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_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详细阐述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学的重要性,在分析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给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174-02
   人文素养包含人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和审美态度,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在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命。
   一、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高尚情操和人文知识,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1]。只一味地培养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人文教学的重要性,会导致中职生无法满足岗位变换、技术升级等工作方面的要求。其次,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中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庸俗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满足党中央所要求的“科学发展观”,为国家培养出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最后,当今社会需要理性认知民族、理性认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能够丰富中职生的精神世界,对提高民族凝聚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
   只有具备基础的语文知识,才能够在不断的学习和发展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但是由于许多中职生缺乏基础的语文知识,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不能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影响了人文教育的效率。新课标指出,要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中职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在写请假条等系列应用文时语言结构混乱、内容空洞。此外,中职生大都将精力投入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上,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语文教材人文之美的感悟,影响了人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二)对教材内容利用不充分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许多教师高频率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很多教学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与教材的联系性不高。中职语文教材是专业学者综合中职生实际学习情况、个人职业发展、个人综合素养养成等多方面因素编写而成的,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材的重要性,并不能良好地利用教材内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常以“填鸭式”教育为主,中职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语文感知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并没有将新型教学方法引入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学模式僵化,影响了人文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进行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基础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工作内容[2]。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切实结合班内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学习能力,进行高效率的基础教学。对此,教师还可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全方位提高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促进其语文探究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提醒幸福》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将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字词教学和句段教学。在进行字词教学时,着重讲解“姗”“怅”“惴”“袅”“熠”等字的读音,并让学生了解“枕戈待旦”“南辕北辙”“瞻前顾后”等成语的意思。在进行句段教学时,对文章中“良宵”“风暴”等比喻化的写作手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喻、排比的写作手法。此外,让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和摘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好詞好句好段的积累。比如,有的学生将“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在暗淡中降临”一句话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并仿照这句话进行创作:“快乐不喜欢暴力冲突,常在嬉笑中降临。”通过进行基础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分析教材内容,挖掘爱国主义内容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对相关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以启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其人文素养的生成[3]。对此,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师生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
   比如,在《永远的校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19世纪初我国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并详细讲解一战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却要被迫签订“二十一条”的屈辱历史。在历史情境下,学生义愤填膺,提问道:“老师,那后来怎么样?”在学生的追问下,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并引出当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永远的校园》一文。经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北京大学的赞誉之情,并对“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这一句话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老师,北大的灵魂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进行深入的回答:“是综合了社会精英意识、被选择的庄严感、献身国家救亡道路使命感的中国魂。”经过一番深入的师生互动探究,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发展。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1.进行诵读教学,培养语文感知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对文章进行吟诵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的体会之情,还能够提高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深化对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才能够让学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文境界[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诵读教学,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到文字的形象之美、意象之美,进而培养其良好的语文感知素养。
   比如,在《好雪片片》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课文中醇厚、浪漫的情感,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到“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路上的河马”时,学生体会到“老人”的贫困和身体的笨重。在朗读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时,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学生的脑海里逐渐出现了一个贫困、孤苦、笨拙却带着明净的善意的形象。通过诵读教学,学生对语文的感知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组织阅读探究活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布置语文探究任务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积极性。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织阅读学习合作小组,将阅读任务下发到各学习小组中,让小组成员自行搜集材料对问题进行探究,不仅能够扩大其阅读量,也能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当中,教师布置小组阅读探究任务:“作者在文中‘心里颇不宁静’一句话中表达了什么?‘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话又代表了什么?”在任务的驱动下,各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过程中:“作者心中不宁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太过黑暗,在‘四一二’和‘七一五’的反革命大屠杀背景下,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隐晦表达。”“‘热闹是他们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想要寻求解脱,却被现实羁绊的郁闷之情和忧郁之情。”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3.以读促写,培养人文价值观念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此理念应用到中职写作教学过程当中,在提高中职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其人文价值观念的良好发展。一方面将教材内容、课外名著作为写作参考进行阅读,并让学生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着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布置写作教学任务,在作文创作过程中深化学生的人文价值观。
   比如,在进行景物描写的作文教学时,教师将《故都的秋》作为写作参考文章让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等语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当时爱国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加深了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的认知。教师让学生阅读《我的空中楼阁》,加深学生对托物言志的艺术写作手法和比喻、对应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这时,教师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如“写一下我们家乡的四季景色”等,在写作训练中促进学生人文价值观的生成。
   4.组织实践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实践互动能够将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对深化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多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书法训练活动、辩论教学活动、实地考察教学活动等,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学生生成良好的文化自信[6]。
   比如,在《中国园林的风格》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借助互联网、多媒体了解中国园林的建筑之美之外,教师还可开展“我是园林设计家”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为了创作出优美的园林设计,查阅了很多我国的古代建筑,比如拙政园、颐和园、苏州留园等等。在查阅资料时,学生深刻领略了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庄严之美与和谐之美,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学习研究的兴趣。
   四、結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基础,创新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式培养中职生的审美鉴赏、语言感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宏斌.多角度探究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86.
   [2]李丽丽.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0(42):170-171.
   [3]李智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126.
   [4]孙静.基于中职语文课标、教学大纲和普高语文课标的比较研究[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10):51-53.
   [5]刘志中.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文化解读策略[J].学园,2020,13(23):105-106.
   [6]白红琼.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41.
  编辑 栗国花
其他文献
清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是清远所属的唯一一所高等学校,助力清远乡村振兴是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专业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大学生服务基层教育、农业专业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和科技特派员定点科技帮扶等形式,服务清远本地农业农村,深度参与清远本地脱贫攻坚战,助力清远农民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班级的管理模式必须是以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德育管理不管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还是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对日
期刊
新时代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一种非正式权威,参与乡村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和壮大乡村治理主体、破解乡村治理困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此,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村新乡贤回归参与治村的事例作为个案,研究新乡贤回归参与治村的现实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新乡贤回归参与治村行为提出应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增强新乡贤的认同感;正确定位,消除顾虑,激活新乡贤的参与动力;建立载体,完善机制,拓展新乡贤参与的深广度等优化路径,以期形成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摘 要] 简单分析了班主任做好美育工作的必要性,研究了中职院校班主任美育工作中存在认识和观念滞后、美育工作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和班级美育协调不到位、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并围绕美育工作原则、审美观念、挖掘美和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行为美和心灵美、长效机制等方面,就相应的创新策略展开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班主任美育工作;审美观念;心灵美  [中图分类号] G717
[摘 要] 首先阐述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创新的重要现实意义及必要性,其后深入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困境成因,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的主要策略。  [关 键 词] 互联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
期刊
广东省清远市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过程中还存在生产规模小、龙头企业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应不大、综合开发不力、政策支持不够、消费者终端对地理标志产品认知度不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实施政策扶持战略,凝聚开发合力;实施科技变革战略,提升科技含量;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挖掘发展潜力;实施品牌开发战略,放大品牌效应;实施产品质量管控,加大监管力度。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初中阶段,器乐教学要培养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选择恰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