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材料]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明确指示。当天中午,温总理乘专机赶往舟曲灾区,在飞机上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舟曲抗洪抢险救灾临时指挥部,并作出具体部署。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抢险救援工作。会议强调,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加强统一领导、合理部署力量、采用先进有效设备、全力搜救被掩埋人员;要科学制定方案,尽快安全处置堰塞湖,抓紧进行河道整治;要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止次生灾害;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证他们有住处、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就医;要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工作,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要组织足够应急抢险力量,尽快抢修恢复基础设施;要抓紧制定支持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尽快全面启动灾后重建。会议要求,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抢险救援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理论分析]
  
  一、经济生活角度
  1 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行动并根据甘肃灾区的需求第一时间从民政部中央救灾物资西安储备库调运帐篷、棉大衣、折叠床、睡袋等救灾物资,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正是这一原理的体现。
  2 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是建立和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物质保证。国家用于救灾的物资属于社会保障支出,体现了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权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灾害发生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于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甘南州舟曲县受灾企业和困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优先安置受灾困难援助对象,并按规定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结合实际运用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帮助灾区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正是践行“就业是民生之本”的体现。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二、政治生活角度
  1 我国政府的性质及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人民意旨的捍卫者,我国政府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开始救援行动,抢修基础设施,安全处置堰塞湖,组织受灾企业和困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及时发布抗灾救灾信息,保证了抗洪抢险救灾的有序进行,正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体现。
  2 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温家宝总理,8月9日临时改变返京计划,再次深入很可能发生二次灾害的重灾区指挥救援,并在受灾现场数度向废墟下的被困群众高声喊话,鼓励其坚持下去,正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执政理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抢险救援工作,体现了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4 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在灾害发生的第二天,当地政府就迅速出台就业援助和社保扶持政策,标志舟曲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开启。这表明中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反应不断提速,应对机制逐渐完善,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新课题面前日渐成熟的执政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三、文化生活角度
  1 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盛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央要求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为灾区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就是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洪抢险救灾中的积极作用。这也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大灾面前,有大爱”,人们在舟曲抗洪抢险救灾中,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发展。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灾区的实际情况,临时指挥部成立了救人、清淤、地质灾害排查、群众安置、基础设施恢复、卫生防疫等8个工作组并迅速开展工作。
  2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抗洪抢险救灾只有运用科学、依靠科学,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我们要将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高度统一。
  3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国土资源部公布了造成舟曲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地貌原因、“5·12”地震震松了山体、气象原因、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地质灾害自由的特征。
  4 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树立全局观念,体现了重视整体的作用;抗洪抢险救灾要保民生、保交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体现了重视局部的作用。
  5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次舟曲发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极为特殊,不同于以往的地震和一般洪水。面对灾害的特殊性,在借鉴以往抗洪救灾经验的基础上,要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动员和组织。
  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中央要求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组织受灾群众进行生产自救,立足长远谋划灾后恢复重建,正是坚持这一原理的体现。
  7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使爱国主义精神再次得到升华。这就要求我们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8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无论是奋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子弟兵,还是在后方给予灾区支援的人们,都在这场抗灾救援中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新试题]
  
  一、单选题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张卫星2010年8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舟曲灾害发生后,民政部与铁道部启动救灾应急联动机制,优先安排运力,从中央救灾物资西安储备库迅速向灾区调运了大量救灾物资,目前灾区救灾物资充沛。据此回答1~2题。
  1 从中央救灾物资西安储备库迅速向灾区调运的大量救灾物资( )
  A 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B 是商品,因为它是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
  C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 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2 民政部救灾司通过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救灾的最新进展,这(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②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③反映了我国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有利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④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执政的原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关于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受灾群众生活安置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0年8月9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据此回答3~5题。
  3 《意见》指出:中央财政在5亿元救灾综合财力补助中安排了受灾群众救助所需资金,这主要体现了财政( )
  ①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④能使灾区快速实现全面小康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4 有媒体这样评价《意见》:在气候变化成为各国政府不可回避的执政新课题的今天。中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反应不断提速,应对机制逐渐完善,展现出中共在这一新课题面前日渐成熟的执政力。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卒十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②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③我国政府是中国共产党的执行机关④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 《意见》将安置和补助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应急安置阶段,当地政府统一安排食品、衣被等,受灾群众每人按150元发放生活补助资金;在过渡期安置阶段,将鼓励和引导受灾群众分散安置;在入住安置期,中央财政对城乡居民需重建的住房进行补贴,对人住后生活确有困可难的受灾群众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将安置和补助分三个阶段进行,符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③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流和支流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在救灾过程中,数千名来自部队、临近省份和地区的官兵及其他救援力量在经过2天搜救后,不抛弃、不放弃,即使只有一丝希望,也在尽百倍努力。据此回答6~7题。
  6 “即使只有一丝希望,也在尽百倍努力”蕴含的哲理有(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和专业救援队伍,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科学处置、全力开展了一场复杂、艰巨、紧迫的生命救援行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他们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他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人生价值④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⑧④ D ②③④
  8 早在1997年,马东涛在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对此前饱受泥石流蹂躏的舟曲县可能再发泥石流作出预言:“目前,泥石流淹没和危险区内有人口1.49万,财产1.38亿元,若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其造成的灾害将大大超过1992年。”2010年8月7日,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被马东涛不幸而言中。这表明( )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④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综合探究题
  9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时刻牵动着高三(27)班同学的心,也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热情,现邀请你一同参加:
  情境一:为支持舟曲县开展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8月8日中央财政向甘肃省紧急下拨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修复和堰塞湖处理以及因灾倒塌房屋恢复重建等方面。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有关通知安排,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提前紧急预拔甘南州受灾综合财力补助资金2亿元,优先用于灾区应急抢险、基础设施抢修、堰塞湖处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生活补助、卫生防疫、伤员救治和死亡人员抚恤等抗灾救灾工作。省财政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甘南州收到资金后,统筹安排,抓紧拨付。
  (1)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我国财政的哪些作用。
  情境
  :2010年8月IO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会议强调,现在正处在抢险救援的重要时刻,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抢救被团人员,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加强统一领导、合理部署力量、采用先进有效设备、全力搜救被掩埋人员。要科学制定方案,尽快安全处置堰塞湖,调集大型机械设备,加快清除城区淤泥,抓紧进行河道整治。要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止次生灾害。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证他们有住处、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就医。要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工作,及时将重伤员转移到条件较好的地方治疗,并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要组织足够应急抢险力量,尽快抢修恢复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要抓紧制定支持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尽快全面启动灾后重建。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所作出的部署和要求的哲学依据。
  情境三:国外媒体对中国政府的赞誉之声溢于言表,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温家宝8月9日上午前往受灾最严重的三眼峪,向正在抢险的军队指战员、武警官兵负责人询问抢险进度,向大家表示慰问。
  (3)请你从政治学角度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能获得外国媒体的高度赞誉。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C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二、综合探究题
  9 (1)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中央财政向甘肃省紧急下拨综合财力补助资金以及甘肃省提前紧急预拨甘南州受灾综合财力补助资金,都说明了这一点。②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说明了这一点。③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受灾群众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体现了这一点。
  (2)①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抢险救援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同时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在抢险救援中,要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与此同时,必须尊重科学,将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高度统一。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既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属于正确的价值观。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中共中央要求在抢险救援中,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准则。
  (3)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造福于人民,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此次抗洪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切实地履行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证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为灾后重建做了大量工作,因而赢得了高度赞誉。②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此次抗洪救灾过程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第一线指挥抗洪救灾,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因而赢得了高度赞誉。③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坚持了依法行政的原则,国务院对利用抗洪救灾名义非法牟利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确保了抗洪救灾物资及时发往灾区,为灾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必要条件,因而赢得了高度赞誉。
其他文献
课堂过渡语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衔接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组成的。教师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能使政治课堂环环相扣,有助于彰显政治教学的节奏感和连贯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一、教学过渡语的设计   下面,笔者以“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學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过渡方式。本框内容分为“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两目。经过重新构建,笔者将其分为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课时与课堂效果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个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呢?以下笔者将从教学的根本——教材出发,从立教材、整教材、拓教材、归教材这四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立足教材,明确目标  教材是学生的第一认识对象和对话伙伴,是学生获得政治知识、汲取政治术语营养的土壤,是师生课堂对话的直接依据。然而,在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些教师随意地处理教材,忽视对材料内容、对课程
在自然界里,帝王蝶对沼泽乳草情有独钟。它们喜欢吸吮沼泽乳草的花蜜,而乳草对于帝王蝶的生存和繁衍更有重要意义。一到春天,帝王蝶的产卵季节就来到了,它们在吸食乳草的花蜜以后,还会把卵产在乳草宽大的叶子上。几天后,幼虫破茧而出,随即就与乳草开始一场斗智斗勇的生存游戏。  1.沼泽乳草是帝王蝶产卵的首选植物,因为它的怪味道能阻止其他动物捕食帝王蝶的幼虫。  2.帝王蝶产卵时,纷纷降落在乳草的叶子上,有的叶
冒险乐园  戈壁中的石柱、石蘑菇等各種怪石都是因风沙日积月累侵蚀形成。  三人乘坐热气球环球旅行。  冒险乐园  海蚀柱是海岸岩石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海蚀柱形态多变,沿海渔民常称之为石老人、石公公。  冒险乐园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容易和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流反应,形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从而迅速被溶蚀,形成嶙峋的石柱。  冒险乐园  英国田野中孤零零的怪石在地质学上被称为漂砾
[时政综述]    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组织了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显示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定态度。在此次会议上,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江苏新高考的一次预演,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已经顺利落下帷幕,此次全流程模拟既让各方熟悉新高考的命题、考试、阅卷、录取等环节,也让一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方向。本文以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为例进行分析,并简谈教学启示。  一、试题分析   此次政治试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凸显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縱横雪原
期刊
历史学科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理解、记忆难,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所有知识汇集在一起,有的同学就会感到束手无策。笔者依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结合自身的探究和实践,认为复习阶段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应抓好“面”、“线”、“点”的结合。  “面”是指在复习中应全面、总体地把握教材的框架,建立知识结构。历史考试说明第二条提出:再论、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应先构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