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策略初探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an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结合“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践环节”课程教学特点,深入挖掘计算机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融入课程思政的“一主线四落实”教学改革策略,以“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为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实现了专业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的双重目标,取得了优良的成效,可以为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升《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并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技术,是相关课程老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项目教学、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三个途径的教学模式变革方向,然后为了应对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水平,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5G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5G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是教育部门的热门话题.通过5G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全面、更丰富.因此,职业教育要具备5G教育的发展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适应新技术,从而有效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中心,发展形成一种从技术服务到应用服务的趋势,信息化建设的重心由原来的校园硬件建设、管理系统建设转变为以师生服务为中心的应用系统建设.在技术服务到应用服务的转变过程中,用户体验是智慧校园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文章从师生用户体验着手,寻找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用户体验带给智慧校园建设带来的影响.
现如今时代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学生本身的认知特点也在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地发生着变化,相较于现如今的信息改革下的教学而言,传统的高校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信息化的程度很低,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要求都明显跟不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应该立足于搭建高校学生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入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应用.
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争先恐后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由于增设新专业面临技术方面和教学配套资源方面的难题,所以很多院校对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处在萌芽阶段,课程不能整体、系统地为学生提供知识.文章主要从国内教学环境、就业前景、技术更新三个方面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进行深度剖析,为高职院校合理增设本门课程提供参考指导意见.
在深刻理解1+X证书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提供了借鉴.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理念在进行着改革创新.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要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进行有效结合,不断拓展学生就业创业的本领.由此可见对高职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该文对高职教育中推进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现在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灵活.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让师生互动更便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灵活地展开各种形式的线上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展开学习.网络教学的优势有:资源更新快、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选择空间大,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余,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难易适当的知识展开学习,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该文以《电子商务基础》为例,借助i博导网络教学平台,针对如何有效地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活动展开阐述.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的重要建设项目.通过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从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重构对接“1+X”证书的课程体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团队与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探索团队建设的内容、方法和路径.
计算机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其行业需求对人才的专业度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就业形势比其他行业更为严峻.因此,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符合就业实际,实现教学与就业完美对接.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计算机行业的就业状况,对高职院校如何使计算机课程教学适应就业形势做出了重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