过及时的警醒让小学生明白事理,纠正过错行为。
其二必要的惩戒原则。虽然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但出现了过错行为,就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接受适度的惩戒,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对错误行为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接受教训,改正错误行为。如案例三中的罚打扫卫生三天,其目的在于让小学生知道乱扔垃圾是要受罚的,从而养成不乱扔垃圾、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其三惩戒适度得法的原则。在对小学生过错行为的惩戒中,必须要适度,这个“度”要以不伤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要以有利于小学生品德、毅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原则。就像魏巍老师的教鞭那样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让学生产生敬畏、接受教训即可。这里的“法”必须确保不误导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让迟到的学生罚扫地的做法,就极易诱导学生产生劳动可耻的观念,是极不科学的做法。
其四既往不咎的原则。古语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因学生犯了一次错,就将类似的错误都往其身上套,应该相信学生,改了就好,做到既往不咎,从而让学生乐于改正错误,得以健康发展。
总之面对小学生的过错行为,我们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揪住不放,一棒子打死。在进行警醒引导的同时,加以必要的适度的惩戒,从而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这就是对小学生过错行为的正确处置。
【关键词】小学生 是非观念 警醒 惩戒 适度得法 既往不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阶段,他们的是非观念、自控能力俱在形成之时,他们出现过错行为是最为常见的。然古语有云:小时拿针长大偷金。任何过错行为如不加以处置,任其发展下去都将铸成大错。因此。面对小学生出现的过错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及时加以处置,确保他们健康茁壮成长。应如何处置小学生的过错行为呢?
要谈及小学生过错行为的处置,就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小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小学生过错行为处置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小学生过错行为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那么小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研究分析:大家知道小学生多处于6—12周岁的儿童时期,他们的是非观念尚未形成。他们的行为大多凭其主观喜好决定,好奇、好动、随意性强是基本表现。他们的行为可塑性最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这个规律去正确引导他们,通过及时纠错培养小学生形成基本的正确是非观念,用以指导他们的行为,避免过错行为的产生。同时,我们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低,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尚浅,其行为往往表现为天真、幼稚、率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强化他们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以确保小学生少出现过错行为。
小学生过错行为种类很多,有思想上的、有行为上的、还有日常习惯方面的。其处置方法不尽相同,我们应根据具体的过错行为区别对待。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有一回默写古诗“故人西辞黄鹤楼”错把“故”写作“敌”,教语文的邱昌生老师是这样处置的: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拧着我的耳朵,厉声地说:“你就这样对待故人?当头一棒打去?他还会是你的故人吗?”这事至今还留存在我脑中。不光是我,全班同学也从我的事例中受到了教育,再也没有人把“故”写成“敌”了。
还记得我6岁那年冬天。天气特冷,我拎着火笼与几个小伙伴爬到牛栏上方的稻草垛中,享受着稻草给我们带来的温暖。正觉得美滋滋时,忽听到“你们给我下来!”的大声疾呼,原来是大哥看到了我们。我乖乖地拎着火笼下来,大哥一把揪住我的耳朵,疾声地说“你疯了、傻了?!——拎着火笼上去,要是把稻草烧着了,你还有命吗?”我踮起脚说:“我以后再也不会了!”打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拎着火笼,钻稻草垛、茅柴垛了。
我们学校的班主任面对小学生乱扔垃圾是这样处置的:当他发现哪位同学乱扔垃圾后,找到该同学,面对全体学生郑重宣布罚他打扫卫生三天,如没打扫干净则重扫。同时宣布他可以监督其他同学,只要发现有谁乱扔垃圾,则余下的打扫任务由他发现的同学接替完成。
以上三例均为正确处置小学生过错行为的成功案例。在小学生过错行为的处置方法中,除了上述案例中的形象引导法、惩戒警醒法、重复纠错法外,还有示范引领法、典型推广法等。例如为了纠正小学生上课不良习惯之过错行为,教师要反复的给他们进行示范,指出正确的做法,如举手发言、听从指挥等。又如纠正小学生的违纪情况,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表扬守纪之学生,树立典型,用以引导小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和典型看齐,养成正确行为习惯。
要正确处置小学生的过错行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就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其一及时警醒的原则。如案例一的邱老师形象生动地指出我练习中的错误,将“故”和“敌”的区别一针见血的道明白,让我和全班同学终生难忘。还有案例二中的大哥,在发现我等的过错时,及时向我等指出错误并加以惩戒,告诉我等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正确引导了我等的行为,使我明白今后应该如何去做。这就是我们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及时警醒原则,通过及时的警醒让小学生明白事理,纠正过错行为。
其二必要的惩戒原则。虽然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但出现了过错行为,就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接受适度的惩戒,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对错误行为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接受教训,改正错误行为。如案例三中的罚打扫卫生三天,其目的在于让小学生知道乱扔垃圾是要受罚的,从而养成不乱扔垃圾、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其三惩戒适度得法的原则。在对小学生过错行为的惩戒中,必须要适度,这个“度”要以不伤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要以有利于小学生品德、毅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原则。就像魏巍老师的教鞭那样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让学生产生敬畏、接受教训即可。这里的“法”必须确保不误导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让迟到的学生罚扫地的做法,就极易诱导学生产生劳动可耻的观念,是极不科学的做法。
其四既往不咎的原则。古语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因学生犯了一次错,就将类似的错误都往其身上套,应该相信学生,改了就好,做到既往不咎,从而让学生乐于改正错误,得以健康发展。
总之面对小学生的过错行为,我们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揪住不放,一棒子打死。在进行警醒引导的同时,加以必要的适度的惩戒,从而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这就是对小学生过错行为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