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国是》——新时代中国的扶贫志书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eng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作家纪红建的新作《乡村国是》,是一部“国字号”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所谓“国是”,意指影响全局的国家大政,意义深远的重大国策。在纪红建这里,“乡村国是”所写的中国农村扶贫脱困的实景,呈现的正是实施重大国家战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品本身的厚重,担当得起这样一个“国是”书写的题材。
  检视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对社会重要存在的涉贫题材多有写作,但大多是一种“问题报告文学”的制式,其基调是揭示贫困问题的严重存在,以期引起高度关注。《乡村国是》不是“问题报告文学”的写法,作者所依据的是历史理性的原则,贫困依然是一个问题,但扶贫攻坚的实绩是现实的,是历史性的。作为社会的观察者、记录者和思考者,纪红建有责任将历史的进展,作出真实的报告。因此,在《乡村国是》这里,贫困已整体性地由“问题”转为“话题”,作者要与读者分享的是一个有关中国扶贫,特别是精准扶贫的有意味的话题,他所写的是一部新时代中国扶贫攻坚、脱困致富的新风景。
  《乡村国是》是一部涉面广泛的具有宽度的作品,作者力图比较全面完整地记录这一时代扶贫的新进展、新成就。从采写对象的空间分布看,作者走过包括新疆、西藏、宁夏、甘肃、云南等14个省自治区市的39个县市区,足迹印在202个村庄的土地上。《乡村国是》,是作者艰苦行走的馈赠,其间就呈现着现时我国扶贫状况真切的现场感和样本性、丰富性。再从采访对象的类型看,大致上涉及到我国目前扶贫脱困的基本方式,包括国家支持、对口援助、社会帮扶、生态养富、交通致富、移民重建、电商脱贫、自强脱贫等。
  扶贫脱困是大事,但事在人为。从《乡村国是》反映题材而言,无论是哪种方式的精准扶贫,其达成的关键在人。作品最用力处也在于此。作品写到的人物有许多,其中有各级精准扶贫的驻村干部,有为扶贫鼓与呼的有识者,有带领群众艰苦脱贫的老党员、老干部,还有更多深度贫困地区不甘贫困的普通百姓。最为感人的就是作品中写到的那些虽然贫困而不失其志的贫困户,和勇于担当、带领群众艰苦脱贫、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正如作者所说,“精神”,“最先要说的是贫困山区群众那种自强不息、坚毅与顽强的意志和精神”,这其中有“为了生存,永不放弃”的广西男子汉吴天来,有“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男子余定泗,有“攒劲的小伙子”陈俭银和他的儿子陈泽恩。纪红建以崇敬之心走近他们,以蕴情之笔书写他们,唤起了一种感奋我们的精神力量。
  《乡村国是》中有一处表述是很有意味的:“那些个高而看似瘦弱的白楊树……它们不壮实,但很顽强,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都能生存下来。”“我想,这种顽强,就是西海固人的顽强吧!就是中国贫困山区人们的顽强吧!”
其他文献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人们常说:“真正勇敢的人,不是在安逸中成长的人,而是含着泪水在雨中奔跑的人。”在青春中我们忙着变强,忙着长大,忙着奔跑。有时忙着忙着,忘却了曾经那个自己,人总会感慨时间易逝,还未拥抱清晨,却已手握黄昏,还未奋斗青春,却已手握迟暮。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从小学步入初中,又跨越了人生
期刊
一丛嫩绿掩映处,几点洁白俏影隐约闪现。那俏影深藏的香在我心绽放,造就我今日的笑声朗朗。感谢你,我亲爱的玉帘花。   那日,天色明朗,我却觉头顶乌云。我难过地在小区里走着,心里充斥着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你看,她的头发,多好笑!”“谁说不是啊。”此刻,我当真恨自己额前似卷非卷的乱发,心中也似乎生出了三千烦恼丝。   “呀,好疼”我轻叫一声,才发觉撞到花园角落的柱子上,心中的委屈被疼痛触发,
期刊
一座好的宅子,一个理想的住所,莫过于“与山为邻,择水而居”。仅就这一点来讲,我是幸福的。因为无论是已经坍圮了的老屋还是现在住着的房子,边上有山也有水。   有山有水就有意境,有欢喜。   仔细算来,我随同父母搬离老屋快有二十年了。虽则时隔遥远,但关于它的记忆至今依然清晰。   我家老屋位于一片竹林之下,每天我都能看见竹子随风摇曳的影子,听见竹梢之上■的声音。得益于地利之便,打小我
期刊
疫情期间,湖北宜都头笔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李玉洁,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乡中小学近500名师生上了一节网课“特殊的班会”。她用录音的方式,讲述了自己患病求学、坚持文学创作梦想、投身公益的心路历程,勉励广大师生勇敢做自己,热爱生活、体验人生,正确面对疫情、面对网课,面对学习、面对未来。  李玉洁勇敢面对疾病、乐观向上、自强自立、奉献社会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师生。听完网课后,该校学生们纷纷写下自己
期刊
【作文原题】   朱德的母亲虽出身贫寒,却用一双手幸福了家庭,成就了儿子;植树的牧羊人虽失子丧妻,却用一双手战胜了孤独,美丽了荒溪;朱丽华虽双目失明,却靠一双手璀璨了人生,感动了中国;疫情防检者虽身处险境,却用一双双手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疫长城……   这一双双奋斗的手,改变命运,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美丽世界。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一双手,给过你温暖与触动?就此,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期刊
窗外下着大雨,轰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屋内明亮的灯光照在各个角落,本应十分温暖,现在烦恼却像灌耳的雷声一样把我的头也塞得轰隆隆的!   饭桌上,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饭,让我的心情难过了许多,加上一盘花生米和一盘炒鸡蛋——这般简单的饭菜,我最讨厌的饭菜,让我的心情变的更加烦躁。自己的情绪,渐渐地便控制不住了:“这也太简单了吧,我要吃牛肉面!”   “这大半夜的,加上外面下着雨,我上哪给你弄牛肉面去!”妈妈
期刊
“叮叮叮——”下午放学的铃声响了,今天是星期五,寄宿生终于可以回家了。想到回家后晚饭能吃到爸爸的拿手菜“红烧肉”,我不禁咽了咽口水,心情特别舒畅。   快,赶紧回到宿舍,拿过星期四就整理好了的行装,飞也似地跑向了校门。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也织起了丝绸般的晚霞。夕阳余晖下的人们披上了金色的风衣。   校门外一片喧闹、繁忙,来接学生的小轿车、面包车、三轮车、电瓶车……浩浩荡荡,南
期刊
“不识数”的播音员   电视里放映精彩激烈的乒乓球赛,引起了老奶奶的极大兴趣。看完后她啧啧称赞:“球打得好,球打得好!可惜偏偏找了个不识数的播音员?”   小孙孙听了不解地问:“人家咋不识数?”   老奶奶说:“明明是两个人在打球,他偏说是单打?明明是四个人在打球,他却硬说是双打。他少数了一半,这不是不识数是啥?”  熏蚊子   爸爸点燃了艾叶熏蚊子,呛得儿子咳嗽了一阵。儿
期刊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人们经常会碰见一些热字、热词及新词语、流行语。这些字词既丰富和充实着汉语词汇库,也深刻影响着人们日常的语言使用。2018年甘肃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就关注了人们生活中的这种语言文化现象,令人眼前一亮。   【典例展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锐词”层出不穷。班级开展“走近‘锐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期刊
生命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可转让的专利。   生命的过程,就是时间消费的过程。在時间面前,最伟大的人也无逆转之力;我们无法买进,也无法售出;我们只有选择、利用。   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惜时间,就是最佳地运用时间。由于我这种意识的强烈萌生,我越来越吝啬地消费我自己。   我试图选择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提倡并创作轻诗歌。我所说的轻并非纯粹的游戏人生和享乐,而是追求心灵的轻松和自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