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早春的低气温对水稻生长十分不利,为提高水稻产量,总结铁岭地区低温条件下水稻本田、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以指导水稻生产。
关键词 水稻;田间管理;早春;低温;铁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40-02
1 本田基本管理
1.1 移栽后管理
(1)查田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应在1周内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2)看苗灌水。大苗移栽后可以适当灌深水,两三天后,落浅到3.33 cm左右。小苗移栽,以灌寸水为宜。
(3)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6.67 cm左右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保持3.33 cm水层,追施硫铵30 kg/hm2。
(4)防治潜叶蝇危害。为防止潜叶蝇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杀虫剂,效果很好。另外,可采取浅水灌溉,避免深水淹苗,减少潜叶蝇落卵量,发生严重的地块可排水晒田。
1.2 分蘖期管理
(1)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施用尿素37.5 kg/hm2为宜,最多不超过75 kg/hm2。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1]。
(2)浅水勤灌,适当晒田。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寸水,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时期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生长过旺时,可结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防止倒伏。
(3)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普遍应用除草剂,分蘖期要防治的病害主要有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等[2]。应及时检查防治。
1.3 孕穗期管理
(1)巧施拔节孕穗肥。凡是拔节后叶片黄的田块,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37.5~75.0 kg/hm2。孕穗期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18 d巧施粒肥。一般施尿素15~30 kg/hm2。
(2)灌好孕穗水,适时落干晒田。幼穗分化期是水稻全生育期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的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的時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短、粒数少、空壳多,因此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3]。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深3.33~6.67 cm。
(3)防治病虫害。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常在这一时期危害,要注意及时防治。
1.4 结实期管理
(1)合理灌溉,适时排水。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于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即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1~2 d,再灌1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3~4 d,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 d把水放干。
(2)适时收获。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此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以确保丰产丰收。
2 中后期田间管理
2.1 坚持浅水灌溉,以水调温
当水稻进入分蘖盛期以后,稻田水层管理应以浅为主,每次灌水水层达2 cm左右即可,待蒸发渗漏后,由浅变湿、变干后,再灌第2次水,如此反复。浅、湿、干间歇灌溉,能达到增温、受光、供氧作用,促进分蘖生长和提高根系活力。抽穗开花期保持2 cm以下浅水层,促进开花受精,提高结实率[4]。
另外,鉴于生育期即将推迟的现状,要以水调温,防止低温冷害。如遇17 ℃以下低温,要保持灌水层8~10 cm,防止障碍性冷害发生。在井灌区应采取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等井水增温技术,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避免井水直接进田,延迟水稻生育。
2.2 巧施穗肥,保穗增粒
从幼穗分化至抽穗结束,水稻吸收氮素量较大,施穗肥能够促进枝梗和颖花数增多,达到穗大粒多的效果。但是基肥和蘖肥是否充足,水稻前期生长基础差异和地域及品种的不同,施穗肥的时间和数量要有所不同,应分类进行。在辽宁稻区,提倡穗肥2次施入,一次在抽穗前20 d左右,一次在抽穗前10 d左右,2次合计用氮量不超过总氮量的30%。前期生长量不足、分蘖数欠缺的田块首次氮肥施用量应占总氮量的15%~20%,同时施入占总钾量50%的钾肥,第2次氮肥施用量占总氮量的5%~10%;前期生长过快,封行过严的田块在抽穗前10 d左右施用,施用氮肥量占总氮量的15%左右,钾肥量占总钾量的50%。
2.3 慎施粒肥,保粒增重
施用粒肥可提高光合速率,加快灌浆速度,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但必须是在出现缺肥现象时施用。粒肥施用要坚持看天、看地、看水稻长势,因地制宜施用,以避免穗茎瘟发生。叶浓绿、长势过旺的稻田追施粒肥容易引起贪青晚熟和引发穗茎稻瘟病。因此,一定要考虑土壤条件、水稻长势和气候因素,慎重施用粒肥。粒肥一般掌握在抽穗前5 d左右,按总氮量的5%~10%施用。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预防稻瘟病
(1)穗茎瘟。要保证喷施2次预防药剂,一次在水稻孕穗未破口期,一次在齐穗扬花期,间隔10 d左右,用20%三环唑1 500 g/hm2,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 500 mL/hm2或,克温散1 500 mL/hm2,对水750~900 kg/hm2于16:00喷雾。
(2)二化螟。8月初在二化螟2代卵孵化高峰期,用18%杀虫双水剂3 kg/hm2,或90%杀虫单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对水1 500 kg/hm2泼浇。
(3)稻水象甲。8月初防治新生代成虫,用稻丰乐750 mL/hm2或地虫克星750 m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2.5 及时喷施促早熟叶面肥
为了确保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标,必须要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工作。科学管水,水稻灌浆后期对水分表现不敏感,可实行浅、湿间歇灌溉,提高土壤通透性,做到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促粒重,提高光合作用。针对部分田块生育期滞后,特别是8月15日以后齐穗的田块,应及时喷施促早熟叶面肥,提高结实率、千粒重,促进正常成熟。清除田间杂草,及时割除田间及上下水沟杂草,增强通风透光能力,为水稻正常早熟创造条件。
3 参考文献
[1] 章家恩.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水稻,2007(4):1-7.
[2] 彭春瑞,刘小林,李名迪,等.江西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5(4):127-130.
[3] 白慧,唐化义,池再香,等.黔东南州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4(4):55-58.
[4] 池再香,白慧,罗顺祯,等.黔东南州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研究及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04(4):39-43.
关键词 水稻;田间管理;早春;低温;铁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40-02
1 本田基本管理
1.1 移栽后管理
(1)查田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应在1周内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2)看苗灌水。大苗移栽后可以适当灌深水,两三天后,落浅到3.33 cm左右。小苗移栽,以灌寸水为宜。
(3)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6.67 cm左右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保持3.33 cm水层,追施硫铵30 kg/hm2。
(4)防治潜叶蝇危害。为防止潜叶蝇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杀虫剂,效果很好。另外,可采取浅水灌溉,避免深水淹苗,减少潜叶蝇落卵量,发生严重的地块可排水晒田。
1.2 分蘖期管理
(1)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施用尿素37.5 kg/hm2为宜,最多不超过75 kg/hm2。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1]。
(2)浅水勤灌,适当晒田。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寸水,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时期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生长过旺时,可结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防止倒伏。
(3)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普遍应用除草剂,分蘖期要防治的病害主要有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等[2]。应及时检查防治。
1.3 孕穗期管理
(1)巧施拔节孕穗肥。凡是拔节后叶片黄的田块,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37.5~75.0 kg/hm2。孕穗期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18 d巧施粒肥。一般施尿素15~30 kg/hm2。
(2)灌好孕穗水,适时落干晒田。幼穗分化期是水稻全生育期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的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的時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短、粒数少、空壳多,因此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3]。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深3.33~6.67 cm。
(3)防治病虫害。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常在这一时期危害,要注意及时防治。
1.4 结实期管理
(1)合理灌溉,适时排水。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于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即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1~2 d,再灌1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3~4 d,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 d把水放干。
(2)适时收获。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此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以确保丰产丰收。
2 中后期田间管理
2.1 坚持浅水灌溉,以水调温
当水稻进入分蘖盛期以后,稻田水层管理应以浅为主,每次灌水水层达2 cm左右即可,待蒸发渗漏后,由浅变湿、变干后,再灌第2次水,如此反复。浅、湿、干间歇灌溉,能达到增温、受光、供氧作用,促进分蘖生长和提高根系活力。抽穗开花期保持2 cm以下浅水层,促进开花受精,提高结实率[4]。
另外,鉴于生育期即将推迟的现状,要以水调温,防止低温冷害。如遇17 ℃以下低温,要保持灌水层8~10 cm,防止障碍性冷害发生。在井灌区应采取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等井水增温技术,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避免井水直接进田,延迟水稻生育。
2.2 巧施穗肥,保穗增粒
从幼穗分化至抽穗结束,水稻吸收氮素量较大,施穗肥能够促进枝梗和颖花数增多,达到穗大粒多的效果。但是基肥和蘖肥是否充足,水稻前期生长基础差异和地域及品种的不同,施穗肥的时间和数量要有所不同,应分类进行。在辽宁稻区,提倡穗肥2次施入,一次在抽穗前20 d左右,一次在抽穗前10 d左右,2次合计用氮量不超过总氮量的30%。前期生长量不足、分蘖数欠缺的田块首次氮肥施用量应占总氮量的15%~20%,同时施入占总钾量50%的钾肥,第2次氮肥施用量占总氮量的5%~10%;前期生长过快,封行过严的田块在抽穗前10 d左右施用,施用氮肥量占总氮量的15%左右,钾肥量占总钾量的50%。
2.3 慎施粒肥,保粒增重
施用粒肥可提高光合速率,加快灌浆速度,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但必须是在出现缺肥现象时施用。粒肥施用要坚持看天、看地、看水稻长势,因地制宜施用,以避免穗茎瘟发生。叶浓绿、长势过旺的稻田追施粒肥容易引起贪青晚熟和引发穗茎稻瘟病。因此,一定要考虑土壤条件、水稻长势和气候因素,慎重施用粒肥。粒肥一般掌握在抽穗前5 d左右,按总氮量的5%~10%施用。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预防稻瘟病
(1)穗茎瘟。要保证喷施2次预防药剂,一次在水稻孕穗未破口期,一次在齐穗扬花期,间隔10 d左右,用20%三环唑1 500 g/hm2,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 500 mL/hm2或,克温散1 500 mL/hm2,对水750~900 kg/hm2于16:00喷雾。
(2)二化螟。8月初在二化螟2代卵孵化高峰期,用18%杀虫双水剂3 kg/hm2,或90%杀虫单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对水1 500 kg/hm2泼浇。
(3)稻水象甲。8月初防治新生代成虫,用稻丰乐750 mL/hm2或地虫克星750 m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2.5 及时喷施促早熟叶面肥
为了确保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标,必须要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工作。科学管水,水稻灌浆后期对水分表现不敏感,可实行浅、湿间歇灌溉,提高土壤通透性,做到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促粒重,提高光合作用。针对部分田块生育期滞后,特别是8月15日以后齐穗的田块,应及时喷施促早熟叶面肥,提高结实率、千粒重,促进正常成熟。清除田间杂草,及时割除田间及上下水沟杂草,增强通风透光能力,为水稻正常早熟创造条件。
3 参考文献
[1] 章家恩.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水稻,2007(4):1-7.
[2] 彭春瑞,刘小林,李名迪,等.江西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5(4):127-130.
[3] 白慧,唐化义,池再香,等.黔东南州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4(4):55-58.
[4] 池再香,白慧,罗顺祯,等.黔东南州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研究及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04(4):39-43.