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幻灯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始进入语文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手段变得更加现代化。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是势在必行。如何充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呢?
一、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能达到传统教学不可企及的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视听结合,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凭借鲜明的色彩、逼真的画面、生动的形象,从而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讲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首词时,可配上现代著名歌手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让切题的音乐带着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进入词的意境,让那些鲜明的形象深深地植入学生内心深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
(2)最大程度地挑起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兴趣。语文学科可以这样说,它是一个谈古论今,横穿历史,甚至不分民族国家的学科。一本语文教材包含着不同历史时期古今中外大师的优秀作品。要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映画及影音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来扩大知识容量,充实教学内容,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氛围,使学习成为一种艺术体验的美妙之旅,而不再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枯燥、乏味的精神折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吸收。如讲苏东坡的《后赤壁赋》时可以播放配有动画制成的映画,当那清晰的画面出现,必定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把呆板枯燥的文字转为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的抗拒心理,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能渲染氛围,让学生充分把情感融入其中。语文学科凝结并传播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对中国全民精神家园的建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通过恰当的画面、相关诗歌以及音乐营造出传统的“中国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4)调动眼手口脑,提高记忆效率。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精细的画面、高雅的音乐,能给学生的感官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充分接受刺激,会在不由自主的情况下,眼脑并用,把感兴趣的东西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二、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应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
下面就介绍一下多媒体的弊端,从而让我们避开这些“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
(1)容易形成惯性思维,不利学生发散思维。多媒体课件多为教师制作,学生只是一个观众,他所接受的是老师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不是学生自己的发散思维;人物形象根本不能仅通过某个多媒体手段分析出来,需要每个读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所以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逻辑思维的形成,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虽然能起到“视听结合”的作用,但是对于语文的学习而言,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我们通常称作为“语感”,它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抽象的物质,但它却真实而客观地存在着。在文学鉴赏中,由于人思维习惯、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同一篇课文,我们每个人就有不尽相同的理解。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营造气氛,引起联想和情感,但决不能只用声音、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要知道,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传统的“咬文嚼字”的语文学习方式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作用的。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
(2)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主性。教师对每篇课文都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侧重点,有着对个别学生特点的具体认识和因材施教的设想。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往往是提供现成的答案,学生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而语文学科中有些问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多媒体技术虽然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自由度。然而这种模式,由于过度强调学生的学习,往往忽视了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学就容易使教师失去主导性,学生失去主体性。
(3)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传统教学中教师能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也对他们的人格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实际课堂中所需要的教师双边活动所带来的即时性、交流性,使师生间缺乏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4)喧宾夺主,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只有与教学相结合,才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现在有些课件不是从教学内容出发,而是从所选画面有无观赏性出发,致使课件美观有余,实效不足,收不到想要的效果。试想一堂45分钟的课,一会儿是真实逼人的三维动画,一会儿是动听的音乐,一会儿是语言优美的课文,一会儿又是激烈的讨论,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但同时也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淡化了他们理解文章的思想深度,当然也使学生掌握不到学习的重点和目的。
(5)课件制作相对困难。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学者对声音、画面、视频、文字作综合加工处理,这就要求制作者掌握多种动画制作软件,这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并非易事;再者就是素材难找,虽说市场上有课件出售,但由于制作者仅熟悉软件,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了解,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弊端。这些都限制了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三、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1)在多媒体教材设施中,合理选择辅助教学工具。在大力使用幻灯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根据所讲篇章的特点,并结合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特点(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录音机的播音功能及录像机的图片功能),合理选择所需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讲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们可以选择幻灯片,适当找取一些背影图片来播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讲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播放配有画面和朗读的录像,来吸引学生;讲老舍的《茶馆》,可以放映相关的片断,让学生通过观看话剧《茶馆》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很快把握“王利发既有买卖人的精明、自私,也有下层人物的善良正义。这种双重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在黑暗腐败的社会环境中不敢得罪权势,为自身生计只能想方设法,最终被逼上绝路,从而展现出旧社会吃人的黑暗面貌本质。”的知识点。
(2)教师要排除一切障碍,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教师平时要积极学习计算机,还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如果发现优秀的或相关的素材应及时加以保存整理;也要多向专业人士请教咨询,有专业人士在旁边提供技术支撑,制作课件要省时省力得多。
(3)一些多媒体的教材制作,倡导师生互动。在一些多媒体的教材制作中,我们可以鼓励并邀请学生们一起制作。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师生互动交流,也在一定层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现代化教学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我们还要学会合理运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葛市教师进修学校)
一、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能达到传统教学不可企及的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视听结合,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凭借鲜明的色彩、逼真的画面、生动的形象,从而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讲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首词时,可配上现代著名歌手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让切题的音乐带着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进入词的意境,让那些鲜明的形象深深地植入学生内心深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
(2)最大程度地挑起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兴趣。语文学科可以这样说,它是一个谈古论今,横穿历史,甚至不分民族国家的学科。一本语文教材包含着不同历史时期古今中外大师的优秀作品。要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映画及影音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来扩大知识容量,充实教学内容,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氛围,使学习成为一种艺术体验的美妙之旅,而不再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枯燥、乏味的精神折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吸收。如讲苏东坡的《后赤壁赋》时可以播放配有动画制成的映画,当那清晰的画面出现,必定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把呆板枯燥的文字转为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的抗拒心理,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能渲染氛围,让学生充分把情感融入其中。语文学科凝结并传播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对中国全民精神家园的建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通过恰当的画面、相关诗歌以及音乐营造出传统的“中国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4)调动眼手口脑,提高记忆效率。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精细的画面、高雅的音乐,能给学生的感官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充分接受刺激,会在不由自主的情况下,眼脑并用,把感兴趣的东西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二、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应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
下面就介绍一下多媒体的弊端,从而让我们避开这些“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
(1)容易形成惯性思维,不利学生发散思维。多媒体课件多为教师制作,学生只是一个观众,他所接受的是老师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不是学生自己的发散思维;人物形象根本不能仅通过某个多媒体手段分析出来,需要每个读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所以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逻辑思维的形成,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虽然能起到“视听结合”的作用,但是对于语文的学习而言,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我们通常称作为“语感”,它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抽象的物质,但它却真实而客观地存在着。在文学鉴赏中,由于人思维习惯、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同一篇课文,我们每个人就有不尽相同的理解。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营造气氛,引起联想和情感,但决不能只用声音、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要知道,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传统的“咬文嚼字”的语文学习方式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作用的。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
(2)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主性。教师对每篇课文都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侧重点,有着对个别学生特点的具体认识和因材施教的设想。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往往是提供现成的答案,学生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而语文学科中有些问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多媒体技术虽然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自由度。然而这种模式,由于过度强调学生的学习,往往忽视了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学就容易使教师失去主导性,学生失去主体性。
(3)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传统教学中教师能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也对他们的人格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实际课堂中所需要的教师双边活动所带来的即时性、交流性,使师生间缺乏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4)喧宾夺主,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只有与教学相结合,才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现在有些课件不是从教学内容出发,而是从所选画面有无观赏性出发,致使课件美观有余,实效不足,收不到想要的效果。试想一堂45分钟的课,一会儿是真实逼人的三维动画,一会儿是动听的音乐,一会儿是语言优美的课文,一会儿又是激烈的讨论,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但同时也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淡化了他们理解文章的思想深度,当然也使学生掌握不到学习的重点和目的。
(5)课件制作相对困难。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学者对声音、画面、视频、文字作综合加工处理,这就要求制作者掌握多种动画制作软件,这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并非易事;再者就是素材难找,虽说市场上有课件出售,但由于制作者仅熟悉软件,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了解,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弊端。这些都限制了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三、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1)在多媒体教材设施中,合理选择辅助教学工具。在大力使用幻灯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根据所讲篇章的特点,并结合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特点(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录音机的播音功能及录像机的图片功能),合理选择所需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讲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们可以选择幻灯片,适当找取一些背影图片来播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讲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播放配有画面和朗读的录像,来吸引学生;讲老舍的《茶馆》,可以放映相关的片断,让学生通过观看话剧《茶馆》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很快把握“王利发既有买卖人的精明、自私,也有下层人物的善良正义。这种双重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在黑暗腐败的社会环境中不敢得罪权势,为自身生计只能想方设法,最终被逼上绝路,从而展现出旧社会吃人的黑暗面貌本质。”的知识点。
(2)教师要排除一切障碍,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教师平时要积极学习计算机,还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如果发现优秀的或相关的素材应及时加以保存整理;也要多向专业人士请教咨询,有专业人士在旁边提供技术支撑,制作课件要省时省力得多。
(3)一些多媒体的教材制作,倡导师生互动。在一些多媒体的教材制作中,我们可以鼓励并邀请学生们一起制作。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师生互动交流,也在一定层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现代化教学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我们还要学会合理运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葛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