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行者的跋涉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没有写作,就没有教师的成长。”武宏伟老师经常在各种场合如是说。这句话,从他的口里说出来,一点都不令人意外。因为,他本人的著述和成长,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出生于1960年的武宏伟老师是吉林市人,深耕教育三十多年,担任过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等行政职务,现任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兼任深圳继教课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武宏伟老师已经正式出版的专著有《作文类型导析》《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等六部;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300多篇;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博客和微博(http://blog.sina.com.cn/whw83318395),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誉为“新生代语文名师、一线教育专家、草根教育家”。
  其实,作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要上好课,完成好属于自己的本职——教育教学工作,已不容易。然而,武宏伟老师轻而易举做到了,至于说到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300多篇这一项,就更令人肃然起敬了。但他的业绩还远不止于此,教育教学6部专著,若再加上已交给出版社即将出版和按计划正在撰写的书稿,已经达到了11部,如果一部书稿按25万字计算的话,就是洋洋大观的近300万字。以“勤耕不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虽然成就突出,但武宏伟老师却没有一点架子,每逢新老师讨教,总是热情帮助,毫无保留,也正因此,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老武”。
  二
  当教师,似乎是老武与生俱来的缘分。
  年近六旬的老武身材魁梧,腰板挺直,相貌堂堂,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加上洪亮的声音,在接触过他的人心目中都是一位出色教师的形象。关于自己的成长经历,武老师有如下的追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很小的时候,我就做过教师梦——找一块小木板挂在院子里的木栅栏上,右手拿着刚从学校偷来的白粉笔,左手拿着妹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像模像样地站在那里,给坐在小板凳上的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上识字课——我乐此不疲的原因,竟是羡慕教师的威风和什么都懂。
  长大了,正赶上刚刚恢复高考的好时候。1979年,因为“臭老九”的名声和待遇,参加高考的我并没有选择师范院校,分数达到而且已经考上了政法院校。可是,父亲的“历史问题”,又使我被莫名奇妙地扔进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我哭喊着要求重读,父母却生怕我第二年考不上,加上家境的贫穷,综合的考量后,我无奈地踏进了那所师范学校的大门。1981年中师毕业起当老师,不知不觉,已然过去36个春秋。如果用时下许多人的“成功”标准,出道十余年里,就先后担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也算是“小有成就”了。
  在老武看来,恰恰就是在自己担任行政职务的那些年月,为了世俗的“名”和“利”,荒废了大好的研究年华。自己1985年4月就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论文,1990年6月,30余万字的《初中作文类型导析》,由长春出版社公开出版,此后的整整15年时间,绝大多数精力几乎都花在了教育行政管理上,很少专门静下心来从事教学研究,写过一篇像样的研究论文。回首来时路,听得出来,他的语调中略带着一丝遗憾。尽管,不同岗位的历练,让老武看问题的视野大为拓展,也为自己的教育写作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三
  在教育研究的领域,多年没有大的建树,说起来的确有点儿遗憾。当然,在教育之海里扬帆撒网,老武也捕捉了一些名贵的“海产”,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当班主任。笔者听他讲述了许多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吧。
  故事一:
  二十一世纪初,我调到深圳工作。有一年暑假回东北老家探亲,途中,我打了一辆出租车。下车后,司机说什么也不肯收钱。他说:“老师,你不认识我了吧,我是您的学生,我的妻子也是您的学生。还记得吗?如果不是您专门去家访,为她减免学费,我妻子早就辍学了啊!”望着已经陌生的面孔,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20年前的初夏,那时我从教不久,就遇到班里一位女学生连续几天没来上学。印象中这位住校女孩衣衫破旧,平时少言寡语。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是因为家庭生活困难,父母想让她辍学干活了。“这怎么能行,这不是毁了她一辈子吗?”我回忆着这个女孩,一个刻苦努力、成绩良好的苦孩子的形象浮现在头脑中,“我的学生,让他们读书,这是我的责任!”
  周日早晨八点钟左右,雨过天晴的乡村的沙土路上坑坑洼洼,积水仍多。我骑着自行车向着15公里以外的小屯子进发。车轮在泥泞的沙土中陷进很深,左拐右拐,选择干爽、坚硬的路面艰难前行,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才好不容易找到学生的家。这时,跃入眼帘的是一套低矮的土坯房,和四周的房子很不协调,刚进屋子,隐隐然有一股霉气扑鼻而来。昏暗的房间内,但见我的学生站在角落里不停地抹着眼泪……
  我说服了她的父母,也为她申请减免了学杂费。
  故事二:
  “铃……”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烦乱的思绪。我疲惫地抓起電话。“喂!武老师吗?您好!我是小凯的妈妈,他现在还没回家,您知道他去哪了吗?”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经11点30分了!我在头脑中迅速扫描:下午到班里巡视,发现小凯和几个男学生还在教室里,我就告诉他们晚上有暴风雨,要赶快回家。我是亲眼看着他们走出校门的呀!怎么还没有回家呢?我镇静了一下,安慰道:“您别急,等我问一问其他同学再说。”
  我打遍了常跟他在一起的几位学生家的电话,学生都不在家,只得到了一条线索:他们常去××网吧。此时,“到地球村去”几个大字猛然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那是下午我去班里督促学生回家时,黑板上看到的几个大字,如今恍然大悟。于是,我抓起电话,约那几位家长一起去网吧。
  待大家顶风冒雨来到网吧,只见里面烟雾缭绕,几位学生正在电脑前忙碌。抬头忽见我们落汤鸡似的出现在面前,顿时目瞪口呆。我和几位家长事先已约定:见到孩子们,一定要沉住气,决不能发火。双方对视了一两分钟,还是由我打破了僵局:“唉!你们一时不回家,父母就一时不安,都这么大了,还不懂事?走,咱们回家吧!”几个学生蔫蔫地跟在我们后面……   学生和家长没有马上回家,而是聚集在我那不满10平方米的宿舍里开了个座谈会。我帮学生们分析了影响这次考试成绩的原因,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明确了近期和远期奋斗目标。孩子们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并承诺一定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送走他们时已是凌晨1点30分,虽然我疲惫不堪,但却像刚办完喜事一样兴奋不已……我把这段经历写成了《这是我的责任》,获得了教育部举办的“班主任话细节”活动的一等奖,并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这是老武在老家和深圳做班主任时的经历。前一件事发生时他刚学做班主任不久,后一件事已经是当老师20年之后。老武说,后来不做班主任了,语文课堂上,作文与做人教育依旧紧密结合,课堂组织管理依然毫不松懈,遇到新老师讨教,经验依旧是毫无保留。
  四
  2002年,老武调进了深圳,并雄心勃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走上行政领导岗位,以特区为试验田,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经验融于特区的教育实际,期待能开花结果。
  但相较于理想的完满,现实永远是“骨感”的。在几番挣扎、几番思索中,老武又一次调转航向,重新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现代教育不是缺少所谓的“官老爷”,而是缺少好老师;现代教师不是缺少物质,而是缺少精神;他们不是缺少教育的思想方法,而是缺少正确的、能够因材施教的、而且还有一点反“现实与传统”的思想方法……
  于是,老武毅然拿起笔,开始了孜孜以求的教育科研工作,决心以先进的思想,省时而高效的方法来当“领导”——早上,五点三十分起床,洗漱、读书;七点钟去上班,教育、教学、科研、写作;中午休息一小时,下午运动一小时;晚上,科研、写作,十一点半就寝。这样的作息时间表已坚持了十几年。
  这些年来,北京、上海、福建、江西、山西……到处都留下了老武讲学的足迹。许多人赞叹老武教育科研的成绩,也经常有人邀请他讲讲自己是如何进行教育科研的。对此,老武总是不厌其烦且饶有兴趣地告诉教师同行:心中总有问题,经常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看书学习中甚至是闲谈中发现的问题,储存在电脑里,进而形成一个个小型的科研课题,然后去探索研究,并及时记录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和提高的循环往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经年累月坚持下来,积少成多,由点及面,就形成了一个大系统,一种新学说,一部研究性专著……
  还是举个例子吧,这样更能说明问题。老武说,他在教人教版《语文》鲁迅的《雪》一文时,有三个词是“蜡梅、胡蝶、壶卢”,课文对这三个词的解释是:“蜡梅即腊梅,胡蝶即蝴蝶,壶卢即葫芦。”有学生质疑:“那为什么不直接写成腊梅、蝴蝶、葫芦?”课后,他在网上、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资料,一个词一个词地追本溯源,最后形成了《蜡梅、胡蝶和壶卢》的文章(发布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8期),講给学生听,也讲给全国的同行们听。
  有疑问就“审问”,长此以往,师生都能养成学习探究的好习惯。正是在敏锐的问题意识的引领下,老武先后写出了《〈化石吟〉引发的几个考古谜团》(2006年第11期《语文教学通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于何地》(2007年6月29日第4版《中国教育报》)、《点到为止,不必深究——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几个晦涩问题的处理》(2008年第5期《语文学习》)等一大批探索性文章。在老武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学生根据所查材料整理出的笔记、小论文也不计其数。
  于是,《“三者合一”教语文》出版了,《心与教育的对话》出版了,《教育的是是非非》出版了,《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也出版了……《教育的是是非非》一书,是对某些教育“本真”问题的思考,是对教育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抨击,也是对教育明天的设计和展望,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2年教师喜欢的100本书”之一。
  五
  清人郑板桥有一首《竹石》诗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的是岩石上竹子的“坚韧”性格,启示人们要想取得成绩,没有坚持的品格只能是痴人说梦。老武的教育科研之路,总结起来就是“坚持”二字。
  许多人的教学都是围着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转,因为这样较为稳妥,肯定不会出什么“篓子”和“岔子”。当然,这样做教育自然也就不会有过人之处,除了考试,也懒得再去关注教学,关注学生,更不会去“自讨苦吃”,搞教育科研,去著书立说,至多只是上头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过的是最省心的日子。于是,“朝六晚五”便成为教师生活的规律。这,也算是一种庸庸碌碌的“坚持”吧。
  作为老武多年的同事,我清楚地知道,他是不会这样去“虚掷光阴”的。每天早上5点半,房间里的灯光就亮了,电脑也打开了,在不断的键盘敲击声里,他新的一天就开始了;7点10分出门,开车十来分钟就到了学校,早餐后,指导学生早读,备课、上课、改作业,午餐之后是午休一个钟头,起床后又是紧张的工作。每天下午五点半钟,又准时出门,出现在安托山的登山道上……即使是风雨天,也不轻易改变。10年前,老武的运动还更多的是打篮球或羽毛球,后来因为腰部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改成了有氧运动的登山。如果你要在下午5点过后找他,那么,他可能这样跟你讲:对不起,我爬山了,明天再说,好吗?5点过后,是他自定的健身时间,他每天一个钟头的锻炼,风雨无阻。
  老武说过,没有强健的体魄,做好本职工作都难得到保证,更何况那么繁重而且是创造性的写作任务?
  讲起来,有一件事,笔者觉得值得跟大家分享。有一回,不知道是运动还是别的原因,老武觉得腰部不适。去看医生,医生说是脊椎骨有点增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每天到医院去做牵引或手术。老武听后,觉得自己的身体并不像医生说的那样严重,何况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天天跑医院。于是,他干脆就把医生的话当作了耳边风,自己每天爬山运动,同时安排到社区的健身器材上拉手臂,每天数十次,另加腰、臂、腿及关节等相关部位的配合活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居然发现,腰部的疾患好了,颈椎病也好了!不仅如此,他还根据自身的身体实际,编了一套体操,活动手臂、腿脚、脖颈和腰身,而且据说效果还相当不错。   试问,在健身锻炼上,能够真正做到风雨无阻坚持十几年的,能有几人?做科研也一样。除了出差或旅行,科研写作是他雷打不动的工作。教育写作的成果,就是这样“炼成”的。
  六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朱熹的这首诗,形象地点出了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关注生活和热爱读书也是武老师教育写作的重要源泉。他常说,人云亦云是思想懒惰的表现,久而久之,就不会再有自己的思想。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认真思考,往往就能发现许多生活的本真的东西,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也就有所前进。拾人牙慧,充其量只能当一个传声筒而已。举一个例子,今年暑假,老武一家人自驾游,从深圳出发,经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和宏村、河南开封府,河北的碣石山,一直到东北接近哈尔滨的老家,除了沿途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还尽情探寻历史人文古迹,探访多年未见面的亲人,拍了无数照片。回来后,他又用了近30天的空余时间,补写了一万多字的游记,还做成美篇,向同事好友介绍展示风光名胜、文化古迹和各处民俗风情的特点,分享自己旅行感受,文末,还将旅行的“攻略”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一详细列举出來,给往后自己旅行的朋友们参考。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老武提醒人们在接听完蓝牙电话后,一定不要忘了关机。他自己就是在高速上走了好久后,感到不对劲——电话的导航不说话了。驶进服务区、停下车后才发现,手机的蓝牙电话没有关机,而这时,已经多走了一二百公里!
  写作,离不开读书。对武老师这位既要备课上课又要及时改作业、还要被到处邀请讲学、被无数报纸杂志约稿的名师来说,抽出时间去读书应该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他读书有自己的绝招——利用“边角料”的时间去读书。在很多会议的间隙,都可以看到他手头的《咬文嚼字》《语文学习》或者《人民教育》等刊物;出差途中,等待登机等等的小“边角料”,都被他充分利用起来了,成为他用于读书的“黄金时间”。有时候跟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闲聊得知,许多杂志,都只有武老师一个人借阅过。
  一段风景,普通的人看过就看过了,武老师看过了,就不一样了,他还会让许多人知道,这段风景跟别处的不同之处;一些会前、登机前、旅途中的属于“边角料”的时间,对于许多人而言,过去了便过去了,司空见惯,见惯不怪,在武老师这里,就不一样了,这些“边角料”,变成了他宝贵的“黄金读书时间”。
  于是,生活和工作,自然就给了武宏伟老师丰厚的回报;于是,读书和探究,自然就给了武老师源源不断的灵感。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李 淳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研究了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的交联壳聚糖(CCTS)对于Mo(Ⅵ)、Bi(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3.0时,CCTS对Mo (Ⅵ) 、Bi (Ⅲ)的吸附率分别为98.0%,100%,吸附平衡时间分别
本文通过理论阐述、现实分析,说明发展高等教育应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优先选择,并从转变观念、加快体制改革、加大投入等方面提出引导高等教育消费的基本对策。
以就业价值为导向,改革商贸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其实质就是坚持以第三产业人才市场的客观需要为导向;并对商贸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还提出了商贸高职高
开学的第一天,盛夏的余热让人汗水涔涔。清晨,我站在人影错杂的走廊,等候铃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入各自的教室。从开学的前一天起就开始感觉时间不够用,比如各种大小会议就
研究和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附有约束条件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对这类问题,通常采用随机搜索的方法来解决,但是,随机搜索法不能证明所得到的解就是全局最优解.本文给出了一种求解约
由于风力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利用小时数低,电能质量较差,电网调峰调压压力困难,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较大影响,如何消除或减少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风电场合理的接入电力网络已成为制约风力发电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就风电场接入对电网系统的运行影响和方案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分析肇庆德庆经济形势与负荷电量增长趋势,对电网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分析。结合德庆电网结构现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同时它也是一种耗钾量很大的作物.研究表明,以国内目前的生产水平,每生产50kg皮棉需消耗钾肥7.5kg,约是磷肥的2倍.棉花缺钾不仅影响棉花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