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头孢吡咪唑(cefpimizole)是一种新的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其抗菌活性与其它四种第三代的头孢菌素相似。研究表明,它在体外能作用于包括奈瑟氏淋球菌在内的多种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孢吡咪唑(cefpimizole)是一种新的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其抗菌活性与其它四种第三代的头孢菌素相似。研究表明,它在体外能作用于包括奈瑟氏淋球菌在内的多种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
其他文献
先天性梅毒(CS)是感染苍白螺旋体后最严重的一种类型。胎儿感染易发生在孕母患有一期、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时,这是因为在这几期有大量的螺旋体进入血循环中,若对孕妇的一期、二期梅毒不予治疗,则其传染性非常之高,约为100%。
幼年性跖部皮病是近来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区分出来的,以往皮肤科文献未加提及,从1968年起才有描述,并有不同的病名如"异位性冬令足","前跖部湿疹","干燥性跖部皮炎","前跖部干性趾尖炎","小儿趾周皮炎","磨擦性跖部皮炎","湿性和干性综合征",但由Mackie和Husain提出的"幼年性跖部皮病"则为大多数作者所采用.
对于顽周性银屑病特别是银屑病性红皮病,氨甲喋呤(MTX)是常用的药物,其主要副作用是对肝脏和骨髓的毒性,引起表皮坏死少见,本文报道了一例86岁的女性患者,因患银屑病性红皮病用MTX治疗,发生表皮坏死.病人在MTX治疗前查Hb12.0g/dl,白细胞计数12.6109/L,血小板计数275109/L和血尿素5.1mmol/L.
青斑血管炎临床表现为下肢、尤其是踝部淡紫色斑及复发性溃疡,溃疡痊愈后遗留白色萎缩性瘢痕;组织学特征为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节段透明样变,伴灶性血栓闭塞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本文报告2例患者用抗血栓形成药联合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为评价多形核白细胞(PMN)在寻常型银屑病(PV)中的作用,作者采用体外琼脂板的方法测定了PMN的移动,对31例PV和8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试验观察.按受累皮肤面积分轻型(5~20%)与重型(>40%).19例轻型PV中,男7例,女12例;12例重型PV中,男7例,女5例,8例关节病型银屑病中2例HLA-B27阳性,2例有骶髋关节炎.在观察中,患者继续用PUVA(2例)或局部治疗,无1例采用
黑素细胞的特征之一为生成黑素,酪氨酸是形成黑素生化反应链的底物,在此过程中形成3种不同的化学中间产物:(1)酚化合物如:3,4-二羟苯丙氨酸(多巴);(2)酚硫结合物如;5-S半胱氨酸多巴(5-S-CD);(3)吲哚物质如:5,6-二羟吲哚和二羟吲哚-2羧酸。
搔抓是使炎性皮肤病加重的因素.作者设计了一种搔抓器以150g压力置于前臂屈侧皮肤进行搔抓并观察搔抓对组织胺释放所起的作用.实验选取5例患异位性皮炎病人(16~41岁),患者前臂屈侧有轻度红斑散在分布,有扁平丘疹和5名正常志愿者为对象,在搔抓前、后立即于搔抓侧肘静脉采血测定其血浆由组织胺水平.结果,搔抓5分钟后,两组被试者中血浆组织胺水平均无改变.著者又采取搔抓1分钟,间歇1分钟,再搔抓1分钟的方式
斑秃被视为一独立疾病已有几个世纪,但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免疫、细菌和病毒感染、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血管机能障碍、异位性素质、精神紧张等因素先后被提出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郎格罕细胞(LC)是一种表皮树突状细胞,表面具有Fc及C3b受体,并可表达Ia抗原,因此与巨噬细胞类似,而被认为是与皮肤有关的淋巴样组织(SALT)的"边防哨",能呈递、处理抗原,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念珠菌的感染率逐年升高,但念珠菌病在诊断、防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念珠菌的致病规律及念珠菌病的诊断防治进行了较多研究,简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