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在子宫内膜息肉(EP)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E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分别予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月经量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EP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低,是目前EP治疗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
  国外报道称,35岁以内女性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发病率约为3%,35岁以上者则为23%,绝经后则更高,为31%,该病的高发年龄为50岁左右,在>70岁的女性中则较为少见。EP虽为良性病变,但也有0.5%左右的病人可发生恶变,尤其是更年期及绝经后妇女[1]。但近年来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病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笔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于2009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接诊的已婚EP患者120例,年龄37-65岁。其中绝经妇女47例,未绝经73例。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所有患者均宫腔镜病理活检诊断为EP。均未合并其他妇科疾病,近期无激素使用史,除外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无精神疾病病史。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年龄、临床表现、息肉大小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于月经干净后3-7天实施手术。术前4-6h予米索前列醇阴道局部用药400-600ug软化宫颈。使用奥林巴斯电视宫腔镜系统,整个手术过程在B超监视下进行。子宫膨胀液使用0.9%生理盐水,压力为90-100mmHg,灌注液灌注速度为240-260ml/min。观察组用奥林巴斯360°旋转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予宫腔镜直视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则在宫腔镜直视下使用刮匙对息肉进行刮取,同时使用负压吸引,吸净宫腔。
  1.3 疗效观察 术后3个月随访宫颈管狭窄、宫颈粘连、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复发情况。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率及复发情况 经上述治疗,观察组仅1例随访3个月时复发(1.7%),症状缓解率93.3%(56/60);对照组复发7例(11.7%),症状缓解率76.7%(46/60)。两组复发率及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月经量 观察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分别为(354.3±112.4)ml、(186.7±79.3)ml,对照组为(347.6±109.7)ml、(243.7±82.7)ml,两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3 并发症 观察组无1例发生术后宫颈管狭窄及宫腔粘连,对照组随访3个月时发生宫颈管狭窄3例,宫腔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5/6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EP在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中仅次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占据第二位。该病常见于35岁以上妇女,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更高[2]。该病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过高、妇科炎症以及药物等导致子宫内膜局部内分泌紊乱、细胞增殖与调往失衡等因素有关。本病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刮宫术、钳夹术及子宫切除术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宫腔镜技术在西方应用于临床,目前西方国家EP的诊治已出现由宫腔镜替代刮宫趋势[3]。近年来国内宫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笔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EP患者60例,并与使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月经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宫腔镜下刮宫术子宫损伤面积较大,可致出血、人流综合征及感染、宫颈管狭窄、宫腔粘连等多种并发症,且复发率较高[4]。宫腔镜下电切术定位准确,手术范围小,可以将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切除,显著降低复发率,且创伤轻、出血少,且对卵巢功能无影响,子宫内膜损伤小,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复发率较低,是目前EP治疗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春,黄薇.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6):618-620.
  [2]施晓波,张江霖.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5):471-473,477.
  [3]芦亚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28例临床分析[J].中华使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3):266.
  [4]徐燕,苏慧明,黄卓敏,等.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与单纯刮宫术对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786-3787.
  作者简介:裴晓英,女,(1976.2-)湖北南漳,主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及研究,本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症状的诱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的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低血糖尿病均未再次发生,因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大面积脑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其它患者均于治疗后30min内症状改善,待好转后出院。结论:临床医师需加强对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认识,定期行血糖检测,争取早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血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休克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6小时内进行动脉血乳酸浓度测定,观察血乳酸清除率与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动脉血6 h 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t=6.412,P<0.01),A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χ2=138.65,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后取抽取动脉血测定乳酸, 患者入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和鉴别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2011年收治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发作的诱发因素、临床特征、合并疾病及误诊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结论:80例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9~65岁之间。误诊2例(占2.5%);高脂血症8例(占10%);足第一跖趾为首发表现者14例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本社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社区的460名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文化层次及居住情况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及常住儿童的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其他家长,而对计划免疫知识的需求程度以高中和中专、常住儿童家长的最强,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社区儿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影响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时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预防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穿刺置管操作的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240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超声引导组A;颈内静脉前入路组B;颈内静脉中入路组C;颈内静脉后入路组D;每组各60例,各组随机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为15°组,30°组,45°组。每组20例。详细记录操作的定位方法、穿刺时患者头部旋转的角度、穿刺用途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斑秃的疗效。方法:6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胱氨酸、赖氨酸葡锌颗粒、外涂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除复方甘草酸苷未用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0.0%,有效率83.3%,对照组为13.3%和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9和15.4,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抗宫炎汤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糜烂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宫颈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抗宫颈炎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果 抗宫颈炎汤可提高宫颈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在卵巢囊肿的治疗中,中草药对其起到的作用。方法:回顾并分析100例患有卵巢囊肿的妇女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痊愈的有42例,占总数的42%;好转的有47例,占总数的47%,其中有6例患者在症状稍微好转后,没有坚持服药;另外3例患者在手术前诊断出患有卵巢囊肿,手术过后的病理报告显示患者出现畸胎瘤;没有疗效的患者有11例,占总患者数的11%,经过医院B超的诊断后,证实患者出现了囊实性包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术后出现锁骨上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35例锁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骨折位于内侧2例,中外1/3交界处33例(10例行锁骨上神经保护),均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结果:术后位于内侧的2例及行锁骨上神经保护的10例未出现锁骨上神经损伤,其余23例均出现锁骨上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锁骨骨折特别是中外1/3交界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应注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PROM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处理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86例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周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处理。结果:本组共分娩出新生儿86例,存活81例(占94.19%),死亡5例(占5.81%)。其中孕25~28周者5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80.00%;孕29~36周者39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2.56%;而3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