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问题情景的创设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838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而且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问题情景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化学课堂教学倡导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化学。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承载教学目标中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获得具体的化学知识,更具有迁移价值,是更内化了的知识。那么应该如何创设问题情景?怎样的问题情景更具有教育教学价值?我们将从创设问题情景的几个原则和创设问题情景的几种方式来探讨问题情景的创设。
  一、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都希望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内容的展开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问题情景的创设要讲究可操作性,也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或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较低点的设问方式并不代表整堂课的起点低、立意低。教师完全可以在后面的设计中将问题层层深入,达到“低起点、高要求、重落实”的效果。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所设计的问题情景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又适当蕴涵着潜在与当前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给学生留下课后思考的空间,创设一种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循着课堂设计的问题继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内延续到课外,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发展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开放性原则
  情景的创设应有适度的开放性,既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展现其思维的广阔性、多样性,也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金属钠性质的教学时,先给学生设计了两个问题:①铁块放到水里会沉到水底,那么有没有不沉的金属块呢?②我们知道“水火不容”,那么水一定会灭火吗?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很惊讶,因为生活中很少见到不沉没的金属,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是用水来灭火,于是老师顺势说,你们听完这节课后,一定能找到答案!于是学生带着好奇、一探究竟的心态随同老师走进新课的大门,学生听课时始终思考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习效果很好。
  4.可持续性原则
  一堂好的探究课应该是问题环环相扣、层出不穷、逐渐深入,在解惑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往往需要可持续性,能够引发后面多个问题的提出,使整堂课的设计显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比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教师提出:“加入酸或碱能促进水的电离,加入什么能抑制水的电离?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提出加入某些盐类,并阐述了提出假设的理由,进一步在“如何证明这种假设的正确性?”的设问下,通过实验发现盐在水中体现的酸碱性差异,接着又在“从实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的引导下,将盐类的水解规律逐条提炼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
  1.从物质结构入手
  化学教学中常说:“结构决定性质”。从物质的结构入手来分析性质,是对学生“本质决定现象”的哲学思想的最佳途径。比如在元素氧气、金属镁等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先画出氧原子、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对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的分析预测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最终得到结论。在苯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苯的化学式画出可能的分子结构,再通过理论上的推理和实验验证加以确认。
  2.从实验现象入手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化学规律的本质,探究化学规律。比如在原电池一节教学时,首先展示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池(2、5、7号电池、纽扣电池、充电电池等),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学生肯定回答不知道。然后做一个化学实验:用铜片、锌片、导线、西红柿制作一个原电池装置,并用电流计显示发电。当学生看到如此简单的装置竟然能够发出电来,感到十分惊奇,特别觉得深奥的理论离现实生活更近了,学习化学离我们更近了,大大激发了弄清楚电池放电的化学原理的强烈欲望,听课效果很好。
  3.从多媒体教学入手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利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已成为新时尚,并且效果越来越好。比如在“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中,先播放几段多媒体视频:酸雨对古建筑、雕像的腐蚀,树木被侵蚀而枯死,河水污染导致鱼死虾亡等场景,使学生感到污染带来的危害真是触目惊心。带着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认识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不仅知识学得扎实,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再比如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教学中,先播放几段多媒体视频:节日美丽的火焰、溶洞中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塑料制品的老化、煤炭和石油的形成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的快慢竟然有如此惊人的差别,感到太神奇了,同时认识到化学反应速率是可以改变的等,带着诸多思考进入新课学习,效果相当好。
  4.从习题入手
  在习题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模式“出题—读题思考—试解—分析讨论—归纳检验”进行教学。如在讲解电离平衡这一章习题时,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实验是( )。
  A 醋酸和水以任意比例溶解
  B 中和10mL0.1mol/L的醋酸溶液需用1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C 1mol/L醋酸钠溶液的pH值大约是9
  D 1mol/L醋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 :C
  在讲评习题时,教师不是简单地讲解选项的正误,而是由此展开讨论,问同学还有什么方法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结果同学们思维异常活跃,通过激烈的课堂讨论和辩论,相互质疑和补充。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方法,教师在中间不时时机地对每种方法的可行性或细节加以引导,最后由学生选取原理正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几个实验加以验证,这样激发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明显增强,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5.从设计启发性问题入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些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来思考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比如,在学习“一氧化碳”时,教师可开门见山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能否根据它们结构上的差异推测一氧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一氧化碳有从氧气或氧化物那里夺氧变成二氧化碳的可能,从而推出一氧化碳可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重点对秦汉时期中国农业文化的横向贯通和交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中印和中日农业文化交流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管理信息。  关键词:秦汉农业 农业文化 文化交流 文化贯通  在我国的秦汉时期,人口布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新的体现和诠释。更为深远的影响是,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跨区域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显著的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根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技术标
期刊
马口铁易拉盖是中国刚起步不久的新产品,易拉盖产品主要用于罐头食品的包装,其主要优点是容易开启,很好地解决了“罐头好吃,口难开”的问题。  易拉盖是由盖的成型和拉环的成型两者铆合在一起的。拉环的冲压成型是易拉盖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拉环模具也是所有模具中形状最为复杂,精度要求很高的复合型模具。一副拉环模具一般由一套模架和十套子模组成,通常分为10~13个工位,冲压速度一般在300次/min以上。而拉
<正>口诀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及特点编成的,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学习和掌握的方法。我们从小就学习了很多口诀,比如小学时学得"一一得一"的乘法口诀,初中
通过对国内标准化状况分析,针对水利行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作者就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现状以及今后应加强的几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思考.
2006年5月27-28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广东省水利厅、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提交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工作大纲
利用Excel软件自动生成曲线公式进行水库调节计算,可快速提高水库调节计算速度.该方法简便快捷,易于掌握,可大幅减轻计算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有效提高计算速度及工作效率,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是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技术开发研究,承担水科学领域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关键性和综合性的重大项目科学研究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研究、创新技工院校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探索适应现代技工院校发展需要,适应技工院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及注重实践环节的技工院校特色教学方法体系。   笔者作为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师,在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和同事们一起体会到技校教师的苦与乐,深切感受到创新技校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
2002年,广大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在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围绕部党组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在水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