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8-0035-03
近几年,由于养鹅效益较好,养殖户积极性较高,我国养鹅业发展较快,但目前仍然存在养殖分散、设施简陋、管理水平低下等弊端,这使得鹅病不断发生、难以控制,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层出不穷,成为阻碍我国养鹅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鹅禽流感
1.1 流行特点
该病由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鹅群均有高度易感性,以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发病居多。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其他日龄鹅也可达50%以上。该病潜伏期很短,感染后数小时即可出现症状,以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发病居多。病鹅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离群呆立,缩颈闭目,喜蹲伏,呼吸困难,鼻孔流液,咳嗽,部分肿头、流泪、眼角膜先红肿后浑浊。部分病鹅出现严重下痢,拉黄绿色稀粪。免疫过的种鹅发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产蛋下降,畸形蛋增多,恢复较慢,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剖检可见,气管出血、心冠脂肪或心内膜出血、心肌条纹状坏死(俗称虎斑心)、脑膜出血、胰腺坏死等典型病变[1-3]。
1.2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免疫为主。种鹅开产前至少免疫3次禽流感疫苗(含Re-11),之后间隔2~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肉鹅一般在10日龄左右免疫一次,发病严重的地区需免疫两次:7~10日龄进行一免,20日龄左右进行二免。要避免鸡、鸭、鹅混养或者串栏,以防病毒跨种属传播。该病无特效药物,鹅发病时要注意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2 鹅副粘病毒病
2.1 流行特点
鹅副粘病毒病又称为“鹅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目前流行的毒株以基因Ⅶ为主,与鸡新城疫相同。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鹅均可感染,但以青年鹅感染居多,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两季发病率相对较高。以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空气传播。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器具以及粪便都是重要的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一般2~3 d。病鹅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不振,缩脖垂翅,食欲不佳,饮水增加,流鼻涕,呼吸急促,拉黄白色稀粪,严重者拉暗红色水样粪便,后期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難,趴卧不起,头插翅下,有扭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产蛋种鹅表现死淘率和产蛋率下降。剖检可见严重脱水,脚蹼干燥淤血,眼球凹陷;气管出血,分泌物增多;腺胃出血;肝脏肿大淤血;肠道粘膜明显出血,空肠和回肠粘膜上常有黄豆大小的坏死性假膜,剥离后可见溃疡面,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1,2,4,5]。
2.2 防治措施
2.2.1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坚持日常消毒,尽量减少应激,及时清粪,严格控制有害气体,尽量做到自繁自养,避免不同家禽混养。
2.2.2 免疫接种 种鹅7日龄皮下注射新流灭活疫苗,0.5 mL/只;21~28日龄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2倍量饮水;50~60日龄皮下注射新流灭活疫苗,1 mL/只;产前两周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4倍量饮水;产后每隔两个月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4倍量饮水。
肉鹅7日龄皮下注射新流灭活疫苗,0.5 mL/只;21日龄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2倍量饮水;35日龄皮下注射新流灭活疫苗,0.8 mL/只。
2.2.3 治疗 一旦发病需要对发病鹅进行及时的隔离、捕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场区进行严格消毒。未发病的鹅用4倍量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同时使用抗菌药预防与治疗继发感染。
3 禽霍乱
3.1 流行特点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各年龄的鹅均可发病,雏鹅和育成鹅更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更高。该病目前常为散发,或有限区域流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发病较多。接触传播为主,被粪便污染的养殖环境均是污染源。病症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最急性型常常无症状而突然死亡,或者倒地拍打翅膀后很快死亡,多发生于夜间;剖检可见全身浆膜点状出血,肝脏表面有大量针尖状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点。急性型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到42 ℃以上,口鼻流淌粘液,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并摇头试图将喉头粘液甩出,故有“摇头瘟”之称,腹泻严重,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有的粪中带血,有腥臭味;剖检可见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表面布满白色或黄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心冠脂肪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出血点。慢性型多见于成年鹅或发病后期,病鹅表现为腹泻、消瘦、贫血,部分关节肿胀、跛行[3,6,7]。
3.2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禽霍乱疫苗。一旦发病,迅速隔离病鹅,并进行切实消毒。如有条件,应尽快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若无此条件,可选用红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投药后,当鹅死亡明显减少时,要继续投药2~3 d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未发病和发病鹅场周围的鹅群必须紧急接种禽霍乱疫苗。
4 鹅口疮
4.1 流行特点
该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又称为霉菌性口炎。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饲料、垫料是重要的传染源。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蓬乱,常张口呼吸,饮食下降,消瘦。最显著的病变为口腔粘膜、嗉囊粘膜有灰白色或黄色圆形溃疡。
4.2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当密度。一旦发病,及时进行消毒。口腔粘膜溃疡可以涂抹碘甘油,嗉囊溃疡可用万分之三的硫酸铜水溶液饮水,连用3~5 d[3]。
5 曲霉菌病
5.1 流行特点
该病是由烟曲霉菌或黄曲霉菌引起的一种霉菌病。雏鹅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最高。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降低,流鼻涕,张口呼吸,体温升高,很快死亡。成年鹅多呈隐性感染,表现为慢性腹泻,衰竭死亡[3]。
5.2 防控措施
严禁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一旦发病立即更换垫料,并进行严格的消毒。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连用3~5 d,或者饮用浓度为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水溶液,连用3~5 d。
参考文献:
[1] Saif Y M. 禽病学[M]. 苏敬良,高福,索勋译. 11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张存. 鹅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J]. 兽医导刊,2012,1:27.
[3] 林漫亚. 鹅的常见疾病防控[J]. 浙江畜牧兽医,2017,4:48-49.
[4] 侯希江. 浅析常见鹅病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7,8:155.
[5] 李啟秋. 鹅副黏病毒病防治情况进展[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8:209.
[6] 房茂民. 常见鹅病的鉴别诊断[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2:32.
[7] 包雪红. 常见鹅病的症状及防治[J]. 现代畜牧科技,2020,68(8):86-87.
收稿日期:2021-07-25
*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1A12, CXGC2021A49)。
作者简介:于可响(1979.4-),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禽病研究,E-mail:yukx1979@163.com。
**通讯作者:黄兵(1973.10-),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研究,E-mail:hbind@163.com。
近几年,由于养鹅效益较好,养殖户积极性较高,我国养鹅业发展较快,但目前仍然存在养殖分散、设施简陋、管理水平低下等弊端,这使得鹅病不断发生、难以控制,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层出不穷,成为阻碍我国养鹅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鹅禽流感
1.1 流行特点
该病由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鹅群均有高度易感性,以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发病居多。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其他日龄鹅也可达50%以上。该病潜伏期很短,感染后数小时即可出现症状,以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发病居多。病鹅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离群呆立,缩颈闭目,喜蹲伏,呼吸困难,鼻孔流液,咳嗽,部分肿头、流泪、眼角膜先红肿后浑浊。部分病鹅出现严重下痢,拉黄绿色稀粪。免疫过的种鹅发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产蛋下降,畸形蛋增多,恢复较慢,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剖检可见,气管出血、心冠脂肪或心内膜出血、心肌条纹状坏死(俗称虎斑心)、脑膜出血、胰腺坏死等典型病变[1-3]。
1.2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免疫为主。种鹅开产前至少免疫3次禽流感疫苗(含Re-11),之后间隔2~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肉鹅一般在10日龄左右免疫一次,发病严重的地区需免疫两次:7~10日龄进行一免,20日龄左右进行二免。要避免鸡、鸭、鹅混养或者串栏,以防病毒跨种属传播。该病无特效药物,鹅发病时要注意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2 鹅副粘病毒病
2.1 流行特点
鹅副粘病毒病又称为“鹅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目前流行的毒株以基因Ⅶ为主,与鸡新城疫相同。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鹅均可感染,但以青年鹅感染居多,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两季发病率相对较高。以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空气传播。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器具以及粪便都是重要的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一般2~3 d。病鹅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不振,缩脖垂翅,食欲不佳,饮水增加,流鼻涕,呼吸急促,拉黄白色稀粪,严重者拉暗红色水样粪便,后期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難,趴卧不起,头插翅下,有扭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产蛋种鹅表现死淘率和产蛋率下降。剖检可见严重脱水,脚蹼干燥淤血,眼球凹陷;气管出血,分泌物增多;腺胃出血;肝脏肿大淤血;肠道粘膜明显出血,空肠和回肠粘膜上常有黄豆大小的坏死性假膜,剥离后可见溃疡面,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1,2,4,5]。
2.2 防治措施
2.2.1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坚持日常消毒,尽量减少应激,及时清粪,严格控制有害气体,尽量做到自繁自养,避免不同家禽混养。
2.2.2 免疫接种 种鹅7日龄皮下注射新流灭活疫苗,0.5 mL/只;21~28日龄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2倍量饮水;50~60日龄皮下注射新流灭活疫苗,1 mL/只;产前两周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4倍量饮水;产后每隔两个月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4倍量饮水。
肉鹅7日龄皮下注射新流灭活疫苗,0.5 mL/只;21日龄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2倍量饮水;35日龄皮下注射新流灭活疫苗,0.8 mL/只。
2.2.3 治疗 一旦发病需要对发病鹅进行及时的隔离、捕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场区进行严格消毒。未发病的鹅用4倍量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同时使用抗菌药预防与治疗继发感染。
3 禽霍乱
3.1 流行特点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各年龄的鹅均可发病,雏鹅和育成鹅更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更高。该病目前常为散发,或有限区域流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发病较多。接触传播为主,被粪便污染的养殖环境均是污染源。病症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最急性型常常无症状而突然死亡,或者倒地拍打翅膀后很快死亡,多发生于夜间;剖检可见全身浆膜点状出血,肝脏表面有大量针尖状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点。急性型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到42 ℃以上,口鼻流淌粘液,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并摇头试图将喉头粘液甩出,故有“摇头瘟”之称,腹泻严重,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有的粪中带血,有腥臭味;剖检可见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表面布满白色或黄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心冠脂肪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出血点。慢性型多见于成年鹅或发病后期,病鹅表现为腹泻、消瘦、贫血,部分关节肿胀、跛行[3,6,7]。
3.2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禽霍乱疫苗。一旦发病,迅速隔离病鹅,并进行切实消毒。如有条件,应尽快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若无此条件,可选用红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投药后,当鹅死亡明显减少时,要继续投药2~3 d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未发病和发病鹅场周围的鹅群必须紧急接种禽霍乱疫苗。
4 鹅口疮
4.1 流行特点
该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又称为霉菌性口炎。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饲料、垫料是重要的传染源。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蓬乱,常张口呼吸,饮食下降,消瘦。最显著的病变为口腔粘膜、嗉囊粘膜有灰白色或黄色圆形溃疡。
4.2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当密度。一旦发病,及时进行消毒。口腔粘膜溃疡可以涂抹碘甘油,嗉囊溃疡可用万分之三的硫酸铜水溶液饮水,连用3~5 d[3]。
5 曲霉菌病
5.1 流行特点
该病是由烟曲霉菌或黄曲霉菌引起的一种霉菌病。雏鹅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最高。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降低,流鼻涕,张口呼吸,体温升高,很快死亡。成年鹅多呈隐性感染,表现为慢性腹泻,衰竭死亡[3]。
5.2 防控措施
严禁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一旦发病立即更换垫料,并进行严格的消毒。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连用3~5 d,或者饮用浓度为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水溶液,连用3~5 d。
参考文献:
[1] Saif Y M. 禽病学[M]. 苏敬良,高福,索勋译. 11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张存. 鹅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J]. 兽医导刊,2012,1:27.
[3] 林漫亚. 鹅的常见疾病防控[J]. 浙江畜牧兽医,2017,4:48-49.
[4] 侯希江. 浅析常见鹅病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7,8:155.
[5] 李啟秋. 鹅副黏病毒病防治情况进展[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8:209.
[6] 房茂民. 常见鹅病的鉴别诊断[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2:32.
[7] 包雪红. 常见鹅病的症状及防治[J]. 现代畜牧科技,2020,68(8):86-87.
收稿日期:2021-07-25
*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1A12, CXGC2021A49)。
作者简介:于可响(1979.4-),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禽病研究,E-mail:yukx1979@163.com。
**通讯作者:黄兵(1973.10-),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研究,E-mail:hbin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